2020-12-15 10:17 |浙江新聞客戶端-樂清日報 |見習記者 黃澄
工作人員在接線。
今年8月以來,樂清市連續久旱少雨,各地普遍出現中高度乾旱,水庫水位降幅較大,連續多月的旱情讓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壓力倍增,苦苦等待的大雨卻遲遲未到。12月14日凌晨,冷空氣過境樂清,市氣象局及市人影辦工作人員和溫州市、洞頭區、永嘉縣來馳援的作業隊伍一起抓住機會,前往淡溪水庫上遊珠璋村人影作業點,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追雲逐雨 「兄弟」幫忙
「為了有效緩解旱情,增加降雨量,近期以來,市氣象局及市人影辦工作人員日夜備戰,只要有合適的氣象條件,絕對不放過任何一個人工增雨的機會。」市氣象局副局長盧衛星說,截至當前,今年樂清市共開展了49輪24次人工增雨作業,其中火箭彈作業21次,固定煙爐作業3次,共發射人影火箭彈184發,點燃煙條11條,作業次數位居全省第一。為緩解旱情,人影作業隊員們分別於近期11月19日、22日連續開展2次人工增雨,但由於氣候條件、發射時間等因素影響,增雨作業成果有限。
據了解,為使此次人工增雨效果達到最大化,當天晚上,溫州市氣象局、洞頭區氣象局、永嘉縣氣象局派出3支作業隊伍、3輛火箭彈發射車輛,前來協助樂清市人工增雨作業。
「感謝你們的幫助,你們的到來真是雪中送炭。」盧衛星介紹,人工增雨作業時間緊、任務重,受發射車輛數量限制,數次人工增雨作業起到的作用往往有限,當天四地共同協作,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發射更多的火箭彈,增強本次增雨效果,大大提高了降雨增幅。
抓準時機 人工增雨
13日19時30分,樂清周邊三地工作人員、車輛陸續到達現場,發射車輛布置完成後,天空中下起了小雨。「這是絕佳的增雨機會,」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人工增雨並不是無中生有,天時、地利、人和三種條件缺一不可,像這樣的天氣條件,增雨應該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經過6個多小時的漫長等待,14日凌晨1時50分,現場工作人員開始增雨火箭彈裝填,工作人員2人一組,取出高76.5釐米、重2.1公斤的火箭彈,開始裝設在發射裝置上,以70°朝向天空,然後在火箭的基座後面接上控制火箭發射的電纜,連接在火箭發射控制器上。至此,人工增雨作業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只欠「東風」。
凌晨2時,經過空管部門連續2次確認增雨作業空域淨空後,工作人員開始5輪人工增雨火箭彈的發射,短短20分鐘內,20枚增雨火箭彈發射升空。隨著橙紅色的火箭接連不斷地發射升空,雲層裡傳來一陣陣「砰砰」的火箭爆炸聲。
21時20分,龍西鄉葉山煙爐增雨點也開展了煙爐增雨作業。市氣象局工作人員介紹,煙爐增雨作業指通過燃燒碘化銀煙條,形成迎風坡上升氣流進入雲層達到增雨目的,具有作業成本低、可遠程控制、指揮環節少、不受空域限制、可全天候作業等優點,但效果不如人工增雨。
喜降甘霖 市民歡喜
隨著20枚火箭彈全部發射成功,雨勢也逐漸大了起來,現場傳來一陣陣掌聲與喝彩,雖然冒著寒風、淋著雨,但越下越大的雨,卻讓現場每一個工作人員興奮異常。接下來,相關工作人員將繼續堅守崗位,抓牢每一個增雨作業機會,全力以赴打好全市增雨降水攻堅戰。
當天,人影作業隊伍繼續堅守在作業點,尋找增雨時機,於5時、14時又開展增雨作業。當天共發射火箭彈48枚。
14日上午,樂清各地普降甘霖。「雨來咯,雨來咯,久等的大雨終於來咯。」市民紛紛在朋友圈曬出了降雨的喜悅,家住翁垟街道的吳先生告訴筆者:「以前遇到下雨天總是覺得出門特別麻煩,但是經歷了幾個月的乾旱缺水後,才發覺下雨天是多麼美好!這場雨下得太及時啦!」
筆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本次增雨作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據統計,12月14日凌晨1時到14日16時,全市面雨量6.7毫米,淡溪、白石、鍾前水庫周邊自動站點雨量10-12毫米,此次人工增雨的增水量約113.6萬噸。
16079986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