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表看,布蘭達和湯姆的婚姻很完美,湯姆在工作上很有成就,他們住在一個富人社區。這對夫妻有三個美麗的孩子並且活躍於當地的教會和社區。在公共場合,湯姆對布蘭達很體貼、親愛,但在他們的家中——關上門以後——布蘭達的生活如履薄冰。
他們的婚姻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這副光景,但在過去幾年,湯姆變得越來越憤怒且尖酸刻薄,布蘭達不知道湯姆下班以後她會面對什麼。這一天一切都很好,她做對了所有的事情;下一天,湯姆卻會非理性地為每一件事向她發怒。有許多晚,湯姆都在屋裡追在布蘭達身後,咒罵她、說極傷人的話。就是在這些時候湯姆會對布蘭達進行人身攻擊,他嘲笑她的外表,告訴她她有多胖。
她整天在家做家務,照湯姆所要求的確保房子整潔乾淨,但如此只不過換來湯姆的找茬。湯姆質問布蘭達為什麼沒有做他要求她做的那件事,當布蘭達試著解釋她並沒有聽到他提過那件事時,湯姆就開口質疑她的智商。布蘭達於是開始懷疑湯姆說的是對的,自己大概真腦袋不中用了。
他們的對話讓她越來越失衡,她不確定自己說的什麼話是錯的,到底哪裡惹湯姆生氣。她一遍遍地在腦海中重複他們的對話,試圖理解她錯在哪裡。當布蘭達試圖與湯姆聊聊他們的關係時,湯姆表現得很驚訝,驚訝她居然會認為他們的關係有什麼問題。他表現得很受傷,告訴布蘭達他一直在努力做個好丈夫,想著好好養家。布蘭達於是被說服了,相信問題是在於她的態度和期待。布蘭達希望他們的關係會有改進的一天——當她能理解湯姆並且湯姆也能理解她的時候。
最近,布蘭達感到越來越沮喪和苦痛,她想要從她痛苦和不快的婚姻中得著一些緩解,她想過離婚,但又不知道該如何從經濟上負擔生活,她也擔心如果離婚的話會對孩子們造成什麼影響。布蘭達知道她若沒人幫助就再也無力在婚姻中走下去了,她需要知道她到底該怎麼回應湯姆。
你能與布蘭達感同身受嗎?也許你的故事是關於一段以掌控為特徵的關係。起初,你以為有人控制你的時間、朋友圈以及日常活動是一種關愛及為你好的表現。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你開始覺察你是否對自己的生活已經完全沒有控制力了。你不被允許有自己的觀點和體驗,你被告知只要你聽從你的丈夫,你們生活在一起就會快樂。你經常感到無用和無力。你如果發現自己處在一個以言語虐待或掌控為特徵的關係中時,你該怎麼做?第一個反應常常是忽視它,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更加努力地去取悅,或者任憑自己被虐待。你也許很享受有人這麼依賴你、愛你。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很累、沒指望、感到被困住、痛苦,並且極其渴望從能夠理解你處境的人那裡得著幫助。《箴言》18:14 說:「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聖經提供在耶穌基督這一位格裡的幫助和盼望,以及能夠引領你遊過言語虐待關係的洶湧洪流的正確回應。一個身處如此處境中的人該作出的第一個且是最重要的回應,就是來到上帝所提供的在耶穌基督裡的救恩之前。神儘管從來沒有允許人使用傷人的言語、如此殘忍地對待彼此,我們生活在其中的這個世界,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卻已經被罪毀壞。甚至當耶穌基督還在世上時,他都需要與那些向他投擲辱罵及殘酷話語的人打交道。人們常常這一刻還以尊重待他,下一刻就轉而輕蔑他。官長輕視他,為他沒有犯過的罪指責他。兵丁毫無憐憫地譏諷他——「又挨近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啊!』他們就用手掌打他。」(約翰福音 19:3)。先知以賽亞描述耶穌是那位「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的憂患之子(以賽亞書 53:3)。耶穌甘心擔當憤怒、虐待和傷痕,以便他能夠在這個罪惡的世界中為我們開一條出路。神如此愛我們,以致祂差遣了自己的兒子來到世間,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神儘管知道耶穌站在我們的位置所要承受的痛苦和垂死的掙扎,祂還是差遣了耶穌,來為那些信靠祂的人提供一條救恩之路,得著新生命和盼望。「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神察驗人心,知道人心中的罪攔阻自己與祂有正確關係(參羅馬書 3:23),因著愛,祂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罪得赦免的道路。我們罪的工價是死亡(參羅馬書 6:23),大好的消息是耶穌過了完美無罪的一生,並且為那些信靠祂的人作為替代者死在了十字架上。祂擔當了我們的罪所當受的刑罰,這意味著神已經接受了耶穌替我們所付的贖價,現在正如我們從來沒有犯過罪、一直順服於神一樣。為了領受這白白的恩賜,我們必須個人性地以信心回應耶穌基督。聖經將耶穌的話給了我們:「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 11:28-30)
耶穌在對你個人性地說這些話,祂要你承認你是一個罪人,違背了上帝的律法,並要你繼而信靠祂能赦免你的罪。這要求你為自己向神的不順服有深深憂傷和痛悔,並對轉離罪惡有真誠委身,而且現在就在你的生活中順服基督——這就是真悔改。當你以悔改和信心來到耶穌面前,祂所給你的應許就是赦罪和永生。耶穌死在十架上後,第三天祂復活了。祂在升天以前將自己顯明給許多人看,天堂正是祂今日所在的地方。作為信徒,基督勝過死亡,給了你過基督徒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屬靈資源(以弗所書 1:3)。當你意識到基督所為你成就的一切事,一種深深的喜樂和愛將會驅使你以一種效法基督、蒙祂喜悅的方式來回應你生活的處境。作為基督徒,基督的愛掌管著你。初代教會的領袖使徒保羅寫道:「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即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哥林多後書 5:14-15)。作為基督徒,有基督在你裡面活著,你可以在遭遇言語虐待時,學習像基督回應言語虐待那樣去回應(參腓立比書 4:13)。論及如何回應言語虐待,第一件非常要緊的事,是要有一間你可以向一位值得信賴的輔導者或牧師說出你處境的地方教會。也許你感覺很羞恥,你自己將自己從一些支持的資源中隔離,因為你不想讓他人知道你在經歷什麼。你也許還想要防止他人對你的施虐者產生負面印象。但神告訴我們要去分擔各人重擔(參加拉太書 6:2),神知道當我們忍受艱難試煉時,我們都需要來自他人的幫助。你需要來自你教會的幫助,幫助你,也幫助虐待你的人改變他的行為。如果在一個處境中,施虐者是教會成員,那麼就可以用神在《馬太福音》18:15-17 所給的指引來處理。教會懲戒這一過程的終極目的並非懲罰犯罪者,而是為了重塑他有敬虔行為。如果在一個處境中,施虐者不是一個基督徒,妻子仍然可以到她的教會尋求幫助、勉勵和輔導,輔導她如何正確地回應自己的丈夫。她有《彼得前書》3:1-2 所給出的應許,就是即便她的丈夫不聽從或是她或是教會所傳講的福音,他仍然可以從她敬虔的回應和服侍中看見福音的見證。你必須學會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當你受到傷害、感到困惑、憤怒,或是感到軟弱無助的時候——快快地跑到上帝那裡去。禱告就可以實現這一需要,禱告是與神的個人性交流,你不用禱告求神知曉你的需要,聖經告訴我們在你祈求以先,神就已經知曉了你的需要。然而,神希望你禱告,因為借著選擇禱告,你向神表達了你對祂的信靠。神希望你倚賴祂、愛祂,並且享受你與祂的關係。當你禱告時,神會回應。聖經充滿了那些發現自己身處絕境之人的禱告。不論何時當你感到在情感上因著施虐者尖刻的對待幾乎要被淹沒,去讀一些《詩篇》中的禱告,提醒自己神的愛、看顧以及保護。神啊,我曾求告你,因為你必應允我。
求你向我側耳,聽我的言語。
求你顯出你奇妙的慈愛來。
你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
脫離起來攻擊他們的人。(詩篇17:6-7)
耶和華啊,我投靠你,
求你使我永不羞愧,
憑你的公義搭救我。
求你側耳而聽,快快救我,
作我堅固的磐石,拯救我的保障。(詩篇31:1-2)
耶和華啊,求你留心聽我的言語,
顧念我的心思。
我的王我的神阿,
求你垂聽我呼求的聲音。
因為我向你祈禱。
凡投靠你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
因為你護庇他們。
又願那愛你名的人,都靠你歡欣。(詩篇5:1-2,11)
你是不是感到當你過去禱告時,神讓你失望?你也許祈求神挪去你遭遇言語虐待的痛苦,或者求神使虐待你的人明白他的做法有多麼傷人從而停止對你的攻擊,但是什麼也沒有發生。聖經告訴我們在保羅的人生中也曾有過相似處境: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12:7-10)
保羅禱告了三次,求神挪去他生命中的一根「刺」,那刺有可能是一個折磨保羅的人。不論那根刺是什麼,神允許這一痛苦的攻擊持續存在於保羅的生命中,好使保羅保持謙卑、倚賴神。保羅將這一痛苦帶到了神面前,神聽到了保羅的禱告也回應了他,但是並不是借著挪走他生命中的「施虐者」,而是,神通過賜給保羅夠用的、用以忍耐痛苦的恩典和幫助,來使保羅的痛苦得以「減輕」。如保羅一樣,你也可以借著神的恩典和幫助,來忍耐一個虐待關系所帶給你的試煉。當遭遇人生的艱難時,希伯來書 4:15-16 給我們這樣的保證: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若你在受到言語攻擊時向基督呼求智慧和力量,祂一定會幫助你。最終,聖經命令我們要為那些逼迫我們的人禱告。「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 5:44)。不論你身處何樣的關係中,耶穌都命令我們要去愛,並要禱告。當我們為那個使我們的人生飽受痛苦的人禱告時,我們的心就更加貼近神。當我們愛仇敵、為逼迫我們的禱告時,我們就是在追隨耶穌的腳步。借著如此行,我們就得著這樣的平安——知曉甚至在我們的受苦當中,我們也是在順服神。另一個聖經清楚教導我們回應惡的方式是借著行善。作為基督徒,我們應當激烈地以行善來對抗邪惡,竭力追求以善勝惡。這如何能在每一個處境中實現,將會是一個日復一日的決定,但我們應當委身、順服於聖經所給我們的這一命令。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4,16-21)一個向虐待你的人以善報惡的方式,就要謹慎地選擇你自己的言語。「只要祝福不可咒詛」清楚地表明你對待咒詛的自然反應是回報以咒詛,咒詛一個施虐方比為他祝福要容易得多。但記住,神永遠不會要求祂的兒女去做任何事而不給他們做這事的力量——就是聖靈,那位使我們有能力的。要提前思想這一點,這樣下次你遭遇言語的攻擊時,就可以借著祝福來回應。祝福的一個方法是對他人的怒氣報以柔和的回答,「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15:1)借著不以傷人的話回擊你的攻擊者來祝福,借著說恩慈、善意以及有助益的話來祝福。除了以恩慈的話來回應,你還可以借著愛施虐者和將他的益處擺在你的益處之前來以善勝惡。耶穌在《路加福音》6:27-28 說:「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們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如果你專注於自己和自己的傷痛,要以善報惡就幾乎是不可能的。當你所關注的只有你所受的傷害,你很可能會感到自憐或是絕望。為了愛你仇敵、向他行善的緣故,你必須思想他的需要。想想他生命中的罪,以及他對神的需要,為他禱告,祈求神向他施以恩慈和憐憫,不論他對你做了什麼。問問你自己你可以為虐待你的人做些什麼,哪些事情可以為他帶來最大益處。如此類型的思考使你能夠去以善報惡。當你持續地以善行回報虐待你的人所向你行的惡時,你就是在「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正如《羅馬書》12:20 所說。這一說法源自於古埃及的一個習俗,一個帶領公眾進行公共性悔改的人,會將一盆燒著的火炭放在頭頂上,這盆燒著的火炭象徵著他的羞恥和罪惡所帶來的燃燒般的痛苦。同樣,當你去愛你的仇敵,真誠地尋求向他行善時,你會使他因自己對你的憎恨和虐待而感到羞恥。當你滿足他的需要時,你是在向他傾倒火炭——或說善行。借著如此行,你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帶領他進入耶穌基督裡的救恩的管道——或者至少你的善行可能會改變他的惡行。常常當我們想到言語虐待時,我們想到的是罵人、咒詛、侮辱和嘲諷。但是,因為言語虐待也包含操縱性的言語,為要控制、影響、混亂或恐嚇某人,你也應當理解操縱的過程。操縱者會使用設計性的言語來取得一些情感性的回應,諸如內疚、恐懼或羞恥。當這些發生在你身上時,要謹慎計劃你的回應。《箴言》給了我們兩個方案,來回應一個愚頑人或操縱者: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
恐怕你與他一樣;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
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箴言 26:4-5)
這一箴言的前兩行指教我們不要在怒氣、自我防衛中回應,也不要以操縱還操縱。換句話說,不要照你的施虐者那樣行事。接著的兩行則教導我們如何回應,要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回應:能夠曝光操縱者想要做的事,並向他顯明他的責任。操縱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操縱者可能會試圖推你去做他想要的事。一個典型的操縱型對話就像這樣:「你如果真像你所說的那樣愛我,那麼你就會在我要去與朋友打高爾夫球的那天,告訴我的老闆我生病了。」你可以如此來回應,告訴你的丈夫你的確愛他,但是向老闆請假是他的責任。你不介意他花一天時間去與朋友打高爾夫球,但是你將不會替他向老闆撒謊。聖經說說謊的嘴唇是神所憎惡的(參箴言 12:12)。另一種操縱的形式是向另一個人施加以罪疚感。例如,你的丈夫假如想要買一艘昂貴的船。你知道你們正欠著不少債,每個月都很艱難,你向你的丈夫表達了你的擔憂,指出你們的財務狀況不能承受買那艘船。你的丈夫說你從來就不支持他,不想要他擁有能給他帶來快樂的事物,因為他每天都辛苦地工作,所以他配享受一些生活的樂趣。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僅僅在必要的時候才跟你說話,並且他的話裡常常會包含他是如何地為你犧牲一切,然而你卻在他唯一一次要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時反對他。你該怎麼回應?向你的丈夫表達你的理解,但是提醒他他有供養家庭的責任(參提摩太前書 5:8),你反對他買那艘船不是在反對他擁有快樂,而是因為照著你們財務的處境這筆昂貴的開銷絕非明智之舉(參箴言 1:5;22:7;傳道書5:5)。你的回應儘管可能不會阻止操縱,但至少你曝光了對方的操縱,並且以敬虔的態度予以了回應。你必須留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確保你可以回應卻不犯罪。你需要確保你在清晰地思考,這樣你才能愛對方並幫助對方看到他自己的責任。禱告祈求神給你力量和幫助,使你能堅定卻恩慈地回應。要小心操縱披戴有多種的外衣,例如甜言蜜語、乞求、控告和恐嚇。做好準備,照著操縱本來的面目認清楚它,然後在愛裡說出真理和誠實話。記住愛是一種行動。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13:4-7)
作者:黛布拉·森琴(Debra Centry)
來源:《姊妹輔導姊妹》
言語是生死攸關的事
控制你的舌頭
馬特·錢德勒牧師:我如何尋求神的醫治
深度好文│耶穌是偉大的醫生,要使你的身心靈都得醫治!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八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