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12月31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張天賜 朱偉華)被魚刺卡了後,你會習慣性去吞飯糰,喝醋嗎?52歲的張女士就因為這個舉動,差點丟了命。 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胸外科病房,家住廬江的張女士這兩天終於鬆了一口氣,回想起這一陣子的遭遇,簡直象一場噩夢,至今仍後怕不已。
張女士的家人說,用 「九死一生 」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魚刺卡在食道,刺破了胸主動脈,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生聯合開胸給她做了手術,才搶回了生命。
12月8號,張女士邊吃飯邊和家人聊著天,忽然被魚刺卡了,吞了幾口飯,自己也沒當回事,但嗓子裡一直不舒服。過了幾天,刺痛感越來越嚴重。12月14日,張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到當地醫院就診,急診做了電子胃鏡,檢查發現魚刺距離門齒約25cm處,兩端深深嵌入黏膜內,周圍一圈可以看見陳舊性的血跡,診斷為食管異物。
張女士一家人根本沒想到這根小小的魚刺並沒有隨飯糰降落至胃內,而是刺破了食管。當地醫院認為要取出這根魚刺,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張女士的家人帶著她緊急轉入我院胸外科治療。
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後,張女士的胸部CT顯示魚刺位於食管中段,長度約3cm,魚刺兩端位於氣管隆突和胸主動脈之間,尖端刺入胸主動脈外膜附近。從CT看,主動脈疑似損傷,隨時有發生大出血的危險,情況危急。胸外科接診醫生張天賜立即向副主任醫師孫效輝和科主任梅新宇匯報,三位醫生討論後決定立刻手術探查。
考慮到主動脈有損傷的可能,胸外科立即請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會診,由兩個科室共同聯合完成手術。在該院南區麻醉科和手術室團隊的高效配合下,迅速完成了術前各項準備工作。
但手術才剛開始,張女士突然出現了消化道大出血,考慮可能是因為胸主動脈被魚刺刺破,主動脈的高壓血流隨著主動脈和食管的破口進入食道,引起大出血。麻醉科醫生立即採取措施,平穩控制血壓。胸外科迅速進行病損段食管游離並上下阻斷以控制出血,手術得以繼續進行。
心臟大血管外科王海濤、李華寶兩位主任經初步討論,認為目前進行胸主動脈腔內隔絕術封閉感染後的主動脈破口,控制出血,再行食管異物取出、主動脈破口及食管破口修補手術是最穩妥有效的方法。
但是封閉主動脈破口的手術一般需要在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引導下完成,但張女士出血量大,無法轉運至DSA手術室,心臟大血管外科王海濤主任憑藉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沒有DSA顯影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支架的置入,成功封堵了胸主動脈的瘻口。
而後,胸外科梅新宇主任迅速找到了卡住的魚刺,順利取出。再由梅新宇主任和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李華寶為張女士實施食管破口和胸主動脈的修補手術,全部手術步驟順利完成。
手術後張女士進入重症監護病房(ICU)繼續治療,在ICU陶曉根主任團隊的細心治療和精心照護下,張女士成功克服了低血壓休克導致的多器官功能損傷以及術後嚴重感染的風險,12月18日順利轉回胸外科普通病房,目前張女士恢復順利,將於近日康復出院。
據胸外科主任梅新宇介紹,食管異物致主動脈破裂是死亡率極高的急診手術,此前國內極少有搶救成功的案例。張女士的成功救治有賴於我院各學科專業團隊的密切配合與協作,充分體現了我院在複雜重症急診處理方面的綜合實力。
梅新宇也提醒大家,很多人在被魚刺、骨頭卡了以後,往往會吞下大團米飯、饅頭等食物,或採取喝醋等措施,希望將魚刺「帶」下去,這些「土方法」都是錯誤的。在日常接診中,被魚刺、骨頭等異物刺破食管的病例並不罕見。一旦發生這些情況,及時就醫才是正確的途徑,建議第一時間去醫院將異物取出,避免造成紅腫和感染,不以為然只會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