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
南無阿彌陀佛!
說明:本書作者是釋靈悟法師,我是他的俗家弟子,已經得到師父的授權委託,在此受命將師父的著作刊登,廣結佛緣,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答應了主持方丈,為觀音大士禪院尋找有力的證據,也是菩薩顯靈,居然很快就被他遇到了。
那些洗衣的村姑村婦一個個莫名驚詫,不知他為什麼突然瘋瘋癲癲嚷起觀音菩薩顯靈的話來,結結實實被他嚇了一大跳。正想上前問個明白,誰知他突然又跳起來,一身水淋淋地朝著五臺大頂飛奔而去。那中年村婦女不解地說:「這和尚確實瘋癲!明明是一塊石頭,他又是下跪,又是嚷嚷觀音菩薩顯靈的,這下子又跑到山上去,真是個瘋和尚!」
住持看到印光半身溼淋淋的跑得氣喘籲籲,忙問他怎麼了。印光連忙說:「回稟住持和尚,後學今日下山,得洗衣村婦指點,在乾涸的河床裡發現一塊長滿水垢綠苔的石碑。磨洗乾淨,一看竟是至元七年銘刻的南五臺緣起碑銘,上面寫得清清楚楚,最初建寺的時間在隋朝仁壽年間,隋文帝曾御書牌額名曰『觀音臺寺』,賜田方百裡。唐代大曆六年,改名『南五臺聖量寺』,五代時毀於兵火。宋代太平興國三年出現祥瑞,敕奉『五臺山圓光寺』。弟子查過,普陀山建寺記載遠在唐朝,如此說來,我南五臺禪院建寺確實要比普陀山還早呢!」
住持聽了大喜,立即吩咐撞鐘召集所有僧眾,向他們宣布:「印光師幾經周折,終於發現我禪院建寺緣起的重要碑銘,這是振興禪院的重大契機。所有僧眾備好法器,隨同下山迎請至元重修碑銘!」
那些洗衣女人嘰嘰喳喳,有說這和尚瘋癲的,也有的說上面就是觀音禪院,或許觀音菩薩真箇顯靈,才讓這和尚歡喜得瘋癲的了。嘰喳了半天不知就裡,洗好了衣服正要回去,忽然聽得上面敲鑼打鼓。
大家不約而同回頭一望,竟然由剛才那和尚領頭,走下來百十個出家人,他們徑直走到那塊平平整整的石頭前面,弄得她們目瞪口呆的。半晌之後,只見那老和尚也瘋癲了似地跪下去,驚喜間似是帶出哭腔高聲宣稱:「頂禮三拜,恭迎聖跡碑銘!」
這一聲號令,百十個出家人齊刷刷跪下去,一陣叩拜之後,那些出家人拿出帶來的繩索槓子,七手八腳將石碑抬起來,緊接著又是鑼鼓喧天,一步步將石碑抬上山去。
還是那個中年婦女膽大叫住了印光:「師父,你們把這塊石頭抬上去幹什麼?」
印光感激她的指點,連忙合掌,說這是南五臺禪院建寺緣起的碑銘,說罷轉身,便隨同上山而去。
找到了碑銘,這是南五臺禪院的重大事件,住持即刻派人報告長安府,並知會方圓寺院,作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場,還修建了一處亭子給碑銘遮蔽風雨。一時之間,前來南五臺瞻仰朝拜的香客遊人川流不息,每逢初一與十五,大士殿堂裡煙霧繚繞好似連接著天上雲霞,被譽為「五臺煙霞」之奇觀。
住持著實感激印光的發現,當眾宣布要給印光賞賜,印光連忙推辭說:「這都是觀音大士顯靈,弟子不過是機緣巧合,實在不敢居功邀賞!弟子別無他求,如蒙恩準拜讀藏經樓經書,便感激不盡!」
他的要求竟然如此之低,禪院僧眾一個個欽佩不已:「這個印光,心裡只有佛經!這份虔誠專注,我等萬萬不及!」
從此,印光每日於藏經樓內博覽經書,禪院僧人遇到什麼疑難,都向他虛心請教。有一天,寺裡的比丘明悟找他,摳著光禿禿的腦門遲疑半晌不開口,印光忙問他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明悟眼圈發紅哽咽著說,自己俗家姐夫姐姐不幸相繼去世,留下一個八歲的小外甥無人管教,不得已送到禪院來,承蒙住持慈悲收留,讓暫且當一個驅烏沙彌,專門看管禪院周圍的蘋果柿子什麼的別讓鳥雀糟蹋了,以便待到成熟了分給僧人食用,同時也能給有功德的香客品嘗。無奈那個小外甥從小嬌生慣養十分頑皮,不但沒能看管鳥雀,反而經常爬上樹去隨意摘取,儘管巡院僧值師幾經訓斥,明悟也早晚告誡,無奈就是油鹽不進屢教不改,不是今天溜進廚房偷饅頭,就是明天拿著佛堂的木魚亂敲擾亂課讀。禪院僧眾誰都對他無可奈何,無奈之下僧值師只好稟報住持要將小傢伙驅逐回家,住持正在躊躇未決……說到這,明悟抽泣起來:「印光師,他如果真被驅逐回去,家裡沒人管教,必定成為無法無天的地痞,說不定還會幹出違法亂紀的勾當,我怎麼對得起死去的姐夫姐姐呢?我自恨無能,想來禪院裡只有你學識淵博,而且為人嚴肅,懇請你幫我嚴加管教,不知印光師肯不肯答應?」
印光知道明悟是個老實懦弱的出家人,也見過他那頑皮的小沙彌外甥,整天就像猴子似的,除了睡覺,沒有過安生的時刻,不過人倒是很機靈的。明悟懦弱無能管教,如果真的驅逐回家,那孩子註定一輩子毀了。沉吟片刻,只得答應下來,聲言說:「要我管教不難,可我得事先說清楚,必須任憑我怎樣調教,你都不能出面護短。你若心疼護短,就別怪我不肯教他,你若不舍,我就決計撒手不管,任憑他自生自滅!」
明悟連忙答應決不護短,隨後趕忙將他那個小沙彌外甥帶過來。
那小沙彌一進屋,兩眼骨碌碌亂轉,看見印光擱在床頭的經書念珠,一下蹦過去伸手就要抓起來玩耍。印光順手拿過自己留著的饅頭給他,然後和顏悅色地說:「那是師父的經書念珠,你不能隨便摸。待吃了這饅頭,我再給你說道說道。」
小沙彌狼吞虎咽吃了饅頭,又伸手要抓取念珠,可印光眼疾手快,閃電般擋住他的手,說:「我剛才說過不能隨便摸,你怎麼吃了饅頭就忘記了?照你這樣,怪不得僧值師要將你送回去!我且問你,回到家裡,爹娘還有饅頭給你吃嗎?」(預知印光大師怎麼教育這個頑劣的小沙彌,請看下一節。喜歡佛學的朋友,可看完本書,見證民國高僧的修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