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為觀音禪院正名,他為何不居功邀賞,卻懇請去拜讀經書

2020-12-23 吳學華看天下

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

南無阿彌陀佛!

說明:本書作者是釋靈悟法師,我是他的俗家弟子,已經得到師父的授權委託,在此受命將師父的著作刊登,廣結佛緣,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答應了主持方丈,為觀音大士禪院尋找有力的證據,也是菩薩顯靈,居然很快就被他遇到了。

那些洗衣的村姑村婦一個個莫名驚詫,不知他為什麼突然瘋瘋癲癲嚷起觀音菩薩顯靈的話來,結結實實被他嚇了一大跳。正想上前問個明白,誰知他突然又跳起來,一身水淋淋地朝著五臺大頂飛奔而去。那中年村婦女不解地說:「這和尚確實瘋癲!明明是一塊石頭,他又是下跪,又是嚷嚷觀音菩薩顯靈的,這下子又跑到山上去,真是個瘋和尚!」

住持看到印光半身溼淋淋的跑得氣喘籲籲,忙問他怎麼了。印光連忙說:「回稟住持和尚,後學今日下山,得洗衣村婦指點,在乾涸的河床裡發現一塊長滿水垢綠苔的石碑。磨洗乾淨,一看竟是至元七年銘刻的南五臺緣起碑銘,上面寫得清清楚楚,最初建寺的時間在隋朝仁壽年間,隋文帝曾御書牌額名曰『觀音臺寺』,賜田方百裡。唐代大曆六年,改名『南五臺聖量寺』,五代時毀於兵火。宋代太平興國三年出現祥瑞,敕奉『五臺山圓光寺』。弟子查過,普陀山建寺記載遠在唐朝,如此說來,我南五臺禪院建寺確實要比普陀山還早呢!」

住持聽了大喜,立即吩咐撞鐘召集所有僧眾,向他們宣布:「印光師幾經周折,終於發現我禪院建寺緣起的重要碑銘,這是振興禪院的重大契機。所有僧眾備好法器,隨同下山迎請至元重修碑銘!」

那些洗衣女人嘰嘰喳喳,有說這和尚瘋癲的,也有的說上面就是觀音禪院,或許觀音菩薩真箇顯靈,才讓這和尚歡喜得瘋癲的了。嘰喳了半天不知就裡,洗好了衣服正要回去,忽然聽得上面敲鑼打鼓。

大家不約而同回頭一望,竟然由剛才那和尚領頭,走下來百十個出家人,他們徑直走到那塊平平整整的石頭前面,弄得她們目瞪口呆的。半晌之後,只見那老和尚也瘋癲了似地跪下去,驚喜間似是帶出哭腔高聲宣稱:「頂禮三拜,恭迎聖跡碑銘!」

這一聲號令,百十個出家人齊刷刷跪下去,一陣叩拜之後,那些出家人拿出帶來的繩索槓子,七手八腳將石碑抬起來,緊接著又是鑼鼓喧天,一步步將石碑抬上山去。

還是那個中年婦女膽大叫住了印光:「師父,你們把這塊石頭抬上去幹什麼?」

印光感激她的指點,連忙合掌,說這是南五臺禪院建寺緣起的碑銘,說罷轉身,便隨同上山而去。

找到了碑銘,這是南五臺禪院的重大事件,住持即刻派人報告長安府,並知會方圓寺院,作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場,還修建了一處亭子給碑銘遮蔽風雨。一時之間,前來南五臺瞻仰朝拜的香客遊人川流不息,每逢初一與十五,大士殿堂裡煙霧繚繞好似連接著天上雲霞,被譽為「五臺煙霞」之奇觀。

住持著實感激印光的發現,當眾宣布要給印光賞賜,印光連忙推辭說:「這都是觀音大士顯靈,弟子不過是機緣巧合,實在不敢居功邀賞!弟子別無他求,如蒙恩準拜讀藏經樓經書,便感激不盡!」

他的要求竟然如此之低,禪院僧眾一個個欽佩不已:「這個印光,心裡只有佛經!這份虔誠專注,我等萬萬不及!」

從此,印光每日於藏經樓內博覽經書,禪院僧人遇到什麼疑難,都向他虛心請教。有一天,寺裡的比丘明悟找他,摳著光禿禿的腦門遲疑半晌不開口,印光忙問他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明悟眼圈發紅哽咽著說,自己俗家姐夫姐姐不幸相繼去世,留下一個八歲的小外甥無人管教,不得已送到禪院來,承蒙住持慈悲收留,讓暫且當一個驅烏沙彌,專門看管禪院周圍的蘋果柿子什麼的別讓鳥雀糟蹋了,以便待到成熟了分給僧人食用,同時也能給有功德的香客品嘗。無奈那個小外甥從小嬌生慣養十分頑皮,不但沒能看管鳥雀,反而經常爬上樹去隨意摘取,儘管巡院僧值師幾經訓斥,明悟也早晚告誡,無奈就是油鹽不進屢教不改,不是今天溜進廚房偷饅頭,就是明天拿著佛堂的木魚亂敲擾亂課讀。禪院僧眾誰都對他無可奈何,無奈之下僧值師只好稟報住持要將小傢伙驅逐回家,住持正在躊躇未決……說到這,明悟抽泣起來:「印光師,他如果真被驅逐回去,家裡沒人管教,必定成為無法無天的地痞,說不定還會幹出違法亂紀的勾當,我怎麼對得起死去的姐夫姐姐呢?我自恨無能,想來禪院裡只有你學識淵博,而且為人嚴肅,懇請你幫我嚴加管教,不知印光師肯不肯答應?」

印光知道明悟是個老實懦弱的出家人,也見過他那頑皮的小沙彌外甥,整天就像猴子似的,除了睡覺,沒有過安生的時刻,不過人倒是很機靈的。明悟懦弱無能管教,如果真的驅逐回家,那孩子註定一輩子毀了。沉吟片刻,只得答應下來,聲言說:「要我管教不難,可我得事先說清楚,必須任憑我怎樣調教,你都不能出面護短。你若心疼護短,就別怪我不肯教他,你若不舍,我就決計撒手不管,任憑他自生自滅!」

明悟連忙答應決不護短,隨後趕忙將他那個小沙彌外甥帶過來。

那小沙彌一進屋,兩眼骨碌碌亂轉,看見印光擱在床頭的經書念珠,一下蹦過去伸手就要抓起來玩耍。印光順手拿過自己留著的饅頭給他,然後和顏悅色地說:「那是師父的經書念珠,你不能隨便摸。待吃了這饅頭,我再給你說道說道。」

小沙彌狼吞虎咽吃了饅頭,又伸手要抓取念珠,可印光眼疾手快,閃電般擋住他的手,說:「我剛才說過不能隨便摸,你怎麼吃了饅頭就忘記了?照你這樣,怪不得僧值師要將你送回去!我且問你,回到家裡,爹娘還有饅頭給你吃嗎?」(預知印光大師怎麼教育這個頑劣的小沙彌,請看下一節。喜歡佛學的朋友,可看完本書,見證民國高僧的修行之道)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教訓完小沙彌,哽咽著說:打在你身上,其實疼在師父心裡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找到了那塊石碑,為觀音禪院正名,居功甚偉,但是他卻提出一點小要求,每日與藏經樓中看書。恰逢寺院中有一個無人管教的小沙彌,因頑劣過度,即將被逐出寺院,小沙彌的舅舅請求印光大師幫忙,印光大師欣然應允。小沙彌一聽到爹娘,禁不住抽抽噎噎哭泣起來,說爹娘死了,只有寄居在叔伯家,叔伯家人多時常餓肚子。
  • 念佛念觀音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213
    有人疑惑,自己也求生極樂,可總感覺與觀音菩薩緣深,更喜歡念觀音菩薩,不知道念觀音能不能往生?而且,大師也常常勸人們念觀音菩薩,到底念阿彌陀佛和念觀世音菩薩,有什麼區別?大師解釋說:我們一般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念觀世音菩薩消災吉祥,其實彌陀觀音是一家,不必分別計較。
  • 印光大師認為:附印佛學專著,傳播佛法,也是功德無量的大善舉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來到上海弘揚佛法,遇幾個居士,共同談論孔孟之道和佛家學說。幾天後,印光大師輾轉到了揚州,高鶴年有了經驗,不敢自作主張安排住所,聽從印光大師的意見,在萬壽寺掛單。大師知道高鶴年還有很多事情,唯恐刻經院老闆看面子在價錢上謙讓,便讓高鶴年去辦他的事情,自己再去聯繫交涉有關刻經事宜。
  •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關於淨土宗的佛經主要有三部即《佛說阿彌陀經》、《觀無論壽佛經》、《佛說無量壽佛經》,關於這三部經有不少註解,其中印光大師推薦的值得重視,如印光大師所說:「阿彌陀經,有澫益大師所著要解
  • 印光大師:早晚虔誠憶佛念佛,各盡所能救濟蒼生,便勝造七級浮屠
    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和諦閒法師在北京的街頭遊歷,見街上的煩雜人太多,於是計劃去琉璃廠那邊看看。兩人一拍即合,走了半天來到西郊琉璃廠。
  • 歷代高僧:印光大師與諦閒大師 修持上互相激勵
    大約在兩期閉關之間的1900年,印光大師給第一期閉關的侍者融明法師去信,叮囑他要親近淨業知識,「隨忙隨閒,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同時提到:「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念佛之心,又懇切之極。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顏見彼?故當仁不讓,又欲閉關。
  • 弘一法師是華嚴宗高僧,堅持拜在印光大師門下轉求淨土,原因何在
    隨著縛在指頭手臂的香火漸漸燃燒,發願者的指頭手臂勢必遭受炙烤乃至冒出縷縷青煙,那撕心裂肺的痛苦並非尋常人所能忍受,故此古往今來,不是心如鐵石的人不敢輕易發這樣的宏願。印光大師不願接受這個才學聲譽遠遠高出自己的弘一法師為徒弟,忍心掉頭走進了關房。不多時,關房裡飄進來皮肉燃燒發出的奇臭,不言而喻是那弘一法師燃臂香的結果。
  • 印光大師:外道的問題
    今之此種,到處皆是,而無目之人,如蠅逐臭,樂不可支,亦只可隨他去了。何以故,彼之勢盛人眾,倘按實說,不有明禍,必有暗禍,勸人亦只可勸其可勸者耳。彼已喪心病狂,勸之必致反噬。汝若看過楞嚴經中想陰十魔,(五陰魔境,唯想陰,最多後世魔子所行之事)則此魔子所現景象,豈有動心懷疑之事乎。然汝亦有魔之氣分,此氣分不去,後來亦會發生魔事。
  • 金池長老是凡人又是觀音小迷弟,他為啥必須死?看他對觀音做了啥
    金池長老,是觀音禪院的主持,活了二百七十多歲,管理觀音禪院卻有兩百五六十年了,用現在的話來講,這是個鐵桿粉絲,忠實小迷弟,將女神觀音菩薩的照片貼於牆頭,早晚各叩拜兩次。但像這樣的一個全力信奉觀音菩薩的凡人,為何死得如此悽慘?且他死的時候,觀音菩薩為何不出來搭救一番呢?菩薩有著菩薩心腸,又名,救苦救難菩薩,世間哪兒有了苦難,哪兒就必定有觀音菩薩。
  • 印光大師:為何不能在拜墊上印佛菩薩名號?
    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損也。且託者既屬至戚,何不開陳罪福,以祈用白布作墊,一則仍不汙衣,二則唯益無損,其於彼方為有益。何可循例緘默,仍代為彼轉求。(《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02頁 復馬契西居士書十二)  江浙信心婦女,每以白布鋪地禮佛,名為手方。間或墊坐,為護衣服,固無不可,但不應列印其上。若已列印,則萬萬不可鋪以禮佛,況墊坐乎!
  • 印光大師: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很難往生到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很難往生到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開示】羅臺山之不往生墮福處,在於文字氣習重耳。此習既重,則雖曰念佛,實念念在文字裡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撐門面而已。世智辨聰,佛謂為八難之一者,正為此也。(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八難即:(一) 在地獄難,眾生因惡業所感,墮於地獄,長夜冥冥而受苦無間,不得見佛聞法。(二)在餓鬼難。(三)在畜生難。(四)在長壽天難,此天以五百劫為壽,即色界第四禪中之無想天。無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魚蟄蟲,外道修行多生其處,而障於見佛聞法。
  • 256篇:阿鬼•觀音禪院謀殺案始末
    阿鬼覺得這聲音似曾相識,並且自己好像應該不是第一次見他了!可是為什麼自己沒有印象呢。阿鬼一邊挑選趁手的工具,一邊思考著。正準備在把最後一件設備裝好問清楚的時候,抬起頭發現自己已經身處當年的觀音禪院裡了。「大家這邊請!大家請看,這是距今已經有1700年歷史之久的觀音禪院!」
  • 信徒們認為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但他不承認,更勸人勿謠傳
    印光大師嗟然長嘆說:「當年諸葛孔明先生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來印光也只能如此了。俗家常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你我師徒不可灰心,盡人事聽天命吧!」「弟子謹遵師父法旨,以天下蒼生為念,鞠躬盡瘁普渡眾生!」那些弟子禮拜而去。1933年的春天腳步兒勤,似乎來得比往年早。
  • 印光大師以為:能否成為佛門弟子,並不在僧俗,最根本乃保持善根
    弟子從此收起狂妄,皈依大師座下,一心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看到皈依弟子也惶恐求情,印光大師這才心氣平靜,回過頭來接受皈依,登座開示淨土戒律,賜名「清心」。這個「清心」決心自己在家裡作一場懺悔法事,有了剛才的教訓,她不敢自作聰明了,誠懇請教用何種錫箔為好。
  • 金魚精留在觀音身邊就能修成正果,為何卻費盡心思逃出蓮花池?
    (蝸牛看西遊第3949期)文/蝸牛西遊裡面的小妖怪們都在想方設法走上正軌,期盼著將來某一天能夠修成正果,只有觀音的寵物魚不跟隨大部隊出發,選擇逃出蓮花池另尋他路。要說想方設法修成正果的妖怪,悟空遇到的黑熊精可以算是一個,這隻妖怪沒有浮起半點吃唐僧肉的念頭,反而瞄準了他們的寶貝錦襴袈裟,他可真是偷個寶貝都是愛佛法的亞子。黑熊精在閒暇之餘還會跑到觀音禪院裡和金池長老探討佛法,這時一個愛學習愛佛法的好學生形象躍然於紙上。功夫不負有心人,觀音終於注意到這位弟子並且帶著他來到了南海修煉,黑熊算是通過自己的方式修成了正果。
  • 印光大師:不做虧心事,為什麼要怕鬼呢?
    有名稱:淨土開示內容:印光大師開示
  •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國學泰鬥錢穆親述印光大師的神通
    老陽按:印光大師,是淨土十三祖,一生弘揚淨土法門,自己的修行也有很高的成就,只不過一般人不知道罷了。關於印光大師,其實是菩薩再來,這一點,在佛教界已經毋庸置疑了。今天老陽就給大家說說印光大師的故事。宣化上人講述印光大師的來歷現在講一講印光老法師,他是陝西人,受戒之後就到普陀山去閉關,他這個閉關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經。他看藏經是畢恭畢敬。端然正坐。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離開普陀山以後,他對自己的生活小事嚴格自律,還逢人讚嘆說:「佛家說:一粒米中能看大千世界。俗家說:一滴水能反映太陽的光輝。印光師兄如此自律,無愧天下緇素楷模!」後來,他還邀請著名作家葉聖陶一起親近大師,葉聖陶深受感動,特別在他的《兩法師》中寫到弘一法師——因為弘一法師是過午不食的,十一點鐘就開始聚餐。
  • 如來為何只給唐僧傳三分之一的經書?你聽他咋說
    如來的手中有三藏真經,想要找一個合適的人傳到東土大唐去,如來言語之間都透露著對南贍部洲子民們的不喜,然後觀音去往東土大唐找尋唐僧,讓他去西天取經。這麼說來,取經的意義就在於求取真經,但是,大家知道嗎?如來最後只給唐僧傳了三分之一的經書。原著中記載道——「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
  • 西遊記:唐僧的最後一難,為何觀音不插手?是真不敢呀!
    唐僧帶著孫悟空等徒弟去西天取經時,一路上經歷了八十個劫難,在這些劫難中孫悟空就是唐僧最好的保鏢和全能保姆。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人好奇為何小編說唐僧經歷了八十個劫難呢?畢竟在觀音第一次見到唐僧的時候,就說取經路上會有八十一個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