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教訓完小沙彌,哽咽著說:打在你身上,其實疼在師父心裡

2020-12-23 吳學華看天下

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找到了那塊石碑,為觀音禪院正名,居功甚偉,但是他卻提出一點小要求,每日與藏經樓中看書。恰逢寺院中有一個無人管教的小沙彌,因頑劣過度,即將被逐出寺院,小沙彌的舅舅請求印光大師幫忙,印光大師欣然應允。

小沙彌一聽到爹娘,禁不住抽抽噎噎哭泣起來,說爹娘死了,只有寄居在叔伯家,叔伯家人多時常餓肚子。村裡人全都窮得發慌,討飯都沒誰家施捨得出。印光聽他說完這才悲天憫人地說:你知道就好!你舅舅可憐你孤苦伶仃,不忍心讓你餓死,才懇求住持和尚收留。住持和尚慈悲給你活路,讓你看管鳥雀,怎麼就只顧頑皮搗亂呢?再繼續下去,禪院不會收留你,觀音大士也會打發你到外面塵世遭受沿家乞討惡狗追咬、饑寒交迫的種種痛苦磨鍊!現在擺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規規矩矩看管鳥雀不許搗亂!如果違背一次,就重責戒尺十板,再犯一次,加責十板,直到徹底改過自新為止,你好好記住吧!

那小沙彌看來早已經受過沿家乞討惡狗追咬的苦楚,當即嚇得抹著眼淚答應再不搗亂。印光點點頭,讓他出去看管鳥雀,再三警告說:「如若違背,絕不輕饒!」

第二天中午,卻見僧值師一手扭著小沙彌,氣喘籲籲跑來告訴印光,說這頑劣居然爬進僧房,搞得僧房裡面一塌糊塗,實在不可救藥,乾脆趁早逐出禪院,你就別再自討苦吃啦!

印光連忙向僧值師合掌賠罪:「請僧值師息怒!印光答應調教他,『教不嚴,師之惰』,這都是印光管教不嚴的過錯,請再讓我教訓於他!」

僧值師對他敬重只得給他面子,長籲短嘆走了。印光這時轉過身來,聲色俱厲喝令小沙彌跪下去,再拿起一塊竹板來,厲聲說:「昨天我對你說得明明白白,違背一次,就重責十板,沒想到你今天就違犯規矩,可別怪我動用戒尺了!我還要給你加兩條規矩:只能老老實實接受懲罰,如果閃避一下,就得加罰一板;倘若哭出聲來,必當打到不敢出聲為止!」

這件事驚動了住持和尚,也驚動了小沙彌的舅舅比丘明悟。他們遠遠地看著,倒要看看印光怎樣能讓頑石點頭。只見印光的戒尺虛晃一下,那小沙彌早已閃身避開了。印光高聲說:「這是第一次,我還不加罰。如果再敢閃避,或者哭出聲來,必定重責不饒!」

那沙彌以為印光只是嚇唬他而已,沒想到只聽得噼噼啪啪一連十響,每一響都打得結結實實,毫無半點裝腔作勢藉以嚇唬的成分。那小沙彌這才領教了師父的厲害,咬緊牙關忍受著不敢吱聲,直到懲罰完了,印光心疼地說:「師父責罰,是恨鐵不成鋼,是為了讓你改過自新。你若心生怨恨,我願意隨時加倍償還今天的十板,從此各奔東西。你說,你是願意接受責罰,還是讓我償還二十板?」

那小沙彌還真倔強,抹著眼淚抽泣著:「嗚嗚……是我自己……頑皮,願意接受……師父責罰,不願……趕出禪院……當叫化子!嗚嗚嗚……」

印光聽了,眼裡也跑出淚水來,哽咽著說:「師父打在你身上,其實疼在師父心裡。只要你聽從禪院師父教誨,師父往後絕不責罰,還要叫你識字讀書,你願意嗎?」

「我願意!請師父教我!」小沙彌趕緊趴在地上求懺悔。

印光將他攙起來,替他抹去淚水,讓他跟著自己一床睡覺。小沙彌畢意見年紀尚幼,連蹦帶跳跟著印光去了寮房。明悟激動地熱淚盈眶,喃喃地說:「這個小猴子,乖乖地戴上了印光師的緊箍咒,我就放心啦!」

住持和尚也讚不絕口:「看來印光師,果然能讓頑石點頭!」如此半年過去,小沙彌跟印光形影不離識字念經,別人對他亦不用大聲說話,就乖乖聽從吩咐。

彈指之間,又到了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的初秋八月。

在這一年三月裡,印光遠赴山西五臺山朝拜,住了十多天,聽說清涼寺出現文殊菩薩聖跡,遠近香客信徒前來頂禮膜拜的絡繹不絕。他覺得十分驚奇,既然自己身在五臺山,何不瞻仰一番?於是齋戒沐浴,聽從寺院知客師指引,恭恭敬敬在佛堂叩首,懇求文殊菩薩顯示聖跡點化一二。

一陣悠揚的鐘罄聲中,知客師指著佛像前搖曳的燭光,驚喜地大聲宣稱:「虔誠信徒快看!文殊菩薩顯靈了!看看菩薩座下的獅子,看看菩薩頭頂的五色祥雲!」

在這驚呼聲裡,所有香客慌忙膜拜。印光在頂禮的當口悄眼窺探,只見眼前燭光搖曳如夢似幻,隱約呈現祥雲模樣……睜大眼睛再細看時,卻仍舊是搖曳的燭光……他在內心暗暗慚愧自己到底還是肉眼凡胎,無緣得見菩薩聖跡。

悠揚的鐘罄夾雜著寺裡僧人的祈禱,知客師吩咐香客禮拜起身,笑吟吟地問他們看到菩薩顯靈沒有。那些香客唯恐別人認為自己不夠虔誠,爭先恐後地說看到了,而且還看到菩薩對著自己微笑呢!說罷,爭相獻上功德歡喜離去。那知客師知道印光是南五臺前來朝拜的,笑嘻嘻地說:「你那南五臺跟我清涼寺一脈相承,想來法師應該看得更清楚!?」

印光明白這是知客師想要自己現身說法,以此提高清涼寺的聲望,不慌不忙地合掌聲言:「南五臺弟子印光,時刻心中有佛,便時刻眼前有佛!」

那知客師一時沒能明白他的深意,頓時大喜過望,走到外面向進來的香客大肆宣稱道:「從陝西南五臺來的師父道行高深,清清楚楚看見菩薩騎著獅子降臨清涼寺,說明越是虔誠的人便越能看得清楚!」那些香客聽後一個個歡呼雀躍,爭相頂禮。印光看在眼裡,心裡暗暗喟嘆,悄然離開了清涼寺……

在這半年裡,他一直在苦苦思索著:五臺山知客師聲稱文殊菩薩顯靈,那些香客也異口同聲說看到聖跡,為何自己如此虔誠的出家人,反而看不到菩薩聖跡呢?一日在讀經書時看到「境由心生」這句話,頓時豁然開朗:原來世上的種種聖跡,包括史書上記載的各種祥瑞,都是因為當事人心生痴迷出現的幻象幻覺;至於他人異口同聲,正所謂「一犬吠影而百犬吠聲」罷了。時下國家內外交困,災禍連年人心不古,一些寺院境況困窘,聲稱聖跡也就不言而喻了!無奈天下僧人是一家,只能自己心裡明白,箇中奧秘卻是可說不可說的。於是,他打消了留在五臺山修行的念頭。

中秋的上午,知客師前來通知,說住持和尚請他到客堂去,陪同接待北方雲遊南五臺的法善禪師,交流見聞和研習經典的心得。彼此施禮相見之後,法善禪師痛感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後,大清國勢日漸衰微,老百姓生計日漸艱難,許多寺院也因此隨之衰微。沿途之中,看到不少出家人無心鑽研佛經,卻熱衷於給富戶打醮放焰口,替貧窮人家做法事消災謀求生計,實在是佛門悲哀!

印光深有同感,不由自主想起五臺山宣揚文殊菩薩聖跡的事情,對他們的作為也就不以為怪了。住持和尚再三對法善禪師稱讚印光,說他虔心佛經多處參學,對佛教東傳以來寺院沿革變遷也頗有研究,南五臺大士禪院碑銘就是多虧印光發現才得以提高禪院聲譽的。法善禪師正在痛惜不少出家人無心鑽研佛經,卻見他如此年紀輕輕,居然能拋棄功名獻身佛法而且學有所成,不由得肅然起敬:「阿彌陀佛!印光師儒學根基深厚,毅然獻身佛門,實是佛門之幸!敢問印光師,研修何派經典?」

印光連忙躬身施禮:「禪師謬讚了!佛法廣大無邊,弟子自認資質愚鈍所知甚微,而且地處西北一隅,一直無緣得見佛法寶典,對中原大地和東南沿海的學派更是一無所知,實在深感慚愧!弟子在雙溪寺掛單時,偶然得見《龍舒淨土文》,深為敬服。後來竹溪受戒的時候,弟子眼疾發作,日夜虔心念佛誦讀淨土文,承蒙佛祖保佑,眼疾居然不藥而愈。弟子於是感激,專修淨土一門,可惜至今仍然所知有限,求禪師指點出路。」(預知法善禪師怎麼指點印光大師,請看下一節)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為觀音禪院正名,他為何不居功邀賞,卻懇請去拜讀經書
    還是那個中年婦女膽大叫住了印光:「師父,你們把這塊石頭抬上去幹什麼?」印光感激她的指點,連忙合掌,說這是南五臺禪院建寺緣起的碑銘,說罷轉身,便隨同上山而去。住持著實感激印光的發現,當眾宣布要給印光賞賜,印光連忙推辭說:「這都是觀音大士顯靈,弟子不過是機緣巧合,實在不敢居功邀賞!弟子別無他求,如蒙恩準拜讀藏經樓經書,便感激不盡!」他的要求竟然如此之低,禪院僧眾一個個欽佩不已:「這個印光,心裡只有佛經!這份虔誠專注,我等萬萬不及!」
  • 印光大師:早晚虔誠憶佛念佛,各盡所能救濟蒼生,便勝造七級浮屠
    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和諦閒法師在北京的街頭遊歷,見街上的煩雜人太多,於是計劃去琉璃廠那邊看看。兩人一拍即合,走了半天來到西郊琉璃廠。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覺得徒弟明空浪費糧食,是對佛祖的不敬,出言訓斥了一番。弘一法師看到明空眼裡的淚水直打轉,趕忙過去以客人的身份勸解。定眼一看,明空的碗裡果然還殘留著幾顆飯粒,只得委婉勸說:「師侄,你跟隨我師兄的日子不短了,須知道我師兄最是惜福的,容不得糟蹋半粒糧食,還是聽我師兄的話吧!」這件小事,在弘一法師心靈裡引起了強烈的震撼。
  • 印光大師以為:能否成為佛門弟子,並不在僧俗,最根本乃保持善根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覺得那女居士所想的,實在太過於荒誕,所以無法開示,女居士一再相求。印光大師斬釘截鐵地說:「印光自知才疏學淺,乃一平庸出家人,並非什麼活佛。如此毫不自量口出大言,自誤誤人,老衲告辭了!」看到大師拂袖而起,那女居士羞愧難當,掩面賠罪說:「請大師恕罪!
  • 弘一法師是華嚴宗高僧,堅持拜在印光大師門下轉求淨土,原因何在
    弘一法師上一節說到弘一法師點燃了三支香縛在自己手臂上,跪在大殿裡,要求拜印光大師為師。在佛門裡面,燃臂香和燃指香都是極高也極難的願心。印光大師不願接受這個才學聲譽遠遠高出自己的弘一法師為徒弟,忍心掉頭走進了關房。不多時,關房裡飄進來皮肉燃燒發出的奇臭,不言而喻是那弘一法師燃臂香的結果。目睹此時此景,印光大師再也忍不住了,大步奔出去奪下弘一法師的臂香,眼裡早已湧出熱淚來,哽咽著埋怨說:「弘一法師快快請起!哎呀,你這是何苦呢?」
  • 印光大師認為:佛門弟子參與抗日救國,乃是解救眾生的大功德
    他曾到普陀山親近過印光大師,知道大師在蘇州報國寺閉關,熱心佛經善書流通,可畢竟只有一面之緣——怎麼辦呢?他想到了時在上海弘化社的德森法師,知道德森法師是印光大師的得意高足,就冒昧寫信給德森法師,請他協助。他的朋友得知了勸阻說:「你是無名小輩,怎麼痴心妄想?」
  • 禪意雅致小沙彌的故事
    我們在很多禪語故事裡也常常看到懂小沙彌的身影,他們那種總在發問深省的狀態與我們每個在為生活的意義而不斷摸索著的平凡人所正在經歷的階段相吻合。可以說小沙彌成了人們懷抱初心,堅持求索的一種象徵。小沙彌的故事新來的小沙彌,對什麼都好奇。秋天,禪院裡紅葉飛舞,小沙彌跑去問師父:紅葉這麼美,為什麼會掉呢?
  •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國學泰鬥錢穆親述印光大師的神通
    老陽按:印光大師,是淨土十三祖,一生弘揚淨土法門,自己的修行也有很高的成就,只不過一般人不知道罷了。關於印光大師,其實是菩薩再來,這一點,在佛教界已經毋庸置疑了。今天老陽就給大家說說印光大師的故事。宣化上人講述印光大師的來歷現在講一講印光老法師,他是陝西人,受戒之後就到普陀山去閉關,他這個閉關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經。他看藏經是畢恭畢敬。端然正坐。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佛教:為什麼那麼多佛弟子讚嘆印光大師?他有多偉大呢?
    而且師父每次一講到印光大師,眼神裡都是滿滿的崇拜,透著一種敬仰的光芒,特別精神,臉上也非常喜悅。就像《大經》中形容佛「諸根悅豫,影暢表裡」。本人之前對印光大師不了解。除了去年冬天,師父帶著我們學習《靈巖遺旨》中的「自述行誼」章之外,從來沒有讀過印光大師的文著。所以我搞不懂師父為什麼會那麼讚嘆大師。
  • 信徒們認為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但他不承認,更勸人勿謠傳
    上一節說眾弟子問師父有何困惑,印光大師眼裡露出失望的神色道:「區區數萬,何足為喜?想我中華國民四萬萬,這區區數萬,不過是滄海一粟。而今國事艱難,蒼生饑寒交迫,何時才能實現『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祥和景象呢?沒想到這些,印光實在深深憂慮。」那些前來請教的弟子個個嗟嘆,其中一個說:「師父時刻心念蒼生,讓弟子汗顏慚愧。」
  • 印光大師認為:附印佛學專著,傳播佛法,也是功德無量的大善舉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來到上海弘揚佛法,遇幾個居士,共同談論孔孟之道和佛家學說。幾天後,印光大師輾轉到了揚州,高鶴年有了經驗,不敢自作主張安排住所,聽從印光大師的意見,在萬壽寺掛單。大師知道高鶴年還有很多事情,唯恐刻經院老闆看面子在價錢上謙讓,便讓高鶴年去辦他的事情,自己再去聯繫交涉有關刻經事宜。
  • 印光大師十念法的妙處
    前幾篇文章中我們一起學習了印光大師教我們的最究竟圓滿的念佛方法——「十念法」。總結如下:一、心裡念的清清楚楚;二、口裡念的清清楚楚;三、耳朵聽的清清楚楚;四、十念記數。我們繼續學習印光大師教我們的這個「十念法」與「晨朝十念法」的區別。
  • 小沙彌的故事
  • 印光大師開示:禮佛修行,在於內心而不在於形式,居家修行也一樣
    上一節說到很多人拜入印光大師門下,懇求收為弟子,其中有諸希賢校長和過女士。印光大師簡單詢問了諸希賢的家庭情況,便懇切地說:「諸居士,請聽老衲忠言。須知當今國民十有八九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老衲時常痛心疾首。你是孝貞女,身負教書育人之重任,就應該盡心盡力教育學生。
  • 印光大師:為什麼如此的得道高僧大修行人,還得這種慘病?
    其說苦之人,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  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④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無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復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及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
  • 印光大師:無所住而生其心
    布施是六種萬行的第一條,舉布施為例,其實就說明了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應當在修行時候,不要執著「色聲香味觸法」。   這段《金剛經》經文中省略了其他的方法不說,只例舉了布施來涵蓋其它的方法。其實,其它的修行都應當「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修一切善法」。
  •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關於淨土宗的佛經主要有三部即《佛說阿彌陀經》、《觀無論壽佛經》、《佛說無量壽佛經》,關於這三部經有不少註解,其中印光大師推薦的值得重視,如印光大師所說:「阿彌陀經,有澫益大師所著要解
  • 印光大師的故事之光照大醒
    大醒法師,俗姓袁,江蘇省東臺縣人,畢業於東臺師範學校,他的出家跟印光大師有間接的關係。1924年,因讀憨山大師的《夢遊集》,頓生離俗之念,依揚州天寧寺讓之和尚剃度出家。本文是大醒法師回憶自己出家的一段因緣。民國十一年秋天,著名新聞記者戈公振先生為父親辦喪事,在戈府廳堂的許多挽章中,我注意到一位和尚弔唁的書信。
  • 印光大師:邪魔狂態、魔王的伎倆是顯奇炫異迷惑眾生
    印光大師:魔王的伎倆是顯奇炫異迷惑眾生 譯文: 收到你寫來的書信,詳情都已清楚。前年,友人張之銘,把江神童所寫的《息戰書》寄來,讓印光看,有不恰當的地方批改,然後再轉送給江神童或是登報。等到印光指出其中的弊病,而張之銘卻一概不再提起。說什麼宗教大同會,說什麼釋迦如來的化身。有智慧的人聽到後,當即就能分辨其是顯奇炫異迷惑眾生的魔王,難道必定要求問於他人才能明白? 那些同善社所謂的老師,也是人在四川。凡是入會的人必須要出錢做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