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科學家、5名嬰兒、1年拍攝,這部片揭示了人類幼崽的成長秘密

2020-12-24 蒙氏寶寶早教

嬰兒與生俱來的神奇能力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李教授,是一名兒童學專家。

他從小一直在中國生活,20歲時有了出國的機會。剛到美國,看到那麼多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他一下子就懵了。

李教授第一次發現,面對這些外國人,自己竟然臉盲了,分不清楚誰是誰。

這讓李教授產生了好奇:我們是如何分辨人臉的?新生的嬰兒到底有沒有分辨人臉的能力?

於是,他做了個實驗。

他們找了幾個不同年齡的寶寶,讓寶寶通過猴臉,去區分一群關在一起的猴子。

每隻猴子的臉是不一樣的,可我們成年人僅憑臉,根本分不清猴與猴之間有什麼區別……

但3個月大的寶寶,卻可以輕鬆地區分一隻猴子另一隻猴子的不同。

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寶寶一歲左右,這種能力就會慢慢消失。

這就是寶寶的神奇之處。

NETFLIX 拍攝的這部紀錄片《寶寶的第一年》,以1年為周期,跟拍了5對新生嬰兒家庭的日常,中間穿插36位科學家的採訪。

通過紀錄片,我們可以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嬰兒,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也遠超我們的認知。

2 養育方式對大腦的影響

有的寶寶安靜內向,有的寶寶生性活潑,還有的寶寶謹慎敏感,外界一點變化都會影響TA的心情……

不同的寶寶有著不同的性格,但很少有人思考,寶寶的性格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在《寶寶的第一年》裡,華盛頓州立大學的教授,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

教授找了幾個6個月大的寶寶,在媽媽的陪伴下,分別給寶寶展示一張面目猙獰的面具。

4個寶寶都表現了不同程度的害怕,他們瞪大眼睛、挑起眉毛,不知所措地看向媽媽。

兩個月後,教授又對這些寶寶做了面具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每位寶寶害怕的程度都增加了。

也就是說,在這2個月裡,寶寶們對於恐懼的情緒反應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

實驗中教授發現,有一位寶寶面對恐怖的面具時,是最有勇氣的——這或許與他的媽媽,總能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有關。

紀錄片中還提到了一種重要的組織——海馬體。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嬰兒很少獲得父母的及時反饋,他們大腦中的海馬體就比較大。

而海馬體,在學習及處理痛苦方面非常重要。

這說明如果嬰兒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支持,他們就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尋找安全的空間。

當父母及時給予寶寶更多的關注和回應,寶寶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自我上。

3 嬰兒成長的爆發期

大多數人認為,寶寶的成長線是一條圓滑的曲線,但《寶寶的第一年》卻給出了不同的觀點。

40年前,米歇爾教授為鄰居家的寶寶測量身長時,觀察到一個驚人的現象:

第二天測量時,寶寶的身長比前一天增長了1.8cm,之後連續幾天都不再增長;過了幾天又再次增長。

難道,嬰兒的成長不是漸進式的,而會有激增的過程?帶著這樣的疑問,她開始對不同的嬰兒進行研究,結果發現:

那些每隔半周或一周測量一次的嬰兒,他們每一次的數據都有所增長,生長線呈曲線型。

而每天都進行測量的嬰兒,有時候連續幾天,測量數值都不會發生變化,然後在某一天,突然增長0.5~1.65cm,嬰兒的成長線呈現了階梯型。

也就是說,嬰兒是通過一個個「猛漲期(grow spurt)」慢慢成長的。

在米歇爾教授的紀錄裡,不僅有嬰兒的身高、頭圍,還有他們每天的行為、情緒波動。

通過觀察發現,成長爆發期和嬰兒行為的變化有明顯關聯,比如在「猛漲期」,寶寶會變得易餓、易怒、睡眠不好等。

4 蒙寶寄語

在寶寶生命的第一年裡,他們的身體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表面看,他們只是長高了幾十釐米、聽得懂大人說話、對外界刺激會做出反應了。

但本質上,他們大腦內的神經元在快速連結、海馬體在不斷發育、身體細胞也在不斷更新……

寶寶成長的關鍵期,爸爸媽媽需要密切關注並予以回應,重視他們大運動、大小肌肉靈活性、手部精細動作、眼手協調能力和社會性發展。

世上沒有天生完美的父母,只要我們懷著滿滿的愛,運用科學的方法照顧、呵護寶寶,他們就能得到更好地成長。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就幫忙點個讚同吧!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5名嬰兒、36位科學家、1年拍攝——這部紀錄片,教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5 名嬰兒,1 年的拍攝記錄,36 位世界著名科學家的研究,NETFLIX 拍攝的這部紀錄片《寶寶的第一年:零到一歲 第1季》,記錄了從嬰兒第一次呼吸、到第一次走路的全過程。通過 6 集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很小的嬰兒,也已經比我們所想的,有更強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而我們,如何更好的理解這具幼小的身體,成為一名更合格的父母?
  • 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揭示寶寶可愛外表下的驚人秘密!
    這部紀錄片,通過一些獨特的視角和大量的研究,從嬰兒的角度記錄他們的生活,揭秘了在寶寶們可愛外表下,藏著的一些專屬他們的驚人秘密!‍‍‍‍‍‍‍‍‍大腦成長的同時,寶寶的身體也在成長,而且成長速度非常快,2歲時便能長到大約成年後身高的一半。嬰兒的體重在第一年會增加兩倍,這些成長需要大量能量,因此母親的乳汁非常重要。
  • 《白獅奇緣》三年拍攝真獅出鏡,每個鏡頭都是成長丨揭秘
    非洲草原流傳著一個 「白獅傳說」:「白獅是神跡,有一天它會降生來幫助人類,帶來和平與自然的力量。」但隨著現代社會發展,這樣的「白獅傳說」被追求刺激和暴利的「困獵」取代,每年會有大量獅子因為人類貪慾失去生命。據不完全統計,南非每年約有1000頭獅子被獵殺。《白獅奇緣》正是揭示了這種現象,對獵殺動物的行為進行控訴。
  • 狼為什麼會養育人類嬰兒,狼孩重回人類社會無法存活
    狼和人類一樣是胎生動物,能夠辨別羊水的味道。狼是比較有靈性的生物,如果狼群中的狼崽夭折了,母狼可能會母性爆發,對於有羊水味道的嬰兒,感覺不到危險,加上並不飢餓的原因讓它選擇不殺死嬰兒。狼孩事件,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狼孩」事件10個之多,但是有關「狼孩」的一個最著名故事則來源於印度,1920 年,在印度發現兩個狼哺育的女孩。被發現時實際年齡已經無從得知,分別取名卡瑪拉(Kamala)與阿瑪拉(Amala),Kamala 看起來像是 7 到 8 歲,Amala 被發現時還是嬰兒,推測大約有 1 歲半。她們是被狼群偷走的兩個人類小孩。
  • 「人類幼崽」自帶隱藏技能,吮吸是「普攻」,改變媽媽是「大招」
    但作為強大的「人類幼崽」,小嬰兒可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出生後的他自帶各種「隱藏技能」,大招更是用在了媽媽身上。小嬰兒自帶「隱藏技能」,吮吸只是普攻如果把小嬰兒會的每一項技能對比起來,生下來就會吮吸只是他的「普通攻擊技能」。因為把自己餵飽了,才有力氣和精力釋放其他技能。
  • 人類幼崽都屬於「早產兒」?短短九個月就能出生,卻具備三大優勢
    人類幼崽與動物幼崽相比是「早產兒」但如果將人類的幼崽和整個自然界的幼崽相比,即使足月出生的孩子都是「早產兒」。剛剛出生的小孩如果沒有父母的照顧,他們不可能活下來,因為除了吮吸這個動作,他們什麼動作都做不了,日常生活就是吃和睡。
  • 戰馬遺骸,火山爆發,穴獅幼崽|《自然》11月科技圖片精選
    月1日的《自然》新聞上原文作者:Nisha Gaind11月最亮眼的科技圖像,由《自然》的圖片團隊選出。2002年,Power在芬蘭破冰船Kontio和Fennica上花了10天進行拍攝。圖中,芬蘭破冰船Kontio在拖著一艘荷蘭油輪駛過波的尼亞灣,該海灣一年中常有半年都在結冰。
  • 加拿大發現距今5.7萬年前狼崽完整遺骸
    來源:央視網據多家外媒報導,近日《當代生物學》發表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加拿大育空地區融化的凍土中,科研人員發現一隻大約5.7萬年前的狼崽遺骸。得益於凍土覆蓋,遺骸的皮膚和皮毛在被發現時都保存完好。報導稱,這隻狼崽遺骸是一名礦工於2016年在加拿大育空地區偶然發現的,科研人員隨即對其展開相關研究。報導稱,這一狼崽為雌性,科研人員預計它只存活了6到7周左右的時間,死因或為洞穴發生坍塌。報導稱,這一研究進一步揭示了5.7萬年前,加拿大育空地區環境的更多信息。
  • 北極冰層融化致北極熊覓食難,熊媽媽吃掉幼崽充飢!
    同類相殘在動物界很常見:像「獅子爭權」勝者會將失敗者的後代殺死;又如部分動物交尾前後,雌性會吃掉雄性;或出現北極熊因食物問題吃掉幼崽的情況等等。據《每日星報》3月1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發現,隨著全球暖化的加劇,北極浮冰數量銳減,令北極熊狩獵困難,導致同類相殘出現的現象越來越頻繁!
  • 華盛頓動物園澄清:大熊貓「美香」已恢復食慾,幼崽茁壯成長
    當地時間10月29日,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對外表示,旅美大熊貓「美香」產後食慾已恢復正常,新生雄性幼崽茁壯成長,已經「胖了一圈」。圖為10月21日拍攝的「美香」新生幼崽。當地時間10月29日,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對外表示,旅美大熊貓「美香」產後食慾已恢復正常,新生雄性幼崽茁壯成長,已經「胖了一圈」。圖為10月21日拍攝的「美香」新生幼崽。
  • 《白獅奇緣》「獅樂園」揭示自然生存法則
    「獅樂園」海報查理與米婭一家和諧共處媽媽溫情懷抱白獅幼崽米克親吻幼年查理米克為查理餵食米婭與爸爸馳騁在非洲草原米婭與查理自拍今日,電影《白獅奇緣》釋出一組「獅樂園」版海報和劇照,展現了軟萌的白獅幼崽與米婭一家和諧共處的日常
  • 人類幼崽暖心語錄大賞,你最愛哪一句?
    做價值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遇見榆仁匯,遇見更好的自己! 問題:怎樣才能每天免費收到這種文章? 最近 關於人類幼崽的探討 屢屢衝上熱搜
  • 荷蘭動物園首次公開中國大熊貓「武雯」新生幼崽圖像
    據美聯社5月12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二,荷蘭歐維漢茲動物園發布了一隻5月1日出生的大熊貓幼崽的照片和視頻。這是該動物園首次發布這隻熊貓幼崽的圖像資料。在這段令人興奮的視頻中,熊貓媽媽「武雯」擁抱並餵養這隻快速成長的幼崽。
  • 7周母狼崽述說了,5.7萬年前科學真相與故事
    這只在2016年7月,被一名金礦工人,在北美育空河的道森市克朗代克金礦挖掘區,所發現的木乃伊灰狼標本,通過科學家們的系列科學嚴密的測定,特別是通過放射性碳測法,明確了它的出生年份、死亡時間。最終明確了: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完整的冰河時代狼標本!
  • 科學家經過分析,揭示了一個3億年的秘密
    對於這些神秘事件,人類總是無法按捺住心裡的好奇,總是會去追求那些奇異現象背後的秘密,也一直在探索的這條路上不斷前行。我們也都知道,人類對於大自然來說是十分渺小的存在,而我們只有不斷探索才能夠得到自己心裡想要的答案。在世界上有不少地方都曾出現過一些奇特的景象,就比如非洲最古老的納米比亞北部沙漠,曾引起不少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在經過一系列的勘測調查後,似乎解開了一個隱藏3億年的秘密。
  • 法國紀錄片 嬰兒日記.Petits d'homme.2007
    第一集:在所有哺乳動物中,除了有袋類動物的幼崽,人類的嬰兒是最脆弱的,剛剛降生的他們還非常嬌嫩,還沒有準備好,他們必須憑藉自己的力量、天賦和已經掌握的驚人本領來最終完成這一大自然的作品。新生兒生下來就會走,這是一種奇特的返祖現象,遠古進化早期靈長類動物的幼崽為了躲避捕食者而具備的能力,這種現象在嬰兒誕生三個月後就會消失。第二集:阿加特、亞歷克西斯、馬克桑斯、安娜和梅伊的出生日期只相差幾天。在出生後的一刻起,他們就要面對一個永恆的挑戰:生存。為了獲得生理上的獨立,他們開始呼吸,並不斷完善自身的發育。他們長大了,力氣也增強了;他們學會了抬頭,握緊東西,抓取物體。
  • 違規接觸熊貓幼崽,韓國藝人方回應
    韓國藝人觸摸成年大熊貓畫面 海外網11月7日消息,近日,韓國一檔綜藝節目的預告片中,出現了藝人違規接觸大熊貓幼崽的畫面 後來當大熊貓幼崽「福寶」出現後,飼養員將「福寶」放入了一名女團成員的懷中,女團成員進行了摟抱,碰觸熊貓寶寶的手掌等舉措。 這段視頻在國內引發爭議,中國網友們紛紛表示這些動作可能會讓大熊貓染病,並對此進行了強烈的批評。「韓國藝人違規接觸熊貓幼崽」的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 動物幼崽的一萬種死法,你的善良和恐懼都有可能害了它
    千言萬語,簡單匯總是這麼兩句話: 1. 如果遇到獸類幼崽,別管,快走; 2. 讓野生動物「野下去」,你的善良和恐懼,都有可能害它失去生命。
  • 獵豹幼崽嬉戲打鬧 遭母親踢飛拋向空中猶如拍攝功夫大片
    2020年12月28日報導(具體拍攝時間不詳),南非卡格拉格帝越界公園,獵豹幼崽與母獵豹嬉戲玩耍,在打鬧的過程中,母獵豹一腳踢向自己的孩子,獵豹幼崽頓時騰空躍起被拋向空中,猶如拍攝功夫大片一樣這一系列精彩的畫面是由業餘攝影師Ilza de Wet和她的丈夫一起在南非旅遊時拍攝的。
  • 結束冬眠的北極熊幼崽,對著鏡頭「揮爪」:嗨,第一個春天!
    在漫長而無趣的冬眠過程中,成年雌性北極熊會產下幼崽,等到春暖花開時,母熊會帶著幼崽一起出洞開始嶄新的生活。第一春季對北極熊幼崽的成長尤為重要,所以母熊必須在這時增加捕獵頻率,儘可能地滿足幼崽們對食物的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