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MK系列18-55mm T2.9、50-135mm T2.9電影頭上手

2021-02-14 相機Beta

近幾年,雖然視頻市場的需求日益突出,但鮮有能用於普及型攝影機的優質/輕量電影鏡頭。所以用戶幾乎都用單反/微單鏡頭代替。無可否認,原本根據圖片拍攝特性設計的單反/微單鏡頭,用在視頻拍攝時有諸多不足。在時間有限的視頻拍攝現場,需要辛苦琢磨、想盡各種辦法才能運用自如。

富士MK系列電影鏡頭的開發,消除了在單反/微單鏡頭使用中的煩惱,也算是開創了一個新的品類。今天就讓我們帶大家了解一下18-55mm T2.9、50-135mm T2.9。

首先,這兩款產品從整體手感,聚焦、變焦、光圈操作環順滑的扭力等都與其他電影鏡頭一般無二。

外觀上繼承了ZK和XK等富士電影鏡頭那種凜然的樣子(這裡提一下富士的ZK、XK、HK、MK系列電影鏡頭的鏡頭色彩都經過統一調校,所以在多鏡組配合時是不用擔心顏色匹配問題)。

該系統產品的聚焦、變焦、光圈採用三連環機械結構,全手動操作,工作穩定。和現有其他富士電影鏡頭一樣的0.8mm齒距可以直接配合跟焦器使用。

在卡口與光圈調節環之間,是微距調節環。它進一步擴展了鏡頭功能。不過大家平時在使用中,要小心,不要出現誤操作。

兩隻鏡頭鍍膜都非常漂亮,絢麗而深邃。富士EBC鍍膜的性能在業界也是公認的優秀,所以在大逆光等場景,也不用擔心。

雖然鏡身不算重,但這兩支鏡頭除了必要的全金屬鏡頭卡口,還採用了4顆螺絲的固定,結實牢靠,在高強度使用中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兩支鏡頭基本參數:

MK電影系列攝影鏡頭的出現,某種意義上對於微單和中低端攝影機視頻拍攝,是具有巨大意義的。

以絕對小型輕量機身和優越性價比作為賣點的MK系列電影鏡頭實際表現究竟如何?下邊我們來看看性能測試!

001解析度測試

首先來看 MK 18-55mm T2.9的解析度測試圖(測試主機為索尼α6600)。我們分別對18mm、36mm、55mm三個焦段進行了解析度測試。

解析度測試 MK 18-55mm T2.9,18mm焦段

在18mm焦段時,即使在最大光圈時,該鏡頭的中心解析度都有著不錯的狀態,直到T22才會有明顯下降。邊緣部分,其最大光圈時畫質略微鬆散,T4時解析度有明顯提升,到T5.6時,畫面變得非常紮實。當光圈收小至T22,整體又有所下滑。

解析度測試 MK 18-55mm T2.9,36mm焦段

在36mm焦段時,中心解析度在一開始就保持住了良好狀態。邊緣解析度由於焦段的變化會稍優於18mm焦段。總的來說,雖然其在T22時依然會整體下滑,但在中焦部分(相當於全畫幅50mm左右),畫質是非常不錯的。

解析度測試 MK 18-55mm T2.9,55mm焦段

55mm焦段時,該鏡頭的邊緣解析度要優於15mm和36mm。雖然在最大光圈下和中心部分有差距,但光圈收縮到T22畫面質量也沒出現明顯下滑,總體而言畫質紮實,可見該鏡頭中長焦端比廣角更為優秀。

總體來說,MK 18-55mm T2.9在各個焦段中心解析度表現優秀,同時邊緣解析度的表現也不錯。在實際使用中,考慮到畫幅的裁剪,邊緣部分的畫質會更為出色,所以即使在最大光圈下,也可以放心的用於視頻創作。

解析度測試 MK 50-135mm T2.9,50mm焦段

MK 50-135mm T2.9在50mm焦段時,鏡頭的中心解析度在最大光圈時也很銳利,T16之前都保持了不錯狀態。邊緣部分,其解析度同中心相比,在在T5.6時達到最佳,隨後在最小光圈時,才出現明顯下滑。

解析度測試 MK 50-135mm T2.9,85mm焦段

85mm時,該鏡頭中心解析度在全開時就不錯,T11後才會出現略微下滑。邊緣解析度在T5.6後均有不錯發揮,相對而言,T8-T11表現最為優異。

解析度測試 MK 50-135mm T2.9,135mm焦段

135mm時,其中心解析度和邊緣解析度依舊在T5.6時到達峰值,但邊緣解析度在T11之後出現明顯下滑,而中心解析度則能保持在T16之後。

總體來說,MK 50-135mm T2.9的表現符合目前數碼時代鏡頭的特徵,中心解析度在最大光圈下都能有上佳表現,邊緣解析度則需要根據不同焦段控制T值。結合中長焦鏡頭的實際應用,MK 50-135mm T2.9邊緣解析度稍弱的問題,我們稍加注意,就不會在實用中造成不良影響。

002 虛化效果

良好的虛化能讓觀眾更快將注意力放到畫面主體上,同時也能夠豐富畫面的層次感,提升視覺效果。接下來我們看看兩支鏡頭的虛化。

MK 18-55mm T2.9

在18mm焦段,由於廣角和不算太大的最大光圈,虛化不會特別明顯,不過還是足以讓主體從背景中「削脫」。其在T8時能出現明顯星芒,這對於想製造星芒效果的畫面拍攝,會比較佔便宜。

其在36mm焦段時虛化效果適中,主體變形不嚴重。最大光圈時的光斑圓潤,小光圈時星芒也漂亮,視覺效果始終比較舒服。

55mm焦段時能得到很漂亮的虛化效果(即使因為口徑蝕,邊緣部分會有明顯芒果狀光斑)。雖然只相當於全畫幅約80mm,但無論是大光圈還是小光圈時,其主體和背景都很分明乾淨,很適合特寫拍攝。

MK 50-135mm T2.9

50mm焦段的光斑虛化在畫面中間呈現出正圓效果,畫面邊緣的口徑蝕也不嚴重,相對而言,個人覺得比MK 18-55mm T2.9在類似焦段表現更為優秀。這對於一支輕型電影鏡頭來說,開局很不錯喲!

85mm時,其中心依然圓潤,收小光圈後,邊緣會出現明顯的半月形口徑蝕,但是因為畫幅裁剪的原因,在視頻拍攝中,不會被明顯的記錄。

135mm時,其最大光圈下的虛化很漂亮,拍攝中遠景時可以獲得良好的畫面。不過,與85mm時類似,該鏡頭的邊緣部分口徑蝕相對比較明顯。

003 暗角控制

照片中的輕微暗角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巧妙隱藏起來,而連續影像如果有暗角的話,畫面的物體進出暗角區域或是鏡頭搖移運動的時候,都會讓畫面突兀。

暗角測試 MK 18-55mm T2.9

18mm時,我們可以發現,在最大光圈下,該鏡頭雖然會出現暗角,但其並不明顯,在將光圈收小到T5.6,暗角就基本消失。

36mm時,其暗角的控制能力並沒有增強,雖然最大光圈時暗角不算嚴重,但依然到T5.6時才提升明顯,在T8時完全消失。

當焦距達到55mm時,鏡頭的暗角相對其他焦段,似乎更為嚴重了,在T11時才會徹底消失。

暗角測試 MK 50-135mm T2.9

50mm時,該鏡頭的暗角控制較上一款產品略好,在T5.6時畫面照度就基本相當,在T8時畫面均勻。

85mm時,該鏡頭的暗角範圍不大,但要在T8時才會徹底消失。

135mm同85mm類似,暗角在T5.6時會有明顯改善,直到T8後徹底消失。

從上面的暗角測試來看,因為焦段原因,中長焦的MK 50-135mm T2.9優於廣角的MK 18-55mm T2.9。

可能由於體積及成本上的限制,兩支鏡頭暗角都屬於可接受但不是最佳。我們在拍攝時應當注意暗角所帶來的影響(不過在畫幅裁剪後,實用中暗角應該不明顯)

004 畸變控制

電影鏡頭對於畸變控制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動態影像的畫面畸變往往比靜態照片看起來更明顯。枕形或桶形畸變一旦在畫面出現就會立刻現形,而攝影機主觀視角移動的時候會更嚴重。

如果視野範圍內出現太過明顯的畸變,那麼有可能導致運動眩暈症。

畸變測試 MK 18-55mm T2.9,18mm焦段

畸變測試 MK 18-55mm T2.9,36mm焦段

畸變測試 MK 18-55mm T2.9,55mm焦段

MK 18-55mm T2.9 三個焦段的畸變控制都很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18mm的廣角端,測試時為了和135mm焦段保持構圖基本一致,不得不讓鏡頭非常貼近牆面,卻依然能得到如此優秀的測試圖片,我們真是忍不住要稱讚一下。

畸變測試 MK 50-135mm T2.9,50mm焦段

畸變測試 MK 50-135mm T2.9,85mm焦段

畸變測試 MK 50-135mm T2.9,135mm焦段

MK 50-135mm T2.9屬於中長焦,整體畸變控制很優秀,特別是50mm和85mm的畸變控制真心完美,大家在實際拍攝中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005 色彩還原

對於部分人而言,數碼時代色彩也許可以通過萬能的後期輕易得到。但不可否認的是,前期正確的色彩還原對後期幫助非常巨大。

色彩還原測試 MK 18-55mm T2.9

色彩還原測試 MK 55-135mm T2.9

現在的鏡頭色彩還原越來越真實,富士MK系列兩支鏡頭也不例外,色彩方面非常接近人眼的效果。而且它們的色彩風格非常統一,在拍攝中更換鏡頭或者使用兩鏡拍攝的素材混剪,都不會出現色彩的不匹配。需要注意的是,這兩款產品在保持真實感的同時,還有富士瓏鏡頭獨有的濃鬱感。

006 紫邊測試

我們依然測試的是18mm、36mm、55mm、50mm、85mm、135mm這6個不同的焦段。

紫邊測試 MK 18-55mm T2.9,18mm焦段

紫邊測試 MK 18-55mm T2.9,36mm焦段

紫邊測試 MK 18-55mm T2.9,55mm焦段

紫邊測試 MK 50-135mm T2.9,50mm焦段

紫邊測試 MK 50-135mm T2.9,85mm焦段

紫邊測試 MK 50-135mm T2.9,135mm焦段

得益於17組22片的鏡片結構和富士優異的鍍膜工藝,MK 18-55mm T2.9和 MK 50-135mm T2.9都有效的控制了紫邊。在強光比的畫面中,放大到200%依然銳利無紫邊。

從視頻中不難看出,兩支鏡頭的焦點偏移控制都很棒。細微的向左上偏移對於拍攝而言影響並不是很大問題。

抗眩光方面,兩支鏡頭都能在光源直射鏡頭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畫質。不過它們的呼吸效應略微明顯,但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富士MK系列電影鏡頭的發布,對於小工作室真的是一種福音,輕巧好用,變焦組合覆蓋焦段全面,光圈夠用。在畫質上沒因產品定位和規格限制而過多妥協,電影頭該有的它都有。價格上對於有對應業務需求的攝影師,或小型製作團隊都能夠承受得起,或許這是「年輕人的第一組電影頭」

  視頻樣片

優點:

1、焦段覆蓋全面。

2、鏡頭做工優秀,耐用性值得肯定。

3、鏡頭性能不錯,性價比優秀。

缺點:

1、呼吸效應還需進步。

2、期待兼容更多的接口。

相關焦點

  • 單評 | 富士MK系列18-55mm T2.9、50-135mm T2.9電影頭
    富士MK系列電影鏡頭的開發,消除了在單反/微單鏡頭使用中的煩惱,也算是開創了一個新的品類。今天就讓我們帶大家了解一下18-55mm T2.9、50-135mm T2.9。首先,這兩款產品從整體手感,聚焦、變焦、光圈操作環順滑的扭力等都與其他電影鏡頭一般無二。
  • 影像狗單評 | 富士MK系列18-55mm T2.9、50-135mm T2.9電影頭
    富士MK系列電影鏡頭的開發,消除了在單反/微單鏡頭使用中的煩惱,也算是開創了一個新的品類。今天就讓我們帶大家了解一下18-55mm T2.9、50-135mm T2.9。首先,這兩款產品從整體手感,聚焦、變焦、光圈操作環順滑的扭力等都與其他電影鏡頭一般無二。
  • 低價格,高質量的新款Tokina 50-135mm T2.9 Mark II變焦​鏡頭推出
    它的特點是設計緊湊,覆蓋超35傳感器,並提供與Tokina 11-20mm T2.9電影變焦鏡頭相同的95mm直徑的齒輪環位置。新的50-135mm鏡頭大約在3500美元左右,可能會在2020年初開始發貨。
  • Tokina推出經濟實惠的 25-75mm T2.9電影變焦鏡頭
    這一鏡頭的推出完善了Tokina的電影變焦鏡頭產品線(之前有11-20mm和50-135mm),並且可更換鏡頭卡口。這款鏡頭專門為RED,ARRI,Sony等公司的Super35電影攝影機而設計。在Super35傳感器上,25-75mm T2.9鏡頭的等效焦距為40-120mm。它的光學設計與Tokina之前推出的11-20mm和50-135mm非常相似。
  • 老蛙推出 7.5mm T2.1、9mm T2.9 Zero-D和15mm T2.1 Zero-D電影鏡頭
    Laowa 9mm T2.9 Zero-D Cine是Laowa的9mm f/2.8 Zero-D 圖片攝影鏡頭的電影版本。鏡頭的前部有55mm的前置濾鏡螺紋,聚焦環和光圈環均具有0.8毫米齒輪,聚焦環旋轉範圍為180°。
  • 圖麗發布新電影鏡頭Cinema ATX 25-75mm T2.9 大三元成就達成
    :02:43 來源: ITheat熱點科技 舉報   圖麗(Tokina)近幾年非常注重電影鏡頭市場
  • 無忌評測 打造全天候系統 富士XF18-135mm
    提到18-135mm這個焦段,在無反相機鏡頭中並不常見,APS-C陣營中三星、索尼均熱衷於18-200mm,反倒是單反鏡頭中這個焦段頗為經典,尼康、賓得、佳能均推出過類似產品。這當中賓得的DA18-135mmF3.5-5.6ED AL[IF] DC WR與富士最為接近,兩者均主打「WR」防水防塵結構。
  • 富士發布19-45mm T2.9電影鏡頭
    昨天,富士Premista產品線迎來了一款新產品,Premista 19-45mm T2.9變焦電影鏡頭。19-45mm T2.9重3.3公斤,長度230mm,比之前的28-100mm和80-250mm都要短一點。但是三個鏡頭的焦點環、焦距環、光圈環位置都一樣,這是目前常見電影鏡頭的標配,目的是更少的換鏡頭重新調整時間。
  • 拿到富士MK 18-55樣頭的第一天,就不想還回去了
    我們覺得富士推出的「MK鏡頭」系列新產品,打破了傳統電影攝像機使用鏡頭的常規。尤其是作為此系列的第一批產品——FUJINONMK18-55mm T2.9 這款E卡口的電影鏡頭,它集高光學性能和小巧輕重於一身,具有超高的性價比。
  • 佳能Sumire Prime系列20、85、135mm電影鏡頭評測
    系列電影鏡頭,我們此前已經測試了CN-E24mm T1.5 FP X、CN-E35mm T1.5 FP X和CN-E50mm T1.3 FP X規格,今天給大家獻上的是剩餘的CN-E20mm T1.5 FP X、CN-E85mm T1.3 FP X及CN-E135mm T2.2 FP X!
  • 散景之王135mm 買還是不買?135mm鏡頭兵器譜你了解嗎?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到拍攝人像,鏡頭是選50mm呢?35mm呢?還是135mm?
  • 真135mm大廠!盤點索尼/美能達的那些135mm鏡頭
    隨著索尼用戶翹首以盼的FE 135mm F1.8 GM鏡頭的發布,索尼與美能達在a/FE口歷史上已經發布了共計5款135mm焦段定焦鏡頭了。相對於其他自動對焦系統中的135mm定焦鏡頭,在數量上有著足夠的優勢,在規格上具有鮮明的特點,第二多的佳能在EF卡口上也僅有三支鏡頭而已。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五支各有特色的135mm鏡頭,讓大家了解一下索尼/美能達在135mm焦段上的獨特之處。
  • 適馬18-35mm/50-100mm電影頭和攝影頭上手對比——您選哪個?
    適馬在去年9月8日發布了18-35mm T2.0 Super35 電影變焦鏡頭和50-100mm T2.0 Super35
  • 【基礎】不要小看你的18-55mm 了解套頭拍大片
    佳能EF-S 18-55mm f/3.5-5.6 IS II鏡頭 雖然在遠攝方面缺乏突出的表現,但目前佳能EF-S 18-55mm f/3.5-5.6 IS II鏡頭採用了高精度樹脂非球面鏡片18-135mm f/3.5-5.6 IS 鏡頭拍攝
  • 【新品發布】蔡司Milvus系列現增加15mm、18mm和135mm焦距的鏡頭
    蔡司Milvus鏡頭用於視頻拍攝新的蔡司Milvus鏡頭亦可用於創作拍攝高品質的電影,呈現令人愉悅的電影背景虛化效果。Casenave說:「由於其可控制極高的對比度,鏡頭能夠駕馭當前普遍的6K和更高的視頻標準,而且整個系列都擁有統一的色彩。」
  • 你期待的對決來了——索尼FE 50mm 1.4 VS FE 55mm 1.8!
    而相信關注大法影像產品的攝友,肯定會聯想到另一枚類似鏡頭——蔡司FE 55mm 1.8,而近日DPReview也將FE 50mm f1.4 ZA與FE 55mm f1.8 ZA放在一起進行了對比PK,從各個主要方面進行測試,滿足了大家的期待,下面一起來看看結果。
  • 頂級135標頭 適馬蔡司標準定焦頭對比測試
    這兩款鏡頭一款是堪稱史上最強的135鏡頭稱號的的蔡司Otus 55mm F1.4,另一款則是後起之秀,有著「黑科技」稱號的適馬Art 50mm F1.4 DG HSM鏡頭,這兩款鏡頭的性能孰優孰劣,誰能榮膺135系統最強標準定焦鏡頭的稱號,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全天候拍攝 富士18-135mm WR鏡頭評測
    從鏡頭結構來看,這款18-135mm鏡頭採用了12組16片的鏡頭結構,其中還包含4片非球面鏡片以及2片ED低色散鏡片。因而雖然鏡頭變焦比不小,不過鏡頭的光學素質表現還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在搭配X-T1之後,這樣一個具備全天候拍攝能力的組合可以讓我們更加安心地在各種環境下進行拍攝。那麼這枚18-135mm鏡頭搭配X-T1時會有這怎樣的拍攝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尼康70-300mm f/4.5-6.3G ED和18-55mm F3.5-5.6G套機鏡頭髮布
    尼康AF-P DX Nikkor 70-300mm f/4.5-6.3G ED(VR)鏡頭完整規格:鏡頭結構:14片10組(1片ED鏡片);光圈葉片數:7片;最近對焦距離:1.1m;最大放大倍率:0.22x;濾鏡尺寸:58mm;鏡頭尺寸:72 × 125mm;鏡頭重量:重400g(帶防抖版重415g);售價分別為帶防抖
  • 詳解「狗頭」18-55mm是不是真香
    佳能50mm/1.8標頭和EFM18-55mmSTM對比鏡頭拍得清楚與體積有關麼?我們再看一下EFM18-55mm和蔡司產的康泰時50mm/1.4逐光圈對比。康泰時50mm/1.4號稱標頭中的標頭,在之前做12鏡頭測試中的表現也不辱其名號。對比結果看,兩枚鏡頭在拍得清楚與否上旗鼓相當。當然康泰時50mm/1.8在光圈2.8開始就是這種成像質量,這個EFM18-55確實沒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