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旁友們大家好
歡迎收聽今天的白女士字字箴言:
大家好,我是買過Forever21時髦top的性感女孩白女士。
Forever21退出中國的傳聞,沸沸揚揚已經炒了兩個月了。
終於在4月的尾巴落了實錘。中文網站全部關閉,天貓、京東旗艦店紛紛慘澹收場,只留下一條「4月29日前的訂單可在5月7日前申請退款」的聲明。
消息來得突然,進程也惶惑人心。
線上慘澹可見一斑,線下消費嘆為觀止。
9.9一件彩色純T,5塊錢三對的風格耳飾,原價399的basic短靴49元帶回家。
還有風格迥異的金屬色短裙動物紋外套交叉綁帶PVC抹胸……統統20塊,滿200還減40。
庫存積壓令人咋舌,實在想不到一個金玉其外的時髦洋牌,幾十平米的倉庫間患上積食,堆積的貨品像螃蟹一樣五花大綁,成捆扔在賣場。
運氣好趕上了趟,你還可以看到重慶解放碑店的 Forever21喊買喊賣,川普口音的大喇叭循環播放,像極了一公裡外朝天門的批發市場。
大媽們提著滌綸炫彩購物袋趨之若鶩,翻撿布料就像買菜——
過去200塊一件的T恤還帶金粉,太時髦也太貴;如今19.9打包,哪怕胸口是個爆乳的性感嫩模,也是物超所值的好買賣。
相似的情景你不一定覺得陌生,吐血清倉的時裝大賣場,快時尚商店一年四次的骨折地,多多少少都有點兒影子。
只是這樣集成式的、大規模的全店虧本叫賣,伴隨著退場的落幕蕭索,在Forever21身上,倒還是頭一次。
如今時過一月,Forever 21全國門店拆牆揭瓦的進程都已宣告結束,地產蛇頭慌慌張張貼出去的招商廣告,正要被下一個時裝店佔領,成為新紀元的都市地標。
而Forever 21,這個曾經的CBD地標,本來是GUCCI、DIOR門店林立大放異彩的中間,那一抹張揚醒目的明黃色。
燈光視覺做足了排場,這個貴婦老爺們中間的平民選手,也不見得露怯。
細數產品源頭,甜美熱辣的少女擁躉,擅用高飽和色系打造夏日風情,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洛杉磯鰲頭。
夏裝永遠比冬裝賣得好。精簡布料的設計,巧妙規避了快時尚粗劣質量的廉價感。
憑藉高性價比的競爭優勢,加上明豔風格正中高溫下懷,美國加拿大東南亞,都是Forever 21市場擴張的集成地。
再有卡戴珊家富婆偶爾帶貨小露風騷,肯德基姐妹左右呼應,可愛精短的布料也可成泫雅同款,楊冪熱巴周冬雨,也不是沒穿過。
物美價廉款式也不差,帶貨人設逼格也不低。
於是到了中國,趕上ZARA、HM快時尚熱潮進軍突圍,時機不差,定位也還算走心。
但那是幾年前的定位。
如今這位甜辣老妹,也仍然是那個美國快時尚巨頭、承包萬千西海岸女孩夏日衣櫃的,Forever21。
只是在中國,遭遇了一場猝不及防的暴亡。
死在中國的快時尚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但,猝不及防的背後,也不是毫無徵兆。
早在2008年,Forever 21首次進軍中國市場,卻把第一家店設在了江蘇常熟。於是定位沒抓穩,一年後悄悄退出了市場。
4年以後看著中國快時尚洋牌市場的大熱,決心還是要迎潮趕上,於是再一次進入中國,開始了長達7年的正襟危坐。
這7年的頭,是洋牌快時尚們攫奪商業紅利期的巔峰,那時候的國牌UR,還是個起步時尚的縣城妹。
而利慾的巔峰,就是下滑的崖口。
於是這7年的尾,也就是今天,成了洋牌快時尚危機的高頻促發點,洪流退潮後的Forever21,晾在了中國市場的沙灘上。
而與此同時的國際市場,Forever21在全球擁有600多家連鎖門店,還在去年年末,繼續榮膺「美國青少年喜愛的4大服飾品牌」。
因此Forever21的敗北中國,是快時尚洋牌「水土不服」的根本反射。
一敗敗在太隨便。
08年沒開在一線城市,只看到了消費者的購買水平,卻高估了10年前中國小城的消費品味,錯判了小城消費者對快時尚的普及認知。
於是2012年再進入,追著ZARA和HM的尾巴,還開通了中國官網和電商,那時候正是雙十一的孵化期,Forever21本來有大好的機會。
只可惜海報做得再光鮮亮麗,頂不過漂亮款式背後,毛衣兩天就起球,白T一周變透視的硬傷。
好了價格擺在那兒,你也不好挑不是?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土味定律,同樣適用於快時尚市場。
於是二敗,就敗在太自信。
西海岸女孩的熱辣甜美,歐碼翹臀妹的一萬個性感,穿在亞洲平板妹身上的Forever21,卻是腰臀永不合身的噩夢。
炫彩高調金屬色,秀場T臺哪裡都是狂的風野的氣,只可惜中國人傳統低調的內斂審美,從來不會將其納入實用。
199買條闊腿褲,末了還得花10塊剪個邊,所謂的「快時尚」,「快」在哪兒?
於是失去了唯一優勢的Forever 21,東有個AF稱霸西海岸熱辣,西有個zara引領高街風,夾在中間,實屬尷尬。
你說這普通消費者都能總結出來的理兒,F大姐當真不清楚?
也許是太自信,壓根兒就沒往心裡去。
來到中國七大七年,怎麼進來的,還是怎麼出去。
最後這三敗,敗在太浮躁。
十年前的快時尚紅利期,在三線城市開店,被高估的小城品味一度讓Forever21吃盡苦頭。
於是輾轉換了一線城市,非CBD不佔,非網紅圈不進。
聽著沒什麼問題,但時代和中國消費,也是會變的。
十年後的今天,當優衣庫開到了四線小城的商圈,當HM開進了郊區的超市,你還覺得那些住在燕郊、日日前往朝陽區上班的都市麗人,非得「進城」,才能買到心儀的快時尚嗎?
可是Forever21就偏不,高高昂著美國時裝巨額的頭顱,哪紅往哪鑽,最好能跟PRADA香奈兒們齊頭屹立,逼格享盡。
這浮躁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是快時尚早就不再符合中國人的胃口。
是中國消費結構的進步,更多的時尚替代品,以及更精緻更實用的購買偏好,早就提上了日程,成為了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於是TOPSHOP走了,NEWLOOK走了,ZARA、HM負隅頑抗,和優衣庫一起,心平氣和地妥協,接受了中國消費的進步。
妥協與接受的結果,是HM和優衣庫,還有ZARA拖家帶口的Bershka、Pull&Bear們,可以活在中國,甚至三足鼎立。
中國人的快時尚情結,也不是不可以解開。
中國人的快時尚情結
商業反饋終覺諱莫如深,落腳到購買行為,中國女孩對快時尚Forever21們,也不是沒有情緒。
質量比不上經典,流行拼不過潮牌,抄襲低質飽受詬病,說起價格與設計,在小眾奢侈品面前,更是抬不起頭。
但是全球範圍內,泱泱幾十年的快時尚生意,也是做得尚好。
為什麼十年紅利期一過,就在中國市場觸了礁?
東方人和西方人的購物理念,本來就不一樣。
東方人做時尚,講求繡花精緻巧奪天工,青山遠岱眉目傳情,理個雲鬢要當窗,貼個花黃要對鏡。
西方人的時尚,拋卻了中世紀的復古情懷,更多的卻是在工業革命之後,對資本商業的渴求,對階級固化的挑戰。
東方人買衣服要精緻,西方人搞時尚要大膽,更要舒適實用,自由至上。
所以很好理解,東拼西湊抄來的快時尚成衣,美國人大大方方地穿上街拍;
而中國人費盡心思挑了件沒有線頭的襯衣,想想不放心,還是拿去裁縫店,再加固一下紐扣。
兩種文化根基沒有什麼好與不好,只是恰恰能說明,「快時尚」的「快」,在中國市場裡,原生就是大打折扣。
喪失了唯一的商業優勢,一成不變的快時尚在中國若不能「量體裁衣」,今天能撐一時,明天也不見得躲得了挑剔。
更何況經濟實力與消費格局的轉變,中國人對快時尚的心思,再加了一層意蘊難言的悱惻。
當中國電商在阿里手中創造了世界奇蹟,當淘寶網紅店如雨後春筍般異軍突起——
同等的價位大有本土品牌虛位以待,討喜的設計快時尚可以抄,網紅店當然也可以「抄」。
這種劣勢的根本,其實來自於中國人自己,對快時尚的心態。
剛來的時候覺得便捷洋氣還不貴;嫌棄的時候覺得low了糟蹋自己了——
我們對快時尚,其實一直沒有完整的認知。
所以在中國,毀掉快時尚的不是低價,而是買下一件199的時髦連衣裙時,還帶有了廉價的心情、隨便的態度。
如今快時尚在中國的失足,背後叫好出一批消費群體的斷層——
高不成低不就的這批人,墊著腳能摸到輕奢,跳起來觸頂了奢侈品的天花板。而也正是這些人,佔據著極大的基數,成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關鍵群體。
這些人的處境,其實和洋牌快時尚一樣尷尬。
而這一切,也不過只是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階段,甚至是進程。
因此白女士無法定論,這樣的消費現象與消費觀,好還是不好。
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
無法適應環境,就只能被環境淘汰。
無法正視自己,就只能被自己綁架。
文字:白女士 | 圖片出自:網絡
假 裝
No bullshit,no cos bigger
「不說假話不裝bi的時尚號」(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Forever21們的名利場
不如你的理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