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繡合作社負責人吉麼伍加:助力貧困繡娘奔康 我很欣慰並自豪

2020-12-23 成都頻道

人物介紹:

吉麼伍加,25歲,涼山州西昌市喜德縣光明鎮甘哈覺莫村一組的彝族女孩,父母在外務工,家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目前,我在喜德縣最大的異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彝欣社區,從事電子商務工作,並擔任村婦聯執委,負責組織婦女參加彝繡培訓。

一度失明,堅強求學

2015年,吉麼伍加從喜德民族中學畢業,本應參加高考,但左眼角膜潰瘍導致她一度失明,家人只好帶我去西昌做手術。這是一場小手術,卻讓我貧窮的家庭掏空家底,過得更加舉步維艱。

吉麼伍加並沒有放棄,在第二年繼續複習,同時幫家裡務農。但村裡學習條件有限,加上又因眼病輟學一年,術後無法長時間看書,2016年的高考又再次失利。

二次失利也沒能擊垮她。在他們村,高中畢業都算是「高材生」,父母對她寄予厚望,傾盡全家之力支持她學習,希望給弟弟妹妹們做個榜樣。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期望,促使吉麼伍加報名參加了成人高考,這一次我成功考上電子科技大學教育學院,進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進行學習。

學成歸來,肩負重擔

經過四年苦讀,取得成人教育本科學歷後,吉麼伍加本有機會去西昌、甚至成都發展,但還是割捨不下對家人的依戀和對家鄉的深情,最終選擇回到甘哈覺莫村。

2019年春節前後,吉麼伍加一家搬到了距離喜德縣城僅幾公裡的集中安置點「彝欣社區」。來自四川科技職工大學的駐村幫扶隊隊員張雋老師也陪我們一起來到了全新的社區,跟著他學習電子商務,也在光明鎮聯合小學當過一段時間的代課老師。

在大家眼中,吉麼伍加是這裡少有的青年大學生,因此村幹部和婦聯組織格外關注,並有意識地培養我,安排我參加學習班進行培訓,鼓勵我承擔接待和講解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增長了很多知識,還積累了豐富的閱歷,對我未來的發展很有幫助。

生活向著美好前進。今年,吉麼伍加的父母響應政策去了北京打工,妹妹在洛哈鎮當教師,兩個弟弟也有書念。而我有幸被推薦為婦聯執委,開始參與貧困婦女彝繡培訓班工作。因為工作得力,受到大家的信任,被大家推選成為彝欣社區彝繡合作社的負責人。

為了今年的「彝心彝意·愛購涼山」活動,州婦聯舉辦了多期貧困母親彝繡培訓班。吉麼伍加之前學習的人力資源專業知識在此刻派上了大用場,帶動貧困婦女參與進來,免費學習技術,告訴她們可以參加訂單式的生產,收入可持續、更穩定。而在不斷的溝通、實踐中,我也學到很多書本之外的生活智慧。

現在,走在社區裡,看到婦女姐妹們可以在家裡、在社區背著娃娃繡著花,增加收入養活家,吉麼伍加特別開心。一方面,替她們有了謀生的新技能、增收的新渠道而高興,另一方面,也為她能發揮專長,沒有辜負各級領導和鄉親們給予的厚望。

我將繼續奮鬥,相信脫貧奔康的美好日子就在不遠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傳承匠心,脫貧奔康丨四川巾幗阿西巫之莫,帶你走進彝族繡娘針下的...
    從學生到老師,從繡娘到工匠,48年來,她獲獎無數卻始終專注,她實現了人生目標卻不忘同胞姐妹。她始終堅守初心,運用自己勤奮的成果,助力脫貧攻堅、倡樹文明新風,繡出了新時代的文明之花。她就是涼山州嘿嗎咔旅遊文化有限公司和甘洛縣彝針彝線刺繡專業合作社創始人——阿西巫之莫。
  • 探訪呷古彝繡村:阿媽針線忙,娃娃睡得香|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⑩
    而在越西縣普雄鎮呷古村的彝繡工坊裡,繡娘們依然在全神貫注地紡線穿針。最幸福的還是孩子,他們或是依偎在媽媽、婆婆的懷中,或是緊貼在她們的後背上,安心、香甜地睡著。30歲的吉克妹美木就把自己9個月大的女兒背在背上,一邊忙著刺繡。她正在襪子上繡花,現在每天能繡5雙,每雙能掙15元。雖然目前掙的不多,但吉克妹美木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 夙興夜寐只為助力貧困婦女增收脫貧
    在布拖縣調研時,雪蕾副主席參加了依撒社區第一期彝繡培訓開班儀式,會上她指出今年以來,受新冠狀肺炎疫情和照顧家庭等因素影響,全州149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8萬多名貧困婦女外出務工比較困難,要實現總書記提出的「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現富」目標,還有很多困難和問題。
  • 背上娃 繡著花 養好家(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核心閱讀彝繡是一項深植民間的古老技藝,承載著文化記憶。在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這項傳統技藝從小山村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創新產品闖市場、培訓繡娘助增收,不僅為老鄉帶來收入,也打響了品牌,彝繡漸成彩雲之南的文化新名片。
  • 東鄉刺繡登上時尚舞臺 碧桂園「非遺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楊梅蘭是參與此次國際時裝周「天才媽媽X東鄉繡娘」公益秀的繡娘之一。在此之前「把家照顧好,把孩子看好」,幾乎是她全部的人生。轉變始於2018年,這一年,90後返鄉創業青年馬簫簫回到了家鄉東鄉縣,創立了「土本土刺繡工坊」,立志復興有著千年傳承的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鄉刺繡。這時,楊梅蘭向家人承諾不會因為刺繡工作耽誤做家務,如願進入了繡坊。
  • 畢節織金:山裡繡娘趕工忙
    各式各樣的苗族圖騰紋樣,繡娘們不用直尺圓規等工具,通過純手工繪製卻能分毫不差,惟妙惟肖。   繡娘李麗是一名專門從事美顏工作的外出務工者,返鄉過春節的她積極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不外出的情況下,她通過合作社從事蠟染刺繡工作增加收入。
  • 涼山州彝繡師資培訓班開班 70餘名從業者「蓄能充電」
    11月10日,涼山州2020年彝繡師資培訓班在西昌市開班。州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朱雪蕾,涼山州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主任劉春紅出席培訓會,全州70名優秀從業者參加培訓。雪蕾副主席強調,學員們要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緊密聯繫當前的彝繡產業發展的實際,注意思考彝繡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堅持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運用,不斷提高業務素質,提高繡法技藝;學員要自覺遵守培訓的規章制度
  • 師德流芳,繡娘王祖識!
    據說喜歡蘇繡的小仙女們都關注了我 蘇州繡娘上千人,繡技卓越的繡娘大概都是從1954年那時候嶄露頭角的,也是蘇州最老的一批從事蘇繡刺繡製作與研究的老藝人
  • 脫貧攻堅|荼山黔女合作社:宣傳久安茶文化 助力貧困婦女增收
    在花溪區久安鄉,有一家為助力貧困婦女脫貧增收而創辦的「荼山黔女農業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以生態茶產業為依託,以茶文化為載體,在久安村新寨開設人大代表創業點,探索茶旅融合,助力鄉村旅遊,開拓致富之路。久安村團支部書記、村婦聯主席劉娟告訴記者,久安景色秀美,茶文化深厚,就想著讓來久安的遊客能留下來喝一杯茶,帶走一些旅遊產品,於是創辦了這個點,帶領當地的貧困婦女一起設計一些品牌,在宣傳久安茶文化的同時,助力當地貧困婦女增收。
  • 《希望的田野》黃聖依著彝繡服飾戴雞冠帽 演奏彝族樂器明媚動人
    由芒果TV自製的首檔電商直播助農真人秀《希望的田野》今日曝光一組黃聖依彝繡民族風大片。照片中,黃聖依身著帶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彝繡圖案的彝族服飾,頭戴傳統彝族雞冠帽,笑容明豔動人,氣質溫柔絕美,實力演繹美人如玉。
  • 巧手「繡」出好日子――烏魯木齊縣哈薩克族婦女靠刺繡技藝幹出...
    12月14日,核算完上周末店裡繡品的盈利情況,烏魯木齊縣胡拉萊民族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哈提瑪·艾乃都又忙著打電話聯繫訂單。「我們的產品很受歡迎,咱們好好幹!」掛了電話,哈提瑪又抽空打開微信群,給在家做「繡活」的姐妹們匯報。
  • 郵儲銀行鶴山市支行聯手扶貧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
    近期,郵儲銀行鶴山市支行走訪鶴山市龍口巾幗養殖合作社,合作社相關負責人為該行特色業務點讚。 據了解,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與廣東省農業融資擔保公司合作推出了擔保貸款(下稱「省農擔」)。「省農擔業務的利率、授信金額、還款方式及貸款周期與種養殖行業的生產周期較匹配,在鶴山當地種養殖業有較高的認可度。」郵儲銀行鶴山市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 「總書記,我們彝家脫貧了」昭覺歡慶脫貧後第一個彝歷新年
    11月16日晚,2020中國彝歷新年文藝晚會在四川最大的易地扶貧安置點每年11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彝歷新年,而今年的彝歷新年有著特別的意義:這將是彝家兒女脫貧後的第一個新年,這不由得讓當地群眾特別興奮,過年第一件事:「要首先向一直牽掛我們的總書記報告:我們彝家脫貧啦
  • 三都:「馬尾繡第一村」繡出水鄉新畫卷
    「因為我在這附近駐村嘛,對這個博物館也早有耳聞,趁著端節,就邀請家裡人過來看看。」田景梅說。  被譽為「馬尾繡第一村」的板告村系一類貧困村,是水族聚集地。水族馬尾繡正是從這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也走出了宋水仙、韋桃花、潘小艾等一批代表性的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日本、義大利等10餘個國家遊客慕名前來參觀,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 宋水仙:用馬尾繡繡出精彩人生
    宋水仙指導當地繡娘馬尾繡技巧2006年,宋水仙在三都自治縣開辦了全縣第一家馬尾繡工藝品店。如今,三都自治縣有馬尾繡公司20餘家。以前只在某些特定服裝上出現的馬尾繡如今已經融入到當地人的日常用品中。宋水仙(右三)教孩子認識馬尾繡作品「不管是服裝還是鞋子,甚至是飾品,都能看見馬尾繡的蹤影。」宋水仙自豪地說。回顧這十幾年來的變化,宋水仙表示「馬尾繡不僅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更是改變了全縣許多婦女。她們改變了在家相夫教子的生活,變成了有經濟收入的獨立女性。」
  • 四川甘孜指尖藏花繡:激活民族手工藝「一池春水」
    >「我從小喜歡繡花,衣服上有花花看起來多安逸嘛,只是以前沒想過能掙錢。」這位53歲的藏族繡娘繡了多年「花花」,直到3年前加入合作社,她才發現了藏繡更大的價值。羅金蓮的家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二郎村,屬大渡河流域。這裡高山林立,峽谷幽深,世代居住在此的藏族人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尤其是獨特的貴瓊藏繡,古樸自然,顏色豔麗,被譽為「指尖藏花」。
  • 背著娃繡著花 養活自己養活家——夏華和13000名大山繡娘的「中國...
    在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的多年努力下,如今「深山集市」開進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繁華商場,13000名大山繡娘依靠依文·中國手工坊的平臺,實現了在家門口「背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的夢想。走進深山與繡娘結緣「十幾年前,依文集團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如何在服裝中植入中國美學成為我一直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