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思源 王 柳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0年第3期
錦繡天府國際健康谷建設中
彰顯德陽歷史文化特色的思考
李思源 王 柳
一個區域發展的潛力和競爭力,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歷史文化底蘊和發揮程度。健康谷作為成德同城化戰略的重要一環,按照「成都國際化大都市北部新城」的城市總體定位,以五大湖區森林公園為生態核心,以千裡水系綠道為生態肌理,以萬頃花海溼地為生態底色,以綠色健康產業為主導,聚焦教育科研、醫療康養、萬國農舍、文化體育、休閒旅遊、總部經濟六大特色功能,打造「城、景、人」和諧共融的美麗天府示範區。其建設對推動德陽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設「錦繡天府後花園宜居宜遊健康谷」,如何打造良好的人文氛圍至關重要。我們認為,錦繡天府國際健康谷建設要彰顯德陽歷史文化特色!德陽建市雖短,但區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造就了許多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優秀文化。有的在全轄區乃至更大範圍都有深遠影響,形成了德陽人共同認可的文化——核心價值文化;有的在局部區域有較大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在健康谷建設中合理運用這些文化,能使區域更具德陽特色, 更具標識性,從而帶動區域文旅產業發展,提升區域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豪感。
德陽核心文化的思考
德陽健康谷一角
德陽市境內現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58 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6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9 處;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24 個,其中國家級1 個、省級6 個、市級17 個;三級以上館藏文物超過230 件,展現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最能代表整個德陽、體現德陽地域特點、喚起德陽人 文化認同感的共同核心文化有4個,分別是三星堆古蜀文化、德孝文化(德文化包含儒文化;三國文化雖遍布全域,但在德陽留下的典故從精神層面講主要是忠孝,也屬於德孝文化範疇)、工業文化以及抗震救災文化。三星堆古蜀文化是德陽文化的根,也是德陽的一張文化名片;德孝文化是德陽文化的魂,是整個核心文化中最精華、最重要的部分 ;工業文化是德陽的建市之基、立市之本 ;抗震救災文化是德陽開拓進取的力量源泉,是未來發展的新動力。
德陽重要建置變化、人物、典故表
三星堆古蜀文化 德陽自古以來就是蜀中腹地,歷朝歷代均有成建制的政區,一直處於蜀文化圈的核心區域,更是蜀文化最早的發祥地。什邡桂圓橋遺址是目前成都平原發現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境內還發掘到星星村、箭臺村遺址以及戰國船棺等多處古蜀國遺蹟,但最出名、最有影響的是三星堆遺址。三星堆遺址是成都平原歷史最久的古蜀國中心,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是20 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是德陽在世界範圍內獨一無二、無法效仿的超重量級文化品牌。到四川旅遊,素有「自然景觀看九寨溝,人文歷史看三星堆」的說法。三星堆對於德 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為德陽帶來寶貴的旅遊資源,更使得德陽的歷史文化可以追溯源頭,使得蜀文化有根可尋。
德孝文化 德孝是儒家倫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價值體現在它是治國之器、教化之本、事功 之源與修身之道,對於國家、社會、個體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德陽地區一直很重視德孝文化,從德陽的地名就可見一斑。不管是「德政如陽」還是「嘉德留陽」, 「德陽」一名都飽含著對「德」的崇敬。同時,德陽境內孔廟全國第三,還流傳著許多能體現德孝文化的故事,如龐統換馬救主、諸葛父子忠義殉節、張浚抗金守蜀門;湧現出一批如任安、秦宓、「銅山三蘇」「綿竹二張」「羅江四李」這樣的先賢,其中張栻更是將儒家文化發揚光大的理學宗師;還有楊銳、蕭樸生、戴資傑、 王幹青、黃繼光這樣的革命先驅先烈。德以孝為先, 作為「至德要道」的孝,在德陽有孝行事跡入選二十四孝的姜氏一門三孝作為代表,流芳百世,名揚海內外。長期以來,德陽地區已經形成對家庭盡孝、對社會作貢獻、對國家盡忠的價值觀,不但修建了中國德孝城, 還不斷出現一批接一批的孝子、孝媳、道德模範。德孝文化已成為這座被歷史與文化浸潤的城市的靈魂, 崇德向善、孝心孝行成為德陽人代代相傳的不竭動力。
德孝城
工業文化 德陽市發展機械工業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年間,廣漢縣有人製成水 壓機,利用機器榨油、磨麵。《四川省志·機械工業志》載其為「四川最早製造的用於農副產品加工的動力機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在德陽建設二重、東電等央屬大型重工業企業。1958 年,鄧小平視察德陽工業區建設時說:「德陽的工業是國 家的大工業……將建成為一個新的工業城市」。其後德陽在「三線建設」中又續建、新建、內遷一批大中型企業。20 世紀70年代,隨著「三線建設」的繼續進行,以及受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的政策影響,德陽工業發展速度加快。經過兩次工業區及「三線建設」到20 世紀80年代初,德陽已形成以第二重型機器廠、東方電機廠、東方汽輪機廠等央屬企業為代表,以冶金、發電設備製造為主的重型機械和動力設備製造工業基地;同時,也聚集了天南地北的大量人才,為建市創造了條件。1983年建後,德陽發揮原有工業優勢,以工業興市強市,在裝備製造、化工建材、食品飲料三大傳統產業基礎上又發展了通用航空、油氣裝備、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經濟得到迅速發展2013 年成為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被譽為「重裝之都」。工業,名副其實地成為德陽的建市之基、立市之本。
抗震救災文化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德陽人民奮起抗災,重建家園;全國各地鼎力馳援、奉獻大愛。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援建者無私奉獻,世界友好國家大力援助,通過 全體德陽人民不屈不撓的奮鬥,德陽不僅取得了抗震救災、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的全面勝利,更形成 了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東汽精神」為代表的「抗震救災精神」,形成了感恩奮進的社會風氣。德陽人民常懷感恩之心,不但在「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對口援建蘆山縣,在國內其他省市和伸出過援手的國家、地區發生災害時,總是第一時間捐款捐 物,甚至派出救援隊。德陽人民更從對黨、對國家、對社會的感恩之中汲取力量,砥礪前行,將偉大的抗 震救災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共同推動德陽 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同樣,在錦繡天府國際健康谷建設中,抗震救災精神和感恩文化一定也能成為開拓進取的力量源泉、未來發展的不懈動力。
東汽精神
彰顯特色文化的建議
01
文化展現方式
根據健康谷五島四翼的功能分區,我們認為, 在這些分區中,前述德陽核心文化的分布應各有側「古蜀之源」是德陽的城市形象標識,合理運用這一特色,加強古蜀文化品牌塑造,不但能提升德陽城市格調與品位,還能使健康谷文旅產業更具影響力、競爭力。文旅翼應利用好古蜀元素,打造人文景觀,營造蜀風雅韻。可結合雕塑、石刻、繪畫、文藝表演和巡遊等藝術表現形式予以展示。
德孝文化在健康谷所有區域都應打造,特別是在教育島、康養島。可以結合學生德育和孝親養 老,通過設置大儒塑像、鐫刻德孝家風家訓、開設德孝學堂等具有吸引力的豐富多彩的形式予以展示, 以踐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德孝育人,弘揚正氣。
工業文化重點在雙創島展示,可在雙創島設置工業文化博物館,展示德陽工業史,以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的精神激勵創客,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抗震救災文化也應在健康谷所有區域有所體現,除通過展館、講堂、雕刻等形式展現外,應用綿竹年畫上牆的方式,結合新農村建設、公共設施建設展示抗震救災偉大精神是一種很好的表達。
漢旺地震遺址公園(工業遺址東汽廠區)
此外,德陽的其他特色文化也可融合進健康谷建設中。比如在遊樂翼打造美食街展現德陽飲食文化,重現一些如保保節、上九會、雷神會、廟會等本土特色的節會文化;在文 旅翼舉辦展會展示年畫文化、調元文化、三蘇文化、花石文 化、曬煙文化、劍南春酒文化;在田園翼中加入鄉土文化元素,展示打春、祈雨、慶豐收等農耕區域特色文化。
02
歷史文化畫卷打造
結合渠岸防護工程展示德孝文化。健康谷規劃發布會 召開後,中共德陽市委黨史研究室(德陽市地方志辦公室) 到健康谷規劃中的人民渠8 公裡歷史畫卷所含地區進行了實地調研。經過勘察發現,歷史文化畫卷範圍中的人民渠段道路十分狹窄,在路旁設置連續性的景觀較為困難,只能在某些相對開闊的地方零散布景。因此,建議將歷史畫卷景觀打造與人民渠的渠岸安全防護措施結合,通過對護欄外形的藝術加工,重點對德孝文化進行展示,以起到連續性、畫卷式效果。比如通過護欄上的雕塑、石刻、繪畫等方式展示德陽歷史上的德孝人物。考慮到文脈的傳承性,建議將歷史上的德孝人物、德孝故事按照類型—時序的方式進行排列。例如:孝行人物姜詩、龐三春、姜石泉等;忠義人物龐統、諸葛瞻、諸葛尚等;愛國人物楊銳、蕭樸生、劉慶恩、黃繼光等;名宦大儒李冰、李尤、許遜、房琯、楊元素、張浚、張栻、紀大奎、李化楠、李調元、楊周冕等。此外,在部分路段較為開闊處,可根據相應路段護欄上的人物類型設置相應的集中、重點景觀;在靠近大回灣處的人民渠內巖壁上,也可進行一些石刻壁畫創作,與護欄上的人物和故事形成呼應。由於畫卷本身定位是休閒步道,還可與白馬關古蜀道、市區文廟步行街一樣,將一些介紹文字刻在地面。
德陽市「健康谷」位置圖
延伸歷史文化畫卷範圍。規劃中的 8 公裡歷史文化畫卷主要串接華強湖和凱江「十裡八灣」。建議將歷史文化畫卷範圍順人民渠向北延伸至白馬關萬佛水庫處。該處為白馬關主題文化公園範圍,本身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通過畫卷延伸,可以更好地將文化和生態銜接,也更能體現歷史文化畫卷的歷史感和畫卷感。
在畫捲起始處設置歷史文化牆。在白馬關人民渠旁選擇與古蜀道相近的空曠場地修建石刻浮雕藝術歷史文化牆。如不延伸畫卷範圍,可將浮雕藝術牆設置在華強湖與人民渠交界空地處。通過德陽已經形成特色的石刻藝術,以時間、朝代為中軸線,在軸線下邊以文字或圖標明德陽區域內的建制變化,另一邊選取相應時間段內德陽地區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事件和知名典故製作成浮雕內容。如:公元前21 世紀至公元前316 年,德陽全域為古蜀國屬地,三星堆是魚鳧王朝的都城,相應的浮雕、繪畫內容建議為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五丁開山;公元220—280 年為三國時期,三國蜀漢始建五城(治今中江縣東南),為中江在今址建縣之始,相應浮雕、繪畫內容建議為龐統換馬、諸葛父子血戰綿竹關等。通過設置歷史文化牆,體現德陽從三星堆時期到現在的發展變化過程。不但能使遊人首先對歷史文化畫卷的人文背景有基礎性了解,文化牆自身也能成為一件藝術品,為歷史文化畫卷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李思源 王柳(中共德陽市委黨史研究室(德陽市地方志辦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資治】李思源 王柳 ‖ 錦繡天府國際健康谷建設中 彰顯德陽歷史文化特色的思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