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青海:銳意創新破難題 抒寫「大美青海」民生華章

2020-12-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民政工作人員詳細講解社會救助政策,走村入戶宣講兜底保障政策。

民政工作人員開展入戶調查,確保「不漏保、不錯保」。

舉辦「致敬最美逆行者 為愛守護民政情」結婚登記集體頒證儀式。

基層社會救助一門受理服務窗口發揮作用明顯,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第一時間拿到臨時救助金的大通縣困難群眾喜上眉梢。

2020年,青海省民政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固強補弱、提質增效,狠抓以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地方治理為重點的民政領域各項工作,有力推動了全省民政事業創新發展,有效服務了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堅決貫徹重大決策部署

確保民政事業正確方向

落實落細新機制。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為統攬,推動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省政府名義召開全省加快新時代民政事業創新發展推進會,配套出臺《全省民政系統貫徹落實〈關於加快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若干措施》,細化實化了11項31條具體措施,推動各級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全省民政系統落實好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研究制定新措施。組織召開民政領域治理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提升工作部署會,研究制定《改革創新政策機制 著力補齊短板弱項 紮實推進民政領域治理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提升實踐探索的若干措施》,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齊抓共管的民政領域治理格局。

統一部署保落實。圍繞有效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文件20餘份,指導各級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民政部工作要求上來、統一到落實年度民政工作任務上來,民政服務保障能力全面增強,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投入民政事業經費49億元,投資5.75億元實施民政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193個。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交出脫貧攻堅合格答卷

防止返貧重點推進。召開全省民政系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動員電視電話會議,督促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聚焦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特殊困難群體救助為重點,切實擔起兜底保障的底線任務。

政策導向脫貧攻堅。出臺全省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實施方案、深度貧困地區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補針點睛」專項行動方案、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掛牌督戰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構建起「1+3+N」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格局。

完善救助保障體系。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先後會同省財政、住建、教育、人社、醫療保障等部門下發《青海省城鄉低收入貧困家庭認定辦法》和《青海省城鄉支出型貧困家庭認定辦法》,建立了低收入、支出型貧困對象認定和政策保障體系,年內全省納入救助保障範圍的農村低收入和支出型貧困對象達6.1萬人。

統籌抓好兜底保障。拓展救助範圍,將低收入家庭中一級、二級重度殘疾人,三級智力、精神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範圍,對符合條件且無法外出務工、經營、就業的農民工等群體納入社會救助保障範圍,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年內納入全省農村低保「單人保」人數達2.6萬人,納入臨時救助範圍的失業保險政策未覆蓋農民工人數達3.1萬人。

領導帶隊督導落實。以兜底脫貧掛牌督戰為抓手,開展了以廳級領導帶隊的社會救助「六個一」調研、專項督導檢查、冬季「大走訪、大排查、大調研」等一系列活動,全面了解掌握兜底保障各項政策落實,查找問題弱項,提出改進意見。

聚焦「六穩」工作「六保」任務

履行疫情防控政治責任

保障困難群體救助「底線」。及時分析研判全省困難群眾疫情防控期間基本生活需求,下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關於切實解決好疫情防控期間城鎮低收入群體生活困難問題的緊急通知》等8份文件,指導各地充分發揮城鄉低保、臨時救助、價格補貼、特困人員幫扶等社會救助政策效益,紮實做好睏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今年以來,全省累計臨時救助城鄉困難群眾38.8萬人次,發放救助金4.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8%和135.6%。

築牢民政服務機構「防線」。制發行業疫情防控工作意見和指南16份,指導全省民政服務機構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紮實做好機構內部的疫情防控工作,並全面實施封閉式管理,確保全省各級各類民政服務機構沒有發生疫情感染問題。

夯實社區群防群治「基線」。充分發揮城鄉社區組織工作優勢,大力推行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聯動協同防疫機制,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全省近4萬名村(社區)工作人員投入防疫一線。廣泛動員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依法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全省43家社會組織和志願服務組織、1500名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依託省內11家社會組織和6家醫療機構先後開通24條免費心理援助熱線。

連接慈善愛心人士「熱線」。紮實做好慈善捐贈款物接收和撥付工作,款物合計金額是896.08萬元,並全部撥付發放困難群眾,極大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

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

打造民政工作青海樣板

積極推進「四個民政」建設。著眼「精準、精細、精確」,加快推進民政信息化、大數據建設,不斷推動民政服務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全力打造「智慧民政」;著眼「溫暖、透明、覆蓋」,健全完善民政領域政務信息公開機制,依法規範民政權力運行和行業標準,努力做到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全力打造「陽光民政」;著眼「轉變、便民、滿意」,積極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建立健全民政機關聯繫基層、服務群眾的渠道和平臺,積極創新城鄉社區便民服務機制和模式,不斷優化社會服務供給,全力打造「服務民政」;著眼「滿足、共享、安全」,大力推行兜底脫貧、幫扶解困、幸福養老、惠民殯葬、幸福社區等幸福工程,統籌推進城鄉和區域民政事業協調發展,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打造「幸福民政」。

夯實民政事業發展基礎。著力補齊民政領域短板弱項,圍繞解決城鄉低保水平、救助保障政策、民生保障投入不平衡的突出問題,健全完善民政專項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統一規範全省民政救助對象核查認定標準和審核審批工作。圍繞破解困難群眾幫扶救助、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基層民政力量薄弱的難點問題,探索建立困難群眾救助幫扶長效機制,健全完善「三社聯動」治理機制,深入推進政府購買民政工作服務。圍繞夯實民政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實施,開展民政服務設施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爭取將各類民政工程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推動建成一批高質量的民政公共服務設施。

抓好年度任務落實

有效服務發展大局

基本民生保障逐步提高。持續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640元/月,農村低保達到4800元/年,特困供養對象基本生活標準達到960元/月。探索開展低保審批權限下放和城鄉一體化試點,建成運行民政專項資金監管信息系統,組織開發社會救助申請人臉識別系統和救助申請APP,今年全省各級民政部門累計核查救助對象43.8萬人,出具核對報告20.48萬份,新申請救助家庭實現100%核對。全面提高全省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其中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1100元提高到1360元,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700元提高到960元,增幅分別為24%和37%,並建立全省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與全省分散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實現同步等額增長。

基本社會服務日趨完善。制定印發《青海省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27條具體發展舉措,進一步破解養老服務的「堵點」和「難點」。修訂完善《青海省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星級評定辦法》和《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辦法》,制定《青海省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規程》,進一步規範養老服務工作。持續開展養老院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和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組織實施17個養老服務基礎設施新建項目、72個養老服務機構設施能力提升項目和2個普惠養老城企聯動項目,目前全省共有專門養老服務設施2157個,擁有社會養老床位26731張,護理型床位達到20%。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63家,覆蓋率達到56%,農村互助幸福院1611家,覆蓋面達到39%。以西寧市為試點,在城區依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小區居民住宅設立了15個嵌入式小型託養設施,逐步探索建立家庭照護床位。督導西寧、海東、海北、海西做好全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對全省經營性公墓突出問題進行通報並限時整改,紮實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未發生凍餓死傷等極端事件。

基層社會治理不斷優化。全面建立由基本報酬、地區補貼、任職年限補貼、學歷補貼、「一肩挑」補貼五部分構成的「基本報酬+4項補貼」村「兩委」成員年度報酬體系,全省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年度報酬平均每人達到3.69萬元,最高達到6.48萬元。在西寧市開展民政部門向社會組織購買社區服務試點工作,持續推進民政部門向社會組織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和社區便民服務工作。健全易地搬遷安置點基層組織,組織全省村委會主任省級示範培訓,深入推進掃黑除惡「行業清源」行動。持續加強社會組織監督管理,年內全省新成立社會組織72家,依法註銷62家、勸散非法社會組織1家。研究制定社會團體章程示範文本、社會組織財務審計工作規範、廳管社會組織指導意見和社會服務機構登記管理指導意見等規範性文件,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狠抓社工人才、志願者隊伍建設,基層自治和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不斷提升。同仁撤縣設市得到國務院批准,青甘第四輪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和省內3條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全面完成,共和縣撤縣設市和海東市撤鎮設街道相關基礎性工作正在穩妥推進,行政區劃設置和城鎮體系結構進一步優化。

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推進民政系統自身建設

政治建設站位高。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加強機關黨的建設的重大要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採取專題講座、理論研討、集中學習等多種形式,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系統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見成效,進一步增強了貫徹落實新理論新思想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黨建引領匯合力。堅持用政治機關建設標準和要求推進民政機關黨的建設,引導各級民政部門著力打造「三個生態」,積極創建「六型機關」,努力做好「七個表率」,為新時代民政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從嚴治黨向縱深。堅持把從嚴管黨治黨作為重要的政治責任,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及時召開廳系統年度黨的建設暨紀檢工作會議、制發黨建工作要點,先後3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黨建工作和廉政工作、組織開展2次黨建工作專題研討,有力提升了廳機關黨建工作水平。

黨風廉政傳思想。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廉潔從政若干規定,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強對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的監督檢查,運用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強化黨員幹部廉政教育和日常監督,形成了黨的建設與業務建設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良性發展格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5)


相關焦點

  • 「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亮相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
    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專場推介會上響起,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專場推介會現場 新華網發    11月16日,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在滬開幕。17日下午,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在交易會期間舉行「大美青海 旅遊淨地」主題推介。
  • 強化基本民生兜底功能 打造社會救助青海樣本
    青海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師存武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青海省民政廳狠抓政策落實,健全社會救助制度,規範社會救助管理,全面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調整提高救助標準,加大臨時救助力度,有效發揮社會救助兜底脫貧的重大作用。
  • 用專列串起散落在大美青海的「珍珠」——首趟「青海人遊青海...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開心的鑼鼓敲出年年的喜慶,好看的舞蹈送來天天的歡騰,陽光的油彩塗紅了今天的日子喲,生活的花朵是我們的笑容……」6月7日清晨7時30分,在遊客朗朗的歌聲中,首趟「青海人遊青海」海東——海西旅遊專列開啟了第二天的旅程,火車從德令哈火車站駛向美麗的茶卡鹽湖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 青海直播...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 青海直播首秀,探尋青稞酒「糧心」,一覽民族風情金羊網  作者:  2020-08-26
  • 青海:高原綠意濃 幸福踏歌來
    深冬的青海大地上,涓涓東流的清水、成群奔跑的藏野驢、河上「漫舞」的冬候鳥,在大自然的畫板上描繪出綠水青山相映成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圖。當一個個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轉換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態幸福,青海兒女正在自然的饋贈中享受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綠色是青海的底色和價值,生態是青海的責任和潛力。
  • 臺灣少數民族同胞體驗大美青海
    臺灣少數民族同胞體驗大美青海 2014年07月29日 11:10:59  來源:西寧晚報   8月5日晚,由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的「第三屆領略大美青海神韻暨青臺少數民族交流活動
  • 勞動模範是新青海精神的積極踐行者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勞模和先進工作者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事業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勞模身上體現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是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 「保衛組合拳」——打出大美青海「高顏值」生態名片
    ▲青海恆鼎國際項目工地實現「防塵網」全覆蓋。      「大美青海」,美在人文、美在生態。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我省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涵蓋「空氣、水環境、土壤環境、汙染物排放控制」等內容的「環境保護工作」,早已成為時代賦予的民生課題,也成為各級環保部門的「第一要務」。      「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已然明確,那麼,我省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如何?
  • 「情系三江源·大美青海情——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雲直播活動...
    「情系三江源·大美青海情——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雲直播活動舉辦 2020年10月23日 14:0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10月23日,「情系三江源·大美青海情——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雲直播系列活動在線舉辦。
  • 丁真的偶像,青海的ANU,起飛的青海旅遊
    現在的ANU帶著新潮藏樂,用全新的演繹方式宣傳自己的家鄉和藏族文化,成為了青海最新的「野生代言人」。青海省文旅廳甚至在微博帶上了「誠邀丁真到偶像的家鄉大美青海做客」的標籤。大美青海有多美?今天就一起去看看。
  • 線上推介見屏如面 大美青海走進韓國
    12月9日,「中韓緣·大美青海走進韓國」青海省文化旅遊系列推廣活動在西寧廣播電視臺舉辦。活動以線上視頻連線的方式推動青海和韓國文化交流互鑑,旅遊業合作發展。    此次活動通過青海旅遊資源推介、青海特色文化展示、專家講座、線上互動交流等形式,從「國家公園省」生態文化、「山宗 水源 路之衝」中華源流、大美青海自駕暢遊、河湟文化高原美麗鄉村、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青海紅色文化、高原新都市風光、高原研學、文旅新業態融合等九個方面,圍繞生態、人文、和諧、美食、自駕線路等內容,以視頻、圖片及圖文並茂的形式,就青海省文化和旅遊資源、產品線路進行了推介。
  • 青海名片製作_青海免費設計名片_青海高檔名片_青海卡片定製_青海二維碼名片_青海名片印刷製作廠家
    _青海卡片定製_青海二維碼名片印製_青海名片印刷製作廠家青海名片製作訂做 青海定做雙面印刷卡片 青海PVC明片 青海名牌宣傳定製 青海免費設計 青海做公司商務創意高檔透卡 青海體驗卡 青海廣告卡 青海訂餐卡列印【釋義】:在青海,名片,又稱卡片,中國古代稱名刺,是標示姓名及其所屬組織、青海公司單位和聯繫方法的紙片。
  • 打造青海區域特色社會治理新「樣本」
    ↑大數據機房為全省公安民警信息化應用提供了安全、高效、智能、便捷的技術支撐,承載了全省多個信息系統。 本版圖片均由記者 李娜 攝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區服務功能。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突出頂層設計,帶領全省各地幹部群眾積極探索符合青海實際、體現時代特徵、順應群眾需求的社會治理新路子,建立了城區、農村、牧區三種類型,市州、縣市區、鄉鎮、村社區社會治理四個層級的青海特色治理模式,形成了層級分明、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多方參與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步攀升,走出了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社會治理創新之路
  • 從日月山到日月潭 大美青海臺灣行將兩岸距離拉近
    從日月山到日月潭 大美青海臺灣行將兩岸距離拉近 2010年03月17日 08:1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探尋青稞酒「糧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樊永濤陳鬱 攝影報導)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美」字來概括酒的香醇、淡雅、濃烈,也會以一句「好酒」來稱讚酒的芳香和餘味悠長。用青藏高原出產的青稞釀製而成的青稞酒便能享得起此種殊榮,有詩為證:「開壇十裡遊人醉,馱酒千裡一路香」。
  • 青海紫恆董事長蔣慧丞被授予「2020中國經濟十大領軍人物」稱號...
    12月20日,以「新科技、新動力、新模式」為主題的2020中國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十八屆中國經濟人物年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青海紫恆集團(青海崑崙聖嶽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惠丞被授予「2020中國經濟十大領軍人物」稱號。
  •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
    12月24日至26日,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屆九次全體會議在西寧勝利召開。這次全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審議通過《中共青海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總結2020年工作,部署2021年工作。
  • 青海電網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九成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被譽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水力、風、光等清潔能源資源蘊藏豐富,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優勢突出。  2020年12月30日,世界首個新能源遠距離輸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運,為青海能源支柱產業、綠色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2020年,青海電網新增併網新能源場站87座,裝機容量達861萬千瓦。青海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全面建成。
  • 「中韓緣·大美青海走進韓國」 青海省文化旅遊系列推廣活動舉行
    12月9日,「中韓緣·大美青海走進韓國」青海省文化旅遊系列推廣活動在西寧舉行。活動以線上視頻連線網絡直播的方式推動青海和韓國文化交流互鑑,旅遊業合作發展。青海省副省長楊逢春視頻致辭。中國駐韓大使館、韓中文化友好協會、韓國文化旅遊業界代表出席活動。
  • 藏毯展闖出一條青海成功之路
    展會體現了藏毯展覽與大美青海展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時尚文化與民族藝術的有機融合。經過多年的打造,藏毯展會規模逐年擴大、專業特色日益顯著、展會水平越來越高,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專業、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藏毯專業類展會,成為我省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宣傳大美青海的重要窗口之一。  「我跟藏毯是很有淵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