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投資者都面臨過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看好的一支股票長期能漲,但是短期可能回調,要現在買還是等等再買?第二個問題是:我覺得一支股票短期可能上漲,長期肯定會回調,要不要做個短線?
對於第一個問題,結果無非是以下兩種,股票短期跌了,低價買入長期看多賺一點;股票短期漲了,無奈只能用更高的價格追進去或者乾脆不買了。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我願不願意冒著提高成本甚至放棄收益的風險來換取一點點的收益增加,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們認為短期市場無法預測,短期上漲和下跌的概率沒有差別,既然長期看會回調,下跌的風險會大於上漲的期望。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短期股價是投票器
短期股票價格由成交價格決定,上漲和下跌本身是買單和賣單的博弈結果。當有人願意用更高的價格買入,股價上漲,反過來有人願意用更低的價格賣出,股價下跌。2015年股災第一波下跌的17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下跌超過30%。從行為學的角度看,當市場參與者一致認為市場會下跌並爭相賣出,不管什麼價格,只把能夠賣出作為第一考慮要素,那麼股價自然會下跌。本質上短期的市場波動反映的是參與者對未來價格漲跌的預期,是群體行為產生的結果。
組織行為學中,群體行為有不可預測性,即使身邊最熟悉的人,能夠搞清楚他心裡的真實想法已經不易,而要搞清楚一個群體的多數想法更加困難。在證券市場裡,交易端跳動的數字後面是成千上萬個完全陌生的投資者,試圖弄清他們的想法是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短期市場既然無法預測,很多投資者會試圖通過與群體保持一致來獲取安全感。多數人看好我就買,多數人看空我就賣,也就是最常見的追漲殺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要跟多數人保持一致,但實際上群體行為很多時候是盲目甚至錯誤的。一買就跌,一賣就漲,不買不跌,不賣不漲,大部分投資者都有過這樣的體會。
2011年全民搶鹽就是很好的例子,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媒體裡傳出服用碘鹽可以預防輻射的謠言,人們盲目的加入到搶鹽大潮中,全國多數城市食鹽供應緊張。人們希望通過多吃碘鹽來預防輻射,而實際情況是碘對於輻射物沒有任何作用,盲目多食碘鹽還會引發多種甲狀腺疾病。群體不理智和媒體推波助瀾導致了這場鬧劇。
根據三方的一份調查問卷,2017年中國股民的虧損佔比達到70%,如果群體真的大概率正確,這樣的統計數據永遠不可能發生。股票投資中從眾心理並不能取得好的結果,不看價值盲目跟風,會讓投資變成零和博弈。
因為股價短期快速上漲而買入的人都是抱著賭一把的心態追進去的,搏傻遊戲唯一賺錢的條件是不要成為最後一棒。而成為最後一棒的結果通常是造成巨額損失,10次做對的收益都不足以彌補1次做錯的損失,過多的交易行為也會大幅增加交易成本。投資的安全感應該來源於企業的內在價值提升,花5塊錢買未來價值10塊錢的東西是最好的投資方法。
長期股價是稱重器
證券市場作為企業的融資平臺,存在的初衷是能讓優秀的企業融到更多的錢,同時給願意同企業一起成長的投資者帶來回報。長期看股票的價格應該跟企業的價值成正比。如果一個市場長期維持的狀態是劣幣驅逐良幣,優秀公司被價值低估,價格和價值不匹配,那說明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和規則制定者出了問題。良性的市場一定是監管層嚴格,上市公司合規,投資者成熟的市場。
中國證券市場成立近30年,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逐漸成熟的過程,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趨勢上還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接下來會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分析為什麼長期看市場是有效的。
首先看宏觀層面,我們常說大的邏輯都由大的數據決定,下表列舉了過去5年中國GDP和市場主要指數的增速:
上證綜指的累計漲幅和中國GDP的累計漲幅非常接近,過去5年都上漲了40%多。上證指數基本包含了所有中國主要行業分類的主要公司,指數和宏觀層面的工業生產總值長期看累計增長基本保持一致。那麼股市可以看成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國家的綜合國力長期昂揚向上的時候,它的股市表現長期看一定是穩定增長的,所以過去5年幾個主要指數都保持了不錯的收益。
滬深300指數是中國的優質公司代表,其股價上漲幅度好於GDP增長,說明投資於優秀的上市公司能夠取得更好的回報。如果把回撤數據也考慮在內可以看到,當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好公司抵抗波動的能力也更強。
接下來看微觀層面,我們選取了美股和A股兩個樣本來證明價值驅動在所有市場都能適用。美股選取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華特迪士尼公司,過去5年迪士尼的淨利潤增長合計63%,股價上漲幅度是79%,股價和利潤上漲幅度基本相同。成熟市場會給優秀的公司長期穩定的估值水平,P=PE*EPS,股價自然會跟著企業的利潤增長。
A股選取的是過去10年滬深兩市漲幅第一的公司三安光電,雖然估值水平波動較大,但長期來看結果也是一樣。過去5年三安光電股價上漲368%,淨利潤增長459%。即使2017年較2013年估值水平有所下移,股價漲幅也基本反映的是利潤的增長。我們一直強調的觀點是:長期看價值是投資收益的決定因素,忍受期間的波動是取得收益的必要條件。
三安光電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在2014年股價下跌的時候賣出會錯過2015年71.86%的上漲,同理如果在2016年股價下跌時賣出會錯過2017年91.67%的上漲。當系統性因素導致價格下跌,相較企業應有的價值出現大幅低估,價值回歸會讓投資者獲取豐厚的投資回報。
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相悖時應選擇長期利益
我相信迪士尼和三安的例子套用到任何大牛股上都是適用的,沒有價值增長作為基礎的上漲趨勢不可持續。當股價偏離了企業的價值變化曲線時,價值回歸必然會發生。在一個長期趨勢向上的市場買入優秀的公司,就能取得超過市場的收益。
道理很簡單,能做到的人卻不多。因為短期利益過於誘人,相信每個人都幻想過每天賺1%,一年200個交易日,會有630%的收益,100萬本金7年身價就能超過馬雲。理論上確實如此,但實際上非常不切實際,中國2億股民靠炒股實現財富自由的比例和中彩票實現財富自由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事實上全球範圍內真正靠投資賺錢最多的是巴菲特先生,60年下來實現了9.3萬倍的收益。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21%,這是很多中國投資者都看不上的收益率,甚至幾年前有些信託產品的收益率都比他要好。但理性的思考就能得出結論,高收益背後通常蘊藏著重大的風險,近期監管層一直在強調要打破剛性兌付,其實是在替投資者降低風險。
2015年牛市很多人半年就賺了兩三倍,很多人到今天反而是虧損的。A股暴跌後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做投資1年3倍易,3年1倍難。靠企業價值增長取得的收益才能經的住時間的考驗,以樂視為代表很多曾經的明星股正在被打回原形。
短期利益是零和博弈的結果,長期利益可以通過價值驅動打破零和的限制,當股價隨企業價值長期上漲,在上漲周期中每一個買入的投資者都會可以賺到錢,達到多方共贏的效果。羅馬不能一天建成,企業價值的成長需要時間,等待的過程雖然痛苦,但結果是豐厚且值得的。無數先人和哲學的智慧都告訴過我們,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相悖時,長期利益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免責聲明:
北京漢和漢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不對本文中提及的任何一家公司或行業進行評價、預測及推薦,本文僅使用歷史實際數據進行觀點論述,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未經書面允許嚴禁外傳。數據來源:Wind。
我們是好買財富旗下針對高淨值投資者創設的微信服務平臺
一秒快速查私募淨值全產品線高端理財定製獨家內參全面披露
立即綁定微信,更多VIP權益等著你!公眾號:好買臻財VIP微信號:howbuy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