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使用日本刀的技藝為什麼被稱作「劍道」?

2021-12-28 冷兵器研究所

與中國劍不同的是,日本刀是雙手持握的武器。因此與劍訣中要求左中右三個方向進攻不同,劍道的攻擊則要求最短最快,從最直線的方向進行突擊。而深受禪宗思想影響的劍道,對於「殺人刀」一擊必殺的理解更為透徹,在沒有攻擊機會之前,真正做到了「彼退我乃進,彼退有奇伏;彼進我亦進,彼進乃窮蹙。」永遠不會讓對手脫離或者侵入自己的控制圈,而當對手精神鬆懈或者露出破綻,則「直進當胸不可阻」爭取一擊制敵。

但是日本劍道中,絕不是一擊而將全身的力量用盡,而伏機盡失。而是在攻擊後必須抱有警惕之心,即「殘心」,防止敵人的反撲,或者向對手繼續攻擊。因此在很多古流劍法的演示中,我們並不能常見現代影視劇中手持日本刀打揮大砍的情景,反而都是動作極小的突襲。這點無論是在現代劍道運動中得分要求的「氣劍體」一致,還是古流劍法的招式中,都有體現。

這也是禪宗思想與劍道結合後,根據實際戰鬥的要求,而進一步將其的融入到了整個武術的精神中的證明。而在西方,從騎士雙手大劍到纖細的三稜刺劍,幾乎所有的擊劍技巧都是建立在實戰技巧和針對有裝甲保護的對手的基礎上的,注重劍術的力量和速度以及技巧的關注多於對於武藝本身與哲學的結合。因此西方技擊技法很多動作都要求將自身的身體優勢做到最大,甚至直到現代,很多西方人修習劍道的時候,依然依靠力量和速度,出劍勢大力沉,但是應變不足,以至於有了歐洲劍道的說法。而這就使西方的劍術傳授更多的是經驗傳授而不是一種哲學思想的傳承。

而在東方,無論是中國的武術還是日本的劍道,都跟西方在這一點上有本質的區別。也是因此,在現代體育競技化的過程中,西方劍術最終退化為擊劍運動,一種角逐力量速度和經驗技巧的運動。而在東方,劍道或者武術的競技化就一直開展的不是很順利,武術則乾脆都沒有成為競技體育項目,就是成為競技項目的劍道,日本劍道協會也一直對將其職業化甚至完全運動化抱有牴觸的態度。這就是技巧和哲學相互影響的結果。

日本刀雖然是刀型,但是卻被稱之為劍道,這與鎌倉時代禪宗哲學的影響密不可分。也如吳殳在《手臂錄》中又記載的《後劍訣》中所說的:「劍器輕清,其用大與刀異。劍訣實有所隱,恐古人之心,終致淹沒,故又作後劍訣一絕微露之。劍術真傳不易傳,直行直用是幽元。若唯砍斫如刀法,笑殺漁陽老劍仙。」
【今譯】劍這種兵器,走的是輕快清靈,而用法更是大大不同於刀法。在〈劍訣〉中其實還是有所隱藏,因害怕古人的心血終於導致失傳,所以又作了〈後劍訣〉這絕句,來顯露其中一點點。劍術中最精要的法門,從來不會輕易傳授的。其實「直行直用」四個字,就是其中最奧妙的要領。如果你認劍法只有橫砍直劈,像用刀一樣的話,那真的會笑死漁陽那一位年老的劍術高手了!

劍道在初始的練習中如同外家拳法一樣注重速度和力量,重複不斷的練習是掌握劍法的第一步。而當劍道與禪法哲學相結合後,在力量和速度的基礎上,對於氣息和發力技巧的掌握則越來越佔據劍法的重要部分。這就與內家劍法越來越契合,但是劍道依然保留了作為實戰的技法,尤其是對於基本練習和實戰對練的重視程度是要高於我國武術對於基礎訓練和實戰對練的程度的。每天的揮劍練習看似枯燥乏味,但是卻鍛鍊著武士對於武器的掌握能力和對於自身控制能力的認識。

而每日實戰的對練則鍛鍊著劍士的直覺和本能反應,在沒有竹劍和護具的時期,使用木刀的對練過程中,受傷甚至死亡都是家常便飯。這種鍛鍊並沒有像我國的外家刀法成為一種經驗和招式套路的經驗型武術,而是在一段時間後,對於力量和速度的追求,在實戰對練的催化下,逐漸轉化為對於步伐和出手時機的掌握。現代劍道運動中,一個劍道選手在比賽過程中的攻擊都是十分迅捷的,先敵攻擊是永恆的主題。但是先敵攻擊,絕不是大開大合的劈砍,對於防守一方僅僅依靠中段持劍,就可以逼退對方,甚至可以後發而先至。劍道中的高級技法的反擊技和擦擊技,都是這種思想的體現,其將防守和抬劍相互融合,而成為一種寓守於攻的技法。

在西方劍術和我國武術中,格擋一般需要專心防守,轉變為進攻則需要進行變招,這種思想的根源在於刀牌和堅盔利甲這種攻防模式的局限。而日本劍道的主要使用者是步戰的下級武士,所以其防守不能依靠盾牌或者堅固的甲冑來實現,手中的長劍技即是取敵性命的「殺人刀」,同樣也是保證自身生存的「活人劍」。因此在其防守格擋的時候,卻恰恰要將其變成攻勢的開始,抬劍即是防守格擋同時也是攻擊的開始。這種簡單的技法,說起來容易,但是其出現則是長時間的經驗總結並將其和哲學相融合後才能如此簡短的說明清楚,而這也與內家劍法的哲學武術思想相契合。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THE END

我方為金臺新媒體聯盟核心成員

冷兵器研究所新號:LBQYJS

更新時間:每周一至周六中午時段

投稿郵箱:302511404@qq.com 

編輯QQ : 302511404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劍道起源於哪裡?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精神
    在古代的日本,研究劍要追溯到人們剛剛開始使用 「太刀」,「太刀」是與劍類似的兵器,在古代的一些神話和傳說中,與刀劍有關的記述很多,後來宗教興盛起來,刀劍與其他幾種神器合在一起被放置到神社的祭壇上成為供人敬奉的象徵。這雖說是一種旁證,但也說明自古以來刀劍在兵器中地位是非常神聖的。遺憾的是,當時由於史料缺乏,現在已經很難考察當時有關刀劍的具體練習方法和技戰術水平。
  • [東瀛風情] 淺析從劍道與鬍子看日本人!
    鏡頭呈現出一位上嘴唇處僅留一個小方塊的鬍子或八字「仁丹胡」的日本軍官揮舞著戰刀,用日語高喊:「進攻,進攻」,這就意味著日軍發起衝鋒開始了。為什麼日本人都很重視戰刀與鬍子,甚至都成為過去日本人的象徵,寓意崇高,回溯歷史,戰刀與鬍子在日本心中的意義和份量是非常厚重的,也可以說是一種武士道的榮耀。
  • 郭瑞祥:中國苗刀與日本劍道
    中國苗刀與日本太刀,都是集槍、刀這兩種器械之特點製做的。它既可當槍使,又可當刀用。戰場上使用此刀,其殺傷威力無比。這兩種兵器另一特點:是柄長,可單手握把,也可雙手執柄,所以,這種器械在戰場上較實用。中國明代程衝鬥在其名著《單刀法選》中稱讚此刀:「長技每每常敗於刀。」
  • 什麼是日本劍道?
    在日本,劍道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劍道這一日本傳統武道。現代劍道是一種介乎於體育與武道之間的東西。打劍者手持竹劍(しない)穿戴道服以及甲,一對一互作劈砍練習。劍道是由日本古時武士的刀劍搏殺之術發展而來的。
  • 「鬼滅之刃」為什麼是神作?看看它表現的日本劍道和中國道教
    中規中矩的古武流很多孩子學了劍道之後肯定會覺得坑,不是因為沒有動漫中的招式,而是因為形而上的規則。劍道誕生的根本目的可以說是鍛鍊人的身體和精神,只有極少部分是教人如何使用武器搏鬥。規則開放的警視廳劍道古流劍術是日本武士使用劍搏殺的技術,可以說只要能取勝,任何技術都是能使用的。包括各種身體衝撞、擒拿等體術。
  • 日本劍道(圖文)
    在日本,劍道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劍道這一日本傳統武道。現代劍道是一種介乎於體育與武道之間的東西。打劍者手持竹劍(しない)穿戴道服以及甲,一對一互作劈砍練習。劍道是由日本古時武士的刀劍搏殺之術發展而來的。手持真刀,以擊殺對方為目標的為「剣術(けんじゅつ)」,手持竹劍,鍛鍊技巧與精神力的為「剣道(けんどう)」。
  • 日本劍道史上的最強人類
    乃至一生原來小竹的劍道老師告訴我真正的劍道 是一個孩子也可以毫無懸念手刃健壯一名成年男人的超強技藝當然 這個在現代社會首先法律就不允許但是劍道裡面蘊含的精神卻是日本劍道流傳至今的精髓所在劍道其實和遊戲很像角色是會升級的但除非在年齡很小的時候開始練習
  • 動漫中的日本劍道和中國道教——漫畫神作「鬼滅之刃」
    中規中矩的古武流很多孩子學了劍道之後肯定會覺得坑,不是因為沒有動漫中的招式,而是因為形而上的規則。劍道誕生的根本目的可以說是鍛鍊人的身體和精神,只有極少部分是教人如何使用武器搏鬥。規則開放的警視廳劍道古流劍術是日本武士使用劍搏殺的技術,可以說只要能取勝,任何技術都是能使用的。包括各種身體衝撞、擒拿等體術。
  • 日本劍道在中國橫行,我們不服!
    日本劍道是發源於中國的劍術,在隋、唐時期傳入日本,再經日本人的研習修改,揚長補短,形成獨特的刀法技術,古代用來保家衛國,防禦外敵的侵犯及維護社會秩序與和平
  • 日本劍道史話之一
    一、日本劍道流派眾多,有案可查的劍法中,最古老的是名叫中條一刀流的流派 由中條兵庫頭長秀(?—1348)創建,所以,中條長秀應算是最早創立流派的劍術家。之後沿著中條一刀流的劍術主張,產生了富田流、一刀流、北辰一刀流、無刀流等流派。
  • 居合——日本刀的用法(一)
    日本刀的用法——[帶刀姿勢]請看上圖岸本範士①的帶刀姿態。威儀凜然的同時又是放鬆自然的,刀與人融為一體,將居合作為一種「動中禪」追求平常心的真意體現得淋漓盡致。它的正確使用方法、禮儀規範,以及合理的刀法,如今都匯集到「居合道」中脈脈相傳。通過了解居合,可以使我們對日本刀有更深刻的認識。居合術是由室町後期一位出身出羽的武士林崎甚重助信開創的,後世諸多流派都奉其為祖師。即使不以居合為主業的各劍術流派中,也會借鑑一些居合的招式,以豐富未拔刀的狀態下臨敵的應對手段。到幕末時,日本的劍術、居合流派有逾百種之多。
  • 國刀苗刀戰鬥力強悍,但為什麼有人說它是東洋刀?
    首先開宗明義,所謂苗刀,源自日本刀法及日本野太刀形制,刀法源流是日本刀法,刀制也完全仿自日本。一定要說不一樣,也無非是流傳過程中有了些許差異,但其刀法、刀形的核心本源,都完全來自日本,這點毫無疑義。那麼為什麼很多朋友說苗刀起源於中國呢?
  • 日本風物|鍛刀
    侍是六位以下的貴族官職,甚至包含文官在內,主要服侍要員大將。而武士則是以武藝為職業的貴族,嫡系長子代代世襲。平安時期身份高的貴族,把隨從中地位較高的武士也稱為侍,「侍」便慢慢變成了「武士」的別稱。武士把自己獨自的理念和思想稱作「武士道」,秉持「自己的行動與責任則要拼命執行」,「一旦失敗也應保有捨命的覺悟」等異例於世界的價值觀。
  • 為什麼動漫中,日本人削土豆皮只用刀?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個有趣又神經質的話題——為什麼在動漫中,日本人削土豆只會用刀?可能很少有像我這樣無聊的人,在看動畫的過程中,會去關注這種閒到蛋疼的問題——極多的動畫中,日本人削土豆只用刀而不用方便、快捷、安全的削皮器。上到八十老奶奶,下到幾歲小孩子。
  • 劍道師父評論《對馬島》境井仁忍殺:宰了他們就對了
    每當有大作發行,就會有玩家最喜歡的「專家看遊戲」的環節,近期PS4末期大作《對馬島之魂( Ghost Of Tsushima)》大熱,BuzzFeed 也特別邀請一位在紐約開設Ken Zen Institute道館,精通日本劍道與日本刀技藝的師父Daniel
  • 日本千萬級點擊量宣傳片 4D呈現最酷日本「道」文化
    太鼓、鈴音和三味線奏出急迫有力的節奏,他奮力揮劍,一下子將人拉入一個充滿科技感的傳統技藝世界。用最先進的4D技術線條展示人物動作數字形式展示古文化的奧妙姿態360度全方位觀察匠人們精湛的技藝影片使用了最先進的4D技術「4D VIEW」從腳趾到頭頂對人物動作進行解析把拍攝人物動作數據化再以數字形式進行重現能夠對各種動作、姿態永久保留實現這一技藝的永不失傳
  • 小林劍道:日本風俗業案內人
    -《桃色探訪》系列片新年元旦播放-在日本,「風俗」一詞常被用來指代色情服務,所謂「風俗店」,即風月場所、色情店鋪,在東京的新宿歌舞伎町
  • 佐佐木小次郎與他的「曬衣杆」丨日本刀史
    富田勢源的中條流以小太刀見長,而小次郎則使用了一把家傳的長刀,備前長船長光。這把刀長三尺有餘,不僅遠超同門使用的小太刀,甚至比一般的太刀都要長出一截,是一把野太刀。而使用這樣長刀的小次郎飽受同門的嘲笑,手中的刀還被人蔑稱為「曬衣杆」。
  • 自帶刀工的日本廚刀≈擁有職業料理人同款手
    告訴你為什麼我這麼擅長切菜吧!因為日本人自古就有用刀斬切的傳統!
  • 那些在日本的中國傳統文化
    日本書道正式開始於奈良時代,並在平安時代得到繁盛的發展,一直延續至今。1880年至1884年,學者楊守敬任駐日欽使隨員。在日本的四年。他將中國的六朝書風傳入日本,日本書界颳起一股「崇楊風」,成為日本書家注重個性發展的有力因素。日本的書法愛好者,大約有兩三千萬,佔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像茶道、花道等一樣,它也是一種修身的方式。也是小學開始必學的技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