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借著北京奧運會的東風,上映了一部講述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赴美參加奧運會的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故事由真人真事而來,現實中劉長春的經歷也十分曲折。他拒絕代表日本扶植的滿洲國參加1932年洛杉磯舉辦的奧運會,反而含淚告別了妻兒,千辛萬苦逃出日本佔領的大連,一路躲避日本人的追殺,好不容易來到北京,找到了當時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毅然決定代表中國參加了洛杉磯的奧運會。
可以說劉長春為中國人撬開了奧運的大門,雖然沒有取得好的成績,但是他向世界表達了一個民族的勇氣與堅強意志。
這是一部典型的勵志片。劉長春面臨著種種挫折並最後達成了目的。雖然過程艱辛,但是結果是美好的。
這部電影,故事本身是非常出彩的,但是電影質量上還是需要提升,和好萊塢的勵志電影還是相距甚遠。整部片子的剪輯看起來有些零亂,本該讓人感動不已的橋段,也被無形中淡化了,最疼的體現就是無法帶動觀眾的眼淚與感動。
但是,我依然還是向大家介紹這部電影。因為看重的是他的精神及意義,而非電影技術上的視覺效果。
一個民族走向自強,結束屈辱歷史的開始的影片,所承載的意義是無法形容的,所以我們應該給予電影拍攝技術方面一些寬容。畢竟,這是一部意義大於技巧的電影。
雖然影片將那個特殊時期的驚心動魄輕描淡寫的代過,但是主人公的勵志人生,愛國情懷,依舊是我們應當銘記在心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你能抽出點時間,看一看這份不同尋常的奧運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