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而歌》粗製濫造之作。

2020-10-09 看不見的騎士

工會組織看了《為國而歌》。有三點不爽:第一,憑空弄出個張潤武,還莫名其妙地上了松山。我不曉得聶耳的朋友裡有此人,我只知道他有個朋友叫張天虛。張天虛雖然沒有聶耳有名,但當年在文藝界做的貢獻一點不少,絕對不會像張潤武那樣是個傻大兵頭。聶耳的骨灰也是他從日本接回來的,最後為國操勞,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他和聶耳生前曾戲言,死後唯願在西山容身。他們的這個願望最後都實現了。

而且,忽略一群張天虛而製造一個張潤武,以突出聶耳,是一種膚淺,是對唯物史觀的背叛。(假如歷史上真有張潤武,這點當我沒說)第二,請了很多國內外的戲骨,連矢野浩二這個鬼子專業戶都請來了。他們在劇中的作用,是為了展現舊中國的各種屈辱以及當時仁人志士的堅貞,從而促使聶耳覺醒並創作國歌。但好多情節的編排都很刻意,且缺乏考證,從而不可避免地尷尬。尤其是矢野浩二的那段,鬼子在淞滬巷戰裡不急著實現戰術目標,卻很投入地去屠殺平民,也是醉了(對此。我覺得矢野浩二本人應該已經習慣了)。我相信國歌背後的苦難是沉重且真實的,不會像如劇裡表現的這樣牽強。第三,聶耳的幾部作品劇裡都有表現,除了國歌,大部分都沒有原音重現,而是像王菲唱的《我和我的祖國》那樣,被有意無意地流行化了,形式化了。我幾乎沒有辦法從歌曲裡感受到歷史的代入感。當然,電影還是有亮點的,居然還原了松山子高地爆破和芒市日軍後期對松山的一次空投(而爆破之後就是胡扯了,士兵們的細節也不對——編劇最近可能剛囫圇看過餘戈),但這些情節其實和聶耳的關係都不大,也許是影片在雙十一期間為了宣傳雲南而送的。崔永元爆了一次料後,文藝界突然就變紅了,真是不容易。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日子過多了,我覺得當下很多編導,對歷史的沉重及歷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家國情懷,缺乏認真且深刻的認知,有關部門也缺乏拍一部嚴肅史詩的魄力和決心,純粹把這些題材的創作當作政治任務來完成,結果電影情節是假的,票房是假的,工作成績自然也是假的,作為一名黨員,我對當下這些宣傳上體現出的形式主義及官僚主義真是憂心忡忡。不提《大兵瑞恩》,《美國往事》等西方的鴻篇巨製,其製作之認真嚴謹,雕琢之精細,所謂的意識形態隨著人性的自然爆發潛移默化地就被觀眾接受了。即使只說國內,《小城春色》,《一江春水向東流》,《趙一曼》,《大決戰》,《城南舊事》等國內之前的嚴肅作品,那也是珠玉在前。相比下來當下這些粗製濫造,帶著好萊塢商業片味道的紅色電影,真是紅皮白心,辱沒先人。

相關焦點

  • 《為國而歌》看過
    電影《為國而歌》以人民音樂家聶耳成長並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 感謝這部電影讓我了解了很多歌曲背後的故事,例如《賣報歌》、《饑寒交迫之歌》、《鐵蹄下的歌女》、《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每當聽到這些歌曲時,我們多了一分深沉,多了一次感觸,而不只是單純的聽歌。
  • 國慶七十周年獻禮,佳片《為國而歌》,為國而歌
    特別是《我和我的祖國》創下了國慶檔之最。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建國七十周年獻禮片《為國而歌》,相信大家在看過這部影片後,心靈也一定會再次被洗禮。大家都知道這首歌是由田漢作曲,聶耳作詞的,但是很多人對其中的故事以及作這首歌的背景卻知道的不多。《為國而歌》這部電影定檔於2019年10月18日。
  • 誰說國產無好片,2019年下半年度誠意之作《為國而歌》
    最近看的《為國而歌》就是這樣一部令人賞心悅目的電影。由青山編劇兼執導,王雷、娜扎、海一天、李宗翰、丁海峰、史可等四十餘位明星演員出演,以講述人民音樂家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的歷史題材電影《為國而歌》。一篇好的文章,環境描寫很重要,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調。一部好的電影,影片基調也同樣重要。
  • 《為國而歌》愛國棒棒噠
    為國而歌是一部特別棒的電影,我和家裡的長輩一起看的,也是我通過這個電影,才知道原來國歌的創作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電影也特別感動,身為一個雲南人,我也特別驕傲,絕對五星沒的說啊!為國而歌是一部特別棒的電影,我和家裡的長輩一起看的,也是我通過這個電影,才知道原來國歌的創作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電影也特別感動,身為一個雲南人,我也特別驕傲,絕對五星沒的說啊!
  • 《為國而歌》導演白海濱回鄉「探親」分享使命擔當
    導演白海濱通過媒體鏡頭表達了感激之情「邯鄲的親朋好友太給力了!這是一場意義獨特的觀影會,說我愛你們都感覺蒼白了!」簡單幾句話道出了他質樸的家鄉情結。《為國而歌》自公映以來,好評如潮!影片以聶耳等愛國青年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歷史過程為創作藍本,講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青年用熱血和音符鼓舞世人覺醒,激勵前方戰士浴血奮戰的故事。
  • 《為國而歌》居安思危是最有必要的
    《為國而歌》打破了許多人對聶耳的固有印象,塑造了一個有溫度的聶耳。在戰火紛飛的亂世,依然熠熠生輝發出了閃耀的光芒。《為國而歌》並不是一部空喊口號的電影,《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背後鮮為人知的酸甜苦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勞苦創作,都讓人潸然淚下。《為國而歌》並不是一部企圖用情感力量來打動觀眾的影片,尊重歷史,最大限度的還原史實。《為國而歌》這部電影激勵著我們牢記歷史,珍惜和平,奮勇向前。
  • 《為國而歌》為國而歌,勇於使命,
    看過為國而歌影片,講述了作曲家聶耳先生的故事,以1.《賣報歌》唱出賣報小行家的心聲,時代的響應,歷史的悠久2.《義勇軍進行曲》唱響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苦難歷史和艱苦奮鬥的見證,更是我們不忘初心,勵志前行的囑託。
  • 《為國而歌》故事挺好 電影不行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還特地刷了電影《聶耳》,兩部電影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雖然因為年代久遠,畫質、音質完全沒有辦法相提並論,但是我更喜歡《聶耳》裡那個到了上海生活艱苦,把所有錢用來買小提琴,要典當棉衣的聶耳,而不是《為國而歌》裡到了上海西裝革履,能掏出一把錢的聶耳。《聶耳》對於碼頭工人的敘述更加細節,《為國而歌》則是展現宏大的場面,但我沒有看到工人的用力,反而像行屍走肉。
  • 《為國而歌》帶上十月的感想
    為什麼改革開放才短短的四十年,中國這個名字就能從默默無聞到如今的世界之巔。因為有像聶耳這樣為國而歌的人,因為有邱少雲這樣為國捐軀的人,因為有魯迅這樣為國而書的人,因為有錢學森這樣為國鑽研的人,因為有毛澤東這樣為國衝鋒的人,因為有無數革命先烈,也因為有「我們」。
  • 讓我們一起《為國而歌》
    故事用滿滿的誠意感動到我,一大批老戲骨的演技實在是精彩之極。遺憾的就是導演想要表述的東西太多了,一度像是流水帳的感覺,零零碎碎的剪切導致中間劇情過於跳躍,電影和電視劇不同,沒必要面面俱到,把重點突出,細化即可。放眼今天,《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國國歌被一輩輩人傳唱,前奏響起就已經感受到汗毛豎起的激動與振奮,也許這正是傳承千年的民族情感激蕩起的時代回音,也正是《為國而歌》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 《為國而歌》沒有人會不被他打動
    每個人都是一個音符,當獨奏變成合唱,回聲將繞梁不絕;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火種,當星星之火齊聚,希望便生生不息。感受104個音符的重量,傾聽14億人的合聲,唱響國歌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因為遇見過你。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可惜只能在心底才能再見到你。有一首歌想唱給你,不再提起,卻也無法忘記。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即便你再也聽不到,那也沒關係。我愛我的祖國,每一個中國公民都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國旗、國歌是國家的象徵。
  • 《為國而歌》最後的怒吼
    電影《為國而歌》以國歌曲作者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的故事。聶耳23歲用生命和激情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那熟悉的樂曲聲中,有聶耳田漢(國歌詞作者)等對國家的摯愛,有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前赴後繼。精彩不容錯過。建議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青春片。裡面除了聶耳田漢,還有文豪魯迅歌星周璇影星阮玲玉音樂家黎錦暉等的身影
  • 《為國而歌》一部沒有浪費任何鏡頭的電影
    但是《為國而歌》這部電影文戲武戲的結合恰到好處,既有戰爭的真實殘酷,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爭的年代,又有情感的細膩刻畫。文戲動情、武戲精緻。《為國而歌》沒有一個鏡頭是浪費的,碼頭工人勞作的那場戲,才讓聶耳深刻的明白「所謂奴隸,既沒有生的權利,更沒有死的自由」。正是因為看到了生活在上海底層的勞苦大眾,聶耳才能夠創作出《義勇軍進行曲》這樣歌。
  • 《為國而歌》值得當代人看的電影
    一個23歲的青年,他已經在思考該如何喚醒民眾、為國而歌了,這是他在經歷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磨難之後內心的思考。他是偉大的,奈何英年早逝,實在是惋惜!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和娜扎的感情戲有點說不通,沒有感動到我的點,感覺很倉促。最感動我的臺詞是"憑我們不平之血的飛濺,把全世界塗染遍"。我覺得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看,去了解《義勇軍進行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意義所在。
  • 《為國而歌》一部中國文藝戰爭大片
    剛看完《為國而歌》,這部電影反應了我們不曾經歷的時代,了解到《義勇軍進行曲》誕生背後的故事,真心很感人,在松山戰役中《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了浴血奮戰的中華兒女不屈的戰歌,震撼!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連自己的國歌都不知道是如何誕生的,會非常遺憾。《為國而歌》彌補了我的歷史盲點。
  • 《為國而歌》於亂世中堅定信念,在浴血奮戰中譜寫國家之歌
    《為國而歌》作為一部國家歷史抗戰片,也許不太精彩,但是卻值得一看,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部國歌歷史。
  • 《為國而歌》不忘初心,為國而歌
    最無力的就是有識之士在前線衝鋒陷陣,愚昧之人在後方夜夜笙歌,有的精神信仰比槍好使,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是對民族的信仰對國家的支持以及不會低頭的心,音樂的力量是偉大的,一首義勇軍進行曲就已經訴說了這個民族的決心。電影裡面每一個人的犧牲對我來說都是一次難過和痛心,電影會虛化當時的情景,但是歷史不會,血淋淋的事實擺在眼前。
  • 《為國而歌》這不是一部簡單講述人物的傳記電影
    看了《為國而歌》才知道人生的第一首歌謠——《賣報歌》的創作歷程。耐飢耐寒地滿街跑 吃不飽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誰告,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那個時候上海底層人民的窮苦生活很是辛酸。那些盪氣迴腸、激動人心的歷史事件,那些不為人知的細微之處,都被大熒幕完美的呈現。這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影片,無數的主創者們,為這部影片奉獻了他們的愛與激情。在與音樂世界平行交錯的那個現實世界,死亡觸手可及。
  • 《為國而歌》---慘痛的歷史;值得敬佩的聶耳
    昨天學校組織大家一起去看電影《為國而歌》,看之前大家都在想一想:「為國而歌」到底講什麼呀? 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都忘記了這首歌的名字叫做《義勇軍進行曲》,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也已經忘記了中國這一段屈辱的歷史,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怎麼知道中國走過的艱難的時代。 如果不看這部電影的話,我又怎麼會知道「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的創作者是聶耳呢?如果不看這部電影的話,我又怎麼會知道這首歌有三個段落,而我只會唱一個小段落呢?
  • 《為國而歌》用音符鼓舞世人覺醒,用歌曲激勵人心。
    「音樂的力量是無限的」 感謝這部電影讓我了解了很多歌曲背後的故事,例如《賣報歌》、《饑寒交迫之歌》、《鐵蹄下的歌女》、《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每當聽到這些歌曲時,我們多了一分深沉,多了一次感觸,而不只是單純的聽歌。 這部電影圍繞聶耳的創作的歌曲來寫,以及中國抗戰的歷史。主要講述的是《義勇軍進行曲》的由來,體驗音樂藝術與戰爭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