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而歌》沒有人會不被他打動

2020-10-09 三年

《義勇軍進行曲 》,一首鼓舞民心的戰歌,你是否也一樣好奇它背後的故事?每個人都是一個音符,當獨奏變成合唱,回聲將繞梁不絕;每一個人都是一顆火種,當星星之火齊聚,希望便生生不息。感受104個音符的重量,傾聽14億人的合聲,唱響國歌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因為遇見過你。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可惜只能在心底才能再見到你。有一首歌想唱給你,不再提起,卻也無法忘記。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即便你再也聽不到,那也沒關係。我愛我的祖國,每一個中國公民都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國旗、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可以聽著國歌,眼看著國旗升起,那是我的榮幸,是我的榮耀。看到這些優秀的工作人員,足見《為國而歌》這部電影參考了市場的喜好,力爭做到同類型電影的突破。這樣的製作班底,感謝電影《為國而歌》再次喚醒心中的熱血!

相關焦點

  • 《為國而歌》居安思危是最有必要的
    《為國而歌》打破了許多人對聶耳的固有印象,塑造了一個有溫度的聶耳。在戰火紛飛的亂世,依然熠熠生輝發出了閃耀的光芒。《為國而歌》並不是一部空喊口號的電影,《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背後鮮為人知的酸甜苦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勞苦創作,都讓人潸然淚下。《為國而歌》並不是一部企圖用情感力量來打動觀眾的影片,尊重歷史,最大限度的還原史實。《為國而歌》這部電影激勵著我們牢記歷史,珍惜和平,奮勇向前。
  • 《為國而歌》看過
    電影《為國而歌》以人民音樂家聶耳成長並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 感謝這部電影讓我了解了很多歌曲背後的故事,例如《賣報歌》、《饑寒交迫之歌》、《鐵蹄下的歌女》、《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每當聽到這些歌曲時,我們多了一分深沉,多了一次感觸,而不只是單純的聽歌。
  • 《為國而歌》愛國棒棒噠
    為國而歌是一部特別棒的電影,我和家裡的長輩一起看的,也是我通過這個電影,才知道原來國歌的創作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電影也特別感動,身為一個雲南人,我也特別驕傲,絕對五星沒的說啊!為國而歌是一部特別棒的電影,我和家裡的長輩一起看的,也是我通過這個電影,才知道原來國歌的創作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電影也特別感動,身為一個雲南人,我也特別驕傲,絕對五星沒的說啊!
  • 國慶七十周年獻禮,佳片《為國而歌》,為國而歌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建國七十周年獻禮片《為國而歌》,相信大家在看過這部影片後,心靈也一定會再次被洗禮。說起《義勇軍進行曲》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我們的國歌。大家都知道這首歌是由田漢作曲,聶耳作詞的,但是很多人對其中的故事以及作這首歌的背景卻知道的不多。《為國而歌》這部電影定檔於2019年10月18日。
  • 《為國而歌》不忘初心,為國而歌
    電影裡面每一個人的犧牲對我來說都是一次難過和痛心,電影會虛化當時的情景,但是歷史不會,血淋淋的事實擺在眼前。世上最可悲和痛苦的就是「遺忘」,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愛國題材的影視作品,不是為了讓後人記恨,而是為了讓後人記住,以史為鑑,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為國而歌》是以音樂家聶耳題寫國歌為背景,但更直接反映的是當時人人不暇自危但仍然抗爭的精神以及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力量。
  • 《為國而歌》帶上十月的感想
    我一直不愛讀中國近代史,對那段屈辱的過去實在不忍。但現在似乎有了新的改觀。我發自內心去敬畏那個時代,去敬畏那些前僕後繼的革命先烈。那時候的我們是真正的「我們」,面對侵略者的鐵騎,沒有一個人貪生怕死。那時候的「起來」是踩著鮮血和同伴的身軀,帶著他的一份,一步步咬著牙向前走。那時候連宣誓都躲躲藏藏,在別人看不見的角落,把革命的火把,代代相傳。那時候舉國上下都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歡呼雀躍。
  • 《為國而歌》導演白海濱:拍「跨文化電影」是我一生的追求
    10月18日,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巨製《為國而歌》全國公映,這是一部以人民音樂家聶耳等愛國青年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一段以音符喚醒沉睡舊中國的深情壯歌的主旋律電影。自上映以來,在紅色創新題材影片中持續獲得優質的口碑。
  • 《為國而歌》為國而歌,勇於使命,
    看過為國而歌影片,講述了作曲家聶耳先生的故事,以1.《賣報歌》唱出賣報小行家的心聲,時代的響應,歷史的悠久2.《義勇軍進行曲》唱響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苦難歷史和艱苦奮鬥的見證,更是我們不忘初心,勵志前行的囑託。
  • 《為國而歌》等了這麼久,終於有一部作品願意講述他的故事
    電影《為國而歌》,一部講述以聶耳、袁春暉、張潤武為代表的一群心繫祖國的年輕人用熱血的音符喚醒沉睡的世人,激勵前方戰士浴血奮戰的故事。當我們唱起這首歌,心中想起的是譚嗣同、林覺民、楊靖宇、黃繼光……是無數個為救國家於危亡、實現民族獨立而前僕後繼、流血犧牲的革命先烈的名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中華民族已經過了最危險的時候了嗎?
  • 《為國而歌》導演白海濱回鄉「探親」分享使命擔當
    10月18日,紅色主旋律獻禮電影《為國而歌》的導演青山、白海濱攜部分主創和相關領導參加了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行的北京首映禮,同時,在白海濱的家鄉邯鄲市,很多同學也組織親友團包場觀影為他加油助威。為表示感謝,10月20日,白海濱特意趕回家鄉參加在邯鄲UME影城舉行的觀影會,現場邀請了白海濱導演在家鄉的領導、老師、同學、當地媒體朋友,還有邯鄲影迷朋友也到場共襄盛會。
  • 《為國而歌》---慘痛的歷史;值得敬佩的聶耳
    昨天學校組織大家一起去看電影《為國而歌》,看之前大家都在想一想:「為國而歌」到底講什麼呀?講他唱的那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都忘記了這首歌的名字叫做《義勇軍進行曲》,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也已經忘記了中國這一段屈辱的歷史,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怎麼知道中國走過的艱難的時代。 如果不看這部電影的話,我又怎麼會知道「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的創作者是聶耳呢?
  • 《為國而歌》故事挺好 電影不行
    並且老人敬禮也給我很假的感覺,老人不像老人的形態,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敬禮一個舉左手一個舉右手。並且這個應該是虛構出來的張潤武有種傻大個的感覺。敘事同樣讓人感到沒頭沒腦,莫名其妙,導演想要講的事情太多,想要雨露均沾,所以很多事情沒有講明白,沒有邏輯性,就像沒有寫完的流水帳。
  • 《為國而歌》最後的怒吼
    電影《為國而歌》以國歌曲作者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的故事。聶耳23歲用生命和激情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那熟悉的樂曲聲中,有聶耳田漢(國歌詞作者)等對國家的摯愛,有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前赴後繼。精彩不容錯過。建議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青春片。裡面除了聶耳田漢,還有文豪魯迅歌星周璇影星阮玲玉音樂家黎錦暉等的身影
  • 《為國而歌》一部中國文藝戰爭大片
    剛看完《為國而歌》,這部電影反應了我們不曾經歷的時代,了解到《義勇軍進行曲》誕生背後的故事,真心很感人,在松山戰役中《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了浴血奮戰的中華兒女不屈的戰歌,震撼!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連自己的國歌都不知道是如何誕生的,會非常遺憾。《為國而歌》彌補了我的歷史盲點。
  • 《為國而歌》值得當代人看的電影
    據我所知,王雷應該是第一次主演電影,但他塑造出來的聶耳形象很飽滿生動,下午剛看完的時候覺得他演的有些過於成熟了,但我現在不這麼想了。一個23歲的青年,他已經在思考該如何喚醒民眾、為國而歌了,這是他在經歷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磨難之後內心的思考。他是偉大的,奈何英年早逝,實在是惋惜!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和娜扎的感情戲有點說不通,沒有感動到我的點,感覺很倉促。
  • 讓我們一起《為國而歌》
    放眼今天,《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國國歌被一輩輩人傳唱,前奏響起就已經感受到汗毛豎起的激動與振奮,也許這正是傳承千年的民族情感激蕩起的時代回音,也正是《為國而歌》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 《為國而歌》一部沒有浪費任何鏡頭的電影
    但是《為國而歌》這部電影文戲武戲的結合恰到好處,既有戰爭的真實殘酷,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爭的年代,又有情感的細膩刻畫。文戲動情、武戲精緻。《為國而歌》沒有一個鏡頭是浪費的,碼頭工人勞作的那場戲,才讓聶耳深刻的明白「所謂奴隸,既沒有生的權利,更沒有死的自由」。正是因為看到了生活在上海底層的勞苦大眾,聶耳才能夠創作出《義勇軍進行曲》這樣歌。
  • 《為國而歌》粗製濫造之作。
    工會組織看了《為國而歌》。有三點不爽:第一,憑空弄出個張潤武,還莫名其妙地上了松山。我不曉得聶耳的朋友裡有此人,我只知道他有個朋友叫張天虛。張天虛雖然沒有聶耳有名,但當年在文藝界做的貢獻一點不少,絕對不會像張潤武那樣是個傻大兵頭。聶耳的骨灰也是他從日本接回來的,最後為國操勞,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他和聶耳生前曾戲言,死後唯願在西山容身。他們的這個願望最後都實現了。
  • 《為國而歌》糊弄觀眾就是對自己不負責
    最主要的問題是,不分主次,沒有重點,角色的行為和臺詞沒有可信度,劇情細節沒有目的性,邏輯問題很多。聶耳是音樂家,是國歌的作曲者,這部電影應該以聶耳的作曲過程為重點,為國歌譜曲為全片高潮。電影作曲沒多少戲,其他戲的時間太多。比如日本人殺中國平民那場戲就明顯太長了,遠徵軍作戰那場戲也因為時長太長成為了全片高潮(戰爭場面拍得不錯,能值兩星半)。
  • 電影《為國而歌》故事板創作歷程
    ——分鏡師杜思平(《為國而歌》分鏡師杜思平)《為國而歌》是一部講述人民音樂家聶耳成長並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電影,我很幸運能夠作為故事板創作人員參與到這部如史詩般宏大的電影之中。聶耳先生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23歲,這部影片從聶耳先生 17歲時候講起,並且還涉及他曾經的戰友後來參加抗戰,以至耄耋之年再來聶耳墓弔唁,橫跨幾十年的時間,可謂歷經中華民族滄桑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