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而歌》值得當代人看的電影

2020-10-09 落華

據我所知,王雷應該是第一次主演電影,但他塑造出來的聶耳形象很飽滿生動,下午剛看完的時候覺得他演的有些過於成熟了,但我現在不這麼想了。一個23歲的青年,他已經在思考該如何喚醒民眾、為國而歌了,這是他在經歷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磨難之後內心的思考。他是偉大的,奈何英年早逝,實在是惋惜!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和娜扎的感情戲有點說不通,沒有感動到我的點,感覺很倉促。最感動我的臺詞是"憑我們不平之血的飛濺,把全世界塗染遍"。我覺得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看,去了解《義勇軍進行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意義所在。還有很惋惜的一點就是電影院排片太少、宣傳力度也不夠,所以現在也看不到評分。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知道這部電影,能夠為國而歌!

相關焦點

  • 《為國而歌》---慘痛的歷史;值得敬佩的聶耳
    《為國而歌》,看之前大家都在想一想:「為國而歌」到底講什麼呀? 可愛的我就開始猜測了,這部電影不會是講聶耳的吧?講他唱的那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都忘記了這首歌的名字叫做《義勇軍進行曲》,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也已經忘記了中國這一段屈辱的歷史,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怎麼知道中國走過的艱難的時代。
  • 《為國而歌》看過
    電影《為國而歌》以人民音樂家聶耳成長並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 感謝這部電影讓我了解了很多歌曲背後的故事,例如《賣報歌》、《饑寒交迫之歌》、《鐵蹄下的歌女》、《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每當聽到這些歌曲時,我們多了一分深沉,多了一次感觸,而不只是單純的聽歌。
  • 《為國而歌》故事挺好 電影不行
    今年值建國七十周年,所以有很多部主旋律電影上映。主旋律電影的評價很容易產生兩極分化。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沒有給我激昂的感覺,反而流於平庸甚至空洞。首先這部電影講述了18世紀20年代聶耳參入16軍到1935年聶耳溺水而亡的事件,時代背景也比較多,我在影片中記錄下來的就有1928年北伐勝利、1929.7.11昆明火藥庫爆炸、1931.918遊行、1932.318事變。
  • 《為國而歌》愛國棒棒噠
    為國而歌是一部特別棒的電影,我和家裡的長輩一起看的,也是我通過這個電影,才知道原來國歌的創作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電影也特別感動,身為一個雲南人,我也特別驕傲,絕對五星沒的說啊!為國而歌是一部特別棒的電影,我和家裡的長輩一起看的,也是我通過這個電影,才知道原來國歌的創作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電影也特別感動,身為一個雲南人,我也特別驕傲,絕對五星沒的說啊!
  • 《為國而歌》一部沒有浪費任何鏡頭的電影
    有些電影全程武戲,僅有的幾場感情戲還是刻意煽情的。但是《為國而歌》這部電影文戲武戲的結合恰到好處,既有戰爭的真實殘酷,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爭的年代,又有情感的細膩刻畫。文戲動情、武戲精緻。《為國而歌》沒有一個鏡頭是浪費的,碼頭工人勞作的那場戲,才讓聶耳深刻的明白「所謂奴隸,既沒有生的權利,更沒有死的自由」。正是因為看到了生活在上海底層的勞苦大眾,聶耳才能夠創作出《義勇軍進行曲》這樣歌。
  • 《為國而歌》居安思危是最有必要的
    《為國而歌》打破了許多人對聶耳的固有印象,塑造了一個有溫度的聶耳。在戰火紛飛的亂世,依然熠熠生輝發出了閃耀的光芒。《為國而歌》並不是一部空喊口號的電影,《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背後鮮為人知的酸甜苦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勞苦創作,都讓人潸然淚下。《為國而歌》並不是一部企圖用情感力量來打動觀眾的影片,尊重歷史,最大限度的還原史實。《為國而歌》這部電影激勵著我們牢記歷史,珍惜和平,奮勇向前。
  • 《為國而歌》這不僅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更是一部國歌歷史。
    說實話對於這些主旋律電影一直都不太喜歡。但這部電影卻真正的讓我感動。不是因為拍的有多好,而是從中看到了濃濃的愛國情懷。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了解歷史是一種基本的義務。《為國而歌》作為一部國慶獻禮片,情節可能並沒有多麼精彩,但卻值得一看。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部國歌歷史。
  • 《為國而歌》這不是一部簡單講述人物的傳記電影
    看了《為國而歌》才知道人生的第一首歌謠——《賣報歌》的創作歷程。耐飢耐寒地滿街跑 吃不飽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誰告,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那個時候上海底層人民的窮苦生活很是辛酸。那些盪氣迴腸、激動人心的歷史事件,那些不為人知的細微之處,都被大熒幕完美的呈現。這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影片,無數的主創者們,為這部影片奉獻了他們的愛與激情。在與音樂世界平行交錯的那個現實世界,死亡觸手可及。
  • 電影《為國而歌》故事板創作歷程
    ——分鏡師杜思平(《為國而歌》分鏡師杜思平)《為國而歌》是一部講述人民音樂家聶耳成長並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電影,我很幸運能夠作為故事板創作人員參與到這部如史詩般宏大的電影之中。一部電影的製作需要眾多團隊和工種合作,而故事板則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隨著中國電影工業體系越來越完善,故事板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出來,因為它是對影片畫面的設計和構思藍圖,它實際上提供了未來影片的視覺雛形,是拍攝之前各部門討論和研究方案的依據。
  • 《為國而歌》導演白海濱:拍「跨文化電影」是我一生的追求
    10月18日,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巨製《為國而歌》全國公映,這是一部以人民音樂家聶耳等愛國青年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一段以音符喚醒沉睡舊中國的深情壯歌的主旋律電影。自上映以來,在紅色創新題材影片中持續獲得優質的口碑。
  • 誰說國產無好片,2019年下半年度誠意之作《為國而歌》
    一場兩小時的電影,除了劇情本身足夠吸引人以外,整部影片的美術設計風格也必定是讓人賞心悅目的。最近看的《為國而歌》就是這樣一部令人賞心悅目的電影。由青山編劇兼執導,王雷、娜扎、海一天、李宗翰、丁海峰、史可等四十餘位明星演員出演,以講述人民音樂家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的歷史題材電影《為國而歌》。一篇好的文章,環境描寫很重要,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調。一部好的電影,影片基調也同樣重要。歷史題材的影片很難處理到位,現代元素太多就沒有歷史真實感,太過追求歷史的厚重感會讓觀眾很難產生共鳴。
  • 讓我們一起《為國而歌》
    戰爭場面看的我熱血沸騰。王雷飾演的聶耳出乎意料的好,娜扎的袁春暉簡直太美了。故事用滿滿的誠意感動到我,一大批老戲骨的演技實在是精彩之極。遺憾的就是導演想要表述的東西太多了,一度像是流水帳的感覺,零零碎碎的剪切導致中間劇情過於跳躍,電影和電視劇不同,沒必要面面俱到,把重點突出,細化即可。
  • 《為國而歌》帶上十月的感想
    這個七十周年有太多主旋律電影和作品。整個十月,我們都在閱兵的震撼裡回味。我一直不愛讀中國近代史,對那段屈辱的過去實在不忍。但現在似乎有了新的改觀。我發自內心去敬畏那個時代,去敬畏那些前僕後繼的革命先烈。那時候的我們是真正的「我們」,面對侵略者的鐵騎,沒有一個人貪生怕死。那時候的「起來」是踩著鮮血和同伴的身軀,帶著他的一份,一步步咬著牙向前走。
  • 國慶七十周年獻禮,佳片《為國而歌》,為國而歌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建國七十周年獻禮片《為國而歌》,相信大家在看過這部影片後,心靈也一定會再次被洗禮。說起《義勇軍進行曲》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我們的國歌。大家都知道這首歌是由田漢作曲,聶耳作詞的,但是很多人對其中的故事以及作這首歌的背景卻知道的不多。《為國而歌》這部電影定檔於2019年10月18日。
  • 《為國而歌》沒有人會不被他打動
    感受104個音符的重量,傾聽14億人的合聲,唱響國歌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因為遇見過你。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可惜只能在心底才能再見到你。有一首歌想唱給你,不再提起,卻也無法忘記。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即便你再也聽不到,那也沒關係。我愛我的祖國,每一個中國公民都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國旗、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可以聽著國歌,眼看著國旗升起,那是我的榮幸,是我的榮耀。
  • 《為國而歌》最後的怒吼
    電影《為國而歌》以國歌曲作者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的故事。聶耳23歲用生命和激情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那熟悉的樂曲聲中,有聶耳田漢(國歌詞作者)等對國家的摯愛,有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前赴後繼。精彩不容錯過。建議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青春片。裡面除了聶耳田漢,還有文豪魯迅歌星周璇影星阮玲玉音樂家黎錦暉等的身影
  • 《為國而歌》導演白海濱回鄉「探親」分享使命擔當
    10月18日,紅色主旋律獻禮電影《為國而歌》的導演青山、白海濱攜部分主創和相關領導參加了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行的北京首映禮,同時,在白海濱的家鄉邯鄲市,很多同學也組織親友團包場觀影為他加油助威。為表示感謝,10月20日,白海濱特意趕回家鄉參加在邯鄲UME影城舉行的觀影會,現場邀請了白海濱導演在家鄉的領導、老師、同學、當地媒體朋友,還有邯鄲影迷朋友也到場共襄盛會。
  • 《為國而歌》一部中國文藝戰爭大片
    剛看完《為國而歌》,這部電影反應了我們不曾經歷的時代,了解到《義勇軍進行曲》誕生背後的故事,真心很感人,在松山戰役中《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了浴血奮戰的中華兒女不屈的戰歌,震撼!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連自己的國歌都不知道是如何誕生的,會非常遺憾。《為國而歌》彌補了我的歷史盲點。
  • 《為國而歌》於亂世中堅定信念,在浴血奮戰中譜寫國家之歌
    這部電影是真正的振奮人心真正的讓我感動。因為我從中看到了濃濃的愛國情懷,主人公堅定的信念,慷慨激昂的鬥志,絕不屈服的精神,改變社會的勇氣。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了解歷史是一種基本的義務。人民音樂家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他沒有到戰場上衝鋒陷陣,卻用自己的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用自己的音樂喚醒人民,反抗侵略鬥爭。
  • 《為國而歌》粗製濫造之作。
    工會組織看了《為國而歌》。有三點不爽:第一,憑空弄出個張潤武,還莫名其妙地上了松山。我不曉得聶耳的朋友裡有此人,我只知道他有個朋友叫張天虛。張天虛雖然沒有聶耳有名,但當年在文藝界做的貢獻一點不少,絕對不會像張潤武那樣是個傻大兵頭。聶耳的骨灰也是他從日本接回來的,最後為國操勞,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他和聶耳生前曾戲言,死後唯願在西山容身。他們的這個願望最後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