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國而歌》愛國棒棒噠
為國而歌是一部特別棒的電影,我和家裡的長輩一起看的,也是我通過這個電影,才知道原來國歌的創作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電影也特別感動,身為一個雲南人,我也特別驕傲,絕對五星沒的說啊!為國而歌是一部特別棒的電影,我和家裡的長輩一起看的,也是我通過這個電影,才知道原來國歌的創作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電影也特別感動,身為一個雲南人,我也特別驕傲,絕對五星沒的說啊!
-
《為國而歌》看過
電影《為國而歌》以人民音樂家聶耳成長並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 感謝這部電影讓我了解了很多歌曲背後的故事,例如《賣報歌》、《饑寒交迫之歌》、《鐵蹄下的歌女》、《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每當聽到這些歌曲時,我們多了一分深沉,多了一次感觸,而不只是單純的聽歌。
-
《為國而歌》居安思危是最有必要的
《為國而歌》打破了許多人對聶耳的固有印象,塑造了一個有溫度的聶耳。在戰火紛飛的亂世,依然熠熠生輝發出了閃耀的光芒。《為國而歌》並不是一部空喊口號的電影,《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背後鮮為人知的酸甜苦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勞苦創作,都讓人潸然淚下。《為國而歌》並不是一部企圖用情感力量來打動觀眾的影片,尊重歷史,最大限度的還原史實。《為國而歌》這部電影激勵著我們牢記歷史,珍惜和平,奮勇向前。
-
國慶七十周年獻禮,佳片《為國而歌》,為國而歌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建國七十周年獻禮片《為國而歌》,相信大家在看過這部影片後,心靈也一定會再次被洗禮。說起《義勇軍進行曲》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我們的國歌。大家都知道這首歌是由田漢作曲,聶耳作詞的,但是很多人對其中的故事以及作這首歌的背景卻知道的不多。《為國而歌》這部電影定檔於2019年10月18日。
-
《為國而歌》為國而歌,勇於使命,
看過為國而歌影片,講述了作曲家聶耳先生的故事,以1.《賣報歌》唱出賣報小行家的心聲,時代的響應,歷史的悠久2.《義勇軍進行曲》唱響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苦難歷史和艱苦奮鬥的見證,更是我們不忘初心,勵志前行的囑託。
-
《為國而歌》帶上十月的感想
整個十月,我們都在閱兵的震撼裡回味。我一直不愛讀中國近代史,對那段屈辱的過去實在不忍。但現在似乎有了新的改觀。我發自內心去敬畏那個時代,去敬畏那些前僕後繼的革命先烈。那時候的我們是真正的「我們」,面對侵略者的鐵騎,沒有一個人貪生怕死。那時候的「起來」是踩著鮮血和同伴的身軀,帶著他的一份,一步步咬著牙向前走。那時候連宣誓都躲躲藏藏,在別人看不見的角落,把革命的火把,代代相傳。
-
《為國而歌》---慘痛的歷史;值得敬佩的聶耳
昨天學校組織大家一起去看電影《為國而歌》,看之前大家都在想一想:「為國而歌」到底講什麼呀? 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都忘記了這首歌的名字叫做《義勇軍進行曲》,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也已經忘記了中國這一段屈辱的歷史,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的話,我怎麼知道中國走過的艱難的時代。 如果不看這部電影的話,我又怎麼會知道「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的創作者是聶耳呢?如果不看這部電影的話,我又怎麼會知道這首歌有三個段落,而我只會唱一個小段落呢?
-
《為國而歌》故事挺好 電影不行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還特地刷了電影《聶耳》,兩部電影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雖然因為年代久遠,畫質、音質完全沒有辦法相提並論,但是我更喜歡《聶耳》裡那個到了上海生活艱苦,把所有錢用來買小提琴,要典當棉衣的聶耳,而不是《為國而歌》裡到了上海西裝革履,能掏出一把錢的聶耳。《聶耳》對於碼頭工人的敘述更加細節,《為國而歌》則是展現宏大的場面,但我沒有看到工人的用力,反而像行屍走肉。
-
《為國而歌》一部中國文藝戰爭大片
剛看完《為國而歌》,這部電影反應了我們不曾經歷的時代,了解到《義勇軍進行曲》誕生背後的故事,真心很感人,在松山戰役中《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了浴血奮戰的中華兒女不屈的戰歌,震撼!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連自己的國歌都不知道是如何誕生的,會非常遺憾。《為國而歌》彌補了我的歷史盲點。
-
《為國而歌》導演白海濱回鄉「探親」分享使命擔當
《為國而歌》自公映以來,好評如潮!影片以聶耳等愛國青年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歷史過程為創作藍本,講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青年用熱血和音符鼓舞世人覺醒,激勵前方戰士浴血奮戰的故事。導演白海濱動情說道:「剛和同學們擁抱的時候眼淚都快下來了,雖然我拍的是主旋律電影,但是其中的每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他們的革命友誼像極了我們今天真摯的情誼。」
-
《為國而歌》最後的怒吼
電影《為國而歌》以國歌曲作者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的故事。聶耳23歲用生命和激情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那熟悉的樂曲聲中,有聶耳田漢(國歌詞作者)等對國家的摯愛,有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前赴後繼。精彩不容錯過。建議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青春片。裡面除了聶耳田漢,還有文豪魯迅歌星周璇影星阮玲玉音樂家黎錦暉等的身影
-
《為國而歌》沒有人會不被他打動
感受104個音符的重量,傾聽14億人的合聲,唱響國歌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因為遇見過你。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可惜只能在心底才能再見到你。有一首歌想唱給你,不再提起,卻也無法忘記。有一首歌想唱給你,即便你再也聽不到,那也沒關係。我愛我的祖國,每一個中國公民都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國旗、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可以聽著國歌,眼看著國旗升起,那是我的榮幸,是我的榮耀。
-
《為國而歌》一部沒有浪費任何鏡頭的電影
但是《為國而歌》這部電影文戲武戲的結合恰到好處,既有戰爭的真實殘酷,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爭的年代,又有情感的細膩刻畫。文戲動情、武戲精緻。《為國而歌》沒有一個鏡頭是浪費的,碼頭工人勞作的那場戲,才讓聶耳深刻的明白「所謂奴隸,既沒有生的權利,更沒有死的自由」。正是因為看到了生活在上海底層的勞苦大眾,聶耳才能夠創作出《義勇軍進行曲》這樣歌。
-
《為國而歌》值得當代人看的電影
一個23歲的青年,他已經在思考該如何喚醒民眾、為國而歌了,這是他在經歷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磨難之後內心的思考。他是偉大的,奈何英年早逝,實在是惋惜!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和娜扎的感情戲有點說不通,沒有感動到我的點,感覺很倉促。最感動我的臺詞是"憑我們不平之血的飛濺,把全世界塗染遍"。我覺得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看,去了解《義勇軍進行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意義所在。
-
《為國而歌》導演白海濱:拍「跨文化電影」是我一生的追求
10月18日,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巨製《為國而歌》全國公映,這是一部以人民音樂家聶耳等愛國青年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一段以音符喚醒沉睡舊中國的深情壯歌的主旋律電影。自上映以來,在紅色創新題材影片中持續獲得優質的口碑。
-
《為國而歌》等了這麼久,終於有一部作品願意講述他的故事
電影《為國而歌》,一部講述以聶耳、袁春暉、張潤武為代表的一群心繫祖國的年輕人用熱血的音符喚醒沉睡的世人,激勵前方戰士浴血奮戰的故事。當我們唱起這首歌,心中想起的是譚嗣同、林覺民、楊靖宇、黃繼光……是無數個為救國家於危亡、實現民族獨立而前僕後繼、流血犧牲的革命先烈的名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中華民族已經過了最危險的時候了嗎?
-
電影《為國而歌》故事板創作歷程
——分鏡師杜思平(《為國而歌》分鏡師杜思平)《為國而歌》是一部講述人民音樂家聶耳成長並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電影,我很幸運能夠作為故事板創作人員參與到這部如史詩般宏大的電影之中。(大戰開始前,在草地上伏擊的戰士去捉螞蚱,螞蚱跳走,微小的動作反襯出寧靜到窒息的氣氛)(鏡頭景別從局部起,運動至大全景,在一個鏡頭裡實現大的變化)《為國而歌》這部電影涉及眾多歷史人物,而電影的篇幅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對人物的塑造,使人物儘可能的豐滿生動,正是創作者要考慮的事情。
-
《為國而歌》粗製濫造之作。
工會組織看了《為國而歌》。有三點不爽:第一,憑空弄出個張潤武,還莫名其妙地上了松山。我不曉得聶耳的朋友裡有此人,我只知道他有個朋友叫張天虛。張天虛雖然沒有聶耳有名,但當年在文藝界做的貢獻一點不少,絕對不會像張潤武那樣是個傻大兵頭。聶耳的骨灰也是他從日本接回來的,最後為國操勞,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他和聶耳生前曾戲言,死後唯願在西山容身。他們的這個願望最後都實現了。
-
《為國而歌》不忘初心,為國而歌
《為國而歌》是以音樂家聶耳題寫國歌為背景,但更直接反映的是當時人人不暇自危但仍然抗爭的精神以及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力量。
-
《為國而歌》這不是一部簡單講述人物的傳記電影
看了《為國而歌》才知道人生的第一首歌謠——《賣報歌》的創作歷程。耐飢耐寒地滿街跑 吃不飽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誰告,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那個時候上海底層人民的窮苦生活很是辛酸。那些盪氣迴腸、激動人心的歷史事件,那些不為人知的細微之處,都被大熒幕完美的呈現。這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影片,無數的主創者們,為這部影片奉獻了他們的愛與激情。在與音樂世界平行交錯的那個現實世界,死亡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