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使生命年輕-113歲的年輕人 【許哲】

2021-02-19 慈光溪流


她,身材瘦小,行動敏捷;銀絲如雪、耳聰目明;心懷大愛,一生助人。不但不需人照顧,自己還在照顧比她小二、三十歲,二十多位孤苦無依的老人,以及破碎家庭。


她一生創辦了九所養老院,但她對窮苦病人的關懷之心並不拘囿於養老病院內。


社會不同角落有著貧苦病弱的人們,都是她關懷的對象,她一一走進他們的家庭,每個月送去金錢和食物,帶給他們溫暖和愛。


除了關懷老人,她也收容、照顧不少孤兒和受虐兒,供給孩子們住宿、讀書。這些孩子長大了,有人知恩感恩,一生視她如母,恭敬尊重;也有人忘恩負義,在社會上有了名利和地位後,便瞧不起她,即使路上相逢也視而不見。


對此,她依然微笑:「照顧他們是我的責任,看到他們事業有成、生活幸福,我就很開心了,他們記不記得我,不重要。」她照顧人,不求回報,當人們感謝她時,她笑著說:「不要謝我,我只是個乞丐婆,去要東西來給你們大家。」


 她就是新加坡國寶級人物——許哲居士。


(此完整版視頻1小時2分,恭請老師們在wifi環境觀看

精神奕奕、口齒清晰的許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近40歲,報導說,她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是性格開朗風趣,臉上總是帶著笑容。


清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際,外有列強環伺,以洋槍大炮強行佔領土地,租借港灣;內有打著「扶清滅洋」旗幟的義和拳之亂,整個中國處於戰火四起、煙硝瀰漫的不安的氛圍。


這一年,許哲誕生在在廣東汕頭的一個荒僻小鎮。許哲女士27歲上小學,47歲學護理,67歲獨力創辦養老病院,69歲學瑜珈,90歲學佛,100歲用功學中文,101歲皈依佛門,被新加坡政府譽為「國寶」。


她的英文名字是「德蕾莎 (Teresa) 」,梵文名字是「愛人(Prema) 」新加坡人以擁有她為榮,視她為「國寶」;天主教徒將她與德蕾莎修女相提並論;佛教徒認為她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什麼樣的福報,使她跨越了三個世紀,卻能保有年輕健康的心靈,隨時隨地喜樂自在?


她的所思所行,超越了世俗的價值觀,不追求個人名利,不計較毀譽褒貶;過著儉樸的生活,傾其所有照顧孤老貧病;毫無保留地去愛一切,服務一切,日日歡喜、念念自在。


她的長壽秘訣是:生活要有歡笑,不亂發脾氣,就能活超過100歲。她說,有宗教信仰也有很大的關係。她的長生之道非常簡單,就是不停地做好事,即做義工,所以不生煩惱心,身心能常保平靜、喜悅。 

她不說粗口話、不吃猛火食、不吃肉、不沾咖啡、茶、酒。

特別之處是,她練瑜珈,而且是69歲,在身體骨骼已經僵硬的年齡段學的瑜珈。那也算是一個奇遇。


當時她正希望並祈求練瑜珈,正巧就遇見一位教瑜珈的出家人參觀她的養老院,正應了「心想事成」的奇妙經歷,上帝遂了她的心願,將老師送到跟前。就這樣,許哲學會瑜珈功和靜坐。她的身體原本就硬朗,做瑜珈功後,精神體力更好。 

當然,健康長壽,本來就是上天對她「大愛精神」的最好回報。她全身心把自己奉獻給貧病老人,為貧苦人家操心布施,身心自然寬慰、平靜、安寧、充實。 

96歲那年,某天黃昏,路過一位她曾護理過的106歲老人的家,半掩的門扉讓她很不放心,於是進去,看到老婆婆已經跌倒在地上3天動彈不得,便立即攙扶了,把她送入醫院搶救。


儘管老婆婆次日去世,但是許哲已經盡責,陪伴到半夜,並餵她稀飯,為她梳洗乾淨,去掉身上的異味。


許哲見老人走得很平靜、很安詳,心裡便感到寬慰,因為老婆婆在臨終前讓她握著手,真摯的愛,透過手心的溫暖,彼此相互傳遞。 

回憶這件事,她說:「感謝老婆婆給了我最好的禮物,那就是:人間的愛」。 

許哲說:「保持健康是因為不想生病,麻煩別人;關於長壽,那不是我自己求來的,天公還要我做事,我就做;要我回去,我就回去;至於年輕,因為我不想老,所以年輕。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 

身心清淨的許哲,不煩不憂,常保安樂。她說:「我不吃不好的東西,不說不好的話,不想不做不好的事情。」 清淨的飲食觀,是她長壽之方。她說:"我一天只吃一餐;小時候沒得吃,所以只吃一餐;當護士時因為忙,忙得忘了吃飯,所以吃一餐;現在,我自己選擇吃一餐,因為我的身體只需要這麼多。" 

許哲說,她沒有煩惱,也不發脾氣,因為她認為發脾氣不但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而且,每發一次脾氣,至少要三天時間才能恢復平靜,很不划算。 

幽默的許哲還說:「笑比哭好,因為『哈哈哈』是免費的,哭還要花錢買紙巾擦淚。」 

許哲認為,一個笑容可以讓別人的一天變得不同,這也是幫助人的一種方式,只要打開心胸,慷慨地分享自己擁有的東西,就會感到快樂。 

許哲:助人如喝水那麼簡單 

許哲去年剛從納丹總統手中接過公共服務星章,不但終身為較不幸的族群服務做義工,至今仍健康快樂地工作著。 

她一輩子超過50年都在當義工,對許哲而言,她幫助的不是「別人」,而是她的兄弟姐妹,天下人都是一家人,她認為,幫助人是很自然的,沒什麼難,只要去做。 

許哲形容幫人就像是「有人口渴了,我就端杯水給她喝」這樣簡單。 

 「我會每天高興的去做今天要做的事,直到哪天睡覺不醒為止。」 

母親和外婆都活過百歲 

許哲的長壽可能是家族遺傳。 

許哲的外婆和媽媽都活到百歲以上,她的外婆去世時103歲,媽媽則終年104歲,但她的哥哥和兩個姐妹只活到75歲。

許哲的一天怎麼過? 


●早上:靜坐,然後練瑜珈,再去散步。 

●只吃一餐,果蔬為主,常年吃素。 

●穿是被丟棄的舊衣,只為保暖。

一世紀的漫長歲月,她無私地奉獻,無條件地愛人,尤其是窮、病、老、苦的人,更是她心裡最關心的對象。她說:「我不是單獨來此世界,我有許多同伴,幫助他們是我的責任,我愛他們,沒有條件,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許哲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因為她從不求自己的財富,生活卻從不缺乏。一年到頭,總有人往她那裡送油,送米,送錢。當然她又將錢米送出去給困難的人;她一生不求尊貴,卻受到大眾和社會的真正尊重和敬仰;一心只想如何服務他人,從不想被服務;生活十分的簡樸,卻擁有健康長壽。

在此特匯集了這位「年輕人」的一部分文字和圖片資料,以此自勉及共享。我們相信,在您看完此文後,只要遵照文所說去實踐,一定會成為一個永遠年輕快樂的人! 

許哲居士,於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應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林長之邀,為大家講述她的生活與修學理念。

我的飲食很簡單,早上喝一杯牛奶,中午吃一些青菜和水果。有時青菜用水燙過,不煮不炒,不加油、鹽,切了就吃。


生吃能完全保持蔬菜的養分,水煮過養分就少了一半。晚餐喝一杯酸奶(優酪乳),若不餓就不吃。我從小吃素。(許哲的母親一生吃素,活到104歲,許哲是胎裡素) 

我覺得人不需要吃很多東西,吃東西很浪費時間,先要去買,還要煮、洗,吃完了又要洗碗。假如吃生的,只要洗乾淨,吃了就算了,節省的時間,可以看書,可以做有益他人的事情。


淨空法師告訴我,阿羅漢心地清淨七天吃一餐,我聽到就說:「我來學學看。」淨空法師教我要慢慢的學,現在一天吃一餐,可以學兩天吃一餐,再一段時間,三天吃一餐,這樣時間就更多了。

我從來不買衣服,穿的衣服都是從垃圾筒撿回來的。能穿的,洗一下就穿;不能穿的就修改。我看到世間還有很多窮人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我要去買一件新衣服太浪費了,覺得對不起那些苦難的人。

我自己住一個房子,我除了在書桌及床頭柜上放一張母親的相片,其他的什麼擺設都沒有。廚房多半是燒水用的。有些社會人士送紀念品表揚我,有的收起來,有的丟掉。有人跟我照相,照了就撕掉,留這個沒有用,這些東西是累贅。

運動

我每天早上四點鐘起床,第一件事是靜坐,其次做瑜珈運動,然後到外面散步,練腳力,下雨天就拿著雨傘行走,從不間斷。現在一星期有兩天出去教人靜坐,我的生活就是這樣簡而有序。

閱讀

我每天一定讀書,有時晚上看到一、兩點,或三點多,如果好看就忘了睡覺。我讀書是有取捨的,好的內容就留下來,不好的就當作陌生人走過一樣,完全不為所動。

修身

我從來不發脾氣,因為發脾氣,第一、傷害自己,第二、傷害對方,第三、其他人聽到也受影響,這個不好。生氣害自己,也害很多人,發一分鐘的脾氣,要三天才能恢復得過來,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所以不要生氣。 

在養老院裡,如果跟同事們處不好,我總認為是自己不會做人、不會做事,做得讓別人不歡喜。決不說別人的過失。 

看到社會上有惡人惡事,就像平常在馬路上看到一些陌生人一樣,完全不落印象。看到好事善人,我會記住,向他學習。

我常講我是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我不帶眼鏡,眼不花,耳不聾。我們想老就會老,想年輕就會年輕。假如你腦筋不要想老,一百多歲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我每天都在為眾生做事,我自己不需要照顧自己,我只要照顧別人,我相信老天會照顧我。我這個身體是為一切老人、病人、苦難人服務的工具,天天要利用這個工具。一百歲了,還是利用這個工具,這個工具還很好,還沒有壞。 

有時人家會給我錢,我自己不需要錢,我就拿這些錢去做好事。我現在照顧二十幾個很窮的老人,每個月送一些米、油、糖和罐頭給他們。如果有人捐錢給我,我就拿這些錢,替這些老人付房租、電費、水費,甚至付醫藥費。


我對待每一個窮人,就像對待總統一樣的恭敬。他們送錢不是給我用的,送這些米、糧食也不是給我吃的,是叫我替他們幫助一些苦難的貧窮人、老人、病人,我是善心人的義工,我替他們送,替他們布施。 

我五十歲到英國去學護士,可是年齡太大了,我打了一次妄語,把年齡報小了十二歲。學成之後,幾十年來全心全力照顧病人、老人,把他們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親人。目前在南非、印度、馬來西亞及尼泊爾等地,已有十多所老人院。


我目前希望辦一個家庭式的老人院,不是機關、醫院的性質。來到這裡的老人,我們照顧他,就像照顧自己的婆婆、母親、父親一樣,讓每個老人都感到像在自己家裡一樣的溫暖。 

我從小受英文教育,中文程度不是很好,但我仍堅持看中文佛經。我讀了佛經以後,認為佛的教誨很好,值得學習。目前正在看淨空法師講述的《認識佛教》。 

我的宗教是「愛」的宗教,永遠愛世人,大家都是兄弟姊妹,這是我的宗教信仰。天主教的教友們,看到我看其他宗教的書,問我為什麼看魔鬼的東西?我說:「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 

  苦難的童年生活 

清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許哲誕生在在廣東汕頭的一個荒僻小鎮。中國彌天蓋地的戰火似乎延燒不到這個山野荒僻的小村落,小村莊的人們依然過著寧靜的農耕生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在這個務農維生的窮苦家庭,許哲的誕生並未帶來多少的歡樂氣氛,雖然增添一雙操作家務的手,卻也多了一張吃飯的嘴。


她每天要幫忙做許多家務,清晨到河邊去洗衣服,洗完衣服再到山上野地採藥草,採好藥草回到家裡,還要幫忙做手工,賺取微薄的工資以貼補家用。乖巧、懂事的許哲雖然每天忙著做家事,依然不得父親的歡心,常常為了一點小事,就換來一頓責罵毒打。


悲慘的童年印記,即使在一百年後,許哲仍感到不堪回首。 

後來,因為家中發生變故,母親帶著她和姐、弟、妹四人離開廣州到馬來西亞檳城投靠親戚。 


二十七歲念小學 


當時,許哲已經二十幾歲,卻還是一個文盲。 


一百多年前,中國社會的傳統觀念重男輕女,女孩子根本沒有地位,更別說受教育。沒有讀書的許哲,只能從事打掃的清潔工作,上進心強的她,一直在尋求就學的機會。 

當時,檳城附近有一個天主教姑娘堂(修女會)辦的小學,每次經過學校,聽到小學生琅琅的讀書聲,她就不禁駐足,凝視著教室內那一張張童稚的臉龐,正專心聽老師講課。她心中十分羨慕:「我一定要讀書識字,我不能一輩子給人家掃地。」 

有一天,她鼓足勇氣走進學校,告訴姑娘堂的修女們:「我想要讀書,可是我沒有錢,我可以幫你們打掃,洗衣服,請你們讓我讀書。」 

修女們很仁慈,答應許哲的要求,並且讓她住到教會後面的房子,每個月四塊錢的房租,則是以打掃、拖地、洗衣服,做家事來抵償。就這樣,許哲開始了她人生第一個階段的求學,當時她已經二十七歲。 

盼了二十多年的求學夢,終於實現,許哲像一塊缺水的海綿大量吸取知識之洋,她每天認真地讀書,雖然放學後還得做許多事情,但是,她內心有著前所未有的充實與快樂。 

在傳統的保守社會裡,女孩子到了二十多歲還沒結婚,就會被稱為是「老姑婆」。一般人認為,女孩子養大了,沒有男人來提親,只有兩個原因,不是脾氣太壞沒人要,就是身體有病才嫁不掉。 

年屆三十的許哲,又是小姑獨處,不禁引來一些多事者的關心,每天都有人上門說媒,家裡的門檻被這些三姑六婆踏進踏出,都快踏平了。 

「媽媽,下次這些人再來,我就把大門關起來。」看到母親為了應付這些人而煩惱,許哲也覺得十分心煩。 

「這些人都是我們的親戚朋友,不能這樣子。」母親說。 

「如果這樣,那我就只好逃走。」許哲這樣告訴母親。 

母親以為她說說算了,沒想到,她為了逃避那些令人不勝其擾的事,真的一個人悄悄離開檳城來到香港。 

初到香港,許哲依舊做清潔工作。有一天,她看在香港報紙上一則「徵聘啟示」,有人要徵一位能夠手寫速記的秘書。許哲一看到這消息,立即前往應徵。 

她回憶說:「那次的應徵很特別,老闆是德國人並沒有給我考試,就叫我明天來上班。原來他是研究字體的,看應徵信就知道這個人能不能用。」 

因為能流利地書寫中、英文,許哲順利地獲得了這份工作。 


避難到重慶 


一九三七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全球捲入一場野心掠奪的攻防之戰。一九三九年,日本攻打香港,許哲的老闆將香港的辦公室移到重慶,許哲也因此來到重慶。 

避難到重慶,許哲依然得心應手地工作。當時,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因為老闆的關係,許哲還曾經替蔣介石和宋美齡發英文新聞稿給當時在重慶的英、美報館。那一段日子,許哲過著富足優越的生活,當時,一般人平均月薪是二十元,許哲卻已經領取一百五十元的高薪。 

有一天,她和朋友到一家高級餐館吃飯,那是一家裝璜華麗的餐廳,柔美的燈光配上悠揚的古典音樂,晶瑩剔透的高腳杯盛著香醇美味的葡萄酒,使人的用餐情緒格外浪漫、愉悅。 

吃完飯走出餐館,突然有一個人趨向前擋住她的去路。 

「請你好心給我一分錢買麵包,我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那人伸出又黑又瘦的手,向許哲乞討。 

當下,許哲心頭一震,「這世上,還有這麼可憐的人,餓好幾天沒飯吃。我剛剛那一餐飯,可以讓好多窮人吃好幾天了。」望著那可憐的人,許哲告訴自己:「從今以後,我不再多花一分錢在自己的吃喝穿著,如果我再多花一分錢在自己身上,我就是掠奪窮人的錢。」

 

捨棄高薪為助人 

戰火蔓延到重慶,原本寧靜的山城,出現許多的流民傷兵。 

當時,有一個英國的救傷隊來到重慶,這是一個反戰的和平組織,成員裡大都是一些十七八歲,正在服兵役的男孩。這些初次離家的大孩子置身在一個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異國山區,生活相當不適應。因為許哲能說英語,他們便希望許哲能到救傷隊幫忙。 

許哲了解到,這是一個反戰的救難組織,於是,毫不猶豫地辭去原有的高薪的工作,加入他們的行列。在救傷隊裡,許哲扮演起「母親」的角色,為那些離鄉背井的大孩子們充當翻譯,並且為他們打掃、煮飯、洗衣,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抗戰結束後,在重慶住了四年的救傷隊返回英國。 

一九四五年,許哲希望進入護校學習,因為,她的內心對貧苦、病弱的窮人有一份很深的牽掛,她希望自己能學會護理工作,將來才能為老人、窮人、病人服務。 

當時,護校的學生的年齡限制是十七歲到二十五歲,許哲的年齡已經四十七歲,學校怎麼可能收她這個「老學生」。許哲並不氣餒,她寫信給護校校長,表明自己學護理的心意,信中提到:「我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幫助更多的窮人。」這一句話感動了護校校長,破例準許她入學研習護理課程。 

護校八年,許哲用心學習,她學習到從小孩至老人,從出生到死亡,從身體到心靈,各種不同層面的照顧與養護,她默默許下心願,要將所學的一切知識與技能,完全奉獻給需要的病人、老人與窮人。 


前往巴拉圭 
  

一九五三年,許哲自護校畢業。有一天,她收到一封寄自南美洲巴拉圭的信函,那是一個由二十一個國家成員(加上許哲是二十二個國家)所組成的「兄弟協會」。


這個組織源自一九三三年,猶太人為逃避希特勒的迫害而來到了南美洲,在這片廣漠的土地上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等他們生活安定,行有餘力,他們決定籌辦一個收容所,主要收容淪落他鄉的白人,後來也為當地貧病無依的人看病。


這個組織裡的一位成員,曾在中國見過許哲,知道她發願要無條件為窮苦的病人奉獻,便寫信邀約她前往巴拉圭。 

許哲得知這個「兄弟協會」是一個專門收容窮人的慈善機構,其秉持著「世界一家」的理念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她便毅然前往巴拉圭。 

「兄弟協會」很簡陋,裡面只有三位醫生,卻要照顧很多病人。許哲的到來成了收容所裡唯一的護士,因此,她的工作格外繁重。在收容所工作,是沒有薪資的發給,雖然忙、累,但她內心始終是愉快的,能將自己所學奉獻在窮人身上,為他們減輕病苦,她感到很安慰。 

一九六一年,已離開母親三十多年的許哲,突然收到母親的來信。 

八十四歲的母親在信中說到:「世界各地,到處都有窮人,媽媽只有一個,我老了,你回來吧!」就這樣一句話,把遠在巴拉圭的許哲拉回到檳城。

自離開檳城到香港,輾轉到了重慶、英國、巴拉圭,闊別三十餘年,許哲又回到母親的懷抱,母親幾十年來思女之情終於獲得了慰藉。 

在檳城待了兩年,因為妹妹罹患心臟病,要到英國就醫,許哲便帶著母親到新加坡與姊姊同住。 


一心照顧窮人 


來到新加坡,許哲從姊姊口中得知有一個窮人醫院,從一九一O年創辦至當年,沒有一個護士。當時裡面三百八十個病人,因為醫療人員不足,無法得到適當的照料,她便自己推薦到醫院來照顧病人。 

許哲這一生,除了為當秘書那段時間有領薪資之外,其餘工作都是無薪職。 

「我之所以到那個醫院是因為他們沒有錢,請不到護士,這正是我要去的條件。」這是許哲異於常人的思考模式。 

許哲的想法是,如果一家醫院有錢,可以很輕易地花錢請到護士來照顧病人,可是這家窮人醫院,因為沒有錢,沒有人要去,所以她去。 

「並不是我特別喜歡照顧窮人,而是他們需要,窮人也需要照顧,需要有人愛他們。」許哲說。 

在醫院服務了兩年七個月又19天,許哲決定自己辦「老人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忍老人受飢餓。 

在那所醫院的老人,一日只進食兩餐。早晨七點一杯咖啡,十二點吃午餐,下午一點兩塊餅乾,下午四點吃晚餐,晚上八點再給一杯咖啡。從下午四點到隔日中午十二點,整整二十個鐘頭,對那些身體病弱、行動不便的老人們來說,漫漫長夜裡,躺在床上沒有別的事,就是想著肚子餓。 

許哲看了非常不忍,她為老人們向院方爭取多一餐飯,得到的答覆卻是:「他們在這裡,已經比他們在自己家裡好多了。」 

經過多次溝通,得不到院方善意回應,許哲感到很失望。當時她得到姐姐財務上的支援,每天買麵包給三百八十位病人吃,親手派送,樓上樓下的跑。姐姐深受感動,決定支持許哲辦老人院。 

  創辦「養老病院」 「我的姐姐是新加坡的一所學校的教長,她有一點積蓄,當我把辦老人院的想法告訴她,她馬上將自己存款提領出來,買下一塊地,準備建造老人院。」 

一九六八年,許哲的「養老病院」成立,完全免費地收容了兩百五十位的貧病老人。 

初期,養老病院的一切開銷,都由姐姐承擔。許哲說:「姐姐的生活非常節儉,對我的想法相當支持,只要我需要錢,她二話不說就拿錢給我。」 

其實,許哲姐妹照顧窮人的心,是來自童年時期母親的身教。當時,雖然家裡很窮,但是,只要有窮人到家裡來要飯,母親總是會想辦法分一些給他們。耳濡目染下,母親的慈悲善行深深影響許哲姐妹,使她們擁有一顆仁慈博愛、歡喜布施的心,無我無私地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後來,姐姐去世,她把所有遺產都給了許哲,許哲拿這些錢,幫助窮人購買房子。 

「有一天,我夢見姐姐在天上,穿了一身白衣,全身發光,對著我微笑。我告訴她,姐姐,我也要上去。姐姐說:不行不行,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知道,她一定很高興,我把她的錢都花光光了。」許哲笑著說。 

許哲對老人的照顧無微不至,待自己,卻過著如修行人般的「安貧」生活。她的飲食極為簡單,一天只吃一餐,通常是一份生果蔬菜或是一杯鮮奶。她說:「我從小就吃素,因為我對魚、肉過敏。」她也不曾花錢在自己的衣著上,她都是穿別人不要的衣服,有時從垃圾堆裡撿來,洗乾淨再穿。許哲認為,「穿衣服是為了保暖和蔽體,無所謂好看不好看。」 


 
許哲照顧窮病老人的善行,漸漸被社會大眾所肯定。 

「我的工作,有很多很多好心的人在幫忙。」許哲說,「常常,一些好心的人載了一大堆的米和蔬菜來,有時多到吃不完。我就問他們,我可不可以把這些米和菜,分送給其他的窮苦人家?」 

在徵求贊助者的同意,許哲把多餘的米糧分贈給其他貧窮家庭,最高紀錄曾同時照顧二十六戶人家。 

許哲不僅在新加坡蓋養老病院,她還到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去協助當地的慈善機構設立養老院。她的時間、精神完全給了世間苦難的人,忘了自身,忘了今夕是何年。 

六十九歲學瑜珈 112歲的許哲,從外貌上看來像是六七十歲,她一頭銀白短髮,皮膚光滑、耳聰目明、手腳俐落,每天靜坐、閱讀、運動、布施、做瑜珈,她的精神、體力不輸一般年輕人,尤其她柔軟的肢體示範著瑜珈動作時,令人屏氣稱嘆。 

她透露她的長壽之道是,今天起來今天做工,不停地做工,做人間的義工。同時,她不惡口、不生煩惱心、不猛火煮食、不吃肉、不沾咖啡、茶、酒。所以,身心能常保平靜、喜悅。 

六十九歲才學瑜珈的許哲,提到學瑜珈那一段「心想事成」的奇妙經歷。 

有一天,喜歡讀書的許哲,在書中讀到學瑜珈的好處,但什麼是瑜珈?她卻是一知半解。「哎呀!真希望有個人來解釋瑜珈給我聽,而且教我學瑜珈。」她在心裡發出這樣的祈求。 

奇妙的事發生了。當她發願要學瑜珈,過幾天有一個人來參觀她的養老病院,那人身著橙色長衫,頭上戴著橙色帽子。 

「你是出家人嗎?」許哲問。 「是的。」 

許哲又問:「你教瑜珈嗎?」 

「是的,我的工作就是教瑜珈。」 

彷佛是上天聽到了許哲的祈求,特地派這位瑜珈老師來到她面前。就這樣,許哲開始跟著老師學習瑜珈和靜坐。 

原本身體就相當硬朗的她,學了瑜珈之後,精神體力更好。當然,她將身心奉獻給貧病老人的無畏布施,自然能得到健康長壽的果報。 

她的手心有我的溫暖 

除了照顧養老病院的老人,她隨時隨地都在關心周圍需要關心的人。 

一九九四年,許哲已經九十六歲。 

有一天,她經過一位她曾經照顧過的106歲的老婆婆的家。那是黃昏時刻,天色已暗,許哲看到老婆婆家的門扉半掩,她覺得很奇怪。心想,如果人不在家,門應該是關上的;如果有人在家,門應該會打開,為什麼會半開半關? 

於是,她推門進去,看見老婆婆躺在地上。 

「婆婆,你怎麼躺在地上?」許哲趨前,關心地問。 

「我三天前跌倒,不能起來。」老婆婆說。 許哲趕緊扶起老婆婆,倒水餵她喝下。因為老婆婆已經受傷三天,動彈不得、無法梳洗,身上發出異味。許哲幫老婆婆洗淨身子,換上乾淨的衣服,然後到外面買了一碗稀飯餵老婆婆吃。 

隨後,許哲聯絡紅十字會的救護車,送老婆婆到醫院。許哲幫老婆婆辦好住院手續,老婆婆不讓她走,她便留在醫院陪伴老婆婆,一直到夜晚十點半才回去。 

第二天一早,許哲又趕到醫院探望老婆婆,護士小姐告訴她:「老婆婆昨天半夜兩點已經去世了,她走得很平靜、很安詳。」 

許哲一聽,心裡感到很欣慰,因為,婆婆走時乾乾淨淨,而且吃過了稀飯。許哲很感恩地說:「婆婆給我最好的「禮物」,就是她在臨終前讓我握著她的手兩分鐘。」 

那真誠的愛,透過手心的溫暖,陪伴著老婆婆平平靜靜地離開人間。 

無條件愛人許哲的關懷之心不僅限於老人,她希望開辦一個不分種族,不分老少,不分男女的家庭式的「心連心之家」收容中心。 


 
「許多獨居老人,沒有親人或是被遺棄的,他們的食品缺乏營養,三餐不繼,沒有家庭的溫暖關懷。還有一些帶著孩子的棄婦,她們的丈夫或男友,有些在坐牢,有些在戒毒所,有些移情別戀。她們沒有家可以回,被人遺忘在某些角落。我們希望提供他們一個溫暖家,好好的,恭恭敬敬地愛他們,照顧他們。」 

「心連心之家」也將收容一些離家的青少年,許哲認為,沒有壞的孩子,只有需要愛的孩子,孩子因為沒有愛才會變壞,所以,對於那些需要愛的孩子,「心連心之家」也將會給予他們真心的溫暖與照顧。許哲說:「我不是單獨來此世界,我有許多同伴,幫助他們是我的責任,我愛他們,沒有條件,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未來,「心連心之家」將為那些被遺棄的老人、棄婦、兒童提供一個中途站,給予他們家庭成員般的關愛,以恭敬心對待,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和尊嚴。 

每當有人將許哲與德雷莎修女相提並論,她總是謙卑地說:「我只是一個會掃地,喜歡做工的女人。我來到這個世界沒有別的責任,就是愛,時時刻刻都去愛人。只要我們的心中有愛,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愛的世界。」 當有人問她是什麼秘訣讓她活這麼久,又這麼有生氣有活力!她說:「太陽照給我看,小鳥唱歌很好聽,樹葉跳舞很好看,所以我想多呆會兒!「 有人說她的牙齒很好,聽說都是自己的真牙沒有假牙,問她是真的還是假的?她說這個沒辦法都是媽媽給的! 

一百多年來,這個默默為貧病困苦奉獻心力的善女人,無私無我地付出,那愛的能量彷佛來自天地之間,以源源不絕的慈悲心念去愛每一個需要愛的人。許哲,一個謙稱只會掃地的百歲年輕人,她還有一個夢——籌辦「心連心之家」,收容貧苦老人、受虐婦女……特裡薩修女說自己屬於耶穌的心靈,而許哲傾盡一切,愛一切,服務一切,毫不保留!這位人間義工、永遠的學生跨越了三世紀,她是世界人,她的愛屬於全世界! 

許哲居士人生精華語錄

◆心靈平和給人安樂是健康快樂的秘方。 

◆不開心的人總是傷害別人。 

◆吃只是維持好身體來做事。 

◆健康快樂的秘訣:只是「給」。 

◆我不知道什麼叫悲傷。 

◆我們曾經孤苦無依過,我希望沒有人會再受那種苦。 

◆我一直在照顧大自然的「兒女」,相信大自然也在照顧我,給我健康。 

◆我保持健康不是因為求長壽,我只是不想因病而連累他人。 

◆在宇宙中我們是幼稚兒,宇宙之母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我接受一切。 

◆生命意義在於真誠,不貪。如果要我現在閉目而去,我也知道我沒有留下什麼,我對生命無悔無憾。

註:許哲女士於2011年12月7日辭世 享年113歲。

相關焦點

  • 愛使生命年輕:113歲的年輕人 ——許哲
    回憶這件事,她說:「感謝老婆婆給了我最好的禮物,那就是:人間的愛」。 許哲說:「保持健康是因為不想生病,麻煩別人;關於長壽,那不是我自己求來的,天公還要我做事,我就做;要我回去,我就回去;至於年輕,因為我不想老,所以年輕。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 身心清淨的許哲,不煩不憂,常保安樂。她說:「我不吃不好的東西,不說不好的話,不想不做不好的事情。」
  • 傳奇素食者許哲,施愛人間100多年!
    △馬來西亞舊照片不想渾渾噩噩過一輩子的許哲,以幫忙洗衣、打掃為交換,得到了進小學讀書的機會。27歲,許哲第一次拿起了課本。多花一分錢在自己身上用於吃喝享受,許哲都會覺得自己是在掠奪窮人。戰火蔓延到重慶,寧靜的山城,出現許多的流民傷兵。她毫不猶豫地辭去原有的高薪的工作,加入一個反戰的英國救難組織。一九四五年,許哲內心對貧苦、病弱的窮人有一份很深的牽掛,47歲的她希望自己能學會護理工作,將來才能為老人、窮人、病人服務。
  • 許哲老居士的傳奇人生
    她自小茹素,活了113歲,27歲上小學,47歲學護理,67歲獨立創辦養老病院,69歲學瑜伽,100歲用功學中文,101歲皈依佛門,被新加坡人視為
  • 許哲:助人如送水
    被新加坡人視為「國寶」,被天主教徒視為可與德蕾莎修女相提並論的人物;被佛教徒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的她,自己卻說:「我只是一個會掃地,喜歡做工的平凡女人。」    許哲一生傳奇,出生在硝煙瀰漫的動蕩年代的汕頭一個荒僻小鎮,不快樂的童年生活,家庭變故致使她跟著母親和姐、弟、妹五人離開祖國到馬來西亞直到二十七歲才開始念小學,為躲避提親而「逃」到香港卻意外謀得一份高薪職位。
  • 憶新加坡「國寶」許哲:終生食素,壽至百餘;善行一生,菩薩臨凡
    在新加坡曾有這麼一位女子:終生食素,甚至一日一餐,但終生卻幾乎沒生過什麼病,享壽113歲安祥往生。她一生積德行善,百歲高齡還開辦了9家免費養老院,並親自照顧老人。她被天主教徒稱為天人轉世,被佛教徒稱為菩薩臨凡,被新加坡政府視為國寶。她,到底是誰呢?
  • 許哲關於交易問題的問答
    許哲畢業於上海交大,學的是偏數學的計算機專業,以前還做過程式設計師。反倒是他旗下實驗室的一個年輕人提出了提出來解決方案:「假設,如果我們在一個賭局裡面已知賭勝和賭輸的賠率是B,其中勝率是P,敗率為Q,就是1減P,那我們每次應該下的賭資比例可以計算為F*=(BP-Q)/B」
  • 魏哲鳴|許哲,我有特殊的戀愛技巧
    在昨天晚上播出的《我有特殊的溝通技巧》中,魏哲鳴從完美的統計學章教授,化身為調皮可愛的戀愛哲學家許哲醫生,用魏哲鳴本人對許哲的自我介紹,許哲一心只想一件事兒,就是談戀愛。哈哈哈。也是很真實了。從昨晚播出的劇集來看,許哲在第四集才上線,一出場就是帥氣十足,言語之中的調皮可愛,真的是讓人很喜歡,完全脫離了那個規矩龜毛較真事事追求完美的章教授的影子。「劇拋型」演員就是這樣吧!
  • 108歲耳聰目明,步履輕盈,輕鬆做倒立,她是怎麼做到的
    這些話,是許哲老人後來回憶的時候說的,樸實無華,那是一個一百多歲老人,回憶自己一生的寫照,她不是說說的,而是一下子就踐行了60多年,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她的心裡在沒有自己,只有窮苦的老人、孩子。4、捨棄高薪為救亡日本侵略者的戰火蔓延到重慶,原本寧靜的山城,出現許多流民和傷兵。
  • 接二連三的年輕生命驟然逝去,其實猝死病人中15%-20%是年輕人
    2021年開年才沒幾天,可怕的心臟疾病引發猝死已經帶走了好些年輕的朋友。從巴啦啦小魔仙參演者25歲的孫僑潞、到27歲的人氣時尚博主,1月8日,噩耗再次傳來,年僅30歲的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前隊員韓崇凱也因心臟疾病離世。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條條活潑陽光的年輕生命,其背後更是一個個家庭永久的陰霾。
  • 兩會前瞻|許哲:關注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
    兩會前夕,樂居買房採訪寧波著名房產評論人許哲,聽聽他對於這次兩會有何期待,對於會後寧波樓市的走向又給出何種判斷:1.在這次全國兩會中,針對房地產領域,哪些話題是您重點關注的?許哲:著名房產評論人我估計會再次重申房住不炒的政策,可能會增加因城施策的靈活性,房地產的政策環境還是會保持寬鬆,但房價漲幅會繼續受到管控。
  • 硬核對話神魚許哲:為什麼套保是礦工必備技能?
    這樣的話就無論幣價漲跌,就不會有關關停停的情況了;和市場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在礦機的生命周期,我們還能挖到更多的比特幣。商思林:在一個合適的價位賣一部分,這可能是礦工普遍採取的一種規避風險的策略。神魚:對,但是你不一定能剛好很幸運地把握時機,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在做決策之前就考慮降低風險敞口,至少把一部分電費套出來。
  • 他被稱為「國內最帥老頭」,84歲心態依然年輕,座駕是年輕人最愛
    現在國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除了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之外,精神生活也非常豐富多彩,所以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越活越年輕,到了60多歲的年紀,依然看起來精神爍爍。國內有一位「最帥氣的老頭」,今年已經80多歲了,頭髮鬍子花白,但是身體卻非常硬朗,而且還能在國際T臺上走秀。
  • 貝寶金融對話知乎大V許哲:比特幣價值不在於共識,而在於基於數學的...
    談及黃金與比特幣的價值區別,許哲這樣說,與一般人將比特幣視為數字黃金的看法頗為不同。4月9日,舟立播直播間首次開播,金融專家、一線交易員許哲,比特幣社區早期重要參人、奇妙資本創始人薄荷,與貝寶金融創始人兼CEO楊舟對話,探討比特幣面臨巨大波動性下如何應對。許哲在知乎開有專欄「天上不會掉餡餅」,講解其對金融市場的理解,分析各種交易行為,獲得大量粉絲關注。
  • 年輕人,你也可以成為屬靈父母!→她8歲起主領敬拜,15歲成為一群女孩的屬靈母親;18歲,為成全下個世代,放棄與犧牲最愛的敬拜!
    克安通牧師鼓勵年輕人也能成為下個世代的屬靈父親、母親;其認為,成為屬靈父母的關鍵不在於「你的年紀」,而在於「你的心」。他的女兒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正是一群年輕女孩的「屬靈母親」,她現場分享了親身經歷故事。
  • 《生命的河》致我的親人姚貝娜---當怎樣呵護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