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的認知中,日常所見到的物種,包括人類自身,血液都是紅色。像其他顏色血液的物種,除去在科幻電影中,或腦海的幻想裡,想必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也沒見過。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也許是還沒被人類探索發覺,也許是曾經出現過,後已經滅絕,像這一生物,就生出了與眾不同的藍色血液,它究竟是何方神聖?
這種幾位奇特的生物即是:鱟,也叫「馬蹄蟹」、「蟹兜」等,是地球上唯一擁有藍色血液的生物。它目前為止,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4億多年,屬於一種生長史非常久遠的海洋生物,也因此被稱為「活化石」。
鱟屬於一種海洋甲殼類生物,4億多年前,已經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出現。這是什麼樣的時間概念?可以這麼說,當時在陸地上,還沒有生物出現,而海洋內,也才剛出現魚類,但這時候鱟就已經出現了。同時,它的生命力很頑強,中間經歷了多次物種大滅絕、小行星撞地球等毀滅性災難,都存活了下來。
據了解,鱟主要在亞洲、日本島、及北美沿岸等地區分布,而其中美洲沿岸的「美國鱟」最有名,體型能達到大約60公分,而其他地區的只有大約30公分。這種生物在形狀上,長得和螃蟹較為相似,有著青褐色或暗褐色的身體。它們有著比較長的生長周期,從出生到成熟,大概需要十幾年。
平時,它們以星蟲、小型甲殼蟲、海豆芽等為主。而它最大的特點是,它擁有藍色的血液,從目前人類的認知範圍內,它是地球上唯一的藍血生物。可不要以為藍色血液只是比較獨特,它們之所以能夠在4億年中存活下來,離不開藍血的「庇護」。
從體型上看,由於鱟的體型小,因此天敵也比較少,能夠給它造成大威脅的,是海洋中,那些無法看見的細菌或病毒。據了解,細菌在每克海底沉積物中過億,而鱟為了更夠抵禦那些細菌,在海底更好的存活下去,便在漫長進化中,「升級」出了世界僅有的藍色血液,能夠起到很好的抗菌作用。
說到這,也許很多人會想到,可以拿它們的藍血做實驗,研製出對醫療藥劑,豈不是造福了人類。醫療科學家已經這麼做了,所以才說它們救了人類,卻瀕臨滅絕。195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病理學家佛萊德利克· 邦,在海邊撿了一些鱟,把它們帶到了實驗室。經過幾年的研究,他發現這種生物對細菌很敏感,能夠在自我調節中消滅細菌,可用作細菌檢測試劑。之後,他還和其他藥理學家、科學家進行了共同的研究,從鱟的藍血中,提出了高效的「鱟試劑」。
大約20世紀80年代,鱟試劑被引入到中國使用。它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廣泛用於科研、臨床、製藥等領域,用於真菌葡聚糖以及細菌內毒素的檢測。也因此,鱟的血液價值每升達到了10萬人民幣。但人類拿它們的血液交易得再高,它們也撈不到好處,越受人類歡迎,越慘遭「毒手」,藍色血液讓它們存活了4億年,卻也因藍色血液,漸漸走向滅亡的道路。
原本在古代,鱟就被漁民捕食,把它的肉挖來吃掉後,並把殼拿來做勺子。當然,古人是很尊重自然的,捕食得較有節制,遠遠不像現代對鱟的「迫害」力度。鱟試劑問世後,當時的醫學家也對這種生物很感興趣,而漁民則看到了商機,在沿海地區大肆捕捉「中華鱟」,賣給實驗室。而那時候中國的醫學技術還不成熟,把中華鱟的血採完後,就把它們買到酒廠,作泡酒藥材。
為了給人類做貢獻,像中華鱟遭遇到了5億年中,有史以來第一次滅頂之災,在20年之內,數量驟然減少了90%以上。多次逃過了地球毀滅性災難的它們,救了人類,卻無法救自己,在漫長歷史中所進化出來的「護命藍血」,成了它們的「奪命藍血」。
另一邊,美洲鱟也沒能逃過人類伸向它們的手,據了解,每年大約有60萬隻美洲鱟,被捕捉去「強行獻血」,從它們身上提取30%的血液。而著被強行抽出的30%血液,也足夠對它們造成生死未僕的威脅。在採血過程中,每年都有13萬隻鱟死去。那些有幸在採血過程中存活下來的鱟,會被放生回大海,可誰能保證,它們經此一折騰,被放生後就一定能存活呢?
由於鱟的生長周期長,採血機構通常直接從大海裡捕撈,以減少人工養殖成本。在人類的股掌中,如今鱟已經成為瀕危物種,這不得不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