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進展》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文明的快速崛起,對於地球上其他物種造成了破壞性的影響,即使是史前人類的影響力也一點都不弱。
一個科學家團隊通過對一些滅絕哺乳動物的化石進行分析,他們發現這些物種的滅絕事件和人類活動遷徙的時間相吻合,也就是說人類一進入新的生存領地,該地區附近生存的一些物種就開始滅絕,科學家認為這主要和人類的過度捕殺有關。
按照最新的數據計算發現,最近12萬年以來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已經達到極值,並且根據計算機模型,未來它們的滅絕速度還將快速的提升,科學家預計在2100年,還會有大約550種物種消失滅絕。
地球生物發展史大約有38億年的歷史,目前已知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發生都會導致當時地球上80%以上的物種消失滅絕。當然,這五次生物大滅絕都跟人類沒有任何關係,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出現。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由於當時地球環境變化,氣溫下降海平面下降,這導致了當時大量的海洋生物滅絕,滅絕生物佔比達到了85%;
第二次生物滅絕發生在3.65億年以前的泥盆紀晚期,這也是魚類發展到巔峰的時代,大量脊椎動物出現,同樣的地球溫度下降海平面下降,導致大量海洋生物消失;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這一次被認為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滅絕事件,百分之90%以上的海洋生物和70%以上的陸地脊椎動物消失滅絕,讓曾經風靡一時的海洋生物慘遭重創,陸地生物迎來來發展的時代,這次大滅絕原因是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76%以上的物種滅絕,主要原因是海平面下降後又快速的上升,導致出現了大量的缺氧海水,海洋生物深受重創;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這也是距離我們最近並且最熟悉的,因為曾統治地球1.6億年的恐龍就因為此次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
實際上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這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有四次是因為地球生態環境變化所致,或是冰河期或者是地球溫度升高,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只有第五次是屬於完全的意外,因為地外天體的撞擊導致生物滅絕。
目前已經過去了6500萬年,科學家也一直在擔憂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到來,都普遍認為人類的活動或在推動物種的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如果發生,那麼推手很大可能就是人類。
自從人類快速發展起來尤其是19世紀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已經注意到了具體生物源的「有用」價值,在開發過程中忽視了生物多樣性的真正價值,讓物種持續性的滅絕。假如人類之後有新的生物文明,他們一定會這樣記載,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六次生物大秘訣,其中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就是因為人類,我們是施害者並不是受害者。
要知道人類和大部分物種一樣僅僅屬於地球,而並非是地球屬於人類!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