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大,超乎人類的想像,根據可靠的儀器測算得知,宇宙的直徑大約是960億光年,此距離可能是人類窮極一生也到不了的地方。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人類科技已經出現了質的飛躍,不過也依舊只能在小小的太陽系中進行探索,比如:火星、金星、衛星等。想要衝出太陽系,至少現在不行,人類需要大量的時間發展,不過我們是否還有這麼多時間呢?
地球的變化非常明顯,不管是環境,亦或是氣候,都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改變,這種改變對人類而言並不有利,反而會縮短我們發展的時間。眾所周知,地球從誕生之初到如今,總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災難的發生,都會有大量的生物死亡,地球重歸冷清、寂寥的氛圍,而時間走到今天,有科學家表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或許已經開始了,而人類也牽涉其中!
地球的生物多種多樣,每一種生物的來源都非常悠久,有一些生物甚至是地球上第一批誕生的生物,例如藍藻等最原始的植物。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型的生物,每種生物都在自我發展,漸漸地,才形成了如今豐富多彩的生物圈。不知地球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自我清洗還是另有他因,地球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很少有生物能夠活下來,譬如強大無比的恐龍。
回顧歷年來發生的生物大滅絕,我們能總結出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起因都是因為地球環境突然改變,讓所有生物都無法適應;要說有其他原因導致的,那無非就是6500萬年前的一顆巨大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但究其原因,也還是因為隕石撞擊地球後,導致地球多地出現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非正常現象。那麼科學家口中的第六次生物絕又是怎麼樣的呢?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的生物數量開始大量減少,尤其是昆蟲的數量,每年會以以2.5%的速度減少,如果按照這樣趨勢發展下去,不採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昆蟲將會在100年後全部消失。昆蟲作為食物鏈的底層,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一但昆蟲滅絕,那些以昆蟲為食的生物就會因食物短缺而死亡,這樣的影響還會延續到食物鏈的頂端,而人類自然也無法避免。
再者,地球的氣候不斷發生變化,溫度逐年升高,兩極冰川迅速融化,永凍土解凍後釋放了大量的甲烷氣體,進一步惡化全球環境。根據科學家的推測,以人類目前的手段,是無法阻止全球變暖的步伐,甚至想要緩解都很難辦到。這也就意味著,全球氣候會不斷變化,再過百年,可能就足以威脅到人類的存亡了。
之所以說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了,是因為有直觀的數據來說明。從科學家發出的公告來看,通過對4360種哺乳動物、魚類、鳥類進行數據建模,分析生存能力、適應能力、繁殖能力、環境影響等因素,最後得出種群數量減少了68%。在環境惡劣的地方,數量甚至減少了96%。由此可見,動物數量的變化是覅長明顯的,我們也能直觀的感受到滅絕事件的發生。雖然這些數據都只顯示動物數量的變化,但是人類和生物是緊緊捆綁在一起的,一旦生物層面出現崩塌,人類也無法倖免。
所以說,人類的發展時間其實不夠,或許還追不少地球毀滅的速度,這對人類而言無疑是可悲的,我們甚至還想要稱霸宇宙,在外太空建立基地,實現太空自由夢。我們自問一句:真的能辦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