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正處在第六次生命大滅絕中?

2020-12-23 李論科學

環境保護生物學家、動物學家、生態學家、古生物學家和環境科學家,眾多科學家越來越確信人類的活動正在對生物圈造成巨大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正在進入地球上即將發生的第六次大滅絕的早期階段,也被稱為「全新世滅絕」或「人類世滅絕」。

滅絕事件在整個進化史上非常常見

第六次生物滅絕的規模與地球上前五次物種大滅絕基本相同。大規模滅絕事件被歸類為地球上75%或更多物種滅絕的事件。這個數字十分龐大,因為地球上的物種大約有1000萬種,而每個物種中個體動物的數量更多。

根據化石記錄,地球自誕生以來大約99.9%的生命已經滅絕,有些物種要麼已經進化成了其他物種,要麼就是有些物種的進化之路走進了死胡同(由環境壓力造成的)。所以不可否認,滅絕事件在整個進化史上非常常見。據估計,自1500年以來,地球上1%的物種已經滅絕,如果照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會在數萬年後發生。但問題是,科學家認為這種趨勢不會穩定的繼續下去,由於人類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會更早地達到大規模滅絕的時期,有可能是一個世紀或兩個世紀。

最近的一次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大約6300萬年前,這次滅絕事件徹底消滅了恐龍。在大約5.41億年的時間裡,地球上生命的複雜性一直在緩慢增加(當寒武紀大爆發時,氧氣首次出現在地球上),然而,第一個單細胞生物被認為是在大約40億年前出現的。最嚴重的大滅絕是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它消滅了地球上大約95%的物種!與人類的壽命相比,大滅絕事件通常發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多在數萬年以上。但就地質時間而言,這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如果把地球自形成以來的歷史壓縮成24小時,那麼人類的歷史將只有不到一分鐘的事件。

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信息的?古生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已經研究了化石記錄,可以看到在當代的地質時代之前,大規模滅絕事件是在哪個時期打斷了地球上生命進化的連續性。通過使用碳年代測定法和研究化石記錄等技術,科學家已經觀察到了過去的五次物種大滅絕,這使科學家得出結論,劇烈的環境變化導致了這些大規模的滅絕事件,從化石證據和我們目前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來看,物種滅絕的原因包括地球氣候的巨大變化,冰河時代、小行星撞擊和火山活動。

人類的活動,會加劇物種的自然滅絕率

化石記錄表明,在沒有大規模滅絕事件的情況下,物種也會趨向於一個穩定地滅絕過程。這被稱為「背景滅絕率」或者「自然滅絕率」,即每年每百萬個物種中就會有一個物種自然滅絕,或者換一種說法:如果地球上只有一個物種,它將在一百萬年後滅絕。目前認為,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自然滅絕率已經大大提高,大多數的估計表明,目前這一比率大約是之前的100倍。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CUN)發布了一份紅色名單,這是一個全球物種資料庫,記錄了地球上物種的保護狀況,大約從1500年開始,估計大約有1%的脊椎動物物種已經滅絕。目前我們有一些很好的保護措施,如大熊貓已經成功地從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極度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中除名。然而,就在同年,澳大利亞考拉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總體而言,物種滅絕的趨勢似乎正在惡化,物種滅絕的速度並沒有放緩。生物多樣性的總體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物種的種群規模(單個物種的總數)、物種豐富度(在我們的生物圈中有多少不同類型的物種)、遺傳多樣性(同一物種內的單個動物之間的遺傳構成有多大差異)、以及物種棲息地範圍(每個物種在地理上的分布情況)。自2006年以來,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和倫敦動物學會一直在發布所謂的「星球生命指數」,該指數估計了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總量和動物個體的數量。199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開放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供籤署,迄今已得到全世界196個國家的批准。該公約旨在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下降,並指出「對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威脅從未像今天這樣嚴重」。人類活動導致的物種滅絕正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生物多樣性公約》將地球生命力指數作為衡量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指標之一。

「地球生命力指數」是同類資料庫中最大的,經常被引用在學術研究論文中。在2016年發布的最新版本中,該報告指出,1970年至2012年間,脊椎動物數量減少了58%。這個指數是由地球上三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組成的,它顯示了陸地種群減少了38%,淡水種群減少了81%,海洋物種減少了36%。因此,這些大規模種群數量的減少比單個物種的滅絕要快幾個數量級。

科學家們擔心的是,在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之前,通常會出現大規模種群數量下降。也有文獻記載,在前五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也出現了海洋酸化導致海洋珊瑚礁消失這樣的事件,在其中一次大滅絕事件中,珊瑚礁受到的影響最大。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數據,「目前10%的珊瑚礁已經遭到無法修復的破壞,如果我們繼續像往常一樣,世界資源研究所預計,到2030年90%的珊瑚礁將處於危險之中,到2050年將全部處於危險之中。」

無脊椎物種和植物也顯示出與脊椎動物相似的衰退。如果整個生態系統開始迅速衰退,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將開始崩潰,人類從中獲得的利益也將喪失。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生態系統服務和利益包括:作物授粉、通過營養循環維持健康的土壤、調節氣候、提供清潔的空氣和水、食用的食物、藥物(我們的大多數藥物來自大自然,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娛樂、精神、美學價值和許多其他方面。

生物滅絕將導致嚴重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後果。人類最終將會為我們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生命毀滅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科學家說: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其實已經來臨,我們已經走在路上,我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不能因為我們人類的活動增加地球上生物的滅絕速率。

對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你能做些什麼呢?

所有悲觀的預測只是為了警醒人類,但第六次大滅絕還沒有真正開始。雖然我們評估過的物種中有三分之一面臨滅絕的威脅,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人類也殺死了很多野生動物。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只失去了不到百分之一的物種,這些物種和我們一起在地球上生活了一萬二千年。剩下的其他物種,仍然需要被人類保護和拯救。

我們每一個人可以通過做以下事情來阻止或延緩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發生: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為氣候變化被預測為未來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購買可持續生產的產品,避免使用那些會加劇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產品,如棕櫚油。只購買可持續養殖的魚類。少吃肉,砍伐森林、養牛所排放的碳和甲烷給生物圈帶來了額外的壓力。決不要買象牙等瀕危物種的產品。

無論我們人類對地球做了什麼,去怎樣破壞地球,經過漫長的歲月地球都會恢復如初。甚至幾百萬年後,生物多樣性很可能會超過現在的水平,但那時已不再有人類,我們可以回回想下過去的每一次大規模物種滅絕都是如此。

物種滅絕並不代表地球上生命的消失,有很多微生物在極端條件下也能生存,可恐龍不行,我們人類也不行。地球還可以在其生命周期內誕生下一次生命大爆發,但我人類將會永遠消失。

相關焦點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如果到來,科學家找到證據,人類可能是最大推手
    一個科學家團隊通過對一些滅絕哺乳動物的化石進行分析,他們發現這些物種的滅絕事件和人類活動遷徙的時間相吻合,也就是說人類一進入新的生存領地,該地區附近生存的一些物種就開始滅絕,科學家認為這主要和人類的過度捕殺有關。
  • 科學家:數據表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人類也牽涉其中!
    宇宙之大,超乎人類的想像,根據可靠的儀器測算得知,宇宙的直徑大約是960億光年,此距離可能是人類窮極一生也到不了的地方。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人類科技已經出現了質的飛躍,不過也依舊只能在小小的太陽系中進行探索,比如:火星、金星、衛星等。想要衝出太陽系,至少現在不行,人類需要大量的時間發展,不過我們是否還有這麼多時間呢?
  • 我們真的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嗎?
    鍾揚,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主要從事植物分子進化和生物信息學研究。有人說全球環境正在惡化,2000年內會發生一次大滅絕。還有人說全球已進入大滅絕,又有人說現在平均每小時滅絕1個物種,更有人說,每小時小時就有3個物種滅絕,10000年內,生命將全部消亡。
  • 第六次大滅絕已經開始,100年內人類將和恐龍一樣全數滅亡?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推論地球在過去最近的6億年期間已經歷經了五次重大的滅絕事件,而有的科學家們認為,地球在很短時間內將發生第6次大滅絕!  已經有不少論證提出,地球物種已經「正在」歷經史上第六次大滅絕,而這正是人類活動的傑作!專家根據化石紀錄、生物絕種的資料進行比較後發現,過去哺乳動物絕種的速率,是每1萬年有2種類消失,但現在的絕種速率卻是多出100倍。
  • 地球經歷過5次大滅絕,如果第6次輪到人類,下一任統治者會是誰
    只不過人類私心的認為自己是有所不同的,這是因為地球上曾經雖然發生過多次的生物大滅絕,依照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來看,人類能夠推算出來的大約歷史上曾經經歷過五次,每一次生物大滅絕到來的時候,都會使得80%甚至以上的生物死亡,那如果地球上再發生一次生物大滅絕的話,這次消失的會不會就是我們人類的呢?
  • 地球│五次大滅絕
    還有些生物醫學家認為,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是,遠古時期一場傳染病使生物死亡。 時間: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發生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爬行類動物遭遇重創。) 在五次大滅絕中,這次大滅絕事件最為著名,因長達14000萬年之久的恐龍時代在此終結, 海洋中的菊石類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貢獻在於消滅了地球上處於霸主地位的恐龍及其同類,並為哺乳動物及人類的最後登場提供了契機。這次災難來自於地外空間和火山噴發,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一次或多次隕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
  • 地球經歷過5次大滅絕,人類還會赴後塵嗎?幸福來之不易,要珍惜
    至少大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古生代第一個紀)開始以來,生命的多樣性首次爆發,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物種,但其實只有五個滅絕事件確實滿足了大滅絕的標準。這些所謂的「五次大滅絕」已成為確定人類今天是否為第六次大規模滅絕創造條件的科學基準的一部分。
  •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真正元兇」,最容易被忽視,卻能吞沒生命!
    宇宙浩瀚無邊,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地球作為浩瀚宇宙之中,非常渺小的存在,卻給人類和許多生物帶來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並且如今科學家也尚未在別的星球領域探索得到別的生物存在。我們把地球親切的稱之為如今人們所認識的宇宙中,最唯一的生命搖籃,孕育了無數生命的存在,如今也是存活了四十多億年的歷史,這個藍色星球,偉大而神聖,誕生以來就創造了許多奇蹟。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地球誕生至今已經在宇宙中運轉了46億年之久,46億年裡地球上的物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演變,有些物種適應了大自然的變化存活至今,有些物種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逐漸走向滅絕,有科學家統計出從古至今地球上一共出現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別是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大滅絕和
  • 地球歷史上的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人類能否逃出生命演化的輪迴
    地球生命史上的末日,都記錄在地層和化石裡了,回望氣候、環境劇變的年代,先後發生了5次大滅絕事件,每一次都滅掉了全球至少一半的生物物種,同時又有一些幸運兒活了下來。 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 85%物種滅絕  巨型鸚鵡螺的末日
  • 狐狸正在努力進化成狗,為了挺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我們正在親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英國狐狸的主動進化,只是為了在急速變化的世界中活下來。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生態學家們組成了聯合研究團隊,剛剛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人為造成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加速。
  • 科學家:自然的警告,物種大滅絕來了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物種多樣性很強的生命搖籃,目前人類已知的物種有170萬餘種,地上跑的有4200多種、天飛飛的有8700多種,水裡遊的有21000多種,無脊椎動物130萬多種,還有15萬總植物,而我們說探索到的物種,可能還只是九牛一毛,尤其是海洋裡,要知道海洋比陸地要大得多,在幾萬米下人類從來沒有到達過的深海裡可能還有很多物種是我們沒見過的
  • 第6次生物大滅絕!星際移民計劃幫助人類逃離地球可行嗎?
    地球,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而在此時此刻,我們的家園正在經歷著「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極端氣候的增加,地球的整個生態系統都在逐漸變得糟糕。2019年聯合國報告顯示,如今在全世界八百萬個物種中有一百萬個物種正因為人類的活動而遭受到滅絕的威脅,平均每小時便有三個物種滅絕。這比以往大滅絕事件的物種滅絕速度快了100倍不止,而工業革命後的百年,物種滅絕速度更是以往大滅絕速度的千倍。從這份報告我們也可以看到,地球接下來的趨勢「不容樂觀」。
  • 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會發生第六次嗎?可能是什麼方式?
    其實地球上根本不止五次生命大滅絕,從三十八億年前第一個生命誕生開始到寒武紀的滅絕性事件並未做記錄,而此後到白堊紀最後一次生命大滅絕就結束了嗎?其實從第四紀到上新世,陸陸續續還有很多次生命大滅絕,而且最近一次就發生在不久以前。
  • 這種被認為早已滅絕的史前生物,再一次出現在科學家的視野中
    生命是地球上最罕見的奇蹟,目前為止,地球依然是生命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園。在地球生命進化的38億年當中,有無數物種因為不適應環境的變化,從地球上消失了。但依然有一些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再次被人們所發現。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種在三億五千萬年誕生的始祖魚類,空棘魚。
  • 100萬物種面臨滅絕!地球體檢報告出爐,結果很驚人…
    一直處在爭議中的地球進入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時期的話題,再次成為熱點。該研究報告稱,這些物種數量的顯著減少和日趨滅絕表明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時期,並且正在給人類帶來嚴重後果。研究者們認為,這段時期物種數量縮減是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巨大破壞。報告強調說,第六次大滅絕已經來臨,能夠採取有效措施的窗口期非常之短,也就是最多二三十年。
  • 人類醒醒!報告出來了!因為你們,導致100萬物種面臨滅絕危險!
    我相信任何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地球的人類如果看到了這份報告都會感到心痛,我們正在從我們美麗的星球上吸取其他物種的生命,我們變成了「物種殺手」,而我們自己也是一個物種,這一不僅讓人好氣又好笑!最新一份來自聯合國即將於5月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草稿顯示,由於人類活動,多達100萬種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100萬物種!這個數字遠遠不是100萬條生命那麼簡單,它是物種,甚至可能是數以億計的生命即將流逝!雖然說物種滅絕在歷史上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自從6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在地球上誕生以來,物種大滅絕現象已經發生過5次。
  • 人類在現代物種滅絕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在過去的5.4億年間,地球經歷了5次大規模生物集群滅絕事件,被稱為「五次大滅絕」(Big Five)。在每次大滅絕中,都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動物滅絕。現在,隨著地球物種滅絕速率的上升,科學家擔心,我們正走向第6次大規模物種滅絕,而引發這場災難的,正是人類自己。
  • 為什麼人類不能實現永生?科學家:人類只是在給基因打工
    可能很多人認為,永生那永遠只是一個夢想,站在科學的角度是明顯不可能的。所以,在科學時代,我們並不會去研究什麼永生之法,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對於永生的探索研究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高。在科學家的眼裡,這個宇宙的一切都離不開科學,都能夠用科學來進行解釋。
  • 科學好故事|人類滅絕大討論
    在自然中消失的事物最終都會再度歸來,物種、人類和價值都不可能被徹底摧毀。公元前360年左右:柏拉圖提出,人類此前也許也曾在大災難中滅絕過,但這只是一個永恆的循環的一部分而已,永久性的滅絕依然是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