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一念一菩提
2015年1月7日,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編輯部遇襲,造成12人死亡,多人受傷。
8日,有槍手在巴黎南部近郊蒙魯日的沙蒂永門處, 槍擊了一名女警察和一名公務員,女警在送醫後因傷情過重不治。
9日,《查理周刊》兩名在逃襲擊者現身,劫持1人,數千警力強力追捕將其圍困。
而就在同時,巴黎市內再掀槍案,槍手衝入超市劫持多人。
隨後,警方強力 進攻,兩起武裝劫持案中的三名嫌犯被擊斃,另一嫌犯下落不明。
但事件中,有四名人質遇難。
至此法國系列恐襲事件已致17人遇害。
獲獎記錄
2015年1月,美國洛杉磯的「丹尼爾·珀爾新聞勇氣正直獎」主辦機構宣布,2015年該獎項將頒給《查理周刊》,以表彰在巴黎恐襲中為自由而犧牲的死者,同時表達捍衛言論自由的訊息。
襲後特刊
特刊簡介
報導稱,新一期《查理周刊》以「一切已獲寬恕」為標題,封面上的穆罕默德流下眼淚,手持「我是沙爾利」的紙牌,宣揚寬容,減少仇視。
銷量大增
最新一期的《查理周刊》被稱為「倖存者版本」,首次印刷70萬份,有巴黎居民清晨便到報攤門前排隊,數百雜誌短短15分鐘被搶購一空.。
有人表示,自己之前從未買過《查理周刊》,但為了支持言論自由,特意買一份。
外媒報導,遭遇恐怖分子襲擊後的首期《查理周刊》正在法國熱賣,14日發行首日三百萬份即告售罄,又再次加印2百萬冊。
銷售收入加上各方捐助,使這份在一周前還面臨資金困難、甚至難以支付員工工資的諷刺性刊物收入已超過一千萬歐元。
《查理周刊》每本售價3歐元,如果500萬份全部售出,該刊可得淨收入800萬歐元。
其中作為對沙爾利周刊的聲援,印刷單位免費印刷一百萬份,大約300萬歐元印刷費將用於支持《查理周刊》及撫恤恐襲死難者家庭;
其餘的400萬份按照正常市場銷售,期刊可獲得銷售額的40%即480萬歐元。
《查理周刊》的訂閱數也數倍增加,幾天內從7000增加到12萬份。
《查理周刊》遇襲事件後,法國官方在報導中一直試圖安撫穆斯林。
但奧朗德的「直言」顯然是受到近來《查理周刊》在歐洲熱銷的影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查理周刊》發行代理商17日透露,發生恐怖襲擊後最新一期的雜誌繼續加印200萬份,發行量將達到700萬份,創下法國新聞出版史上最高紀錄。
自從14日《查理周刊》最新一期推出後,歐洲多國讀者爭相搶購。法國和德國很多報亭每天早晨一開門就迎來人們排隊購買。
遭遇抵制
新加坡《經濟學人》讀者拿到這一期雜誌時會發現,雜誌的第22頁是空白的,並印有「缺失頁面」。
《經濟學人》解釋稱,這是因為他們在新加坡的印刷廠拒絕印刷顯示本期《查理周刊》封面的頁面。
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2015年1月16日發表聲明,對本地媒體均不刊載《查理周刊》封面的決定表示歡迎。
聲明稱,這顯示了新加坡本地媒體業了解這其中牽涉到的敏感之處,以及新加坡對種族與宗教和諧的重視。據悉,新加坡穆斯林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15%。
這期雜誌激起多個穆斯林國家的抗議,土耳其唯一刊登這幅漫畫的報紙還遭到憤怒人群的焚燒。
2015年1月14日,《紐約時報》巴基斯坦版也為此開了「天窗」,僅留有一句「本文由《紐約時報》巴基斯坦出版商撤銷,與本報無關」。
被起訴
《查理周刊》發布了兩張相關漫畫,一張題為《幾近成功》的漫畫畫著小艾蘭面朝下趴在海岸,旁邊畫著麥當勞的快樂兒童餐廣告,上書「兩份兒童餐,只要一份的價格」。
第二幅漫畫題為《歐洲屬基督教的證明》,畫著一個小孩頭朝下沉入水中,而旁邊一形似耶穌的人物則在水上行走,
圖說寫道:「耶穌在水上行走,而『穆斯林』小孩沉底。」
飽受爭議的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或將因其關於敘利亞三歲溺亡兒童的諷刺漫畫而被起訴。
這位名叫艾蘭的三歲兒童伏屍土耳其海灘的照片出現在世界各大媒體上,並引起廣泛關注。
英國律師彼得·赫伯特稱,《查理周刊》具有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傾向。
他表示,他領導的律師協會計劃將《查理周刊》訴上國際刑事法庭,因為該雜誌在宣揚不容忍與迫害。
土耳其譴責
2015年1月7日,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編輯部遭兩名伊斯蘭極端分子襲擊,造成12人死亡,5人重傷。次日凌晨,另一名武裝分子打死一名警察後,劫殺4名人質。這起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案的起因,是《查理周刊》曾發表數幅影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回顧當時的歷史,某些過往需要重新梳理:2011年,《查理周刊》刊登諷刺漫畫,並聲稱此期漫畫是伊斯蘭教先知親自參與編輯,當年,周刊位於巴黎的辦公室便遭燃燒彈襲擊;此後,《查理周刊》連續多年刊登映射伊斯蘭教先知的諷刺漫畫,引發巴黎大規模抗議,並遭致威脅。對此,雜誌編輯(已逝,故不提名字了)的回應是:不害怕被報復,寧願站著死,也不跪著活。恐怖襲擊案發前,《查理周刊》挑釁式的刊登「法國還未遇襲」為題的漫畫,甚至配上對白:「等一等,我們還有整個一月可以送上新年祝福。」隨即,當年1月,《查理周刊》便遭恐怖襲擊。案發5年後,也就是今年9月,法國法庭開庭審理該襲擊案,開庭前一天,《查理周刊》再次刊發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漫畫,並表示將會嘲諷到底。今年10月,法國歷史老師展示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漫畫,慘遭殺害。而該老師所展示的漫畫恰恰就是《查理周刊》的內容。驚人相似的是,早在襲擊案發生前,被害教師便已因類似行為,並被多名學生家長、學校以及教育監察機構投訴和溝通,但其本人並未有所改變,直到恐怖襲擊發生。而隨著恐怖襲擊的醞釀,法國各界群情激奮,並在事發後第三天,迅速通過一項決定:本著將諷刺進行到底的宗旨,決定通過後,《查理周刊》當天宣布,將會在下一期頭版刊登題為「被斬首的共和國」諷刺漫畫。而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是高調聲稱,伊斯蘭教是全世界面臨危機的宗教。進而引發各伊斯蘭國家不滿,土耳其、馬來西亞、孟加拉國等多國出現抗議遊行,抵制「法國貨」的情況。更為諷刺的是,近來,法國國內多地出現穆斯林遭白人刺傷、侮辱等情況,但都以「沒有證據證明此案與恐怖襲擊有關」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