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經過了十年時光的考驗,現在人們還在看這部電影,談論這部電影,對於十年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人們不會這樣做。
你可能不會相信,上面這句是觀眾對於電影《房間》的評價,真實而又發自內心。
千萬不要把這部《房間》和同名的奧斯卡電影混為一談,兩者的區別可能在加沒加「the」。
這部堪稱影史最爛的影片,至今還在美國少部分電影院上映播放,每年幾乎是場場爆滿。
不為別的,只為吐槽,因為爛到極致,凸顯出它是那麼的不同。
這部電影經過了10年的錘鍊,已經在美國形成了不小的影迷圈子。
他們會在重溫該片的時候扔勺子、模仿電影中的橋段,只為致敬導演湯米。
它幾乎犯了一部電影所有的錯誤,你敢相信導演湯米花了600萬美金拍攝了該片嗎?
最重要的還是發生在2003年,上映一周後票房僅僅不到一千美元,湯米為了讓自己的「心血」繼續上映,不惜自掏腰包。
甚至他還花錢參與了當年的奧斯卡電影評選!!!結果可想而知。
正是因為這部「神」片在影史的地位,從而衍生出了一部電影《災難藝術家》。
《災難藝術家》由詹姆斯·弗蘭科執導,是一部還原《房間》臺前幕後的喜劇電影,也算偽紀錄片。
這部電影上映於2017年,外界對它的口碑和評價都非常高,劇本還獲得了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稍微對詹姆斯·弗蘭科有所了解的觀眾都知道,他是《房間》的狂熱粉絲。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本由《房間》男二號格雷格,根據當年拍攝的回憶所寫下的一本書《災難藝術家》,就趕緊買下版權,拿來拍成電影。
《災難藝術家》把當年湯米拍攝房間的歷程,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還原給觀眾。
大家看電影在笑的同時,也同時會感受到導演湯米自己的心路歷程,從失敗到「成功」。
那些神還原《房間》的場景和橋段,成為了《災難藝術家》的重要笑點。
例如天台上湯米手持礦泉水瓶,嘴裡說著臺詞,表情由憤怒轉變為平靜。
「我沒打她,一派胡言,我沒有..."
說完這段臺詞後,還順便和馬克打了聲招呼。
又例如一場在房間中的對白,湯米和妻子莉莎聊天時,突然大吼道:
「你讓我受盡折磨!!!」
要還原湯米本人的表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卻被弗蘭科神一樣的演技模仿出來。
有一幕是關於女主母親得了癌症,女主卻表現得非常平靜,仿佛什麼也沒發生過。
女主媽媽說:
「我快死了,我完全清楚的知道自己得了乳腺癌」。
女主毫無情緒的回她媽媽:
「媽媽你就別擔心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疑惑,這樣的電影需要花費600萬美金?《災難藝術家》為我們呈現出了這筆錢是怎麼花的。
第一:攝影器材只買不租,在那個拍電影攝像機都租借的年代,導演湯米卻選擇了一次性買下來,他給出的理由則是為什麼不買呢?
第二:作為一名導演,他完全不能理解膠片和數字的區別,他選擇兩種混用一起拍攝。這也恰好解釋了《房間》中有些鏡頭畫面一會亮一會暗。
第三:明明可以在實地取景,湯米非要選擇在室內用綠幕做特效拍攝,電影中你所看到的天空、陽臺等都是特效,湯米美其名曰好萊塢大片都這樣幹。
在《災難藝術家》中,這些都被導演弗蘭科統統記錄拍下,當然除了向觀眾展示《房間》為什麼這麼爛除外,本片中還加入了不少弗蘭科自己的想法。
沒人可以剝奪做夢的自由,也沒人能剝奪他追尋夢想的權利。
弗蘭科想通過湯米這個人物因個人執念而衝擊夢想,卻只是一場無用功。但至少他努力了,最起碼不會後悔。
既然你不給機會,那我就自己來創造機會!
一百萬年太久,
只爭朝夕。
從自導自演投資拍電影到上映時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只有格雷格表示,這是他看過最好的電影。
本片不僅展示出了湯米的怪異和天真,另外還深挖和格雷格之間朋友的友情。
《災難藝術家》上映後,湯米本人表示,片中有很多場景讓他很受觸動。值得一提的是,直到今日,湯米和格雷格仍然是最好的朋友。
縱使你沒看過《房間》,也不影響你欣賞本片的樂趣。正如電影開頭說的那樣:
如果我擁有時間機器,我不會去做很多事,我只想回到那個電影布景中,觀看它 感受它,因為它應當是令人難以置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