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足協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新政:初衷雖好,可不要一刀切

2020-12-20 直播吧

最近,中國足協開啟了所有中國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政策。根據政策,球隊不得再出現企業、投資人的名稱,也不得出現類似於FC之類的字眼,而是體現且地域傳統精神、人文情懷。

此新政出臺之前,大連一方就將俱樂部名稱改為大連人。2020賽季,大連隊正是以大連人的名稱參加了2020賽季的中超聯賽。

12月18日,廣州富力俱樂部將俱樂部名稱從廣州富力改成了廣州城隊,成為2021新政後第一支改名的球隊。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俱樂部都支持足協的新政。諸如河南建業、北京國安、山東魯能之類的俱樂部的企業名稱早已滲入到球迷的精神世界,因此,河南、北京、山東等地的球迷掀起了反對中性化的徵名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俱樂部冠名的由來

在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之前,中國俱樂部最大的特點就是俱樂部的名字帶有背後投資企業的名字,而這個在歐洲和美洲卻異常罕見。

這一切跟歐洲、美洲同中國的環境密切相關。足球起源於英國,也是從英國傳入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其中,歐洲大陸其他地區和南美洲是最早接觸足球的地區。足球運動的發展就是靠一個又一個俱樂部的發展推動起來的。

歐美國家的俱樂部名稱有的來源於城市或所在地域的名稱、如果有的城市擁有多支球隊,那麼他們會以所在的區域來區分自己。有的則選擇特殊的背景或者神話的名稱。

亞特蘭大,其名稱來源於希臘神話的女神。中國外號「真藍黑」,其義大利的官方外號為「貝爾加莫女神」

西歐國家、南美的名稱來源於各種各樣的文化生活,而東歐國家則是另一個背景。因為蘇聯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之後,採取的是舉國體育模式。因此,不同的名稱背後代表了不同組織。例如俄羅斯、烏克蘭的很多球隊都帶有「迪納摩」、「中央陸軍」、「斯巴達」、「火車頭」之類的稱呼,他們背後代表的組織不一樣。例如「迪納摩」代表強權組織、「斯巴達」代表農業,「火車頭」一般代表鐵路組織。

烏克蘭球隊基輔迪納摩,帶有「軍事組織」之意,蘇聯解體後,該名稱依然沿用

二戰後,東歐國家也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採用舉國體育模式。因此,他們效仿蘇聯的模式命名自己的俱樂部。例如克羅埃西亞球隊薩格勒布迪納摩、塞爾維亞球隊貝爾格勒紅星、貝爾格勒遊擊。

貝爾格勒紅星

中國的情況則更加特殊。新中國成立之後,雖然我們採取的也是舉國體育的模式。但是我們與蘇聯、東歐國家的國情不同,採取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中國早期的舉國體育採用的是省體育總局或某些發達的市體育局領導。因此,之前的全運會,中國參賽球隊往往是XX省隊。

體育總局統領下的中國體育在很多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但諸如足球類運動發展卻相對滯後。20世紀90年代,中國足球開啟了職業化的道路。中國足球如果還按照XX省隊的模式,球員的轉會將極其受限。

然而,職業化初期的中國足球缺少歐洲足球的土壤,無法獨立運營。因此,拉企業贊助成為了讓俱樂部生存的重要手段。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他們贊助某家俱樂部,需要藉助足球的春風打廣告。就這樣,俱樂部冠以企業名稱成為了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開端。

中性化的原因

中國足球俱樂部是「省(或市)+企業名稱」開啟了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道路。很多老牌企業開始投入到了本省或本市的足球運動,藉以足球冠名為自己打出了名聲,他們也通過投資足球,帶動了一個地區的青訓的發展。例如,河南省的代表河南建業,背後的建業集團就是一家紮根於河南的開發集團。

然而,企業的經營是有風險的,有些企業經營效益好的時候,他們投入地就多。有些企業一旦出現了經營不善。我們知道,足球運動的投資前期成本高,短期內很難收回本。因此,有些企業直接選擇了將俱樂部轉手出去或者尋求夥伴聯合。

轉手出去的俱樂部,往往會將俱樂部的名稱改變。例如曾經叱吒中超的天津權健俱樂部(已解散),背後的母公司權健集團因為涉及經濟犯罪被迫轉手,轉手之後,俱樂部就不能冠以權健,而是冠以天海之名。

此前,曾有不少企業為了經濟效益,多次遷移主場的案例不是沒有。直到中國足協出臺了不得跨協會搬遷的決定,這種風氣才得意制止。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這種多次跨協會搬遷對於職業足球,尤其是地方足球的發展帶來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北京人和,因多次搬遷留下了不好的名聲

此外,很多中小俱樂部宣布破產,似乎更加證實了企業贊助的脆弱性。因此,中國足球俱樂部中性化的名稱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四川FC,已解散

強制中性化,也有弊端

中國足協的俱樂部中性化的目的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借鑑了德甲的「50+1」模式,讓中國俱樂部也能被當地的球迷所擁有,培養屬於中國的足球文化,讓中國的足球文化和地域文化完美融合。

中國足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政策出臺後,很多俱樂部開始徵集球迷給本土俱樂部賦予地方特色的名稱。有些俱樂部更是提前行動,改名成功。例如,大連一方改為大連人,就有大連文化特色的含義。既代表了大連人的球隊,此外,大連人的大連話讀法為大連銀(音同字),諧音大連贏。

廣州富力俱樂部則將俱樂部名稱改為廣州城,意為自己是廣州城市的代表,也是自己紮根於廣州青訓。

然而,中國足協的做法,卻犯了一刀切,未能做到辯證法當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說是學習德甲的「50+1」模式。但你可知,德甲的模式還有「拜耳條款」,即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如果一家企業連續經營俱樂部達到20年之久,那麼該企業就可以完全擁有球隊,不受「50+1」條款的限制。

拜耳條款在德國有兩支球隊,一支是勒沃庫森。雖然球隊1984年才改名拜耳勒沃庫森04,但該球隊自成立伊始,就跟拜耳集團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球隊允許了保留拜耳的名稱。

勒沃庫森隊徽,其BAYER之意就是贊助商拜耳

另一支球隊就是沃爾夫斯堡。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大眾集團已經掌握俱樂部超過了20年。雖然沃爾夫斯堡沒有冠以大眾的名稱,但大眾已經可以擁有這支俱樂部。

中國足協的一刀切政策,一些球隊的球迷卻強烈反對強制改名。尤其是河南建業、北京國安、山東魯能、天津泰達這類老字號球會。通過翻看中國足球職業化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端倪。以河南建業俱樂部為例,建業集團自1994年贊助河南足球以來,早已成為河南球迷心中的標誌。

26年以來,建業集團從沒離開過河南足球。在河南球迷看來,建業早已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名字,而是河南人的一種文化象徵。如果學習德國的「50+1」模式,為什麼不學習的的「拜耳條款」把建業留下呢?

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河南人身上,北京、山東、浙江、長春球迷或許也是感同身受。

另外我們要說的一隻俱樂部就是天津泰達。雖然名稱變了再變,但是泰達一詞來自英文「TEDA」的音譯,本意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它恰恰代表了天津人不畏艱險,用於開發的精神。

足協杯淘汰賽,天津球迷打出的「泰達早就刻在心裡了,真要拿刀剜走嗎?」就是對於一刀切的不滿。

從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發現,足協的初衷是好的。但強制改名,卻讓一些有志於足球事業發展的企業紮根足球20多年的努力白白流逝,這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結語

足協及其上層要求俱樂部改中性化名稱用意是好的。一方面,培養球迷對於地方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自己的文化。

但是,中國足協一刀切和冒進的政策著實讓人難以認同。尤其是對於河南建業、北京國安、天津泰達這一類紮根足球20多年的俱樂部球迷來說,這種強制改名難以培養球迷的認同,這與足協的初衷背道而馳。俱樂部改名現在沒有結束,也遠沒有結束,但培養一種屬於中國的球迷文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lexander)

相關焦點

  • 中國足協:三成俱樂部提交更改中性化名稱申請
    中新網12月26日電 12月25日,中國足協發布公告稱,目前已提交更改中性化名稱俱樂部的申請數量佔三級聯賽俱樂部總數的三成,其中個別俱樂部對文件理解存在歧義,將及時與俱樂部溝通反饋有關情況,提出修改意見。資料圖:廣州恆大在比賽中。
  • 足協公布中性化名稱規範,「魯能」或成歷史,「泰山」完美合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季禹12月14日消息,今日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會議上公布了各級聯賽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的要求。文件顯示,俱樂部名稱格式為「工商註冊應該是行政區劃+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得超過四個漢字。
  • 蘇媒記者4問新政:足協需要做的是幫俱樂部賺錢
    昨天,足協發布限薪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新政。今天,江蘇蘇寧跟隊記者,蘇媒《揚子晚報》記者張昊在其公眾號上發文4問足協新政。談到這次新政,文章總體認為:出發點是好的,也符合民意,但明顯執行力是弱的,執行邏輯也是混亂的。
  • 一刀切的中性化名字,這就是「有良心」的中國足球?
    雖然要求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改中性名這一消息早已是眾所周知,但當此前足協開完專項治理工作會之後,這一舉措的正式發布還是讓很多俱樂部手足無措,同時傷透不少球迷的心。如果不遵守這一政策的俱樂部,都將失去新賽季的中超資格。
  • 中國足協:對各俱樂部初步提交的中性化名稱申請進行審查
    @中國足協 微博消息,12月25日,中國足協組織法律、工商 、足球文化等領域專家對各俱樂部初步提交的中性化名稱申請進行審查。目前,已提交的申請數量佔三級聯賽俱樂部總數的三成。從報送材料看,大部分申請的俱樂部名稱符合文件要求,體現出地域文化和特色。
  • 中超隊名一刀切引球迷怒罵「叛徒」 對俱樂部反戈一擊
    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刀切的做法,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之前先是有天津泰達等俱樂部致函足協,要求保留原有隊名。如今河南建業宣布擬改名為「洛陽龍門」,球迷們則是來到俱樂部門口拉橫幅怒罵建業「叛徒」,並燒毀了收藏球衣、圍巾。
  • 粵媒:僅三成俱樂部向足協上報,中性化冠名遭眾多俱樂部抵制
    直播吧12月26日訊 據《廣州日報》報導,目前中超、中甲、中乙的中性化名稱冠名並不順利,只有三成俱樂部提交了中性名稱申請。 近期足協召開的聯賽工作會議上,已經明確提出了三級聯賽俱樂部中性冠名的要求,並要求各俱樂部必須在本月31日前提交新的俱樂部名稱。為了貫徹足協的政策,當前很多俱樂部已經開展了中性名的徵集工作。 關於當前三級聯賽各俱樂部中性化名稱的進展,粵媒透露,目前已提交的申請數量佔三級聯賽俱樂部總數的三成。
  • 個別俱樂部對「中性化命名」理解存歧義 足協將提修改意見
    本周,中國足協發布公告通報了職業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暨中性化命名工作的進程。目前約有3成俱樂部已提交其名稱去企業化方案。由於個別俱樂部對規則理解存有歧義,中國足協將及時提出修改意見。12月25日,中國足協組織法律、工商、足球文化等領域專家對各俱樂部初步提交的中性化名稱申請進行審查。目前,已提交的申請數量佔3級職業聯賽俱樂部總數的3成。從報送材料的具體情況看,大部分提交申請的俱樂部,其名稱符合規定要求,體現出地域文化和特色。但個別俱樂部對文件理解存在歧義。
  • 足協將於22日召開中性化名稱答疑會 解讀更名等相關事宜
    北京時間12月22日上午,中國足協將在線上召開關於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相關答疑解讀會,屆時三級聯賽各家俱樂部代表將在線上參會,針對變更中性化名稱一事進行討論。上周一(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蘇州峰會上下發了《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儘管此前早有鋪墊,但該文件正式公布後還是引起各界強烈反響。按照文件相關要求,包括國安、泰達、建業等俱樂部在內的老牌球隊都將進行更名,這讓不少球迷認為難以接受。
  • 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出爐 球隊新名稱禁用英文字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瑋皓本報訊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在會後被正式公布。按照規定,各家俱樂部要在年底前提交新名稱。從2021年賽季起,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規定的,將失去參賽資格。按照中國足協的具體規定,俱樂部註冊官方名稱規範: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能超過4個漢字。俱樂部報名簡稱或球隊名稱規範: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非漢字。
  • 中超限薪令、俱樂部名稱中性化落地
    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14日下午,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政策落地。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抑制金元足球和投資泡沫,中國足協發布了2021-2023賽季中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但不包括體育場和訓練基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
  • 粵媒:建業改名程序上缺乏對球迷的尊重,對足協新政也缺乏尊重
    直播吧1月5日訊 河南建業此前宣布,針對足協中性化政策,球隊擬更名為「洛陽龍門」,這一消息也引發了不小的震動。《羊城晚報》也就建業改名一事進行了評論,粵媒直言,建業此番更名在程序上缺乏對球迷的尊重,也缺乏對足協新政的尊重。
  • 中國足協中性化改名為何遭質疑?歐洲主流聯賽其實也有特殊條款
    大連隊去年更名為大連人,深圳隊更名為深圳市足球俱樂部,但聯賽中仍舊帶著贊助企業佳兆業,廣州恆大據說要改成廣州市足球俱樂部。除了這幾家之外,其他球隊更名都沒有任何動靜。 俱樂部中性化名稱,其實根源是對的,是好的,但是再好的經到了中國足協嘴裡一念,就歪了。 為什麼?
  • 足協發改名規範: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 長度≤4字
    中國足協公布了各級聯賽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的要求—— 1-工商註冊應該是行政區劃+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得超過四個漢字。 2-參加聯賽的簡稱是: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球隊名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名稱,也不得使用非漢字。 3-俱樂部名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相似漢字或詞組也不行。 4-俱樂部名應該健康文明,體現地域傳統文化、人文精神、俱樂部理念等等。
  • 粵媒:聯賽中性名稱冠名僅三成俱樂部向足協上報
    北京時間12月26日,據《廣州日報》報導,目前中超、中甲、中乙的中性化名稱冠名並不順利,只有三成俱樂部提交了中性名稱申請。 《廣州日報》表示:近期足協召開的聯賽工作會議上,已經明確提出了三級聯賽俱樂部中性冠名的要求,並要求各俱樂部必須在本月31日前提交新的俱樂部名稱。
  • 足協好了傷疤忘了疼,中性化名?忘了2020多少球隊消亡了嗎?
    據悉,近期足協開會討論了2021年度聯賽的一些事務,其中中性化名稱再度被提上日程。這個中性化名本來準備2020賽季實施的,結果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而作罷。而本次中性化要求更嚴格,像原本可以保留的「河南建業」這樣的名字也要改。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中性化名?忘了2020年多少球隊消亡了嗎?
  • 中國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出爐,球隊新名稱不得使用英文字母
    大河報·頂端新聞記者 王瑋皓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在會後被正式公布。按照規定,各家俱樂部要在年底前提交新名稱。從2021年賽季起,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規定的,將失去參賽資格。
  • 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呼之欲出,26年老字號「河南建業」怎麼改?
    11月底,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中超俱樂部投資人會議,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俱樂部名稱要在2021賽季前「去企業化」,完成中性化更名。雖然中國足協還未正式對外公布該政策,但各家俱樂部已經收到了消息。這一勢在必行的改革,引起球迷的熱議。而具體怎麼改?
  • 【中超】中國足協:逾80%俱樂部申報中性名稱符合要求
    中國足協1月8日發布公告稱,超過80%的俱樂部申報中性名稱符合相關文件要求,少數俱樂部需要儘快修改名稱後再次上報。 公告表示,「中國足協職業俱樂部名稱專家審核小組經過三次全體會議討論,在2021年1月8日向58家中超、中甲、中乙及中冠升級俱樂部發出書面回復,其中符合要求的答覆同意,不符合要求的向俱樂部說明具體理由並要求俱樂部儘快修改名稱後再次上報。」 中國足協在公告中稱,在全部申請材料中,超過80%的俱樂部申報中性名稱符合相關文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