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出爐,球隊新名稱不得使用英文字母

2021-01-11 瀟湘晨報

大河報·頂端新聞記者 王瑋皓

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在會後被正式公布。按照規定,各家俱樂部要在年底前提交新名稱。從2021年賽季起,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規定的,將失去參賽資格。

按照中國足協的具體規定,俱樂部註冊官方名稱規範: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能超過4個漢字。俱樂部報名簡稱或球隊名稱規範: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非漢字。名稱中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關聯方或控制人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也不得用名稱相似或近似漢字詞組。

目前,世界足壇有不少足球俱樂部都在使用地名+FC後綴作為球隊名稱,不過,在足協的明文規定下,英文字母不得使用,而根據足協方面的要求,新名稱應當展現精神面貌新風尚,俱樂部應積極在名稱中體現地域文化、歷史風俗、人文精神或俱樂部管理。如俱樂部股東具有非營利性法人教育機構或其下屬同名企業,經足協批准後可使用股東名稱或簡稱作為俱樂部名稱。

在時間表方面,中國足協規定,各俱樂部應不晚於2020年12月31日將經工商部門初步核准的擬用名稱、俱樂部所有股東營業執照複印件、俱樂部股東隸屬及下屬企業名稱、工商營業執照編號,報中國足協競賽部審核。中國足協將不晚於2021年1月15日向各俱樂部書面反饋審核意見。各俱樂部應不晚於2021年2月28日在中國足協完成2021賽季的註冊手續。自2021年賽季起,對於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要求的俱樂部,中國足協將不給予辦理註冊手續。(編輯 袁敏)

【來源:大河報洛陽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出爐 球隊新名稱禁用英文字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瑋皓本報訊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在會後被正式公布。按照規定,各家俱樂部要在年底前提交新名稱。從2021年賽季起,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規定的,將失去參賽資格。按照中國足協的具體規定,俱樂部註冊官方名稱規範: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能超過4個漢字。俱樂部報名簡稱或球隊名稱規範: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名稱,不得使用非漢字。
  • 足球俱樂部中性化更名政策呼之欲出,26年老字號「河南建業」怎麼改?
    11月底,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中超俱樂部投資人會議,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俱樂部名稱要在2021賽季前「去企業化」,完成中性化更名。雖然中國足協還未正式對外公布該政策,但各家俱樂部已經收到了消息。這一勢在必行的改革,引起球迷的熱議。而具體怎麼改?
  • 中國俱樂部更名看世界:日韓俱樂部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中國足協制定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政策自出臺伊始,就伴隨著爭議。支持者認為這樣可以防止俱樂部名稱一變再變,破壞本來的球迷文化。反對者主要認為,這樣的一刀切政策對於河南建業、北京國安之類的20多年的品牌不公平。
  • 評足協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新政:初衷雖好,可不要一刀切
    最近,中國足協開啟了所有中國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政策。根據政策,球隊不得再出現企業、投資人的名稱,也不得出現類似於FC之類的字眼,而是體現且地域傳統精神、人文情懷。俱樂部冠名的由來在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之前,中國俱樂部最大的特點就是俱樂部的名字帶有背後投資企業的名字,而這個在歐洲和美洲卻異常罕見。這一切跟歐洲、美洲同中國的環境密切相關。足球起源於英國,也是從英國傳入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其中,歐洲大陸其他地區和南美洲是最早接觸足球的地區。足球運動的發展就是靠一個又一個俱樂部的發展推動起來的。
  • 足協公布中性化名稱規範,「魯能」或成歷史,「泰山」完美合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季禹12月14日消息,今日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會議上公布了各級聯賽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的要求。文件顯示,俱樂部名稱格式為「工商註冊應該是行政區劃+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形式,俱樂部名稱不得超過四個漢字。
  • 中國足協中性化改名為何遭質疑?歐洲主流聯賽其實也有特殊條款
    大連隊去年更名為大連人,深圳隊更名為深圳市足球俱樂部,但聯賽中仍舊帶著贊助企業佳兆業,廣州恆大據說要改成廣州市足球俱樂部。除了這幾家之外,其他球隊更名都沒有任何動靜。 俱樂部中性化名稱,其實根源是對的,是好的,但是再好的經到了中國足協嘴裡一念,就歪了。 為什麼?
  • 中國足協:三成俱樂部提交更改中性化名稱申請
    中新網12月26日電 12月25日,中國足協發布公告稱,目前已提交更改中性化名稱俱樂部的申請數量佔三級聯賽俱樂部總數的三成,其中個別俱樂部對文件理解存在歧義,將及時與俱樂部溝通反饋有關情況,提出修改意見。資料圖:廣州恆大在比賽中。
  • 一刀切的中性化名字,這就是「有良心」的中國足球?
    雖然要求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改中性名這一消息早已是眾所周知,但當此前足協開完專項治理工作會之後,這一舉措的正式發布還是讓很多俱樂部手足無措,同時傷透不少球迷的心。如果不遵守這一政策的俱樂部,都將失去新賽季的中超資格。
  • 足協將於22日召開中性化名稱答疑會 解讀更名等相關事宜
    北京時間12月22日上午,中國足協將在線上召開關於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相關答疑解讀會,屆時三級聯賽各家俱樂部代表將在線上參會,針對變更中性化名稱一事進行討論。上周一(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蘇州峰會上下發了《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儘管此前早有鋪墊,但該文件正式公布後還是引起各界強烈反響。按照文件相關要求,包括國安、泰達、建業等俱樂部在內的老牌球隊都將進行更名,這讓不少球迷認為難以接受。
  • 中超限薪令、俱樂部名稱中性化落地
    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14日下午,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備受關注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政策落地。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抑制金元足球和投資泡沫,中國足協發布了2021-2023賽季中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但不包括體育場和訓練基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
  • J聯賽球隊當年是怎麼改名的?K聯賽球隊為何還有企業名稱?
    J聯賽球隊當年是怎麼改名的?K聯賽球隊為何還有企業名稱? 而這一點,中國足球也沒有做到。
  • 老牌球隊新名稱10選1,球迷:沒一個滿意的!
    在本賽季聯賽結束之後,中國足協推出了中性化名稱的新規。下賽季各級職業聯賽隊伍,將會採用全新的中性化名稱徵戰。儘管中心化名稱遭到了眾多俱樂部球迷的反對,但是足協改革的決心是不容動搖的。在足協強硬措施之下,各支俱樂部都在籌劃俱樂部新名稱。
  • 地域文化+球隊歷史!這波中超球隊隊徽非官方設計你給幾分?
    河南建業的新隊徽設計,繼承了圓形輪廓和色彩組合。外圈由「河南建業」四個漢字和俱樂部英文組成,內圈足球輪廓和漢字「豫」的抽象設計相輔相成。除去上述5支球隊不需要進行名稱的大改動之外,剩餘11支中超球隊的名稱都將面臨「改名換姓」的中性化更改。目前,大連人已官宣改名,江蘇蘇寧已提交註冊「江蘇國際」,大概率將更名為江蘇國際,其餘球隊目前均未發布更名公告。
  • 重大操作正在進行,26年名稱有望保住!
    本賽季中超聯賽結束之後,足協公布了中性化名稱政策。在這一新政的影響之下,中超各支球隊幾乎都要修改他們的名稱,其中包含了國安、魯能等一批延續超過20年的俱樂部名稱。面對足協新政的影響,北京國安俱樂部上下都希望能夠保留住球隊延續26年的文化符號。
  • 「日本足球教父」談足球俱樂部名稱對日本足球發展的重要性
    川淵三郎一個足以代表日本足球這二十幾年發展的名字,他把一生獻給了足球,足球也帶給了他無數的快樂。早年入選日本國家隊,在64年的東京奧運會上帶領日本男足殺入八強。72年從國家隊退役,從事教練工作。84年洛杉磯奧運會擔任國家隊教練,88年進入日本足協。91年開始擔任職業足球聯賽主席職位,J聯賽的成功正是他一手一腳創造的。
  • 中超更名浪潮中多少人徘徊在愛與痛的邊緣?
    但對很多中超球隊的球迷而言,2021年的開篇卻顯得有些悽清——自己多年追隨的球隊,更名在即,新賽季中超大幕開啟時,他們或許很難在看臺上喊出那些無比熟悉的助威口號……事實上,自中國足協出臺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刀切政策以來,這一政策就引發了頗多爭議。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不同的聲音並未消散。
  • 足協「馳名雙標」,中性化建業、國安、泰達、不行,申花就行?
    俱樂部名稱「中性化」鬧得沸沸揚揚,地域名+中性名是世界主流,便於足球文化根植於地域,培養相對固定的球迷群體。但作為中國「馳名雙標」的中國足協,具體到規則條款,卻是打著「去企業化+中性化」的大旗,行著「去金主化」的荒唐。
  • 足協好了傷疤忘了疼,中性化名?忘了2020多少球隊消亡了嗎?
    據悉,近期足協開會討論了2021年度聯賽的一些事務,其中中性化名稱再度被提上日程。這個中性化名本來準備2020賽季實施的,結果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而作罷。而本次中性化要求更嚴格,像原本可以保留的「河南建業」這樣的名字也要改。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中性化名?忘了2020年多少球隊消亡了嗎?
  • 只是中國足球又一次瞎折騰
    根據這個要求,俱樂部的名稱應當為「地域名+俱樂部名」;不得使用與俱樂部股東企業、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相似、相近的發音或漢字;不得含有商品或服務類別名稱、組織形式名稱。在中國足協要求的時限內,俱樂部需完成名稱變更登記手續,變更名稱後,俱樂部的原名稱和原簡稱將不得再被使用。
  • 大部分球隊仍在按兵不動 俱樂部改名為何這麼難
    下個賽季,國內三級聯賽俱樂部的名稱必須「去企業化」,這是中國足協的強制性要求。通知下發已將近兩個星期,更名進展如何?根據足協昨天官方通報的相關情況,目前僅有30%的俱樂部提交申請,雖大部分都符合要求,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俱樂部「按兵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