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制定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政策自出臺伊始,就伴隨著爭議。支持者認為這樣可以防止俱樂部名稱一變再變,破壞本來的球迷文化。反對者主要認為,這樣的一刀切政策對於河南建業、北京國安之類的20多年的品牌不公平。
近期,河南建業擬更名洛陽龍門;上海上港擬更名為上海海港以及天津泰達更名津門虎的消息更是讓本來就不平靜的中國足壇處在了風口浪尖處。
此前,我們曾經通過基輔迪納摩、薩格勒布迪納摩、莫斯科中央陸軍、索非亞中央陸軍、布拉格斯巴達等東歐球隊的例子,了解了東歐一系列俱樂部的後綴從何而來。
也通過英超、西甲、意甲、德甲以及荷甲、葡超的歐戰常客例子,了解了西歐俱樂部是怎樣命名的。
此外,足球的另一片沃土南美大陸則更加五花八門。因為城市主要集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裡約熱內盧、麥德林等特大城市,因此,南美足球的文化主要跟街區有著密切的聯繫。南美俱樂部命名方式跟中國差異極大。
對於很多中國球迷來說,跟我們文化相近的日本、韓國往往是我們參考的標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日本和韓國,了解這兩個國家俱樂部的命名
韓國:企業與中性化是如何做到並存
從20世紀50年代起,韓國足球就一直是東亞足壇的領軍人物。從1954年瑞士世界盃到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韓國更是10次入圍。韓國隊內更是有孫興慜、李剛仁、黃喜燦(RB萊比錫)等留洋球員,也包括趙賢祐等很多效力於韓國本土K聯賽的球員。
韓國本土K聯賽的很多球隊,相信中國球迷都不會陌生。因為在亞冠賽場上,他們總會同中超的參賽球隊交手。那些中超球隊的老熟人中,有的球隊背後就帶有企業名稱。例如本賽季亞冠冠軍蔚山現代、全北現代的背後帶有韓國現代集團的企業名稱。
蔚山現代
力壓廣州恆大,小組出線的球隊水原三星,它的名字則帶有韓國著名的集團——三星集團。
有的球隊則不帶企業名稱,例如2020賽季亞冠同北京國安同組的首爾,其名字就直接以地名首爾命名。除此之外,這一類球隊還包括大邱、光州、江原等。
有的則在後面加上一些後綴,例如仁川聯、浦項鐵人、尚州尚武鳳凰等。那麼,韓國是怎樣做到企業名稱和中性名詞並存的呢?這就要從韓國的國情說起。
蔚山現代、全北現代、水原三星這一類球隊名稱背後的企業都是韓國經濟社會的重要產物——財閥家族。財閥家族是從日殖時期形成並發展壯大。在20世紀70到80年代,韓國崛起的過程中,財閥扮演著重要角色。
直至今日,以三星、現代、浦項制鐵、LG為首的十大財閥在2019年一年所創造的GDP佔據韓國GDP比重的70%左右。
從20世紀70年代其,羽翼豐滿的財閥控制了韓國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足球運動。韓國早期的足球聯賽,就是從企業聯賽而來的,這些企業,恰恰是控制韓國經濟命脈的財閥。
1983年,韓國職業聯賽成立。當時韓國職業聯賽的名字,恰恰是以韓國足球超級聯賽命名。當時韓國的參賽球隊有5支。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哈雷路亞、大宇、POSCO、油公象以及國民銀行。從名字上,我們不難看出,早期的韓國足球俱樂部的名字,來自於他們背後的企業名字。
此後,隨著韓國經濟的發展,財閥企業逐漸退出了一些俱樂部的管控。財閥企業退出之後,一些市民球隊興起。這些市民球隊的特點是地方政府作為俱樂部股東管理球隊。俱樂部主席往往是該球隊所在市的市長。例如仁川聯、大邱俱樂部。
有的市民俱樂部則是脫胎於過去的企業隊,從企業隊過渡到市民球隊。有這麼一支球隊尤為特殊。它最初的名字叫做樂喜金星黃牛,球隊的根據地則是韓國清州市。1990年代,因為看重韓國首都首爾(漢城)龐大的市場和火爆的球市,球隊把主場搬到了首爾,更名為LG獵豹。
此後,該球隊又搬出並搬回首爾引起了首爾民眾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根基應該建立在地域性,而不是建立在贊助商身上。此後,因為俱樂部兩大讚助商LG的具氏家族和GS的許氏家族之間矛盾,LG退出了球隊管理。球隊從此由許氏家族接手,改名為首爾FC。
韓國的那些企業球隊,也不是完全的企業名稱。例如亞冠冠軍蔚山現代隊的全名為蔚山現代老虎,中間的現代則完全是歷史遺留問題。這些企業沒有消失是因為韓國足協認為這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沒必要過多幹預。
全北現代
這就是韓國足球中性化與企業名可以並存的原因。
日本:五花八門的中性化名
除了韓國之外,我們要說的另外一個國家就是日本。作為東亞曾經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日本的經濟發展也離不開諸如住友、松下、三菱等家族企業。日本的足球聯賽發展,也離不開企業。
但是,日本卻可以迅速完成去企業化,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妨從日本的國情來說。日本的企業聯賽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但是,當時日本最受眾的體育項目卻不是足球,而是棒球。包括昭和奧特曼系列在內的日劇,我們不難發現,棒球運動20世紀60到70年代在日本最受男孩子喜愛,足球卻寥寥無幾。
因此,當時的足球運動對於企業的依賴感並不高。日本足球發展起來,跟20世紀70年代後期同巴西的日裔交往以及80年代的《足球小將》推廣有關。從那時候起,日本足球通過校園聯賽層層選拔最後到日本頂級聯賽。
日本為了鼓勵足球事業的發展,鼓勵當地政府、企業、單位投資入股,培養一種屬地認同的文化而非企業文化。因此,日本足球進入職業化以來,去企業化,中性化的步伐就非常快。
日本足球的中性化名稱的由來,主要可以分為以下類別。第一種,以本縣(日本的行政單位中,縣相當於中國的省,行政級別高於市)、市的文化特色為主,帶上屬於自己的文化標識。例如,日本球隊名古屋鯨八,其真正的譯法應為名古屋逆戟鯨。因為在名古屋的海域有逆戟鯨出沒,逆戟鯨在名古屋文化中也是無處不在。名古屋的城防建築,就離不開逆戟鯨。
還有一支日本球隊仙臺七夕,取自當地有名的祭典,也是當地的文化名片——七夕。
大阪櫻花則選自大阪市的市花櫻花。只不過,其名字Cerezo櫻花並不是來自日語,而是來自西班牙語。
大阪櫻花,其名稱來源於大阪的市花——櫻花
第二種,希望給予一些祥瑞的名稱,表示球隊前進的信心。這些詞彙,往往是學習了外語之後,自己打造的。例如小白伊涅斯塔效力的球隊神戶勝利船,其代表了神戶是日本國門打開,開眼看世界的裡程碑。因此,船成為了球隊的標誌。Vissel一詞是英語victory和vessel的合寫,表明球隊追求勝利的信心。
當然,也有借用日語詞彙的拼法。例如聖嬰託雷斯曾效力的球隊鳥棲沙巖Segan Tosu,其中,Segan就是砂巖的羅馬音拼法。這支球隊代表了匯聚在一起,人多力量大。共同團結取得勝利的含義。
第三種,主要取自日本的典故或神話傳說。例如,2015年世俱杯半決賽曾給阿根廷豪門河床製造麻煩的球隊廣島三箭(最終,河床憑藉阿拉裡奧的進球1-0淘汰對手),其名稱三劍取自戰國大名(日本的大名)毛利元的三箭之訓:一支箭可以請易折斷,但三支箭合在一起卻非常堅強。
當然,日本聯賽也有簡單粗暴,直接用FC結尾的。例如2020賽季亞冠和上海申花同組的球隊東京FC,以及橫濱FC都是直接以FC結尾。
結語
日本、韓國足球近20年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這不僅僅在於他們強大的留洋隊員,更在於本土的造血能力和本土強大的球迷文化。擺在中國足球面前的,不僅僅是發展好青訓,縮小同日韓的差距,更需要打造屬於自己的球迷文化,這條路註定是漫長而又艱辛的。
(原標題:中國俱樂部更名看世界:日韓俱樂部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