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平安北京在微博上
懟了一位自詡「愛國」的毒販,
網友反響強烈
這個叫做劉招華的毒販是這麼說的:「我的毒品不給國人消費,只給外國人消費,人家曾經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我也應該可以用冰毒打開他們的大門。」
平安北京評論道:「難道還要我們表揚你?」
網友紛紛表示,「這個『愛國』毒梟真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小編特意搜了一下這個劉招華的犯罪史,發現他和美國的絕命毒師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為此,公安部還拍過一部有關劉招華販毒的紀錄片(結尾奉上)。
劉招華,頭號大毒梟,是被公安部列為A級通緝犯的特大毒販,1995年開始,劉招華生產、運輸、販賣的冰毒超過30噸重,是當時全世界收繳冰毒總量的兩倍,成為當之無愧的冰毒之王。而且劉招華當過兵,做過法警,行蹤狡猾,反偵察能力強,與警方周旋了九年之久才被抓捕歸案。
一個當過兵、做過法警的人
是如何墮落成毒販的呢?
這要從頭講起
▼
劉招華是福建福安市人,家境貧苦,中學沒讀完就輟學去當汽修廠學徒,因為受不了汽修廠大哥的嚴厲,偷偷謊報年齡參了軍,當起了福州邊防支隊的一個士兵。在軍營裡,劉招華表現出了非常進取的狀態,得到了領導的賞識,1985年送往武警指揮學校進修,後來又被提升幹部,任武警福州邊防支隊平潭縣大隊正排職助理員。
在一帆風順的軍旅生涯裡,劉招華似乎平步青雲,那為何會走上販毒的道路呢?我們從他的履歷裡發現了端倪。1988年1月,劉招華任武警福州邊防支隊平潭縣大隊嶼頭派出所正排職幹事。在此期間曾代理司務長,因貪汙公款145.15元受到支隊行政記過處分和團內嚴重警告處分。那個年代的145元不是個小數目,為此劉招華的仕途也算完蛋了,他轉業到福安市人民法院當法警。後來據劉招華交代,此次處分其實是他自己一手策劃的。
原來在福州呆了幾年的劉招華早就看不上部隊裡的待遇了,他急迫的想走上社會發大財,於是自導自演了一出貪汙的鬧劇,藉此機會離開原本需要服役15年的軍營。是什麼讓劉招華覺得自己肯定能幹一番大業呢?原來在當邊防兵的時候,劉招華認識了一個臺灣商人,一來二去混熟後,有一次聊天中,劉招華透露自己學生時代對化學非常感興趣,曾經拿過省裡的化學競賽二等獎。臺灣商人於是給了劉招華一個鐵盒子,告訴他,這個是製作冰毒的原料,叫做麻黃素,你去研究一下怎麼提煉成冰毒。
幾天後,在一家賓館的四樓衛生間裡,劉招華靠著自己優秀的化學功底,用買來的化學配劑和器皿花了3個小時第一次就成功合成了少量的甲基安苯丙胺,也就是冰毒。從此走上了製毒販毒的道路。
到了1994年,劉招華乾脆辭去了法警的職務,在福安市賽岐鎮開了第一家病毒工廠,首批生產了30公斤的冰毒。1998年,劉招華轉戰廣東普寧,製造了一噸多的冰毒。1999年,再逃到寧夏生產了近30噸的冰毒。2000年,劉招華舉家搬到桂林繼續製毒販毒,於2005年3月,在潛逃回福安老家時被抓捕歸案。
整整九年讓劉招華成為了毒品界的傳奇
小編給大家歸納了幾個點
他是化學天才,雖然只有中學學歷,但是他各項學業成績都非常優秀,這才有了去武警指揮學校進修的機會,他當法警期間還被評為先進工作者,這讓他的思考能力和反偵察能力都滿格了,只可惜聰明用錯了地方。
劉招華當時開始生產冰毒時,麻黃素已經被國家列為嚴管品,劉招華竟然花了30萬自行研發出麻黃素的代替法,還不遠萬裡去請教大學教授討教結晶方法,自己動手配料製毒,並且試驗成功,這一直是世界各地製毒販子夢寐以求的技術。如果他不走製毒販毒的道路,而是研究化學方面的東西,應該說是個天才。
劉招華當兵的經驗教會了他臨危不懼,1999年,劉招華租住的賓館被警方牢牢盯死,各個出城關口都嚴防布控,劉招華竟然騎了自行車非常淡定的走小路溜了。
這貨逃亡歸逃亡,啥事兒沒耽誤,取了3個老婆生了4個孩子,改名換姓在桂林成了開發西部的投資商人,和當地高層推杯換盞。
還因為見義勇為抓小偷上過當地報紙,正大光明接受媒體採訪,正是不知天高地厚,目中無人。
據說劉招華命中缺木,所以他逃亡期間用過的化名都帶「木」,劉彬彬、劉森、劉林權、劉林楊、劉桂森、劉森青……連開的公司都叫森森公司,因此警方最終的捉捕任務的代號叫「啄木行動」。
不過說起來這貨運氣還是蠻好的,據說他逃到青島的時候迷戀彩票,還真的中過一等獎,獎金一百多萬。
看過劉招華的故事,很多人都唏噓,人是聰明人,可惜用錯了地方。就像他在採訪裡說的,他把毒品賣給外國人,是在報當年鴉片戰爭的仇。錯了!錯的一塌糊塗,真是這種根本性的錯誤導致劉招華縱然才華橫溢,縱然腰纏萬貫,最終還是難逃死刑。
毒品是全社會的公敵,
鴉片是近代中國抹不去的血和淚,
從中吸取教訓,看清毒品的罪惡,
這才是歷史教會我們的,
不管你制的毒品賣給誰,
只要你製毒、你販毒,
法律絕不會輕饒你。
毒梟劉招華落網記(上)
毒梟劉招華落網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