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氣演員翻紅,比如潘粵明老師,可喜可賀。
大毒梟翻紅,魚叔卻頭一次見。
你們大概知道我說的是誰了。
90 年代「中國第一大毒梟」劉招華。
他的翻紅,源於2014年那部紀錄片又被翻了出來。
紀錄片中的視頻截圖隨之被瘋狂轉發。
刺激大眾轉發的關鍵,跟他全程帶著「佛系」微笑接受採訪不無關係。
最令人意外的是,劉招華在回答關於販毒的動機時,答案竟然是——愛國。
「我的毒品不給國內人消費,只給外國人消費。」
「人家曾經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我也應該可以用冰毒打開他們的大門。」
「自學成才」的傳奇經歷,配上蜜汁淡定的微笑,網友紛紛贈予他「中國版絕命毒師」、「佛系毒梟」的名號。
不少網友透露出一股子讚嘆的心情。
點讚數最高的微博評論,都下跪了,稱其為勵志典範。
在翻看了紀錄片之後,魚叔不否認,這個人身上的確有一股傳奇色彩。
首先,作為一名毒販子,劉招華跟《絕命毒師》的老白如出一轍,自力更生白手起家。
高中學歷的他,憑藉年少時對化學的愛好,一手研發出了當時領先世界的冰毒製造方法。
被緝毒隊專家稱為「天才」。
人家販毒,是以克算;
他呢,論噸。
單是 1999 年的某一次運毒案件裡,警方查獲的冰毒數量就達 12... 噸... 重,鋪滿了整整一個操場。
這個量,是當年全世界查獲冰毒數量總和的 2 倍。
讓全世界都驚掉了下巴。
但,跟老白火急火燎避免被警方發現的捉襟見肘相比,劉招華淡定地快成仙兒了。
魚叔敢說,傑克蘇的主角光環都沒他大。
劉招華至少有三次被捉住的機會,但都奇蹟般地「逢兇化吉」。
一次,警方摸到他在廣州住的酒店,他當時剛好回來,在酒店門口跟一撥警察碰個正著。
他第一反應不是逃跑,而是一起進了電梯,警察按 8 層,他淡定按了 7 層,隨即轉身溜掉。
接下來的出逃方式更神。
他買了一輛自行車,慢悠悠騎到廣州城邊界,然後搭計程車逃走。
令警方在車站、國道設立的關卡形同虛設。
還有一次,他手底下兩個馬仔被人髒並獲押到庭審現場,作為背後大 BOSS 的劉招華居然出現在了法庭旁聽席上。
在聽完審判後,他才決定連夜出逃。
三天後,警察撲了個空。
再後來隨著電視機普及,警方把他的照片放到電視節目上,進行全國範圍的通緝。
這下全國人民都知道他長啥樣了,該慌了吧。
可劉招華看到這則新聞時,內心活動是這樣的——
「喲呵,還有我的通緝令,厲害」
他還跟菸酒店老闆打趣,「看我長得像不像那個通緝犯?」;
並且不慌不忙,接著在人家那裡吃飯喝茶侃大山。
很晚才回家,打包出逃。
警方又撲了個空。
幾個月後,他竟然買彩票中了一等獎,獎金高達100多萬。
還在出逃過程中,見義勇為抓小偷,這件事上了當地報紙,但都沒被警方發現。
光環強大到令魚叔開始懷疑人生了。。。
與警方周旋了9年,直到40歲生日那天被逮捕。
並於2009年被執行死刑。
雖然他已經死了快10年了,但當年採訪時全程淡定微笑,正好戳中了當下流行的「佛系」精神內核,這又似一場前無古人的奇蹟。
是超脫?還是冷酷?
咱不著急下定論。
人性之幽深,不排除毫不虛偽的兩面性的存在。
但,他絕對是個惡人。
對此,魚叔持有這麼一種樸素的判斷標準:善良的本質是思考力,而邪惡的本質則是膚淺。
陳招華看似「愛國」的說辭,其指向的事實是虛假的,並且邏輯鏈十分薄弱。
首先,他將販毒甩鍋給一百多年前的鴉片戰爭,完全錯的離譜。
因為這裡的「外國」,實際上是指臺灣。
當年陳招華居住在福建,正是靠的臺海兩岸的貿易通道,售賣成噸的冰毒。
戕害一母同胞的兄弟,算哪門子愛國?
光用膝蓋想一想,就知道其中一定有冰毒回流到大陸。
第二,劉招華對自己的評價是「我不去害人」,這也經不起推敲。
是的,你沒聽錯,他確實認為販毒不算害人。
理由是「吸毒是別人自願的,沒有人逼他」。
巧了,《門徒》裡劉德華飾演的毒梟,也是這麼個想法。
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麼當年英國用鴉片腐蝕國人,也算不得什麼錯事了?
我們無法將販毒視為一種單純的「自由交換」,是因為毒品具有極大的成癮性,一旦沾染,人就失去了絕大部分自控能力。
況且,更別提毒販為了拓展「市場」,採取了欺騙誘食的手段。
毒品的王國裡,哪裡存在什麼自由意志和自由交換?
在魚叔看來,劉招華的「佛系微笑」,與其說是在傳達一種心情,頂多算是一種毫無人味的肌肉上揚。
這笑容背後,隱藏著咬食他人養肥自己的「損人式利己」,以及對他人痛苦無動於衷的極度冷漠,令人不寒而慄。
再多的微笑,都掩蓋不住一顆潰爛流膿的靈魂。
最後,魚叔還想談一點關於「愛國」。
魚叔當然支持大家愛國。
但愛國並不意味著「敵外」。
一個有氣度的國家和民族,不需要通過否定他者以顯示正確。
一個有氣度的人,不需要通過張揚敵意來表達驕傲。
公號對話框回復「毒梟劉招華落網記」獲取觀看連結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