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陣子金庸的絕筆《鹿鼎記》再次被翻拍了,這一次的主人公韋小寶由張一山出演。本來張一山的形象、特質和演技,是演韋小寶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然而,在劇中,金庸筆下嬉鬧無賴但心中也有情義和慈悲韋小寶,卻成了個猥瑣油膩的市井潑猴兒。
劇情一開始,鏡頭就直接對準了張一山那張擠眉弄眼的臉上。
拉遠鏡頭,還帶著一頂綠氈帽,裝成說書先生的樣子,誇張地做著自我介紹。
查看這一版的《鹿鼎記》豆瓣評分2.9分,有人評價張一山——「用力過猛、演技浮誇」,此前,張一山從未將這八個字與自己產生過聯繫。
實際上,在播出前一年,張一山就有預感不對勁,覺得這版《鹿鼎記》不會被大眾接受。卻沒有放在心上去想想原因。
當被採訪時,他說:「我們這部劇的畫風是偏卡通和搞笑的,表演方式有些寫意,不那麼落地。」
「千萬不要把我當成特別好的演員,因為我也有演得不好的時候。」
看似灑脫,也感覺到意有所指,然而卻讓不了解他的旁觀者感覺有點兒不走心。
相比起前兩版《鹿鼎記》,陳小春版被視為經典版,為了能夠演好這個角色,陳小春不但把《鹿鼎記》通讀個透,甚至還找了前一版的周星馳反覆請教了7次才踏踏實實的開始演。
在該理性的時候感性,在該感性的時候理性。這是要命的表達方式,更是差勁的處世之道。
02
生活中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本想跟男朋友吐槽聊聊剛剛碰到的糗事,結果男朋友卻愛答不理,甚至還會反問你一句:「這跟你有什麼關係?你在抱怨什麼?」空氣突然被凍住了,讓自己不得不尷尬地笑笑,感覺自討沒趣。
本想讓女閨蜜幫忙想辦法怎麼才能找領導提升職加薪,結果女閨蜜開始八卦起你上司是個什麼樣的人,然後話題就被硬生生的被拽到了碰到過的奇葩領導,一發不可收拾。當最後兩人大吃了一頓後才發現,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依然還是個問題,沒有解決的頭緒。
有句話說得好,「和理性的人一起共事,和感性的人一起共處。」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人卻像前文提到的男朋友和女閨蜜一樣用錯了方式,理性的去待人,感性的去做事。
結果,該共情一下的時候,得饒人處不饒人,甚至不依不饒,顯得特別公事公辦。
而該給個結果的時候,特別感同身受,道理特多,思路卻天馬行空,半天都沒回歸到正題上,顯得特別不正經。
03
有句話說「不走心的努力,變成了自我敷衍。」
沒能在恰當的時候,運用自己的理性和感性,正是因為自己沒走心。根本原因,在於自己過於急躁。
急急忙忙地趕路,急急忙忙的工作,急急忙忙的學習,似乎稍微耽擱一下都會顯得自己不積極。然而,因為過於急急忙忙,所以沒有給「走心」留足時間。從而讓事情事與願違。
更讓外人看來不上道,或者不認真,更是被定義為能力差。
04
我們常說,人們只能賺到認知之內的錢,想賺更多的錢,得突破認知,把認知提升上去。所以我們得不斷讀書,反思,實踐。
當每件事開始之前,別忘了先走一下心,想一想這件事需要更理性的對待,還是更感性的處理?別讓沒走心,敷衍了自己,欺騙了自己,耽誤了自己。
最後,想跟大家說,當你覺得自己很倒黴的時候,別去抱怨,因為幸運的時候,你也想不到這個問題。記憶有種壞習慣,總記得倒黴的事,但記不住幸運的事。
你要相信現在生活對你的所以刁難。都是在為了以後變得幸運,積攢以後的能量,等積攢到一定程度。迎接你的必是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