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在感性和理性之間

2021-02-07 加零姐

《加零姐(jialingjie6)原創內容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轉載及合作請郵件18310230939@163.com聯繫。歡迎把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但世界還是照樣運轉,每個平臺的系統仍舊按時播報消息。前天,微博的明星勢力榜周榜準時發布了。


猜猜這次內地榜第一是誰?肖戰、李現、易烊千璽?都不是。


榜首是韓紅。


韓紅,確實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但「熱搜」橫行這幾年,她鮮少上榜。直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


從上月底開始,韓紅與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一直在行動,刷爆人情卡來募集資金,籌措緊急物資直接送抵湖北各大醫院。每天在微博公布基金會項目的實時進展,包括物資捐贈情況、後續工作安排及善款使用計劃。


為了給這次疫情募捐,她還親自開了13個小時的車運貨,連續三天帶病工作。


公平高效調配捐贈物,以公開贏得公信,連人民日報都點名表揚了韓紅基金會的運作方式:「歌手韓紅說得好:一包方便麵都可公示。」


也有武漢的醫生發微博表示,「目前來說,只收到韓紅的物資。而且是第一批明星物資。」

在韓紅身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感性戰勝理性]的一面。


人紅是非多,登上明星勢力榜首的韓紅,最近面對的非議也不少。


說她「作秀」、扒她黑料、潑她基金會髒水…甚至有人專門錄製視頻指責韓紅,因為天天刷屏都能看到她,希望韓紅可以低調一點,「做好事不留名」。

暫且不論以上這些觀點孰是孰非,韓紅這樣敢說、敢想、敢做的性格,註定會招一部分人的恨。


因為這次她基金會的募捐深得人心,韓紅之前一些有關公益慈善的言論也開始在網上流傳:

「教訓是我們在不把錢,好幾百萬給了某某某基金會」

「你把我的貨物存放在你的倉庫裡,在我看來你就是混蛋」

「你們做不到乾淨,就別怪社會」

「活該」。


很剛是吧?有網友把韓紅這段話發了微博,說「值得萬轉」。


在普通人眼裡,這段話說得過癮、解氣,但其中涉及的信息量,實在動了太多人的蛋糕了。


「某某某基金會」,不說全稱也知道指的是誰;「從中獲取管理費」、「把貨物屯在倉庫」、「在我看來就是混蛋」,又是點出問題又是直接批評,身為一個公眾人物,韓紅太不留情面。


中國是「關係型社會」,國人都重面子,人際關係很多時候就是一張利益網。更何況處在娛樂圈,誰不是一個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人精。


在圈子裡那麼久了,韓紅難道會不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嗎?她肯定知道,只是她不樂意。她太直、太剛,太過感性,不夠圓滑。


感性不一定是要在聽到愛情故事時哭哭啼啼,也可以是選擇不迎合,只聽從自己的內心去做正確、吃力但不一定討好的事。


做善事,她一股腦地往前衝,說難聽點,韓紅甚至不知道什麼叫「量力而行」。這些年一直在捐款,都快把自己捐空了,作為一個不小的腕兒,在訪談中還會說「希望我能攢點錢」。



這張著名的韓紅下跪圖,出自2014年「百人援青」慶功宴。


當時韓紅作揖感謝各方工作人員及友人一路克服種種困難,才成就那次慈善行動。


當眾下跪、涕泗橫流,很不體面對吧?公共人物,甚至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但和善良與真正幫助到他人比起來,體面又算得了什麼?韓紅在訪談裡說過:「我要給全中國人民一個交代。」


上節目當導師,她也很敢說。一般社會人吧 ,都是你好我好節目收視率高就行,韓老師偏不。管你是自己編故事還是節目安排的,她就是一句假話都沒有。因為批評選手的時候太過嚴苛,韓紅引發過好幾次全網熱議。


批評選手唱歌沒有感情、告誡選手當歌手不是只要長得帥就可以、怒斥選手身份造假「假裝流浪歌手來賺眼淚」……那些觀眾都司空見慣的博眼球把戲,在韓紅眼裡零容忍。


懟選手假唱:「你唱成這樣就敢來給老韓唱?相信沒有一個是現場唱的。趕緊給我下去。」


懟選手虛構身份:「在韓老師這裡休想用這樣的故事去欺騙所有觀眾的淚水。」


「我認的就是真實兩個字。你們如果真的即便是乞丐,我都尊敬你們。」


甚至還懟過黃曉明……「你能不出聲嗎?兄弟,中國合伙人吹牛行,吹這個吹不了。」


好強,《中餐廳4》考不考慮同時請到黃曉明和韓紅?看看誰的覺得能贏到最後?


對自己的實力,她也有自信。在臺上韓紅說過,無論20歲、30歲還是40歲的歌手,「可以跟我來對決,我如果比不下去他,我自己退出歌壇。」


口氣是不小,光憑這句話,韓紅算不上謙遜,說狂妄都可以。和做慈善、「批評」基金會一樣,韓紅也沒少因為這些事被罵「作秀」。


她有一個網易雲帳號,名字叫「憨的自在」,背景是她在韓紅愛心公益十年匯報大會的臺上。在方言裡,「憨」通常指人笨笨的、有點楞,而且容易吃虧。


這樣看來,韓紅也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而後兩個字,代表了她對此的態度:自在。


翻譯過來就是:我喜歡,我不打算改。

但看韓紅做的事,又往往需要極度理性。


韓紅抨擊某某某基金會,說他們「不乾淨」,不是純粹出於感性的情緒宣洩——畢竟明星裡,她是為數不多有底氣說這個話的人。


這次馳援武漢,她的基金會每天在微博公布基金會項目的實時進展,包括物資捐贈情況、後續工作安排及善款使用計劃,詳細到每批物資的數量、已收到捐贈的醫療機構數量、名稱。


「一包方便麵都可以公開」,如果不夠理性,她如何做到這麼嚴謹?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十年間,關於「留守兒童遭受性侵」的提案,韓紅提了九年;2010年舟曲地震,她趕赴災區的途中車輛側翻,頭和肋骨受傷,仍舊堅持趕路;2011年,她發起了「百人援助」系列公益活動,到現在整整9年了,她帶領百人隊伍為貧困偏遠地區送去醫療服務。


光是「韓紅愛心 百人援青」這一個活動,就發動了40餘輛車、行駛了2000餘公裡、舉辦了12場大型義診、建立了一個復明中心。


這張圖出自2016年,韓紅慈善基金髮起了一個活動,叫「陪你一起過冬天」,參加的藝人除了韓紅之外,還有張一山、李易峰等人。


活動主要為了關注環衛工人,北京凌晨4點多,韓紅就帶著志願者走上街頭,和環衛工人一起清掃馬路,並給他們送去保溫杯、馬甲等裝備。


今天在與韓紅相關的微博底下,仍舊有網友記得這件往事。

作為組織的領導者,要完成這一系列事、籌措那麼多物資、舉辦這麼多活動,韓紅必須擁有極強的組織能力、統籌能力與執行能力,如果太過意氣用事而不理性處置,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翻車。

03

用理性看待 憑感性落地


鑄就韓紅「遊走在感性和理性之間」這樣性格的原因,其實與她從小的經歷有關。


2010年上《藝術人生》的時候,韓紅說自己」從小就挺受人歧視的」。


韓紅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但她的童年經歷稱得上不幸。


6歲的時候,父親在慰問演出時因意外不幸殉職;9歲時,母親改嫁,而韓紅,也被獨自送上了從成都開往北京的火車投奔奶奶。


從此,西藏人央金卓瑪變成了北京女孩韓紅。

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易見》訪談裡韓紅提起自己到了奶奶家,晚上十一點多,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笤帚打掃屋子,並且解釋自己「不愛吃肉」,目的就是為了讓奶奶留下自己。


所以說,韓紅怎麼會不懂人情世故呢?這麼小就知道「討生活」,長大之後卻屢屢因為敢說敢做而得罪人,除了用「她願意」來解釋以外,大概也想不出別的理由了。


好在奶奶和叔叔都很疼她, 韓紅2001年參加《藝術人生》的時候,奶奶曾在觀眾席上激動地說:「我就是去要吃的,我也得養活孩子。」


1995年,她還沒出道,靠著奶奶用賣冰棍、糊紙盒攢了十年的30000元錢拍了支MTV,叫《喜馬拉雅》。


同年,她憑藉這首歌獲得中央電視臺音樂電視大賽銅獎第一名,並且考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


成名之後地韓紅演藝生涯很順,獲獎無數,各大型文藝匯演也都對她青睞有加。


即便如此,因為心酸的童年經歷與少時不富裕的生活,韓紅對於底層人民與身世坎坷地兒童特別能產生共鳴。


她有一首著名的歌,叫《天亮了》。歌曲的原型來自於一場事故:1999年,貴州風景區發生了一起纜車墜毀事故,當時只有兩歲的男孩潘子灝倖免於難,他父母在墜落的那一刻,將他用雙手高高託起。


韓紅聽說這個故事之後,除了創作歌曲《天亮了》,還領養了那個大難不死的男孩。

當時老師聽到她這個決定時曾極力反對:「你才26歲,怎麼想起來要領養兒子?」


的確有點出人意料,可這也符合韓紅的一貫行事作風。26歲未婚未育,就領養一個兒子?理智告訴她不可以的事,再一次被感性戰勝了,因為善良的初衷就一頭莽勁地扎進去。


感性的人做事很容易不計後果,一時衝動之後不知道該如何收場,而這時候就需要理性的實際行動來堅持到底了。


除了潘子灝以外,在韓紅做慈善的這近20年裡,她已經收養了280多個孩子了,他們都叫她「媽媽」。


1971年出生的韓紅,今年已經49歲了。她至今未婚,也沒有生育,很多人嘲笑她的身材,津津樂道她的所謂緋聞,用世俗的道德標準去苛責她。


感性讓人起意,理智讓人做出判斷,韓紅從來不是一個隨大流的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節目上韓紅說過,自己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不是所有人的人生目標都是組建家庭、生兒育女,按照韓紅自己的期許,她已經達到了目標。

很多人覺得明星的工作本質是「娛樂大眾」,觀眾則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所以越來越多的愛豆、歌手、年輕演員開始千方百計地討好,立人設、說套詞、面對鏡頭不能出一絲紕漏,娛樂圈像是在競選「道德標兵」。


所以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完全逆其道而行的韓紅,她的感性表達與理性執行,就成了「不可理喻」。


因為她的敢說揭露了太多人醜惡的嘴臉,也因為她的敢做揭開了太多利益體的遮羞布。


有人說這個時間點不要「神化」「捧殺」韓紅,的確,過分拔高韓紅的形象對於整個組織的運作來說不是好事,我們應該用理性態度來對待她的慈善機構。


但是這件事情的落地,又多少都因為韓紅的感性。如果沒有她一腔熱血的初衷,沒有她的敢和剛,「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又根本不會存在。


病毒能讓城市蒙陰,但人類的善良與勇敢,永遠不會全軍覆沒。


相關焦點

  • 《星際探索》理性和感性之間的矛盾
    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重點討論了理性和感性的關係的電影。雖然電影想要傳遞的結論我不同意,但並不影響導演把人類的理性狀態和感性需要表現的真實可靠。老Mcbride在電影中是一個追求不斷前進的人,這種執念讓他在面對隊員想要回地球的行為時,將其認定為是背叛。以旁觀者視角來看,追求極致的理性,是一種擺脫生物屬性的狀態,說白了,就是失去"人性"。
  • 理性和感性
    NO.332 一直以來,感性小人兒佔據我內心居多,理性小人兒偶爾會出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但今年,我其實已經足夠理性,事情基本看得透。不過,要讓理性在生活裡作為主角登場,他還有些脆弱,走得不穩健,理性撲街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 在理性和感性之間找平衡,試駕MINI JCW COUNTRYMAN
    然而,當一部COUNTRYMAN的車尾被附上JOHN COOPER WORKS的銘牌,它便在進行理性和感性知識之間找到了一個最好的平衡。上世紀60年代,在蒙特卡洛拉力賽場上為John Cooper和MINI歡呼的觀眾們一個絕對主義不會沒有想到,當年自己身材短小且馬力有限的MINI在60年後會逐漸變成我們今天中國這個什麼樣子,它們之間更不會想到,這樣的MINI在今年的達喀爾拉力賽上依然發展取得了偉大勝利。在超過國家半個世紀的時間裡,MINI雖然我國已經衍生出通過多種不同形態,卻始終在賽場上享受著社會人們的歡呼。
  • 理性與感性的辯證
    理性和感性經常被作為一對相互比較的詞,在我看來,無論理性還是感性都是情感的一種表達,理性是理智型的表達,感性是衝動型的表達。感性往往被理解成「感情用事」,感情上來了就不管不顧,什麼門當戶對,什麼醜俊、貧富的,說私奔就私奔——往往來得快也去得快。
  • 公義和憐憫、理性與感性
    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人的理性讓人可以明白事理、分辨是非,追求的是公義;人的感性則讓人有惻隱之心、體恤之情,講求的是憐憫。透過理性可以說服人來接受;透過感性卻能感動人去行動。所以往往感性產生的力量比理性更強。聖經上的神正是這樣一位既有理性公義,但又兼具感性憐憫的神;也就是神既是講理的神、更是講情的神。
  • 無能為力的陶虹最終在感性和理性之間,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幕,陶虹發出一鳴驚人的言論:肉體只是生理層面上的,生理上的事兒那都不算事兒,一段關係和忠誠根本沒有關係。「金句」一出,輿論瞬間譁然,網友紛紛調侃: 這思想境界得有多開放啊。那麼陶虹真的從剛開始的耿耿於懷,突然間就變成了思想開放的女人嗎?恐怕並非如此。
  • 理性和感性的人,誰是最後的贏家
    太理性多一份冰冷,太感性多一份憐憫愛是需要妥協的,但這種妥協並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而是一種調和,我們每個人的人格裡確實都存在著感性和理性,它們總是矛盾的,就像感性的人總是會對理性人的克制產生鄙夷,而理性的人又會覺得感性的人比較幼稚,我們的感性理性總是在彼此鬥爭,它們中的某一個總會在某個需要抉擇的關卡控制我們,令我們太過感情用事亦或是太過注重規則而錯失了很多的可能性,因此我們總會做出種種不適合自己的決定
  • 今晚《非誠勿擾》,談談愛情中的感性和理性
    今晚(9月26日)《非誠勿擾》,一位男嘉賓的感情經歷引發熱議,愛情中的感性和理性成為了現場探討的焦點話題。另有一位數學老師登臺,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情書生動示範了理科生的感性浪漫。 只是猶豫了一分鐘,就錯過了一段感情? 男嘉賓易昊12歲開始習武,現在是廣州一家拳館的總監。
  • 活在當下 如何感性和理性共存?
    越理性的人,越能聽出李宗盛作品中的感性。也許你也經歷過年少輕狂,錯失過真愛,在深夜痛哭過,然後用理性和堅強將自己偽裝。但有那麼一刻,煽情的旋律和歌詞喚醒你的回憶,再怎麼理性的人,都會被擊垮所有防線,痛痛快快大哭一場。
  • 理性和感性的人,誰是最後贏家?
    這份感性的理解,加上理性的對這份感情和這個人的珍視,讓她不會因為醋意或者其他任何的情緒去和這段真正的幸福擦身而過。而瑪麗安,那個風風火火、縱情任性的妹妹,最終嫁給了她曾認為非常無趣的布萊登上校。因失戀而大病一場之後,感性的她終於也懂得用一份理性去欣賞那個男人的內斂和他種種的低調品質了。
  • 理性和感性到底哪個更實用?
    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zxzjyjy) 文丨三七理性和感性到底哪個更實用?哪個才是指導我們獲得更好生活的準則,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會問的問題。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是理性思考的動物,但是科學證實並不是這樣。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事實是,理性思維在我們做出的多數選擇時都起不到關鍵作用。
  • 葛偉和張遨宇 感性和理性的融合
    因為痴迷藝術和設計,兩個年輕設計師在紐約創立了新藝術高級時裝設計師品牌。雖然年輕,但是設計語言老到,品牌自帶的遊走於理性和感性之間的基因甫一面世,即收穫大批消費者,同時獲得了不少關注和報導。他們就是葛偉和張遨宇。
  • 理性還是感性該如何選擇
    理性和感性,哪個更好?這個近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一直沒有答案。按照目前社會的發展,文明進化的方向來看,理性佔據了絕對的上風,從你的工作到生活,無時無刻不被理性的所佔據,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分析事務及處理問題時的數據化。
  • 感性的、理性的,英文怎麼說?
    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感性的、理性的-美國朋友語音示範00:30來自你和寶寶說英語(1) Emotional感性的;使人感動的She's a very emotional person.她是個非常感性的人。She always lets her emotions dictate her decisions.她的決定總是被感情所左右。
  • 素描速寫造型中的感性和理性的合理關係
    在造型中我們更多的是依靠理性來支撐,那麼理性都包含什麼?比如基本的比例關係是依靠理性的規律和測量比較進行的.(當然感性也起到一定作用)透視是完全依附於理性的(透視規律)中線和重心線也是依靠著理性(抑或感性)進行完成的.中心線是左右測量的工具,重心線垂直於地面.基本形特徵關係是依附於眼睛和直覺所產生的,(這是感性的)頭骨和人體骨骼這些都是靠理性學習完成的,感性絕對不可能.體積與空間這是靠理性構造分解出來的.
  • 心理解讀: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哪些?三大區別完全相反
    在當下的社會中,一些觀點認為男性偏理性,而女性偏感性。如此定義理性和感性的性別區分,過於主觀了一些。實際上,理性和感性只是對於兩種思維方式的解釋。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面對事物的態度各有不同,這也側面的解釋了用性別去定義思維方式的不妥。那麼,理性和感性究竟有何區別呢?
  • 愛一個人究竟是要理性,還是感性?
    痴迷於愛情中的人,我們常常形容他們是被愛情衝昏了頭腦,那麼愛情究竟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呢?我認為不同階段側重點也不同。愛情中感性大於理性,而在婚姻中則是理性大於感性。雖然有愛情不一定就能走進婚姻,但愛情還是應該以感情為前提和基礎。
  • 理性與感性的和諧之美
    人有兩大心智能力: 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   理性的代表是科學;感性的代表是藝術。
  • 情緒管理,就是讓感性等一等理性
    感性和理性之間,似乎存在難以逾越的距離。如何協調內心深處的的天使與魔鬼,有效處理這無法割捨的特殊牽絆,是值得我們終生修習的學問。   在一些感性最容易崩潰的節點上,林肯堵住了情緒的缺口,成功等到理性光輝普照內心的時刻。情緒管理,就是認識和駕馭自我情緒、他人情緒的能力,也即讓感性等待理性的能力。
  • 韓紅赴臺宣傳六天 電臺向臺灣聽眾展現感性
    韓紅在王祖壽的LIVE電臺上,感性地介紹自己的專輯,表示在製作新專輯時,覺得自己已經進入40歲了,希望製作一張以「愛」為出發的專輯,真正的回歸初心,簡單而沒有過多技巧的音樂。在介紹到自己作詞作曲的新歌《一個人》時,韓紅感性的說著:「上天給了我音樂才華,卻也拿走了我一些東西,9歲失去父親,拿走了我的童年、拿走了我的樣貌、拿走了我的苗條、拿走了我的愛情、拿走了我在生活中的自在,但是我願意!我都認了!」「歌唱就像是一種語言,是我和大家、我和上天溝通的一種語言。」,在進廣告時韓紅甚至感動地紅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