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藏人》何宗英:世紀往事

2021-01-10 中國西藏網

1959年,西藏大地正席捲著平息叛亂和民主改革的紅色風暴。

而在北京西城的第41中學,家住小絨線胡同的19歲的小夥子何宗英即將高中畢業,正在選擇報考大學。41中的程老師傳遞了一個信息說,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系開設了藏語班,你們可以報考。何宗英喜歡學習語言,又對西藏那片陌生的土地充滿好奇和嚮往,就填報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央民族學院,最後被中央民族學院順利錄取。完成五年學業後,1964年,何宗英被分配到了西藏。

要講何宗英的故事,如果最簡單地說,就是五十四年前,一個漢族大學生進藏,後來成為藏族人的丈夫、藏族人的父親、藏族人的爺爺。但如果細說起來,就複雜了。

在中央民族學院畢業之前,中國的左傾思潮比較明顯,在校的很多時間並不是在學習藏語文,而是進行政治學習和勞動鍛鍊,學習成績好的還可能被戴上「白專」的帽子。1963年,上級鼓勵大家談思想,明確說「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裝袋子」。天真的何宗英講了兩句話:一是「人民公社辦早了」,二是「毛主席搞個人迷信」。這還得了哇?結果,被抓了辮子,又扣了帽子,還裝進了檔案袋子——何宗英被認為「思想反動」,開除了共青團籍。直到1980年,中央民族學院才寄了一封信給他,說當初的處理「是不對的」,而沒有說是錯誤的,「政治上視為超齡團員」。此時的何宗英已經四十多歲了,這真讓人哭笑不得。畢業前,因為他藏語文學得不錯,中央民族學院的洛桑老師有意讓他留校,便徵求他的意見,但何宗英說,去年我們到西藏實習,才知道我們的藏語文並沒有學好,既張不開嘴,也聽不懂,文字也不行,我既然學了藏語文,就想真正學好,我還是到西藏去吧。

於是,1964年,19個同學就進藏了。但因為何宗英的檔案袋裡裝著那個「思想反動」的結論,到西藏後並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馬上分配工作,而是先到七一農場勞動鍛鍊了半年,後來又派到「三教」工作團二分團,先後到達孜縣、堆龍德慶縣、曲水縣去做基層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三教」工作團解散了,有單位的人都回原單位鬧革命去了,何宗英因為本來就沒有分配單位,之後就把他就地安排在曲水縣的聶當區。那時西藏正準備要建人民公社,何宗英就到村戶去動員群眾入社,按照上級的政策,先是鼓勵貧苦農牧民入社。何宗英到一戶貧苦人家,對那位中年婦女說,你家成份好,你先入社吧?可那位婦女不願意入社,她找藉口說,我家成份好,可是我的親戚家成份不好,還是先不入吧。還有一個社的副書記對何宗英說,還是互助組好,互助組的土地還是自己的,只是大家互相幫助一下。入了人民公社,土地、收成都是公家的,一點餘糧都是生產隊裡,自己連買個火柴的錢都沒有。何宗英心裡想,我在大學那時就覺得人民公社辦早了,這不是證明嗎?但何宗英不敢說,也讓基層的群眾不要亂說。

雖然在中央民族學院學習了五年,但多數同學的藏語文並沒有過關,甚至拼讀聽寫都不行。而何宗英,正是在這兩年與基層群眾的日夜相處中,才真正掌握了藏語文。何宗英說,基層的藏族老百姓真好,我們工作團的人到村裡,老百姓都是把最好的房子給我們住,當然,那會兒最好的住房也可能只是不漏雨而已。

那時候還要清查反動印刷品。鄰村工作組的同志發現了一本藏文小書,但他們都不認識藏文,不知道是什麼書,想起何宗英是學藏文的,就派了一位叫巴桑的女同志送到鄰村何宗英處。何宗英看後告知,這只是一本普通的經書,不是什麼反動宣傳品。由此,何宗英與巴桑結識了。一來二去,兩人產生了好感乃至愛情。

後來何宗英留在了曲水縣,巴桑則分到當雄縣去了。何宗英找到組織,請求把他的女朋友調到曲水縣來,在聶當區當一般幹部。組織同意了。1967年,何宗英與巴桑成親了。第二年,他們的大兒子出生了,因正趕上「破四舊立四新」,就取名為何立新。再之後,二兒子何立軍、三兒子何格桑陸續來到人間。

1972年,曲水縣才有了第一所小學,這一年,何宗英被調去當小學教師。學生的歲數從六七歲到十幾歲不等,大多是農家弟子,不會漢語。何宗英只能用藏語給他們上語文、算術和地理課。剛開始也沒有統一的正規教材,何宗英就自己編、自己印,或者找來老教材。他的這批學生到如今也都有五十多歲了吧。

1974年,拉薩市有線廣播站的書記張志峰找到何宗英,問他是否願意到廣播站來。能夠進拉薩城當然願意啊。何宗英便開始了一個月的試用期,任務就是把廣播稿的漢文譯成藏文、藏文譯成漢文。因為何宗英不俗的藏漢文能力,他只試了一個禮拜,就成為了正式員工。廣播站缺人手的時候,何宗英還兼做過藏語播音員呢。

1980年,與廣播站相鄰的一處藏式院落內正籌建西藏社會科學院,那裡招考工作人員,何宗英得知消息後想去試試。請示領導後,領導以為他考不上,就說,你想試試就去試試吧。考試進行了一整天,考政治、漢文和藏文,結果他4門課考了317分。何宗英不知道自己考得如何,問一位女同事,因為她先生是那裡的負責人,同事說你直接問他吧。那位先生豎起大姆指,說,沒問題,你是這個,是所有參加考試者當中的第一名!這時候,拉薩市才覺得何宗英是個人才,不能放,不同意。此時,何宗英正巧遇到當時西藏群藝館的館長饒元厚,饒館長問他,我明天要去見自治區黨委書記陰法唐,你有什麼事需要我代為轉達嗎?何宗英便寫了一封信,說現在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我考上社科院了,可拉薩市不放人。幾天後,拉薩市委宣傳部打電話,讓何宗英來一趟。何宗英一去問什麼事?宣傳部說,你可以辦調動手續了。就這麼簡單,何宗英就調到自治區社會科學院了。很多年以後,何宗英才有機會到北京,見到老書記陰法唐,當面表示感謝,可陰書記並不記得這件事了。

何宗英到西藏社會科學院後,在資料所工作,同時也擔任《西藏研究》雜誌的藏漢文的編輯和校對工作。他在社會科學院與著名歷史學家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有著深厚的師生之誼和學術交流。我在籌建犛牛博物館時,幾次請教恰白先生,都是何宗英老師陪同並翻譯的。

1987年9月27號,拉薩發生旨在分裂國家的騷亂事件,此後斷斷續續規模不等地鬧到1989年3月5號。西藏各種思潮湧動,形勢比較複雜,直到3月7日國務院發布拉薩戒嚴令。1990年何宗英撰寫了一篇《第巴桑結嘉措何許人也?》的文章,發表在自治區總工會的《主人》雜誌上,借批判桑結嘉措來批判發生在拉薩的騷亂活動,批判他們的分裂罪行。第巴桑結嘉措是五世達賴喇嘛時期一個重要人物,曾主政西藏政壇二十多年,又是一位宗教學者、歷史學家、藏醫藥學家、建築學家,著作甚豐,也是布達拉宮紅宮建造的主持者。1682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第巴桑結嘉措秘不發喪,長達十餘年。後因為康熙大帝西徵時從一位藏族俘虜口中得知五世達賴喇嘛圓寂的消息,康熙大怒,斥責桑結嘉措「其罪甚大」,桑結嘉措方才將五世達賴喇嘛圓寂的消息公布,並認定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此文一發表,引起了軒然大波。何宗英的文章直指他為分裂思潮之源,引起了很多不同意見和反對意見,有的反對意見還相當激烈。1992年,何宗英要求調出社會科學院,到其他單位去工作。何宗英堅持自己的意見,堅信真理在自己一邊,時間必定能夠證明這一點。7年後,自治區黨委主要領導的講話,證明他的觀點是正確的。何宗英調到西藏自治區檔案館工作。何宗英覺得這個單位挺好,能夠接觸浩如煙海的原始的藏文歷史資料。在這裡,他晉升為研究員。他繼續為自己的觀點尋找更豐富的歷史資料和論據。他很喜歡這份工作,但1998年,自治區黨委任命何宗英為西藏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他本來想堅辭不受,但最後還是服從組織安排,又回到了社會科學院。兩年後到齡退休。但何宗英退休後比在職時更忙,自治區宣傳文化廣播電視系統經常找他幫忙策劃或審閱與西藏歷史相關的劇本、書稿和文章。我日前去拜訪何宗英老師時,他手頭還積攢著好幾部要看的書稿,78歲的老人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這是一個有著戲劇性穿越感的場面——五十四年前,何宗英大學畢業,從北京隻身來到西藏;五十多年後,何宗英的孫女卓瑪、孫兒嘉措卻從拉薩出發,去往北京西藏中學求學。

我很想知道,他的孩子們在內心的自我意識當中,究竟是漢族人,還是藏族人呢?何宗英笑笑說,有時候可能覺得是漢族人,有時候可能覺得是藏族人,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藏族漢族都是中國人啊!(中國西藏網文、供圖/亞格博)

[桑旦拉卓讀後感]

非常崇拜何宗英爺爺,一個漢族人可以把其他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學得如此深入淺出。

這令我既感到崇敬又羞愧,作為一個藏族人,我對藏語言文字的學習還是很欠缺的。尤其是現如今社會有很多人總喜歡說自己是藏族,有藏族人的名字、血管裡流淌著藏族人的血,可實際上連一個藏文都不識、一句藏語都不會講,這實在是一個悲劇。

南懷瑾先生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無論是藏族還是漢族,我們的語言文字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理應把自己的語言文化保護好,而保護的關鍵在於學習和傳承。

因為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失去了,我們將會一無所有。

在我寫的形色藏人的每一篇後面,都有我的養女桑旦拉卓寫的讀後感。至於桑旦拉卓怎樣成為我的養女,這篇以往的文章中可以看到——2008年第5期《十月》雜誌《悲傷西藏》。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形色藏人】性情才幹
    在一個名叫「太陽部落」的藏餐廳,看到那裡擺放的一具古舊的犛牛頭骨,心裡特別想把它「據為己有」,但又不敢說,怕對方出個天價,就沒有迴旋餘地了。第二年,我們舉辦了一場向西藏犛牛博物館的捐贈儀式,沒想到瑪曲縣委縣政府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向西藏犛牛博物館捐贈兩具犛牛頭骨。其實,它的主人就是才幹。聽說,他當時是瑪曲馬場的場長。
  • 【形色藏人】秀麗且壯麗
    那時候的拉薩,經濟發展相當滯後,很多基本條件都不具備,上廁所要到對面的區糧食局去,早上要用壓水泵也要到糧食局去接引水;嚴重缺電,洗頭髮的熱水都解決不了,電爐都要偷著燒,當然也就更沒有什麼熱水器,她們居然想辦法,用兩根鋸條片,一頭接正極一頭接負極,藏在桶裡燒熱水,其實那是非常危險的。林秀麗的雙手因為長年泡在冷水裡,冬天凍得裂開口子,流血不止。
  • 【形色藏人】敬庭堯:從高原攀向高峰
    此話雖然有些誇張,但確實代表當時參觀畫展的很多人的感覺。如果說,作為職業軍人和職業畫家,這次畫展已經算是最高頂點、最高榮譽,敬庭堯也應該是功成名遂了。但當天晚上,敬庭堯卻在北京三環路旁的人濟山莊工作室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他百感交集,辛酸、惆悵、迷茫、悲傷、無望、失落……一一湧上心頭。
  • 【形色藏人】從僧人到文企創業人——土旦平措和羅布次仁兄弟
    土旦平措仿佛生來就是學佛之人,他能夠一天把《般若八千頌》念誦下來。甘登堪布非常喜歡這位聰慧的學僧,把自己的佛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但因為熱扎寺僧人較少、學經也不太健全,後來阿媽金宗得知熱堆寺修習佛法特別嚴謹,該寺的格西平措旺堆師傅佛學造詣很深,便把土旦平措送到熱堆寺。與熱堆寺、卓瑪康同為一體的江寺,自五世達賴喇嘛時期起,就是拉薩三大寺每年的匯合辯經之所。
  • 福蓮嘉葉|行處 形色人間,心有所依
    長街短亭,胡同巷弄,回憶如昨,往事隨風,願你在這形色人間,身有所處,心有所依,有人相傾,有人憐。
  • 讀史館│孔子——喜怒哀樂形於色
    孔子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有血有肉,喜怒哀樂皆形於色的普通人。作為「情之所鍾」的尋常人物,他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充滿著凡夫俗子式的自然情感流露,真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越想越不是滋味,越沒有情緒,氣惱懊喪之下,甚至萌生出遠走高飛,到荒涼偏僻地方另開局面的奇怪念頭,就像當年泰伯、虞仲奔赴南方吳地,文身斷髮做蠻夷人的頭領一樣,「子欲居九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種天真率性的言行,實在不像是一位聖人應該有的風度,只能給人留下大言不慚、想當官入世幾近猴急的印象。
  • 【UN Exhibition】形色 SHAPE COLOR
    形色 SHAPE COLOR——李影冬個展
  • 星空間|『可能的往事』
    星空間推出的三人展「可能的往事」,展出了編號223(林志鵬)、彭楊軍、孫彥初三位藝術家的攝影作品。¥7000.00彭楊軍,可能的往事,2015 收藏級藝術微噴,315克德國哈尼穆勒硫化鋇60x40cm,星空間展覽主題「可能的往事」取自彭楊軍2020年出版的最新同名攝影集,其中收錄了他在十多年間拍攝的作品。
  • M50展覽 | 「形·色」 | 陶藝後援會
    展覽日期:2021.1.31—2021.2.28開幕酒會:2021.1.31  15:00展覽主題:形·色臺灣藝術家林振龍、詹金水陶藝、油畫聯展展覽地址:上海市普陀區M50創意園區莫幹山路50號3號樓110室陶藝後援會
  • 專訪仇國仕|細說「天民樓」藏瓷 | 明代最好的青花 - 永樂、宣德
    「天民樓主」- 葛師科這類盆的器形,源自中東金屬器,如同12-13世紀時,在埃及、敘利亞出產的一類金屬盆,器形相近的黃銅盆通常和執壺一起使用,供大家飯前、飯後洗手。這原來並非陶瓷的器形,不是那種誕生於陶輪上的形狀。
  • 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吉隆,竟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和荒蕪的古戰場
    其實吉隆的旅遊資源非常的豐富,作為西藏同緯度地帶自然條件比較獨特的地區之一,這裡不僅有著結構複雜的自然生態環境,還具有眾多的人文景點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只是到目前為止仍然藏在深閨人未識。吉隆的歷史比較悠久,留有多處古蹟和遺址,僅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就有哈東淌和卻得淌兩處遺址。
  • 只用二十年,這個日本人成為宋瓷頂級藏家
    ▲ 臨宇山人舊藏宋代建盞,2016年倫敦蘇富比拍價9,111,505元。此盞曾為京都道正庵主人味杏堂(1615-1690年)所有,後傳予大阪藤田家族。但來源大概可上尋至室町時期。  ▲ 臨宇山人舊藏宋盞  決定一個藏家的高度,不是看他的收藏量,而是看他最高的那幾件器物水準在哪裡。所以,真正的大收藏家,他從來都不會炫耀自己擁有多少件器物,而是以自己收藏了哪些頂尖的器物為榮。
  • 佛像之魂|佛教「裝藏」之說
    書咒之人應具一定的戒律,最次也需是持一分戒之人,根據儀軌在每一咒後要增加相應的祈願內容,完成後「以香藥水塗諸神咒,又以寶末和糖蜜水,於相塗點。」 最後進行招請供奉護法、遣除魔障的儀式後,將咒語安奉在塔像不同部位 。目前對於裝藏最細緻的論述,出自清工布查布的《造像量度經續補·八·裝藏略》。據述,「裝藏「悉言用舍利。中具二種。或曰四種法身舍利作第一。
  • 藏在別人家的國寶,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文物,美到讓人心痛!
    公元一世紀,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入,對雕塑的興趣才在中國漸漸興起。漢代覆滅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長達三個多世紀的分裂割據時期,多個政治勢力興起,最終建立起一系列的南北方政權。鮮卑拓跋部統治中國北方近兩百年,這些異族皇帝很多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們推崇佛教為國教,並資助修建了大型的佛教寺廟。早期佛像多採用淺雕手法,體態較為僵硬,整體看起來比較偏平。到了製作這尊觀音像的北齊,佛像的面部變得更加豐滿圓潤。
  • 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2月跨年衝刺計劃#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可悲啊,世人認為得到了形、色、名、聲就能夠得到事物的實情!形、色、聲真的是遠遠不夠用來獲得事物的實情的,而真正明白的卻不說,說的卻又不明白,那麼世人又如何能懂得這個道理呢?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莊子認為:「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
  • 誰還記得那些被歲月塵封的往事
    上了幾歲年紀的人看到這副海報,想必已經想起來了,上個世紀末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重金打造的《鐵達尼號》風靡全世界的盛況……電影好不好看姑且不論,男女主角站在船頭飛翔的這一幕成為多少人心目中經典的浪漫造型
  • 北京望京凱悅酒店藏悅中餐廳開啟「美食札記」第二季
    北京2019年5月6日 /美通社/ -- 「食在藏悅 · 食悅南北」橫貫此理念,坐落於北京望京凱悅酒店一層的藏悅中餐廳於近日全新開啟「美食札記」第二季 --「羊城記憶錄」,講述屬於羊城的那份獨一無二的記憶,盡獻其盤中珍饈,引領食客即刻踏上從舌尖到心靈的美食潤養之旅。
  • 張宗憲、埃斯肯納齊等多個私人珍藏薈聚香江,看看他們都藏了哪些好貨?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舊藏展覽:《雲海閣》重要中國瓷器.張宗憲珍藏展,倫敦佳士得,1993年6月2至14日本瓶器型端莊雋秀,壺細口,直頸,扁圓形腹,橢圓形圈足,平砂底無釉,釉汁勻淨淡雅,細膩瑩潤。肩部飾對稱的如意形雙耳,許之衡稱為「口際飄雙帶」。
  • 超強「讀心術」,第六感極準的星座,往往不形於色,卻能識透人心
    在我們的周圍,有些人,對人對事極其敏感,第六感特別準,仿佛有「讀心術」一樣,能一眼看穿人心,卻常常不形於色。他們的直覺很靈驗,好像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猜測之事,中標率非常之高,讓人覺得無比驚訝。有人就戲稱,管他們這種讀心能力叫「神預言」。十二星座中,有些星座也具備了這樣的特質,一起來看看。
  • 廓形毛衫的柔情如何穿好?3個搭配3個版型,get春日的高級優雅感
    廓形的設計能很好的遮肉藏身材,小肚腩什麼的也能穿出高級感,而且搭配簡單,無論是松+松法則還是常見的松+緊穿法都很輕鬆的搞定穿衣搭配,保暖省時又有範。原本單調的毛衣在不斷變換款式和風格來迎合當下的流行趨勢。大廓形毛衣最時髦保暖,從不對稱到減法裝飾,再到各種編織圖案,毛衣總有說不盡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