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俊俊。
因為很喜歡《大護法》,所以對《妙先生》也有一些期待。
都是不思凡導演的原創作品,但這一部不思凡只是作者,卻不是導演。
這部《妙先生》依然是理想主義者的故事,依然是關乎政治,人性,哲思,
依然是成人動畫,依然是深刻的主題。
但,觀影體驗,卻並不佳。
總結來說,就是深度有餘,卻不是成熟的電影作品。
首先,說說電影的深度吧。
這部電影開篇,就立了一個殺好人,救壞人的設定。
一種叫做彼岸花的東西,只寄宿在善良的人身上。
而彼岸花,又會使周圍的人變得邪惡、墮落。
妙先生,是大地的管理者——按我的理解,就是道家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也就是真理。
妙先生告訴主角,你必須殺死那些被寄宿好人,才能取出彼岸花,才能救人。
一個村子的壞人,只有一個好人。
然而好人死了,壞人才有一絲被救贖的可能。
這個設定,說不上是殘忍還是諷刺。卻有那麼一丟丟真實。
於是,主角去人間,勸說那些被寄宿的善良之人,自願捨生取義。
這個過程,也見夠了人類的卑鄙邪惡和愚昧。
為了錢殺死自己的親弟弟。
為了蠅頭小利自相殘殺。
為了迷信和貪婪,騙自己善良的兒子去死,死後,又自作自受。
為了賭錢,逼老婆賣淫,最後賣掉15歲青梅竹馬的老婆,卷錢跑路。
主角看夠了各種惡行,也會問自己,這樣的人類,到底值不值得救。
但是妙先生答應主角,只要集齊12個彼岸花,就能得到一個真相。
這是人物前進的動機。
這部電影不像《大護法》,是外部性的反抗,而是內部的反思探討更多。
看夠了人類愚蠢又邪惡的樣子,主角是一個冷漠的、天地不仁的性格。他並不熱血,也沒有多少悲傷。而女主,是一個單純稚嫩的憤青,以為只要揮劍就能拯救世界。反派天生孤苦,又曾經被師父背叛,所以更加偏激,被附上了大地的怨氣。其實電影也說的很清楚,不知道是大地的怨氣,還是自己的怨氣。但主角覺得,人類確實大部分是垃圾,但你一桿子全打死了,連選擇做好人還是做壞人的權力都不留,似乎也不對,太偏激了。
電影像這樣的哲學命題還有很多,基本是一個人世界觀逐漸成熟的全過程。
單純憤青,偏激極左,中立善良,反道德,天地不仁,被動厭世,人類毀不毀滅我不關心。資本主義壓迫,人性貪婪畢露,全是政治和哲學論題。所以,前半部分還算有趣,但到了後面,就開始崩壞了。
這部電影的深度,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人的認知,最後結局如果還能提出更好的結論,那豈不是大哲學家。一類是關於電影的內容,沒看懂就噴的。最常見的詞就是看不懂,無聊,故弄玄虛。說故弄玄虛的評論輟詞不當,理解不了抽象和隱喻,對哲思也沒有儲備和經歷。故弄玄虛是指言之無物,這電影臺詞還是有內容的。臺詞裡有很多有趣有深度的內容,比如地球的居民不止人類,說什麼人間,說的好像地球專門為人類而存在似得。這讓我想起上個星期,恐怖分子綁架大巴車,讓烏克蘭總統宣傳環保電影的新聞,這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第二類就是看懂了電影裡幾乎所有內容,隱喻,只是單純覺得沒拍好的。而且,最大的缺點就是,你是一部講深度,講哲學,講人生觀世界觀的電影。人應該有遠見卓識停止貪婪——實在太說教,虎頭蛇尾且沒用。雖然我看穿了這一切,但我依然選擇犧牲自己——主角最後的選擇很強行,沒有鋪墊,沒有共情,給人一種刻意感,坐立不安。因為主角是十足的聰明人,所以他清楚人類像復活節島一樣,所有人類的努力下,所有人類都走上絕路,就是人類的結局。電影其實沒答案,只能靠極端反派續上,要強行毀滅世界,最後主角強行選擇犧牲自己。最後卻還要整一個這樣的結局,等於說是把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深度——唯一的優點——最後給整沒了。作者對主角的設定,是一個表面冷淡毒舌,內心依然熱血的人。如果導演是想拍一個看穿了世界的荒謬,人性的卑劣,卻依然為了殘存的善良和希望,而犧牲自己的主角——那我只能說,你的落點在感動人的犧牲上,你的片子卻沒有溫度只有說教,沒有共鳴只有自嗨,那你的作品就是失敗的。可以看出來,電影是圍繞著人到最後,到底要不要選擇善良,以及用一個人的善良,能不能喚醒所有人類的反思的。所以,雖然我覺得瑕疵很大,卻還是給了4星鼓勵。只希望下一次,能把故事講好一點,把思想上的討論能做到自圓其說,而不是用一個簡單的閉環和自我感動結尾——就變成了要故事沒故事,要深度又沒深度。我們,暫且把這一次當做是一次不太滿意的嘗試吧,希望以後越來越好。
最後,前面一直在討論思想上的東西,但電影不止是思想。這部電影動作戲拉胯,分鏡極差,故事性約等於負,零幽默。畢竟大部分人,對這部電影的批評,不在於哲思,而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