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
摘要: ADAS與自動駕駛需並駕齊驅,用技術先發優勢加速智能駕駛商業落地。
隨著汽車新「四化」持續深入發展,智能駕駛這個概念越來越被整車廠商所重視。無論是傳統燃油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希望找到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智能駕駛方案。正因如此,也加速了汽車行業內傳感器、計算晶片等相關技術的爆發增長。
在汽車智能駕駛相關技術發展時期,地平線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從最早的ADAS解決方案再到現在的新一代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一直處於較為領先的位置。
在2020年CES現場,地平線展示出多種智能駕駛落地成果,並且鈦媒體也與地平線副總裁&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先生進行了溝通,看看汽車智能化的未來應該從哪裡繼續前行。
首款車規級AI晶片、新一代計算平臺等多項黑科技公布
本次地平線在2020年CES現場展示了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徵程二代、ADAS解決方案、新一代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及一系列智能駕駛落地成果,向參展觀眾展示了一個多層次、多維度、多場景的智能駕駛「芯」生態。
其中,徵程二代是面向全球市場的單目前視ADAS解決方案。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可在100毫秒延遲內有效感知車輛、行人、道路線、交通標誌、車牌、紅綠燈等六大類近百種目標的檢測和識別。不僅如此,地平線單目前視ADAS解決方案還專門針對中國道路和場景進行了優化,為合作夥伴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發展保駕護航。
截止到目前,徵程二代已經完成了一系列賦能成果,包括大陸、SK 電訊、Freetech、英博超算等眾多頂級Tier1s、OEMs以及科技公司的合作方案,其中部分合作項目預計於2020年內實現前裝量產。
張玉峰在會後採訪中表示,:「地平線正基於徵程二代面向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層次的產品交付和服務,以深層次、多維度的全面開放服務充分賦能汽車行業的智能化升級。」
對於ADAS方案上的理解,地平線在前幾年就有了非常清晰的思路,他們從提供系統參考解決方案,到全面開放感知結果,再到工具鏈的全棧解決方案。如此的發展,讓其在一層層的Tier 1、自動駕駛公司、車廠背後,將技術實力灌輸到整個產業鏈中。
在2020年下半年,上市新車中就會出現地平線的ADAS方案。並且,張玉峰現場也表示:「現在中國汽車市場中ADAS新車滲透率不超過10%,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經過兩年的技術發展與沉澱,到2022年,加上智能座艙在內,徵程二代晶片裝車量鐵定超過百萬個。」
其實地平線這樣「勇敢」的預期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地平線公司已經宣布與佛吉亞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家公司都在尋求在ADAS、高等級自動駕駛,以及智能座艙領域突破。
除了ADAS方案以外,地平線本次也拿出了新一代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它基於伯努利架構,支持高達12路4K超高清視頻輸入,能實現10類車型分類與車燈檢測和6類車道線檢測。
視覺感知是自動駕駛的重要感知方式之一,但其開發和持續迭代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面對日益加速的自動駕駛落地趨勢,地平線正通過提供基於Matrix的即裝即用的視覺感知方案以及開放的晶片工具鏈服務賦能客戶,使客戶得以專注於用戶體驗差異化的提升和車隊規模化部署運營,從而在快速發展的市場中贏得先機。
本屆CES上,基於徵程二代車規級AI晶片的地平線Matrix2自動駕駛計算平臺首次公開亮相,迭代後的Matrix 2具備更高性能、更低功耗和成本等特點,可滿足多個國家、不同場景下高級別自動駕駛運營車隊以及無人低速小車的感知計算需求。
功耗!功耗!功耗!地平線Matrix2自動駕駛計算平臺這次的功耗表現僅為上代產品的三分之二。
雖然,這對於傳統燃油車來說功耗起不到什麼太大的影響,但對於純電動汽車來說,大功耗就代表了續航的降低,特別是城市型的小型新能源汽車,每一點能源都不能浪費。所以,地平線Matrix2的出現,讓未來更多整車廠商看到了曙光,自家的新能源NEDC終於能在提升一些了。
在講述Matrix 2的開發過程,張玉峰強調了「量體裁衣」的概念,他表示:「其實,對於更長遠的L4級自動駕駛車隊來說,Matrix 2不僅具備高算力低功耗低成本三大優點,還能做到即裝即用,內嵌算法在極端氣候下也能穩定輸出感知結果,非常適合自動駕駛公司快速裝車,擴充車隊規模。」
目前,地平線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已經與眾多自動駕駛探索者達成合作,攜手賦能產業落地。無論是在Robotaxi領域,還是在整車廠、自動駕駛初創領域,Matrix強大的感知能力都得到了廣泛而深層次的應用和驗證。
例如:在Robotaxi領域,地平線與多家頂級自動駕駛運營公司達成合作,Matrix被應用於近千輛的測試車隊並開已開展商業運營服務。
在整車廠領域,地平線與奧迪長期在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及產品化等方面展開合作,助力奧迪在無錫獲得了L4路測牌照,並賦能奧迪中國首次在國內實際高速公路場景進行乘用車編隊L4自動駕駛及車路協同演示。
智能駕駛需兩條腿走路,未來商業落地或將再提速
如今地平線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產品進行支撐,在談及未來智能駕駛發展方向,以及自身產品研究方向的問題時。張玉峰認為ADAS和自動駕駛平臺都需要共同努力,二者在未來並沒有取捨的問題,而是通過不同技術來實現更高級的自動駕駛。
目前,全球市場以L2、L2.5級自動駕駛為主,但L3-L4級別之間的差異化非常小,所以現在有更多廠商去繞過L3級自動駕駛,直接研發L4級。面對這種情況,張玉峰向鈦媒體透露:「Matrix2隻是一個開始,預計今年內,地平線將會陸續推出新一代車規級AI晶片,為加速自動駕駛落地注入新的勢能。」
反觀地平線的產品布局,其在市場中擁有更靈活的打法。因為Mobileye賴以成名的EyeQ系列晶片同樣內嵌了感知算法,但其在出售產品時候,往往都是軟硬體打包出售,並不會根據客戶情況進行針對性修改,或是讓客戶的算法運行在自己的感知晶片上。
但地平線則採用完全開放的理念,即可提供硬體、也可提供包括算法的整體方案,還給客戶提供了名為天工開物的完整工具鏈,讓客戶自己對晶片上的算法進行調整優化。
技術先發優勢推動商業化進程,為地平線賦能實際場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在車載AI晶片這條公認的硬科技、長跑道創新,地平線將繼續堅持推陳出新。
隨著人們越來越了解自動駕駛技術,需求也會逐漸增多,無論是廠商還是上遊供應商,都需要快速滿足用戶的需求,這也會促進更多巨頭的布局和創企的興起。
現在,英偉達、高通等傳統消費電子晶片巨頭也分別加入自動駕駛晶片和平臺的戰場,它們在此前更具經驗。此外,整車廠商現在也在尋求更好的合作,比如電裝和豐田組建半導體合資公司主攻自動駕駛晶片等等。
愈來愈多的玩家加入,促使智能汽車領域的晶片戰爭將愈發激烈和殘酷,在未來的戰場中,能否量產決定了能否生存下去。
從本次放出的消息來看,地平線已經在這個新戰場上有了自保的實力,其實現了賦能行業,合作版圖正在飛速擴張,覆蓋了自動駕駛從產業鏈到車廠、從載人到載貨的全產業,實現全面布局。
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地平線可以把握住這次機會,在智能駕駛領域持續創造出更新更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以繼續深耕「算法+晶片+工具鏈」基礎技術平臺,堅持底層賦能者定位。這樣的良性循環,才會成就未來中國車載晶片領域的新巨頭。(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Ki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