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他們創辦的公司或已是獨角獸,或剛啟動種子輪,或已家喻戶曉,或長期身居幕後,或正起於微末,但他們都是中國新經濟的微觀脈搏,是這輪產業和技術升級的微觀主導者和實踐者,不同行業成千成萬的他們的身影匯聚,投射變革的洪流。
《科創板日報》 「連線創始人/CEO」欄目,主要關注創新創業型企業,以企業創始人/CEO的訪談為一手信源,讓成長中的創業公司走入公眾和市場視野,並發掘最新技術和產業趨勢,每周五21時準時推送。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汪慧)訊,智能汽車將成為手機後又一流量入口的趨勢愈加顯見,創業「爬坡」5年的餘凱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自己的邏輯。
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11個部委聯合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問題也很明顯。業內指出,由於中國汽車產業對核心零部件的關注和投入都不足,使我國汽車行業飽嘗核心零部件空心化的苦果,很多汽車零部件只能從國外進口,以博世、大陸、英偉達、英特爾、高通、採埃孚等為代表的國外零部件廠商佔據大量市場份額。在體量上,我國零部件集中在外圍部件,自主品牌力弱,且缺乏先進的核心晶片製造能力。
但地平線已將產品成功商業化落地。今年1月,上汽聯合阿里推出的高端汽車品牌智己汽車,其新車型智能數字架構選用了地平線徵程2。
剛剛過去的2020年亦被視為地平線車規級AI晶片的前裝量產元年——徵程2在長安UNI-T和奇瑞螞蟻兩款車型上分別實現了智能座艙域和高級輔助駕駛域(ADAS)國產AI晶片量產上車的零突破,且在6個月內完成10萬片出貨。
當前,全球只有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 、英偉達和地平線三家企業實現了汽車智能晶片的前裝量產。據悉,地平線現已拿下超過20個車型的前裝量產定點,預計2021年裝車量可達百萬臺。
截至目前,地平線已完成8輪融資,其7億美金C輪的額度已完成5.5億。在C1輪宣布不到20天,1月初,地平線再次宣布完成C2輪4億美元融資,由Baillie Gifford、雲鋒基金、CPE(中信產業基金)、寧德時代聯合領投。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老牌投資基金Baillie Gifford是特斯拉的第一大機構股東,風格以長線投資著稱,其「陪跑特斯拉七年獲利千億」的故事一直被津津樂道。此外,Baillie Gifford還投資了亞馬遜、愛彼迎、Spotify、Lyft、SpaceX等科技企業,亦是阿里巴巴、蔚來、騰訊音樂等中資公司的股東。
決賽選手從寂寞時候蟄伏
智能汽車晶片的決賽已經吹響了號角,是餘凱的最新判斷。
「2025年將是車載人工智慧計算的一個關鍵節點,輔助駕駛的市場滲透率有望在這一年達到一個高點,達到70%。」屆時,自動駕駛會進入一個指數發展的階段,「車載計算平臺在整個產業鏈中的位置也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但是餘凱認為,真正有入局資格的還是厚積薄發的老玩家,地平線是其一。
餘凱多次調侃自己是一個晶片領域的「外行人」。創業前,餘凱已在軟體和算法領域摸爬滾打了20多年,一定程度上可謂功成名就。餘凱獲得慕尼黑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後,曾在微軟、西門子和NEC工作,2012年回國,曾任百度IDL常務副院長、百度研究院副院長、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等職務,同時餘凱還是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兼職教授,以及中科院計算所客座研究員。
在百度帶隊時,餘凱思考,要真正實現人工智慧的普惠,僅靠軟體遠遠不夠,「應該更激進一點,為人工智慧設計專門的晶片。」
2015年,餘凱離開百度,選擇了「冷門賽道」——處理器,將晶片裡最難的車規級晶片作為創業方向。彼時,創業公司一窩蜂湧入人臉識別領域,餘凱成了「獨行俠」,他帶著科學家身份的理想氣質和業內大拿的明星光環,「闖入」了一個從未涉足的領域,從沒寫一頁PPT就拿到第一筆明星機構的融資的興奮勁兒過了後,開啟了一個每日「如履薄冰的爬坡過程」。
直到今天,餘凱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人工智慧,包括自動駕駛,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搞定處理器」。從車聯網、ADAS到高精度地圖,從L3/L4到更高級別自動駕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處理器。
在餘凱看來,「自動駕駛汽車本質上是四個輪子上的數據中心」,並且隨著智能汽車產業分工明確,核心處理器將由專業的供應商負責,地平線要做的就是智能駕駛時代的核心處理器。
何以PK特斯拉FSD?
競爭格局愈加清晰,餘凱也更加頻繁被問及「如何看待特斯拉這一競爭對手」。
過去一年,特斯拉股價上漲7倍,市值超6000億美元,超過九大傳統車企的總和,在餘凱看來,「資本市場已不再按照傳統汽車行業的規則看待特斯拉,而是以IT行業的邏輯對特斯拉進行價值重估。相較於豐田、大眾這些傳統車企,新能源並不是其差異化優勢,真正讓特斯拉獲得競爭優勢的,是其激進的智能化技術。」
在晶片上,地平線並未掩飾超越特斯拉FSD的野心,「即使對標目前最強的特斯拉自動駕駛晶片FSD,徵程5在算力上也具有優勢。」地平線方面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
據悉,地平線徵程5是面向L3/L4級別自動駕駛的旗艦級晶片,將於今年上半年推出,基於權威機構SGS TV Saar認證的汽車功能安全(ISO 26262)產品開發流程體系打造,具備96TOPS的人工智慧算力,支持16路攝像頭感知計算。
而性能更為強勁的汽車智能晶片地平線徵程6已經提上日程,其採用車規級7nm工藝,算力可超過400TOPS。「根據地平線的晶片研發roadmap,發布基本按照一年一代,敬請關注地平線每年的晶片發布會。」
圖|地平線汽車智能晶片 Roadmap
先成就別人,再成就自己
與此同時,地平線正在快速擴張自己的朋友圈。此次融資的第二priority便是打造合作夥伴生態。2020年9月,地平線與廣汽研究院、廣汽資本分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發布廣汽版徵程3晶片。其合作夥伴中還有長安、上汽、一汽、理想汽車、奇瑞汽車、長城汽車,以及奧迪、大陸集團、佛吉亞等國內外主機廠及 Tier1 。
在開放和極致效率之間的抉擇成為地平線發展中的重要戰略轉型,經過長達幾年的激烈討論後,餘凱團隊的結論是,「開放性更重要。」
「首先要成就我們的夥伴和客戶,然後再成就自己。這需要我們在軟體平臺和供求鏈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讓更多的合作夥伴能更容易的在我們的晶片平臺上面構建他們自己的應用,」餘凱說道,「地平線是底層算力的提供者,我們在產品、技術甚至戰略機制方面都是極度開放的。」
被問及新勢力是否會成為對手時,餘凱表示,地平線更願意將自己定位為汽車智能化的賦能者——作為Tier2,提供超高性價比的邊緣 AI 晶片、開放的工具鏈、豐富的算法模型樣例,為Tier1和OEM賦能。
餘凱將自己定義為長期主義者,正如「地平線」的命名亦是對遠方的眺望,「不妨想像下地平線的那種畫面感,就是能夠看到最遠的地方,我們總是想去追尋那個邊界,突破那個邊界。」
而汽車也不會是地平線的邊界,在餘凱眼中,汽車只是機器人的一個品類,是破局點,未來地平線要成為機器人時代的英特爾,成為一個賦能型的平臺工具型企業,「正如地平線的名字叫 Horizon Robotics,我們希望打造一個 Horizontal Platform for Robo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