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年

2022-01-02 Once

十八歲的夏天,我拎著兩個大箱子,搖搖晃晃地站在從深圳到香港的火車上。從羅湖到紅磡的這一路,人們上上下下,車上的內地面孔越來越少,多的是打扮時髦的香港同胞。那是我第一次到香港,免不了又興奮又緊張,對即將展開的大學生活充滿期待。下車的時候,我的行李箱輪子不小心卡在了車廂和站臺的縫隙裡,我費勁地想要把它拉起來,身後有一個香港女生,不耐煩地看著我說,「Excuse me?」然後推開我,下了車。

 

我又尷尬又氣惱,初來乍到的喜悅一瞬間化為烏有。我跟香港的梁子,大概從那一刻就結下了。

 

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今天,我壓根不會往心裡去。有可能那個香港女生當天心情不好,也有可能她本來就脾氣暴躁。就算她確實是針對我,一個打扮樸素的內地學生,也沒什麼。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只是被我撞上了。但在當時,那個飽含著不滿的眼神還是被少年時代的我過分解讀,加重了我潛意識裡作為一個外來者,害怕在這個城市不會受到歡迎的擔憂。

 

為了緩解這種擔憂,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盡力去融入,甚至去模仿我身邊的香港同學。但語言不通,文化隔閡,缺乏持續溝通的耐心,又疲於應付繁重的課程和實習,漸漸地,我發現身邊的圈子裡只剩內地同學和小部分外國人。我們抱怨宿舍樓裡的local同學徹夜排練舞蹈,local同學也對內地生總是霸佔課堂前三排的位置頗不理解。衝突和尷尬最後以雙方默契地保持著互不幹擾,進而視而不見的安全距離告終。

 

大學三年一晃而過,畢業以後,我和閨蜜們在上環租了一間公寓,開始了」港漂「的生活。那段經常加班到深夜的日子,我過得並不算太開心,總是盤算著工作幾年就要趕緊離開。現在回想起來,從進入大學到步入社會,正是人生中情感最脆弱,價值觀最不穩定的時候。因而很自然的,我總傾向於把內心的不自信歸結為這個城市的不友善,把自己的茫然失措歸結為這個城市的複雜多變,把自己的蠢蠢欲動歸結為這個城市的浮躁膚淺。就算換個城市,大概也差不多。

 

還記得港大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我說,你為什麼想來香港?「作為亞洲的金融中心,香港很有活力,又有很成熟的金融體系。「說這話的時候,我其實完全不了解,這個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背後的運行邏輯。

 

一個朋友在離開香港去美國讀MBA之前跟我說,「一直到高中,我都還想去美國讀博士,做科研。但香港徹底改變了我,到了香港我才知道,錢太TM重要了。」 

 

認識到錢的價值,是成年人的必修課,但在香港,這一課除了教育,難免還有一些恐嚇的意味。國際金融中心(IFC)的二樓,奢侈品店雲集,人們光鮮亮麗地出入;而在離它不足三公裡的上環街市,常年有流浪漢裹著棉被睡在小公園裡。中環的寫字樓裡隱藏著大大小小的米其林餐廳和價格昂貴的私房菜,但更多的人在午飯時間在美心和大家樂門口排長龍。最可惡的還是日益高漲的房租,就像懸在頭頂的利刃,讓我們免不了要在房產中介的門前惡狠狠地感嘆一句,「錢太TM重要了。」

 

這解釋了為什麼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決定留下的人多數都進了最能掙錢的金融業。接下來,每個人的生活版本都趨於類似。我一度覺得香港就像一個巨大的富士康工廠。它提供創造財富的機會,提供偷窺上流社會的門縫,讓本來安於命運的人誤以為有機會徹底翻盤,賭上一切,但大部分的人只是在高速運轉的流水線上把自我消耗殆盡。如果不是香港,我們也許有機會成為別的人的,我曾經這麼想過。

工作幾年以後,我漸漸意識到自己想法的偏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決定了我們對自身價值的確認方式。作為一個有能力獨立思考,有權利自主選擇的年輕人,學習如何平衡欲望和能力,如何對抗現實中的壓力,是一生要做的功課。不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盲目地隨波逐流,最後把這一切推到一個城市的頭上,未免對它太不公平。

 

接受,改變,或者離開,我們總有選擇。

 

去年,在香港生活9年以後,我決定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走之前,我和朋友約在九龍的Ritz-Carlton喝了一次酒。望著流光溢彩的中環,我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感慨,」真是太美了。「 從2007年的夏天開始,我輾轉了很多地方,才終於學會欣賞香港的好,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制度,多元的文化,還有在這裡的,我認識多年,默契十足的local和non-local的同事朋友。每次旅行或出差回來,降落在機場的那一刻,我就像回家一樣心安。這個7-11通宵開放的城市,夜裡一個人走在路上也不用害怕的城市,各種演唱會和最新電影都不會落下的城市,徹底把我們慣壞了。有時候和離開香港的朋友們聊天,總是不免矯情地懷念,「 我以前覺得自己不愛它,現在才發現,我只是不知道自己愛。」 

 

在香港的時候,我看過一個《Crushon my city》的展覽。我其實對很多城市有過crush, crush之所以美好,因為我是遊客,一切還沒來得及變壞,我就已經離開。而對香港,恐怕我再難有任何類似crush的感情了。現在的我敢說自己熱愛香港,是因為這熱愛是由點點滴滴的尊重,了解和認同感疊加在一起的頭腦清醒的愛,註定比crush更持久,更深厚。

 

這樣的愛裡,也包含著擔憂。

 

2014年十一,我在不丹旅遊,「佔中」就是那個時候發生的。回來上班的第一天,平時車水馬龍的夏愨道上一輛車也沒有,只有稀稀落落的行人和滿地帳篷。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生活了七年的香港一夜之間變得非常陌生。

 

在那之後,不斷有各種各樣的中港衝突被媒體渲染放大,在內地的家人朋友見面總要問我說,「香港還好嗎?」答案一言難盡。恐怕每一個」港漂「的心裡,都要被這個問題反覆敲打。香港,對我們而言,到底是可以安身立命的第二故鄉還是看似繁華,但始終無法生根的驛站?

 

中港罵戰最激烈的那段時間,有一次搭計程車去機場快線。司機是個老人家,一路用蹩腳的普通話跟我聊天,問我來香港多久了,會不會不習慣。他說,「你要努力工作。你信我,在香港,努力工作就有回報。我的兒子是律師,現在每個月還要飛到倫敦,去不斷增值。」 經過皇后大道時,他指著來來往往,膚色各異的行人跟我說,「你看到了嗎?黑的白的都是香港人。自由包容就是香港的精神,只要香港精神不滅,香港就不會太壞。」

 

這幾天,和我一起去香港讀書的朋友們紛紛在朋友圈感慨,二十年前,懵懵懂懂的自己從未想過會和香港結下這十年的緣分。而十年前,那個在火車上忐忑不安的少女也壓根沒有想過,多年以後,香港會成為她整個青春最重要的回憶,讓她在大洋彼岸的深夜,對著一盤燒味,一杯奶茶思緒萬千。

 

這十年間,我一直在嘗試尋找一個可以給我「歸屬感」的城市。越是尋找,反而越是明白,歸屬感這件事,其實並不僅僅依賴於血脈和回憶,它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承諾。我贊同秦華在《異鄉人的心何處安放》裡說的,「歸屬感源於愛,而深層的愛源於付出。」人和城市的關係,就像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建立深層次連接的核心並不在於對方有多完美,而在於我們是否有自信,有能力,和對方一起經營一段完美的關係。

 

過去的幾年,大家批評香港眼界太過狹隘,錯失了很多機會。未來香港是不是會更好,看上去也是個大大的未知數。可是未來,誰又說得準呢?

這個學期,enabling technology的第一節課上,教授舉了兩個」預測未來「的例子。

「I think there is a world market for maybe five computers. (未來全球市場只需要5臺電腦)」 – Thomas Watson,chairman of IBM, 1943

 「640K ought to be enough for anybody.(640K應該對任何人來說都夠用了)」 – Bill Gates,1981

」 The future is very difficult to predict (未來很難預測)「 他說。

一個學期結束,最後一節課上,他回顧了這幾十年來科技界取得的巨大進步,然後下一張PPT上寫著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create it (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它).」

 

「香港還好嗎?香港會不會更好?」這也許正是答案吧。

題圖是今天的香港,維港煙花 (攝影:九哥)

還有謝謝大攝影師Danny的朋友圈供圖



相關焦點

  • 香港的十年,何藩的十年
    以下是正文:《念香港人的舊》是攝影大師何藩(1931 - 2016)生前編撰的最後一本攝影集。觀看這本攝影集,就像跟隨何藩的鏡頭,坐電車貫穿港島東西,遊覽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觀看當時香港人的市井生活。彼時的香港,多種勢力並存,將近300萬難民的湧入,使得數年內新來者的人數就達到香港本地人口的4倍。一個相對結構單一的社會,歷史上第一次開始要面對一個更複雜的文化和階層構成。因此,要理解香港的現在,何藩鏡頭下的那香港十年就顯得很重要。那可能是香港最艱難的十年,也是孕育新社會形態的十年。
  • 十年昌南 一周香港【UCN】
    《十年昌南 一周香港》...本片展示了安田猛(Takeshi)和其團隊在香港7天的藝術之旅。
  • 香港金像獎:十年,拾年-虎嗅網
    它本肩負著,為香港電影21世紀又一個十年梳理總結、最終劃上句號的重任。那年的最佳影片,給了五個學生作業式的短片集《十年》。有人稱讚香港電影人的勇氣,但就評獎本身,最佳影片頒給一部只此一個提名、肉眼可見的平庸之作,也實在有失水準。當藝術開始讓位於政治,香港電影慌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正式觸底。
  • 評論:CEPA十年 香港類型片的消失、復甦與進化
    評論:CEPA十年 香港類型片的消失、復甦與進化 時間:2014.04.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楊雅如 分享到:
  • 「七億」到「七十億」的成長:香港電影北上十年
    「七億」到「七十億」的成長:香港電影北上十年 而其中,要屬香港電影人參與的合拍片風光最勁。香港電影北上已有10年,被稱為「找到了一座寶藏」。  從「七億」到「七十億」的華麗轉身  「那是香港電影的最低潮,每年只有70部電影,比最高峰時少了200多部。年均票房只有七、八億港幣,很多電影人都沒有工開,只能轉行。」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主席、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回憶起十年前,忍不住感嘆。
  • 蘇打綠《十年一刻》香港籤唱 與歌迷提前過聖誕
    ,做為新專輯《十年一刻》上市後首次在港籤唱,蘇打綠不僅現場與香港歌迷親密接觸,更與歌迷提前過聖誕並遊戲互動。蘇打綠現身香港辦籤唱會。網易娛樂11月29日報導 近日,華語樂壇人氣天團蘇打綠在香港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籤唱會,做為新專輯《十年一刻》上市後首次在港籤唱,蘇打綠不僅現場與香港歌迷親密接觸,更與歌迷提前過聖誕並遊戲互動。
  • 近十年香港TVB優秀電視劇推薦
    在過去的十年裡,我推薦一些優秀的香港電影,希望你喜歡。01《潛行狙擊》拉菲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把熟悉的味道從老港電影帶到熟悉香港歌劇的大陸觀眾,因此多年沒看過香港歌劇的觀眾又開始關注香港歌劇。。
  • 香港十年追夢記
    香港,從一個只在媒體上出現的名字,成為我定居的城市。這十年酸甜苦辣的故事,我想說給您聽。時間倒回2007年暑假,我在廣州市越秀區一所中學擔任英語教師剛好6年,任教的班級成績不錯,受到學生與家長認可,與同事相處也很融洽。
  • 2018香港小姐出爐!冠軍被封十年最美港姐!
    圖源:香港01 其次就是舞蹈!比賽當晚畫面圖源:新地雜誌潮嘆妹覺得今年的港姐整體素質還是符合「美貌與智慧並重」的 但有傳今年冠軍被封「十年最美港姐 先來看看近十年的港姐冠軍 ▽2008年香港小姐冠軍張舒雅這個長相混合了朱玲玲與向海嵐等成功港姐冠軍優點又被稱為「張曼玉與梁洛施的混合體」的美女,外貌不錯而且身材在一眾港姐中屬於鶴立雞群,但負面新聞不斷。
  • 從七億到「七十億」的成長:香港電影北上十年
    從七億到「七十億」的成長:香港電影北上十年 時間:2014.01.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 十年香港嫩模浮沉史
    她出生在潮州,十歲才定居香港。以前在老家一家七口住五層大宅,來到香港後擠在60平的小房子裡。她漸漸發現香港是個商業社會,一切都離不開錢,於是從中學起就兼職賺零用錢。從數百元一個工作的硬照模特,到二十元時薪的夜班網吧收銀員或派傳單員都做過。〓 從小就眼睛大大,很可愛。
  • 《香港製造》一夢已十年 作者北大對話港片迷
    :一夢十年——港片迷對話港片迷」活動現場,剛剛臺下凝視的臉中,也有本場活動的嘉賓:著名影評人魏君子、獨立影評人宋子文、博納影業策劃總監榮超。這是北京大學電影協會主辦的「香港製造:一夢十年——港片迷對話港片迷」活動現場,剛剛臺下凝視的臉中,也有本場活動的嘉賓:著名影評人魏君子、獨立影評人宋子文、博納影業策劃總監榮超。但他們此行卻不是以這些頭銜的名義,而是作為曾經親歷過港片黃金年代的港片迷,來和新一代的港片迷們做近距離的對談,順便為他們以及朋友合著的新書——港片和錄像廳憶舊集《香港製造:一夢十年》稍作宣傳。
  • 港交所大時代:香港十年規則之戰
    香港的希望在哪裡?香港是否有一個領域還擁有敢於突破的勇氣和野心? 香港的暮色沉沉中,有一個不一樣的存在——香港交易所(下稱「港交所」)。港交所是香港的一把劍,用十年變革刺破了香港社會的守舊與壓抑。 2018年,港交所掀起「25年來力度最大」的改革,打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限制,IPO募資重回全球第一寶座。
  • 香港嫩模十年浮沉史
    以前香港時尚圈是高個女孩混血女孩的天下(香港名模往事這裡回顧),但2000年後期,突然出現了這麼一股風潮,一群個子不怎麼高,也沒有受過專業模特訓練的少女湧出來。她們出寫真、接名模們看不上眼的廣告、走商場秀,這群少女被稱為靚模(嫩模)。
  • 《幻愛》近十年最佳香港愛情電影
    合拍片的盛行影響香港愛情電影最深,大量香港型男配中國美女的愛情電影如雨後春筍襲來,毫無來由的畸形搭配,《單身男女系列》是當中的佼佼者,《北京遇上西雅圖》是異類,要找一套好看的香港本土情懷愛情電影,要追溯到10年前的《志明與春嬌》(續作已變質),香港人等了十年才迎來一套屬於香港人的愛情故事。
  • 陳惠敏與十年好友影視達成合作 香港影視半壁江山到場助陣
    日前,由香港娛樂圈泰鬥陳惠敏一手創辦的星輝娛樂,在香港嘉裡酒店召開了盛大的開業發布會。陳惠敏親邀原cctv《創新中國》製片人汪峂,擔任星輝娛樂CEO,為星輝娛樂的發展方向和後期港片的規劃做出指導。邀請廣州十年好友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偉彬為唯一戰略籤約合作夥伴。
  • 香港十年來最嚴重「登革熱」爆發!
    因為,香港進入登革熱高發期了,而且是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獅子山公園甚至為這事兒連山都封了!(圖源:香港01)這就是香港今年第一宗登革熱個案!沒過幾天,又有3名患者確診!截至今天,香港已經確診的登革熱個案累計達到16宗,是十年來最多的一次!
  • 「香港科大百萬創業大賽」的十年深耕:硬科技像蒲公英一樣散播
    就在創新的焦點再次轉向硬科技的時候,香港科大-越秀集團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以下簡稱「百創大賽」)剛剛結束了第十屆全國總決賽,十位來自雲計算、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物聯網等領域的硬科技創業者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當我們重新意識到硬科技的價值,香港科大百創大賽長達十年的深耕,為我們留下了哪些啟示?
  • 在過去的十年中!香港電影被稱為七個支持演員
    香港電影至今仍被提及的原因在於,除了主角的驚人品質外,還有無數令人欽佩的配角。這些配角,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配角。更不用說演技,僅僅是這個基礎和耐心,已經足夠讓很多人學習了,當然,並不是每一個黃金配角演員都想成為一個支持演員的開始。
  • 榮耀時刻:中原地產榮獲香港服務名牌十年成就獎
    香港名牌選舉由「香港品牌發展局」和「中華廠商聯合會」主辦的2014年「香港名牌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