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於7月1日開始對塑料購物袋收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於7月1日起,要求便利店、超市、藥店等零售商店對塑料購物袋進行收費。此舉是為了鼓勵購物者自帶購物袋,以減少塑料垃圾,防止過多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從而造成海洋汙染。
我國是從2008年6月1日起規定使用塑膠袋要有償使用的,另外英國、法國和韓國等國家也有相關針對塑料購物袋進行收費的政策。唯獨日本,卻足足比我國晚了12年才開始!
為何作為全球公認「環保先進國」的日本,在限制塑料使用方面會落後那麼多?
在此之前,如果你去過日本,你會發現日本超市收款處外面都有一排供顧客整理商品的臺子,上面都放著捲筒的塑膠袋供顧客隨便取用,主要是便於顧客將生鮮食品,帶水的食品與一般的商品隔開。如果你買了一袋洗衣粉和一瓶牛奶,超市一定會給兩隻塑膠袋。
總之,不管是在超市還是在便利店,即使是買再少的東西,店員也都會細心地用塑膠袋包裝起來,總而言之,在使用塑膠袋上日本人絕不吝嗇,但其實,這種舉措對於環保是非常不利的。
儘管日本的塑膠袋號稱可以降解,但是聯合國在 2016 年曾發布報告嚴肅地表示,使用可生物降解塑膠袋並不能解決海洋塑料汙染問題,因為這些塑膠袋只是添加了可以讓聚合物分子加快分裂的添加劑,最後分解得到的微型塑料顆粒依然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再加上因處理成本和設備有限,這些塑料垃圾的一大部分都是運往其他國家代為處理。隨著垃圾越來越多,日本出口塑料垃圾被東南亞各國連連拒絕於門外,也終於品嘗到了白色垃圾帶來的苦果。儘管塑膠袋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它同時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危害。
塑膠袋對環境的危害
塑料是由大量小分子的單體通過共價鍵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以高分子樹脂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助劑塑化而成。它的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汙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斷累積。當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製品被動物當作食物誤食,會導致動物死亡,從而會對動物生存會構成威脅。
不僅如此,它還會影響農業發展。因為廢塑料製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對海洋的汙染更不用說了,世界每年生產幾億噸塑料,有將近1000萬噸的塑料傾倒進海洋。而其中99%的塑料行蹤不明,人們根本無法將其回收。
2018年,新聞曾經報導過在西班牙有一條重約6噸,長達10米的死鯨魚被衝上岸,表面無明顯傷痕,相關部門對其進行了解剖,結果讓人震驚。
在鯨魚的肚子裡,不僅有上百個塑膠袋,甚至還有一個大油桶!在不斷的吞噬了這麼多塑料後,它的胃終於不負重堪,患了嚴重的胃炎導致死亡。
長沙環保學院高級工程師沈華就塑膠袋對環境的危害曾表示:「現在,處理塑膠袋主要有填埋和焚燒兩種方式。塑膠袋含聚氯乙烯,填埋的話可能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得不到降解,汙染土壤、地下水等。如若焚燒,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二惡英。二惡英進入土壤中,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對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導致肝病甚至癌症。」
塑膠袋對人體的危害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你可能覺得自己又沒有吃塑料,至於那麼誇張嗎?
我們人類不經過處理的垃圾肆意排進環境裡,那麼以各種方式被環境內的植物/動物吸收後,最後都會以各種方式回歸我們人類的身體。
傷害我們人體的,是極為細小且人類的眼睛無法輕易看到的——微塑料。
有報導指出:這些微塑料直徑小於5毫米,主要來自人造衣服纖維、牙膏、沐浴露等日常洗護用品中的塑料微粒,當然還有被我們丟棄的各種塑膠袋和各種塑料垃圾。這些塑料製品在海洋環境下,經太陽輻射、化學降解、海浪衝擊和海洋生物的吞食,大塊塑料逐漸變小,分身成無數微小塑料。當它們流入河流和海洋,被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吃掉,會最終成為人類食物鏈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置身於我們必不可缺的食鹽中,最終被我們人類吃下。
那麼吃了微塑料會怎樣?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長時間停留在胃腸道中,造成機械損傷,堵塞食物通道,產生飽腹感,使得實際營養攝入減少,導致生物體重減少、發育遲緩等。此外,微塑料還會引起組織炎症、細胞增殖和壞死,並可能損害免疫細胞。
而且,微塑料的粒徑越小,穿透能力越強。鑑於納米顆粒在生物體中可以移動,研究人員推測納米級微塑料甚至可以穿過胎盤、血腦屏障,進入生物的胃、肺臟器。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腸道中的塑料濃度最高,最小的微塑料顆粒甚至能夠進入血液、淋巴系統,還有可能到達肝臟。
小結: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日本也開始供應免費塑膠袋了吧?我們承認塑膠袋這種家居常見物品能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但是它不一定是必需的。如果人類還不開始有所舉措去減少塑膠袋使用,及時預防和解決,那麼隨著汙染程度持續緩增,日後對環境和人的傷害將無法預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