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民·傳媒 | 環保責任:從拒絕一個塑膠袋一隻吸管開始……

2021-02-12 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

開篇語:

2009年,北大電視研究中心在世界地球日開啟了「地球·公民·傳媒」大型公益論壇,以公民的身份,立足於傳媒,關注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而重中之重是「青年學子在行動」。從5月4日起到6月5日,我們將以公眾號系列推文的形式表達對環保的關注。同時以此致謝所有曾經支持並與我們一起的同路人;以此致敬所有關愛地球家園的行動者們;以此期待與更多的朋友們共同前行。

俞虹

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北京大學的青年學子在行動,紛紛發出自己的環保聲音。在紛繁的環境議題中,塑料垃圾依然是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聯繫最密切的一項議題。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容易忽略所使用的塑料用品,形成一種「無意識狀態」。塑料的存在滲入在我們的生活,在生活極度便利的今天,我們的日常已離不開塑料的使用。隨著外賣產業的興起,人們對於便利與發展的追求使得塑料的需求生產逐漸擴大,如今飯後茶點:珍珠奶茶、美式咖啡、拿鐵所生產出的塑料杯與吸管數量驚人。就連環保的理想地點各大高校,也一樣不可避免地成為塑料生產的重災區,食堂的飯盒供不應求,學習時間緊迫的學生選擇外帶,飯盒、餐具的使用量逐漸增加,在競爭激烈忙碌的社會時代下,人們逐漸將環保的理念與責任拋在了身後。

 

在90後的印象裡,小時候買東西使用塑膠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這種「理所當然」與「便捷」到了2008年被全面禁止,並開始實施塑料收費政策,敲響了警鐘,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意識因此改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於2017年12月31日頒布,我國開始全面禁止超商免費提供塑膠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遏制塑膠袋的「白色汙染」,從那以後「環保袋」的開始逐漸盛行,如今,全球各個國家都正在施行著不同政策內容的「限塑令」,但是在效果與執行上依然存在許多問題,當前海洋垃圾問題依然嚴峻,隨著科技時代的發展,地球正在遭遇前所未有「被挖掘下」的破壞。

研究表明,人類所生產的塑料垃圾已遍布地球中的海溝,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向海洋輸出的塑料垃圾高達480萬噸~1270萬噸,塑料垃圾對在海洋與陸地生活的生物們造成了巨大威脅。英國知名的電視紀錄片《藍色星球》以鏡頭畫面向我們展示了人類所擁有的美麗海洋,但近期海洋生物食用塑料而死亡的事件頻頻發生:鯨魚腹部因布滿了塑膠袋無法消化而死亡,海豹的頭、嘴被塑料圈與鐵絲困住,這樣的危害不僅在海洋當中,在陸地,人們剖開死去的鳥類,發現在鳥的腹部布滿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包括瓶蓋等。不僅如此,塑料垃圾對於水汙染的殺傷力極強,甚至危害到了魚群的生存環境,嚴重的水汙染導致魚群數量逐漸下降。塑料、生物、海洋被迫以這樣的方式聯繫到了一起,受到傷害的則是一群一群可愛又無辜的海洋生物。

歐洲「禁塑令」起步較早的是愛爾蘭,於2005年開始執行「限塑令」,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愛爾蘭「禁塑令」的政策執行效果顯著,對於遏制「白色汙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愛爾蘭對每一個塑膠袋的使用徵收費用13美分,政府所獲得的金錢全部投入至愛爾蘭當地環保協會,此項政策在愛爾蘭國家掀起重要的「塑料改革」,如今的愛爾蘭已經逐漸邁向「後限塑令」時代,不使用塑膠袋已經成為一種環保意識下的條件反射。

我國「限塑令」政策於去年2018年已執行滿整整10周年,我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於2017年12月31日頒布,全面禁止各大超市免費試用塑膠袋,而我國臺灣地區的「限塑令」政策則於2001年開始實施,起步早。但對於「禁塑令」的執行效果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由於政策實行的範圍與塑膠袋設置的價格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國「限塑令」的實行效果一直存在一些爭議。

美國「限塑令」的執行時間與我國大致是一個時間點,同樣於2007年通過草案,禁止藥店、各大超市免費向顧客提供塑膠袋,但美國的「限塑令」政策由於「爭議性」與美國當地的政治環境原因,因此目前並不是全美推行實施,直到2019年美國塑料行業協會依然在呼籲各州立法官員通過立法為「限塑令」推行做出努力。

韓國垃圾分類十分細化,對於「限塑令」的執行相當的嚴格,起步的時間也相對較早,於1999年開始施行。資料顯示,韓國的「限塑令」政策對減少塑膠袋的使用起到了顯著作用,自1999年施行以來,整個韓國的塑料使用率減少了60%。

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升,「限塑令」的範圍從塑膠袋逐漸延伸到塑料吸管的使用,「限制使用吸管」近些年是一件備受關注與討論的議題,其導火線是2015年的新聞事件,人們從一隻受傷海龜的鼻腔內拔出塑料吸管,這個殘忍與痛心的畫面,讓人們開始思考塑料吸管的使用。

一隻海龜的鼻腔發現12釐米的吸管

(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限制吸管」議題逐漸發酵之後,許多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紛紛站出來發出「禁止使用塑料吸管」的聲明,為無塑料食品的發展與改革做出榜樣。

麥當勞最為世界最大的知名快餐店,塑料使用率十分高,在環保包裝的改革上一直做出努力,早在2007年就在塑膠袋、餐具、杯子上進行改革,將塑膠袋更改為手提紙袋,同時回應了2008年所頒布的「限塑令」,另外將冰淇淋的塑料杯更改為紙杯、調整餐具的尺寸。直到2018年麥當勞將環保的視線放到了「吸管」上,宣布不再提供塑料材質的吸管,在杯蓋上更換了設計,希望人們通過杯蓋的設計來擺脫掉對於吸管的依賴。

除了麥當勞以外,知名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也跟隨其後發布「禁止提供塑料吸管」的聲明,並承諾直到2020年徹底實現全球星巴克「禁止提供塑料吸管」的政策,實現徹底淘汰塑料吸管的目標,近期星巴克在杯蓋的設計上使用「淚滴形狀」孔,希望能夠以此替代塑料吸管的使用。

更改杯蓋設計後的星巴克包裝

(圖片來源:星巴克官網)

人們為了保護已經被經濟與人類發展折磨得破舊不堪的環境,絞盡腦汁地希望能夠發明出替代塑料材質的包裝,創造與發明了塑料以外材質的吸管。事實上這些都是能夠實現代替功能的,但是由於人類對於便捷的追求以及成本的原因,不斷遭受阻礙與排斥。

根據2017年我國臺灣地區ICC監測結果的統計數據顯示:沙灘的廢棄物中最多的是吸管,排行第二名,僅次於寶特瓶。由於吸管的體積過小,難以實現回收再利用,因此人們在吸管的材質改革上不斷的進行研究,首先以不鏽鋼材質進行嘗試。不鏽鋼吸管在使用上的優點是耐摔、重量輕,缺點是存在許多清洗問題,尤其是對於孩童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危險的元素。但相比之下,「不鏽鋼吸管」的使用率是較高的。

另外一種材質的創意環保吸管是玻璃吸管,相對於不鏽鋼吸管,玻璃耐熱又容易清洗,但玻璃吸管致命的缺點是易碎,在清洗或使用時容易摔碎,同樣不適合兒童使用,但無論是在清洗還是耐熱使用的程度上相對於不鏽鋼而言都更好,且能夠看到吸管內部,在清潔飲食使用程度上,體驗相對較好。

除了以上介紹的不鏽鋼與玻璃材質的吸管,還有紙質材質與竹子材質的吸管,但使用的效果引起了受眾們的反彈。現在市面上已經執行「禁塑令」的餐飲業普遍使用紙質材質的吸管作為替代,服務依然需要使用吸管的顧客以及產品,如星巴克的星冰樂、奶昔等飲品,必須使用吸管來飲用。2018年英國開始從愛爾蘭等地區實行將塑料吸管更換為紙質吸管的政策,雖然紙質吸管相對於塑料吸管提升了環保品質,但由於紙質吸管的材質遇水容易變形,因此引發了顧客們的抱怨與不滿,在網絡上怨聲一片。環保在這個訴求快捷、簡單、效率的時代裡,依然遭受到許多的障礙與矛盾。

竹子環保吸管也是一個環保的創意新亮點,不染色、天然無害的竹子吸管,相對於前面的吸管耐摔、便攜、輕便,還具有時尚感,充滿了古色古香的元素。但是由於竹子的純天然性,在使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發黴的情況,目前市面上的製作商水平參差不齊,竹子吸管質量各不相同,有些沒有加工的天然竹子在使用後易出現發黴的現象,因此影響力受限。

我國臺灣地區是珍珠奶茶的發源地,人們對珍珠奶茶與手搖飲料的喜愛程度與需求相當的高,飯後大勢飲品已經不是咖啡而是珍珠奶茶。根據臺灣數據統計,臺灣一年所消耗的手搖杯與吸管數量分別是15億杯與30億根,因此臺灣地區在將於2019年7月全面禁止提供塑料吸管。沒有吸管究竟怎麼辦?為此來自臺灣實踐大學的兩位學生吳天瑜與史芳設計出一款無需吸管的珍珠奶茶杯「FLOAT」,將珍珠以分離的方式置於杯子的頂端,在喝茶的同時能夠順道將珍珠一起飲下,不需要吸管也能夠輕易吃到珍珠,此項設計與發明奪得了設計大獎,相信在往後的日子裡能夠儘快的使用到各個飲料行業領域中。我們能夠看到,許多人不斷地設計出各式各樣的創意產品,為尋找塑料的替代品做出最大的努力與頭腦風暴。

臺灣設計師「FLOAT」環保杯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網)

臺灣設計師「FLOAT」環保杯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網)

「限塑令」在全球並沒有實現全面執行,而是往著擴大範圍的方向努力,最根本的原因可以歸結為:經濟與便捷。這是一種環保的矛盾,環保與經濟、生活的便利之間既存在嚴重的矛盾,又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繫,一昧絕對的實行環保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因為其中與經濟的掛鈎與聯繫是繁冗複雜的。

「限塑令」在我國已經實行十年之久,但關於「限塑令」是否已經名存實亡的議題與爭議不斷地在發酵。根據資料顯示「限塑令」政策的施行確實對於「白色汙染」的遏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限塑令」的實施遭受到了巨大的阻礙,政策在許多地方實行不盡人意,主要存在塑膠袋費用低廉,購買與使用的人依然很多的問題,因此被質疑是一種「名存實亡」的政策。

不僅如此,具備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在宣布施行「限塑令」之後,卻遭到網友們指責是環保措施假面下的牟利行為,筆者認為關於塑膠袋「限塑令」施行所遭遇到的阻礙主要來源於:

一、袋子購買的成本過於低廉。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一個2角錢的袋子和自己帶一個環保袋相比,可能重新購買袋子要顯得方便,因此在實際遏制塑膠袋的使用上並沒有起到實際的作用。現在我們在超市能夠觀察到實際使用環保袋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年輕人為了時間便捷還是會購買塑膠袋,因此筆者認為對於塑膠袋價格是「限塑令」政策的阻礙之一。

二、範圍受限。當前塑膠袋收費政策主要是集中在大型超市當中,而在菜市場當中,小型市場當中塑膠袋的免費使用現象依然猖獗,特別是菜市場當中薄的塑膠袋使用率相當高,人們手上提著的菜經常是大塑膠袋裡裝著各式各樣的小袋子,回收再使用率低,因此人們對於「限塑令」政策施行的效果存在許多的疑慮。

反觀吸管的使用情況,根據數據顯示,美國一天可以使用5億根吸管,英國一年則使用掉約83億根吸管,數量龐大。

雖然人們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替代品,如不鏽鋼等吸管材質,但使用的情況依然不盡理想,筆者認為需要一個強制的政策來約束人們的行為構建環保意識,然而面對吸管禁止使用的政策,許多追求於便捷的客戶給予的只是批評與猜忌,認為食品行業的做法是為了節省成本。無論是否節省成本,這些企業至少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做出了表率,因此我們應該給予「限塑令」的不足之處多一份包容與理解。

環保責任:從拒絕塑膠袋與吸管開始.

除了塑料,我們一定還有很多選擇.

除了塑膠袋、除了塑料吸管,我們一定還有很多選擇……並不是沒有替代品,困難的是這個替代品掠奪了人們的時間與成本,因此「限塑令」施行起來充滿了阻礙。原本理所當然提供給我們的塑膠袋需要收費了,人們卻抱著「也沒有多少錢」的態度,沒有考慮後果地使用,不斷的滿足自己的便利與時間,繼續無視「限塑令」的政策。筆者認為「限塑令」不僅僅只是一個環保政策,它更是一個環保意識的宣導,更多強調的是改變人們的觀念,但高度競爭的時代下,人們只追求於自己的發展、夢想,工作,當回頭再看看這個地球與環境時,它已經破舊不堪,受到傷害的則是無辜可愛的海洋生物。除了塑料我們一定有更多的選擇,因此我們提倡以下行動,以此來對抗「塑料垃圾」。

一、常備環保袋於包中,提高塑膠袋價格

現在的環保袋做得越來越輕便,只要常備於書包當中,當你在購買物品時一定能夠利用得到,並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長期以來便可以節省下大量的金錢。也許這是一個過於理想主義的觀念,因為人們在面對便利面前,通常會忘記我們所提倡的環保觀念。筆者認為如果在購買了塑膠袋的情況下,請保存好,多次利用,請勿擅自丟棄或將塑膠袋拿來作為垃圾袋,同樣的塑膠袋可以作為多次購物的袋子,提升使用率。筆者認為在當前高效率追求的社會當中,對於過於「理想主義」的環保觀念難以執行的情況下,「限塑令」應該做一個提升與改革,通過提高塑膠袋的加強來強制迫使人們隨身攜帶環保袋,以此拯救當前幾乎要被垃圾填滿的美麗海洋。

二、自備便攜餐具與環保吸管

便攜餐具與環保吸管的攜帶既環保又衛生,能夠降低竹筷與塑料的使用率,減少對於大自然樹木的破壞。吸管不同於塑料杯,吸管體積過小几乎無法實現回收再利用,因此只能夠採取燃燒的方式,你是否能想像燃燒塑料會對空氣造成多大的汙染?我們都希望呼吸在一個沒有塑料燃燒的大自然當中,高科技的時代誕生了很多便利的環保商品,如便攜餐具、玻璃、不鏽鋼、竹子等環保吸管,倘若你認為環保餐具不方便,你可以從一根小小的環保吸管開始,履行你的環保責任。環保吸管不同於餐具,只需要衝洗就可以簡單清洗乾淨,在你看來只是佔用了1分鐘的時間,但1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減少你使用一根吸管,就可以減少使用一隻需要400年才可以完全分解的吸管,就可以避免一個海洋生物誤食或誤傷的事件。

最後,我們需要用我們的眼睛再次凝視我們人類所做出的行為,凝視無止境的欲望與奢求所對生物造成的影響與傷害,以凝視來審視自我的內心:我們是否無止境貪婪的使用過塑膠袋?或許我們只要從學會拒絕使用塑膠袋與吸管開始就可以拯救它們的環境。

也許你會疑問,甚至充滿憤怒納悶地想:只有我一個人做出努力有什麼作用?不亂扔垃圾有什麼用呢?垃圾依然會以很多方式進行汙染。筆者認為,既然我們目前無法做好垃圾的分類,我們便可以選擇不使用不消費塑料的方式,不使用就會減少生產。我們可以尋找替代品。比如我們提倡:1自備環保袋。2攜帶餐具與環保吸管。

2015年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聚焦「垃圾圍城」的活動上,青年學子們曾號召共同踐行「6R」的主張,分別是「Resist」(抵制)、「Reduce」(減少)、「Reuse」(重複使用)、「Repair」(修復)、「Recycle」(回收)、「Respond」(響應)。本文對於塑料的議題主要提出了「Resist」(抵制)、「Reduce」(減少)、「Reuse」(重複使用)。當我們自備環保袋、餐具與環保吸管時,就是一種「Resist」(抵制)、「Reduce」(減少)的行為。

除了塑料我們一定還有很多的選擇,這並不是無法改變的,並不是像不可再生能源需要我們研發找尋替代能源,而僅僅只是我們轉一個身就可以實現的環保拯救。攜帶一個環保吸管很困難嗎?並不,轉個念頭將它變為時尚吧,環保本身就是一種時尚,是一種表率,使用不鏽鋼吸管喝咖啡與珍珠奶茶是多麼酷炫的事情,使用環保袋方便又時尚,並不那麼的難,因為你的一個轉身就可以拯救一個可愛的海洋生物。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園,誰都不是一個個體,環保責任,從拒絕一個塑膠袋一根吸管開始……「Resist」(抵制)、「Reduce」(減少)沒有使用,便沒有垃圾生產……

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2015年環境日「青年學子在行動」

參考資料:

[1] 蘭聖偉. 海洋微塑料汙染防治該從何處入手?[N]. 中國海洋報,2019-04-11(002).

[2] 劉松濤,羅煒琳,林麗瓊,王林萍.我國公共環境政策困境破解研究——以「限塑令」實施遇阻為例[J].生態經濟,2018,34(12):227-231.

青年學子應當成為倡導環保、踐行環保的主力軍,但我們在校園生活中是否真正於細微處秉持了環保意識、養成了環保習慣?還有哪些被遺忘的環保細節亟待注意?環境日系列推送最終篇,讓我們跟著視頻一探究竟。

聚焦媒介前沿問題,關注媒介傳播與社會發展的互動影響、網際網路時代電視的發展、媒介融合與電視創新發展、媒介文化與批評、視頻節目策劃與研究等領域。

相關焦點

  • 可降解塑膠袋、紙質吸管、紙質餐具在港城上線
    在得到顧客肯定答案後,收銀員將商品一一掃完條形碼後,並根據購物量向顧客推薦了一個大號塑膠袋和一個中號塑膠袋。「我們從去年開始就更換了,並且一直是以成本價銷售。」市區南部的一家大型商超收銀員介紹,「目前我們超市可降解塑膠袋價格為0.2元、0.3元和0.5元,收費塑膠袋的背面有顯著的條形碼、環保標誌和生產廠家等信息。」外賣是港城塑膠袋消費的重點領域。
  • 用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
    中國環境報記者 陳妍凌 奶茶換上了紙吸管,超市改用起可降解塑膠袋。這是許多城市今年的新變化。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塑料吸管不利環保,年底餐飲全面禁用
    日常中,奶茶店、快餐店是塑料吸管的使用大戶。目前,一些知名品牌的奶茶店、快餐店已經著手,引導消費者不使用塑料吸管。我們自6月5日環保日開始,我們這邊是推出了紙吸管,包括我們也推薦顧客自己帶杯子,可以減少塑料的用品,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幫地球減輕一些負擔。
  • 紙吸管,就是環保智商稅|大象公會
    2018 年,星巴克就已宣布要在 2020 年用紙吸管全面替代塑料吸管,從 2019 年世界地球日開始,在上海、深圳等一千多家門店開始執行。這樣做意義何在?根據麥當勞官方的說法,他們不給吸管,一年下來,全國就能少用 400 噸塑料。他們還強調,塑料吸管雖小,卻難以回收利用。
  • 世界清潔地球日,金典宣布將推出環保紙吸管裝!
    每年9月的第三個周末是世界清潔地球日,超過125個國家、4000萬人會在這一天參與保護地球的相關活動。9月19日是今年的世界清潔地球日,作為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伊利也在這一天積極行動,攜旗下金典品牌正式宣布即將推出紙吸管全環保裝。
  • 人民日報微觀:一根吸管背後的環保考題
    日前,一家餐飲連鎖品牌宣布逐步停用塑料吸管。從6月30日起,北京、上海等地近千家該品牌餐廳的堂食及外賣率先實施,年底前覆蓋全國該品牌所有餐廳。從使用紙袋、紙杯,到塑料刀叉尺寸縮小,再到停用塑料吸管,餐飲企業「減塑」的每一小步,都將成為影響生活方式、弘揚綠色理念的一大步。   有人曾計算,這家餐飲企業通過停用塑料吸管,每年能減少約400噸塑料用量。
  • 搶佔環保C位!2021年1月起肯德基將全面使用紙吸管及木質餐具
    「廣州減塑人請就位」,肯德基為地球減少白色汙染2020年底起,為積極響應國家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政策,肯德基分地區相繼落實「減塑」行動。2021年1月起,塑料吸管將在全國6900餘家肯德基餐廳全面停止使用;6300餘家肯德基餐廳堂食、外帶將用木質餐具替換一次性塑料餐具;3800餘家肯德基外帶、外賣中使用的塑膠袋將全面更換為紙袋或可降解塑膠袋。預計從2021年起,全國肯德基餐廳每年將減少使用超過7000噸不可降解塑料。近日,一場特別的「減塑人 請就位」活動在廣州中信廣場的肯德基餐廳舉行。
  • 「特寫」紙吸管更環保是不是一個謊言?
    一個原因是在歐洲、北美等市場,早在2018年便開始推廣PLA吸管,當時原材料的需求量就已經在上漲;當近期中國也開始加大禁塑力度,原材料則更加供不應求。以雙童吸管為例,公司的可降解吸管訂單大幅增長其實是前年,目前可降解產品已經佔公司整體銷量的一半以上。
  • 塑料吸管害死了200條海魚!香港開始用鋼吸管了......
    ——美亞文/圈妹3月26日,逾400名義工清理南丫島索罟灣時發現海洋垃圾積近3噸,更在岸邊發現逾200條海魚疑因誤將飲管當食物而梗死!(圖片來源:網絡)尤其是像圈妹這樣愛喝凍檸茶、凍奶茶的girl,基本上每天都會使用吸管!
  • 塑膠袋 吸管 飲料杯 拜拜!
    據了解,4月1日起,海南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率先在省機關食堂開展「禁塑」行動,我省部分大型超市、醫院也逐步開始使用環保餐具,將一次性塑料用品逐步替換成可降解塑料用品。經過一個多月的試點,「禁塑」效果如何?有何經驗值得學習推廣?菜市場會否使用價格較高的全生物可降解塑膠袋?日前,記者對此進行走訪。
  • 塑料吸管年底消失,如何讓「環保」成為好生意?
    塑料吸管年底全面禁用!根據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另外,《意見》要求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推廣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袋)。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餐飲品牌已經開始積極響應這項政策。
  •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 塑膠袋可以用了 環保有希望了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 僅一年完成講解 對環保非常好環保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環境是大家共有的。但我們對於環境保護一直以來都是做得不到位的。應該這樣子說,有時候,即使想到了,也是有心無力,最簡單的就是一次性塑膠袋和一次性塑料吸管。超市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從無償變成有償使用已經10多年了,但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一直都是有增無減,因為生活習慣的問題,並且這個一次性塑膠袋的價格很低,基本上每個去超市消費的消費者都是一笑而過。
  • 塑料吸管禁令「倒計時」4個月 「吸管變身」商家準備好了嗎?
    停止使用塑料吸管後,市場上會有哪些替代方案?  此外,到2020年底,上海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對此,已有外賣平臺採取行動,積極推動從源頭上使用環保外賣材料。  商家「吸管變身」有快有慢  對於「吸管變身」這件事,眾企業的反應快慢不一。
  • 請取用環保紙質吸管
    《意見》提出,到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此外,《意見》還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
  • 禁用塑料吸管 紙吸管準備好了嗎?
    「感覺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加環保。」一位消費者說。在太原市和平北路的某快餐廳,山西晚報記者發現店內隨處可見「為了地球,我不『管』了」的標語。據悉,該快餐廳宣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近千家餐廳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同時在杯蓋的設計上進行了微調。新的杯蓋上設有一個飲用嘴,只要打開上面的小蓋兒就可以直接飲用,無需使用吸管。該餐廳經理表示,目前仍在提供的塑料吸管均為庫存,用完後將不會再提供吸管。
  • 00後要拒絕塑料吸管了,那喝東西用什麼?
    Vinceki用奶萌的聲音堅定地回答了「No」,仰頭咕咚喝了一口,略帶羞澀地對著鏡頭說著不太標準的中文:「我拒絕塑料吸管。」2018年,深圳公益組織GoalBlue為藍發起了「00後拒絕塑料吸管」挑戰活動,挑戰者不乏住在中國的外國小朋友,來自密克羅尼西亞的Vinceki就是前來挑戰的兩百分之一。2018年是塑料吸管開始終結的一年。
  • 紙吸管更環保是一個謊言?為什麼短期替代不了!深度剖析原因
    1、造價成本高,保質期時間短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塑料吸管的替代品。目前市面上塑料吸管的替代品主要有三類:紙吸管,聚乳酸吸管(即PLA吸管,甘蔗等植物纖維混合了聚乳酸製成的可降解吸管),以及比較小眾的玻璃、不鏽鋼、秸稈吸管等等。
  • 環保從小做起:環保吸管和塑料吸管對比
    國際環保基金會表示,估計每年有八百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這還沒有把倒在填埋場和路邊的計算在內,不過,有環保意識的企業家正在逐漸創造塑料產品的替代品。這看起來可能像一根普通的塑料吸管,甚至感覺也像,但它並不是塑料做的。
  • 年底全省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具、塑膠袋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2年底,廣東全省快遞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奶茶店店內同時放置紙質和塑料兩種吸管一次性塑料餐具今年底廣東全省餐飲業不得主動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到2020年底:廣東全省黨政機關
  • 試試紙吸管喝飲料吧
    關於讓塑料吸管消失這件事情,如果只停留於口號式的政治正確,那麼它就只能是童話。 7月初,麥當勞中國宣布在北上廣深近千家門店禁用塑料吸管,顧客們可以通過杯蓋上的飲嘴感受麥當勞對地球的熱愛。他們預計此舉將帶來每年400噸塑料用量的減少,也就此成為了繼星巴克之後,第二家肩負起構建「美麗中國」重任的餐飲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