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記者 陳妍凌 奶茶換上了紙吸管,超市改用起可降解塑膠袋。這是許多城市今年的新變化。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到2020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那麼,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無紡布袋就可以放開了用嗎?針對公眾的減塑疑問,記者專訪了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毛達和「擺脫塑縛」總幹事鄭雪。
中國環境報:用紙吸管比塑料吸管更環保嗎?
答:我們知道塑料製品容易洩露到環境中,對海洋生物和環境造成影響。其中,塑料吸管使用量大,回收價值低、回收量少,更容易洩露。
而用紙吸管作替代,有助解決這方面問題。因為紙張在自然環境中的降解速度比塑料快,對海洋的汙染會少。但是,紙吸管要有標準。目前有的採用複合材料製作,比如紙+鍍膜等,那它們的可降解性就會打折扣。
另外,紙張生產也會產生汙染排放。我們要綜合考慮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所以,建議大家如非必要,可以少用吸管。無論是紙的還是塑料的,用之前不妨先問自己,是不是非用不可?
中國環境報:為什麼說用一次性洗臉巾、一次性溼紙巾,也會產生塑料垃圾?
答:人們可能有種錯覺,以為它們是布、是紙,用一次就扔,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但是,這些其實都是塑料製品。
市面上的溼巾、洗臉巾,大多由無紡布製成。無紡布根據其製成材料,可分為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兩種。化學纖維成本較低,因此被廣泛應用為溼巾的原材料。有的溼巾雖然伴有「棉感舒適」的廣告詞,但只是像棉而不是純棉。
它們一旦被直接丟棄在環境中,會比大塊塑料更容易產生微塑料,環境影響更大。由於回收的經濟性差,資源利用難,所以使用過的無紡布基本作為其他垃圾被收運,最終歸宿也只是焚燒或填埋。
中國環境報:用無紡布袋,比塑膠袋更環保嗎?
答:問題的關鍵在於,無紡布袋是一次性使用,還是重複使用。無紡布的原材料主要是塑料,包括聚丙烯(PP)、聚酯、粘膠纖維等,只是形態像布而已。單個無紡布袋比一次性塑膠袋用料更足,環境影響更大。如果能被多次使用,減少一次性塑膠袋的消耗量,是好事。
不過,無紡布袋不像傳統布袋那麼結實、耐用,一些人不願意重複使用。如果違背了無紡布袋重複使用的設計初衷,那它就未必比傳統塑膠袋更環保。
中國環境報:超市免費提供紙箱、膠帶來打包,替代塑膠袋,這種做法值得推廣嗎?
答:紙箱的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不比塑膠袋小。如果原先每天消耗1萬個塑膠袋,現在變成消耗1萬個紙箱,其實也不環保。超市減塑,重在總量控制,減少各類一次性用品的總體消耗。
超市如果提供二次利用的廢紙箱,這當然好。但我們也希望,消費者用完紙箱後,進行分類投放回收,同時推薦大家自帶購物袋。
中國環境報:可降解塑料餐盒,屬於什麼垃圾?
答:在歐美國家,在保證後端有分類收集、堆肥處理的條件下,可歸為「可堆肥垃圾」,或允許隨食物垃圾一起投放。在我國大部分城市發布的分類指南中,它都是不可回收的。上海把它列為幹垃圾,北京等城市列為其他垃圾。
這是因為,生物降解塑料不能自然降解,也不是隨便埋在土裡就能降解,需要在嚴格溫控、溼控等條件下才能進行。而我們現有的後端處理體系,還無法做到準確識別、分揀或大規模地單獨收運、堆肥降解這類產品。
中國環境報:有了可降解塑膠袋,是不是可以放心大膽使用了?
答:不可以。除了上面提到的不能形成閉合循環,無法單獨收運降解外,還有其他原因。
比如,耗費糧食。可降解塑膠袋的原料是玉米等糧食作物。大量使用本地原料,勢必佔用大量耕地和糧食,如果大規模依靠進口,又可能形成新的依賴。
同時,袋子成分安全性存疑。不少可降解塑膠袋易破、不耐用。為此,一些生產者會加各類添加劑,而這些添加劑就可能對環境產生新的影響。
此外,還有不少「偽可降解」塑膠袋充斥市場,讓普通消費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
所以,當資本熱錢正在湧向「可降解材料」,當商超正在忙著把塑膠袋替換成可降解的,當公眾抱怨購袋成本增加時,我們不妨給「可降解」降降溫。我們建議,發揮政策指揮棒的作用,讓實踐重新回到「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上來。在這條軌道上,商超也大有文章可做,比如給自備袋子的綠色消費者獎勵等。
中國環境報:自備水杯如果是塑料的,會比用一次性塑料杯環保嗎?
答:重複使用耐用品,就是好事。比方說,一隻聚丙烯材料的摺疊杯,重複使用了1000次。而飲品店有同樣材料製成的一次性杯子,用一次扔一隻。很顯然,扔1000隻的做法就不環保。
《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國家依法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也就是說,限塑不是不用塑料,而是針對一次性和有健康風險的塑料製品。如果你家裡還囤了不少傳統塑膠袋,那麼把它們當作耐用品來長期使用,告別「一次性」的命運,也是不錯的選擇。
中國環境報:是否應鼓勵使用其他材料的一次性製品?
答:打個比方,我們感覺陶瓷瓶比塑料瓶更環保。但是,如果裝老酸奶的陶瓷瓶用一次就扔,它還環保嗎?陶瓷生產難道沒有能源消耗、汙染排放嗎?
所以,我認為限塑行動應站得更高:我們需要減少的是各種材質一次性製品的消費。無論是陶瓷的,還是塑料的,只要是一次性的,就得加強總量控制。
2016年出臺的《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到,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重複使用環保購物袋,減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其實減少使用的不只是一次性塑料製品,而是一次性日用品。
我們希望看到,未來出臺更高階、更詳細、針對所有材質一次性製品的綜合性法律法規。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思考,在一次性製品的剛需使用場景中,如何用更環保的材料作為替代。
【來源:中國環境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