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付雨涵/文圖
今年底,塑料吸管將退出餐飲業。
近日,微信公號「央視財經」發布消息稱,根據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用慣了便宜好用的塑料吸管,要換成什麼?紙、麥稈、竹子、蘆葦……當很多企業主在觀望時,一些專注環保的老闆在歡呼「植物吸管的春天要來了」。
「禁塑令」之後「禁管令」 多數老闆在觀望
2019年數據顯示,全國塑料吸管近30000噸,約460億根,人均使用量超過30,塑料吸管的成本平均一支為0.03元左右,卻需要長達500年的降解時間。
距離禁令的最後期限還有不到半年,餐飲行業做好準備了嗎?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即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同時在直飲杯蓋的設計上進行了微調。包括河南在內的其他地區年底前有望停用到位。
外賣平臺上,多數還並未出現「不使用塑料吸管」選項,但有「無需餐具,可得能量」的消費引導。正弘城商場內一茶飲店外送負責人表示,公司並未下達相關指令,「大多數飲品店都是塑料吸管,如果要求都要改,那我們肯定也要按照國家要求來。」
小吃店情況更不樂觀,記者走訪了鄭州金水區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過橋米線、蘭州拉麵等10餘家連鎖小吃店,店主表示「沒有聽說要禁止塑料吸管」,只有一家店主表示「好像看到過」。
針對年底前要實施的「禁管令」,走訪的小吃店老闆表示,「先觀望觀望再說」。
環保老闆:麥稈吸管最高月銷1000萬支 基本裹住開支
國外「禁管令」比國內實施的早,嗅到商機的國內環保企業主們,已經開始行動了。
如果你搜索「環保吸管」,出現的品類五花八門,「麥稈吸管」「竹子吸管」「玻璃吸管」「紙吸管」「不鏽鋼吸管」……但銷量都不高。
「加油麥子」老闆汪先生,銷售出身,去年5月份偶然看到越南一則植物吸管的視頻,萌生念頭,開始專注做「天然吸管」,用他的話來說,植物吸管將會是未來的必然形態,「這些沒有工業元素,不會在加工環節產生汙染。」
相較國內的「無人問津」,國外的訂單是支撐他及團隊生存下去的主要渠道,「特別是麥稈吸管和竹子吸管。」汪先生說,從去年7月份開始,國外訂單開始多起來,麥稈雖不及塑料成本低廉,但在環保類吸管中,麥稈的成本算是比較低的了,這類吸管主要銷往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十餘個國家的快消品行業。「去年生意最好的一個月,麥稈吸管賣出去1000多萬支。」王先生坦言,儘管量大,利潤卻只有十多萬,「它的孔徑太小,使用太受限制、奶茶類、漿果類飲品使用不了。」
相較麥稈,竹子的孔徑可大可小,但成本是麥稈吸管的10倍,又限制了使用。「好在這類吸管可以在飯店像勺子、筷子一樣重複使用,我們配備了刷管工具。」汪先生說,他的竹子吸管,最高產的銷量在四五十萬支,也是銷往國外的。
「量產不穩定,利潤又薄,總體來看,收支基本平衡。」
政策利好下 期待國家強力推進
像汪先生這樣的專注環保類產品的商家們,「政策支持」期待已久了。
「政策雖利好,需要國家職能部門的強力推進,不能是一紙空文。」「康源環保」店鋪負責人表示,「禁塑令」喊了好多年了,目前的情況看,與預期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禁管令」會不會停留在口頭上,他有些擔心。
除了政策,汪先生也擔心技術問題。
「植物類吸管,最大的缺點就是保質期太短,保存不好,會發黴,無法使用。」汪先生說,他發貨時都會放置乾燥劑,最長保質期也不過半年左右,「如果解決了這個難題,批量生產不怕有庫存了。」
那麼紙吸管呢?「紙吸管不耐高溫,容易散,取材木頭,跟當下的環保理念並不是完全相符。」在汪先生看來,紙吸管雖然目前用的也不少,綜合各方面考慮,並非最佳優選。
網友們對這一事件看法也是各不相同。多數網友認為,希望是禁用而不是收費,也有網友表示,與其禁用不如禁產。
目前,國家發布的政策中也指出,違規者將被處罰1至10萬。不管怎麼說,隨著「禁管令」的到來,它對行業的顛覆也是可以預期的。
減少對塑料的依賴勢在必行,而如何找到一個環保、成本低、用戶體驗又非常高的產品,替代塑料吸管,更是迫在眉睫。
1
【來源:猛獁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