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塑膠袋才發現要收錢的老人,痛罵店員要求退錢!
直接拿著提籃將商品倒在車上了!
記者計算了店員詢問要不要購買塑膠袋的整段對話,大概要花6秒鐘的時間完成,以一天會有2000人上門的店面來說……
每個人多花6秒,一天下來總共就花了3.5小時!
然而報導接著說這些亂象並不全是顧客的問題,"日語的特色"也會拖累結帳的過程!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店員:"塑膠袋要收費了,請問可以嗎?"
客人:"好,沒關係。"
店員:"……"
客人:"……"
客人:"給我袋子啦。"
店員:"原來你要袋子。"
日文有很多模稜兩可、委婉迂迴的表現方式,像上面這個例子當中,客人使用沒關係(大丈夫)這個詞彙就可以代表肯定與否定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所以客人的意思究竟是
"沒關係,我不需要袋子。"
或是
"沒關係,收費我也要袋子。"
要是店員無法理解客人真正的意思,就必須耗費更多的溝通時間解開誤會了!
節目說這是"模稜兩可的日文造成結帳混亂"
節目後來還有討論該如何改進這種模稜兩可的日文,好比說客人應該避免使用"沒關係"這種模糊的詞彙回答,或是店員不要問客人"可不可以?"而是該問"需不需要?"才對……
店員一開始就問"需不需要",客人也容易說出需要/不需要這種清楚的回答了吧!
真沒想到塑膠袋收費的亂象竟然會跟日語特色有關係啊。
編者:記得國內好早就開始推行了,沒想到日本才剛剛開始,我還一直以為國外更早就推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