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大亞灣西區街道上楊村的邱先生在鴻運農貿市場購物結帳時,用環保塑膠袋打包選購的農產品。他告訴記者,「我在這個市場買菜6年了,今年8月中旬以後,這裡打包換上了結實耐用的環保塑膠袋。」
走進大亞灣區新寮農貿市場,放眼望去儘是印有「限塑令」相關宣傳標語的環保塑膠袋。這是大亞灣無償補貼商戶適應限塑新規的合規塑膠袋。今年8月以來,大亞灣區在全市率先全面鋪開「限塑」工作,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走訪入戶宣傳,轉變商戶觀念;全面清查,查處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強化日常管理,構建長效管理機制等舉措,對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深入實施「限塑令」。
「限塑」工作納入 日常化規範化管理
「限塑」整治工作是遏制「白色汙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舉措。一直以來,區委、區管委會在多項會議中多次提到限塑工作的重要性,今年5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全區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為契機,加大「限塑令」的執行力度,並在8月3日印發大亞灣區「限塑」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全區全面鋪開「限塑」工作奠定製度基礎。
「限塑」工作推得好不好,關鍵看農貿市場整治是否到位。5~8月期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要負責人帶隊,通過明察暗訪等形式深入全區各農貿市場,實地了解農貿市場推廣「限塑令」情況。經調研發現,與商業廣場、大型超市不同,農貿市場以個體經營為主,農產品未形成統一售價標準且缺少小票收據等憑證,這給監管部門統一執法帶來很大的障礙。此外,由於歷史原因,走進市場的顧客多存在「砍價」習慣,一時難以接受環保塑膠袋收費的問題。
查明了「病因」,如何對症下藥?根據方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成立「限塑」專項整治行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推動部門工作;通過街道社區強化屬地責任,相關部門會同屬地街道辦開展「限塑」宣傳,共同督促轄區落實「限塑」工作責任;加大懲治力度,依法沒收不合格塑料購物袋,視情節處以罰款,將「限塑」整治工作納入日常化、規範化管理,解決往年執法過程中缺乏抓手問題,通過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形成長效監管機制,提高震懾力度。
無償向農貿市場補貼
40萬隻環保塑膠袋
「『限塑』工作的推進需要久久為功,農貿市場破局難,終究是因為市民消費習慣轉變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坦言,要做好「限塑」工作,不僅要嚴格執法,形成長效管理機制,還要積極宣傳、尊重基層的心聲。根據走訪,該局發現,出於消費習慣等原因,過於著急鋪開「限塑令」易使農貿市場銷售額下滑是絕大多數經營者的擔心。為此,該局在嚴格落實「限塑令」專項工作的基礎之上,無償向農貿市場補貼40萬隻環保塑膠袋,用於解決當前整治初期的過渡問題。
沉痾還需猛藥治,有制度還要有行動。從8月3日至今,該局按照農貿市場區域劃分出12個執法行動小組,對全區農貿市場經營戶及周邊塑料製品經營店開展專項執法16次,出動執法人員165人次,檢查市場攤位1400餘戶次,塑料製品零售、批發門店30餘戶次,責令整改使用不合格塑膠袋行為151宗,收繳塑料製品零售、批發門店不合格塑料購物袋2.9萬餘個,收繳攤販不合格塑料購物袋9000餘個,查處銷售不合格塑料購物袋案件6宗。
違規使用塑膠袋將被處罰
9月16日下午,記者跟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小分隊前往西區鴻達農貿市場進行「限塑令」檢查工作。在執法過程中,執法隊員對該市場經營檔口進行全面排查,未發現有商家使用違規塑膠袋情況。
如何取得最大工作成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將按照方案動態跟蹤市場情況,杜絕「限塑令」成一陣風。日前,執法小分隊在西區新寮市場巡查監管中發現,雖然該市場內並未發現有經營者使用無標識或者標識不全的塑料購物袋,但市場內仍有市民提著超薄塑膠袋進出,這引起了該隊監管隊員的注意。在不到2天的時間內,該隊成員通過鎖定嫌疑區域及突擊檢查的方式,發現該市場某塑膠袋銷售檔位經營者陳先生存在「表裡不一」的違規現象。
「將環保塑膠袋放在檔口顯眼區域,伺機使用違規塑膠袋。」執法隊員說,面對這類現象,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不僅依法對陳先生進行處罰,還通過引導的方式,提高經營者的環保意識。最終,陳先生向執法隊員承諾,不再出售違規塑膠袋。
「近期政府免費送給我們一批環保塑膠袋,為我們進一步認識哪些才是合規購物袋作出了明確的指導,也給了我們時間過渡,做好採購。」西區鴻達農貿市場水果經營者林運英女士告訴記者,隨著「限塑」工作的推廣,所有商家都換上了政府發放的環保塑膠袋。
「有成效仍有短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近段時間以來的檢查發現,雖然目前並未發現有商家使用違規塑膠袋,市民購買環保塑膠袋意願有所增強,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市民仍尚未習慣「限塑令」新規。接下來,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引導市民轉變觀念,從根本上杜絕使用違規塑膠袋。「農貿市場的「限塑」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在區委、區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嚴格執法,這一天終將到來。」他說。
惠州日報記者黃旭新
本版統籌 歐陽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