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衛生防疫日」

2020-12-27 騰訊網

《端陽故事圖》之《懸艾人》

《端陽故事圖》之《採藥草》

《端陽故事圖》之《系採絲》

《端陽故事圖》之《裹角黍》

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正值仲夏,氣溫升高,百蟲活躍,蚊蠅大量滋生,容易傳播疾病。古人在這一天打掃庭院、掛艾懸蒲、佩戴香囊、飲雄黃酒、上山採藥等,這些習俗都反映了古人對疾病的預防意識。

◆端午採藥最效驗

清代畫家徐揚繪有《端陽故事圖》,其中有一幅《採藥草》,描繪的是一個老者帶領兩個童子在山上採藥草的情景,題有「五日午時蓄採眾藥治病,最效驗」字樣。

為什麼端午節採的藥藥效最強呢?古人認為,端午陽氣旺盛,天地純陽,正氣匯聚,萬物至此皆盛,陰邪之氣避而走之,中草藥最為純正。此時,一些中草藥莖葉成熟,藥性強,恰好入藥,所以端午是採藥的最佳時節。民諺說:「端午節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藥。」

端午採藥在古籍中也有記載。車前草,古稱「芣苢」,春開紫色花,夏結紫色籽,全草可入藥,有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之功效。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紛紛前往田間山野採集車前草,曬乾後備用。《詩經》裡的《芣苢》就描寫了人們採摘車前草的歡快情景:「採採芣苢,薄言採之。」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是日競採雜藥。」並引《夏小正》曰:「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宋人呂原明《歲時雜記》曰:「端五日午時聚先所蓄時藥,悉當庭焚之,闢疫氣。」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五日採百草,修製藥品,為闢瘟疾等用,藏之,良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陸遊在家鄉紹興隱居,在端午節那天忙著儲藥、配藥方。他的《乙卯重五詩》記述了當時繁忙愉快的景象:「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民間至今仍有端午採藥的習俗。

端午節不僅採草藥,而且還收集一些可入藥的小動物或昆蟲。如民間有端午捕蟾之俗。這天,人們早早起來,到河邊、池塘邊捕捉蟾蜍,然後向其嘴裡吹進一錠墨,將蛤蟆帶回家,懸掛在屋梁上,或其他背陰的地方,慢慢晾乾,做成「蛤蟆錠」,具有消腫、清熱、解毒功效。起腮腺炎可用蛤蟆皮貼於患處,身上長腫癰疙瘩,塗抹上一些研成末的蛤蟆錠,漸漸會消腫祛炎。由於藥效好,連宮廷太醫院也派人廣為採集蟾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詳細介紹了取蟾酥的方法。清人張朝墉《供蟾酥》寫道:「莫從海上問三農,蛤蟆蟾酥取次供。蛇蠍不須逞狂毒,有人刺臂作雙龍。」

◆插艾草菖蒲蜀葵驅毒

「五月五端午,天師騎艾虎,手持菖蒲劍,瘟神歸地府。」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歌謠,形象地敘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插艾草和菖蒲驅逐瘟疫的習俗。《荊楚歲時記》說:「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說:「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門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民諺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之說。端午節插艾,是為了不讓邪毒進入庭院房間。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也能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古人有云:「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清嘉錄》說:「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菖蒲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被稱為五瑞之首,生長於淺水灘上,其葉如劍,有香氣,插在門口猶如懸掛一把驅除不祥的寶劍,可以斬千邪百毒。此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其根莖花汁可入藥,有芳香開竅、祛痰散風之功,現代人也用它入藥,提取芳香油。蘇軾在弟弟蘇轍家中看到盆中菖蒲忽生九花,歡喜之極,寫《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贊曰:「春荑秋夾兩須臾,神藥人間果有無。無鼻何由識薝蔔,有花今始信菖蒲。芳心未飽兩蛺蝶,寒意知鳴幾蟪蛄。記取明年十二節,小兒休更籋霜須。」菖蒲夏季開花,花序密生而形小,呈黃綠色。所以每到端午節前後,人們便提籃去郊外水邊採新蒲,然後回家釀酒。宋代詩人鄭剛中有《重五》詩云:「煮酒無尋處,草蒲在水中。」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有民謠唱道:「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菖蒲掛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祛毒是有科學道理的。

端午節,人們還在大門前或在室內的花瓶中插蜀葵。蜀葵又稱「一丈紅」,端午時節開花,故又得名「端午花」。蜀葵嫩葉及花可食,皮為優質纖維,全草入藥,有清熱止血、消腫解毒之功,治吐血、血崩等症。所以,蜀葵在人們的心目中有闢邪的作用,乾隆皇帝在《競渡》詩中有「昆明閃金波,回堤燦蜀葵,中流九龍舟,誰肯相參差」之句。

◆喝雄黃酒避蟲毒

清朝詩人蔡雲《吳歙》曰:「稱錘粽子滿盤堆,好侑雄黃入酒杯。餘瀝尚堪祛五毒,亂塗兒額噗牆隈。」描寫了人們端午節喝雄黃酒避蟲毒的習俗。俗話說:「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燕京歲時記》說:「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曬之,用塗小兒額及鼻耳間,以避毒物。」

雄黃是一種中藥,其藥性辛、苦、溫,有大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主要用做解毒、殺蟲,外用治療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民間將蒲根切細、曬乾,拌上少許雄黃,浸白酒,也有單獨把雄黃研磨成粉末放入白酒內泡製成雄黃酒。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毒避邪,所以雄黃酒成為端午節的傳統飲品。民諺有「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之說。有的還將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民間還將喝剩的雄黃酒噴灑房屋壁角陰暗處,或貯藏起來,平日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解毒消腫。有井人家,還以雄黃一塊,裹以絲綿,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清人李靜山有詩曰:「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帳主怕靈符。」

◆五毒符餅毒攻毒

古人認為,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為五種毒蟲,俗稱「五毒」。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說:「插食盤架,設天師艾虎,意思山子數十座,五色蒲絲百草霜,以大合三層,飾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蠍、蜥蜴等,謂之『毒蟲』。」端午節民間有貼五毒符驅五毒的習俗。五毒符,就是在紅或黃色紙上印畫出五毒的圖像,粘貼在屋內牆壁上,再拿五根針刺在五毒之上,意為刺殺五毒,驅除五毒,祈求全家人平安健康。《後漢書·禮儀中》曰:「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燕京歲時記》載:「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畫五毒符一般要在端午節那天的日出或正午時進行,書寫材料要用生朱,硯內和書寫人口中要放上一小塊硝石,咒語是「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清嘉錄》說:「尼庵剪五色彩箋,狀蟾蜍、蜥蜴、蜘蛛、蛇蛀之形,分貽檀越,貼門楣、寢次,能厭毒蟲,謂之五毒符。」民國初年有「天師驅五毒」印版在市場上銷售。印版最上方刻有「天師」兩字。主畫面是一隻巨大的葫蘆,張天師立於葫蘆中央,手抱牙笏,長鬚飄飛,面相威嚴。「五毒」分列於周圍,已經被天師降伏。

《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謂端陽為五月節,初五日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貽,並副以櫻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等物。」古人認為,食用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消病強身。五毒餅用玫瑰花瓣做原料搗成玫瑰醬,拌上棗泥、豆沙、松仁兒等5種餡料,做成雪白的翻毛酥皮餅,再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酥皮上,俗稱「五毒餅」。五毒餅也被稱為端午餑餑,又分酥皮、硬皮兩種,是高檔細點。貧寒人家則由主婦動手蒸玫瑰餡的饅頭或甜卷,以應節日之俗。吃五毒餅則是把「五毒」吃掉,使它們不能毒人,達到以毒攻毒的效果。

◆系五色線闢邪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闢邪,曾是很流行的節俗。《荊楚歲時記》載:「以五彩絲系臂,名曰闢兵,令人不病瘟。」《燕京歲時記》介紹得更為詳細:「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椹之類,以彩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這裡說的艾虎是用艾草編剪而成,或用五彩綾羅裁剪為虎,貼上艾葉。再製作成葫蘆、櫻桃、桑椹、瓜豆、蔥、蒜等形狀,用彩線串起來,佩戴於小兒的髮際身畔。既作為裝飾品,又起到驅邪闢祟的作用。古代人們視虎為神獸,可以鎮祟闢邪、保佑安寧。王沂公的《端午帖子》有「釵頭艾虎闢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的詩句。

為讓孩子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端午節的早晨,大人們起床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孩子不能隨口說妄話。小姑娘們還用硬紙條疊成菱形粽子,纏上五彩絲線,戴在身上,通稱「葫蘆」「續命縷」。宋人張榘有「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的詩句;《風俗通》也有「五月五日以彩絲系臂,闢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的說法。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等邪毒衝走了,兒童由此可以安康無憂。此為「扔災」。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工藝品。(鄭學富)

來源:天津日報

相關焦點

  • 古人「粽」意的端午防疫內幕,你get到嗎?
    >今年開春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全民投入不期而遇的戰疫中現代化的科學防疫手段使得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然而,在科技相對落後的古代五月初五這一天作為「衛生防疫日02五毒符與五毒餅「天壇道士酬佳節,親送真人五毒符」古人認為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為五種毒蟲,俗稱「五毒」《禮記·月令
  • 華師雲端晚點名 千人同上一堂防疫衛生課
    人民網武漢3月17日電 3月15日19:00,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千人同上一堂防疫衛生課」晚點名活動在網絡直播間準時開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張必科應邀在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會議室通過雲端遠程連麥化身「網紅主播」,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人類的又一次大考》線上專題報告
  • 防疫不留死角!容桂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容桂街道開展「大清潔、大消毒」愛國衛生運動。  2月17日上午,容桂街道開展「大清潔、大消毒」愛國衛生運動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重點場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消毒工作,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順德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胡永峰,容桂街道辦事處主任龍仲英,容桂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江定東,容桂環運分局副局長楊嘉雄參加行動。
  • 【科學防疫】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科學防疫】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2020-11-24 20:4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西班牙馬德裡大區宣布新防疫措施:再封鎖8個基本衛生區域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1月6日,西班牙馬德裡大區公共衛生部宣布了該大區的新防疫措施,該大區另外8個基本衛生區域將限制居民除不可抗力之外的自由出入,另外35個衛生區域的封鎖措施將繼續延長14天,至此該大區總計將有43個衛生區域的居民自由出入受到限制,該大區共有15.5%的人口活動將受限。
  • 雲城區局持續推進愛國衛生運動 切實做好秋冬季防疫工作
    改善環境衛生,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是預防傳染病發生的有效手段。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態勢仍十分嚴峻,我國疫情雖得到有效控制,但防控工作絲毫不能鬆懈。對此,雲城區市場監管局「細緻入微、環環相扣」開展秋冬愛國衛生及防疫攻堅行動,強化落實「三個一」環境衛生整治制度,力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四個到位」鑄牢野外駐訓衛生防疫、疫情防控安全線
    為圓滿完成野外駐訓任務,確保參訓指戰員身心健康,結合當前新疆疫情和當地衛生安全情況,伊犁森林消防支隊針對野外駐訓環境複雜、持續時間長、氣候變化快、衛生防疫人員少和保障任務難度大等特點,多措並舉,積極作為,從「健康教育到位
  • 送「瘟神」:史上有哪些橫行於世的傳染病,古人又是如何防疫的?
    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明史紀事本末》)2、「京師內外城堞凡十五萬四千有奇,京營兵疫,其精銳又太監選去,登陴訣羸弱五六萬人,內閹數千人,守陴不充。
  • 民間端午習俗:回望中國傳統的祛病防疫節
    端午節就是中國傳統社會擁有深刻公共意識和廣泛民間基礎的衛生防疫節。從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和食俗來看,端午節蘊藏著豐富的醫藥衛生和養生保健內容,堪稱為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保健節」。端午假日即至,在肺炎疫情的當下勢必更為特殊,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人們防疫意識也切忌放鬆。
  • 【防疫有我 愛衛同行】水月寺鎮掀起愛國衛生運動熱潮
    【防疫有我 愛衛同行】水月寺鎮掀起愛國衛生運動熱潮 2020-04-17 16: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全民防疫時期來臨,王者榮耀最講衛生的6個英雄排行!
    現在是全民防疫時期,做好安全防護,是對自己對家人也是對社會負責!今天我們來對比下王者榮耀中最講衛生的6個英雄!第4名莊周:睡神莊周也是很多小夥伴常用的英雄,操作簡單睡覺也是那麼的帥,還是個經常洗手的乖孩子,皮膚玄嵩既通風還時刻注意洗手,在防疫期間非常值得學習!第3名蔡文姬:加血寶寶蔡文姬也是很多女生使用的英雄,一直加血讓人心情舒暢又保命,同時也是很注意消毒的寶寶,皮膚薔薇王座更是隨身帶著消毒液消毒,我們都得好好學習學習!
  • ...倫敦防疫手段升至4級封鎖近30萬人逃離 英衛生大臣指責其不負責任
    當地時間20日,英國首都倫敦及周邊一些地區開始升級防疫手段,成為四級封鎖管制區,這個消息在19日下午突然公布後,近30萬居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火速「逃離」倫敦。 △倫敦帕丁頓火車站周六(19日)晚擠滿了旅客,鐵路部門表示,人員過於密集,無法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 專心防疫?荷蘭衛生大臣請辭黨魁,荷蘭網友買單嗎?
    他最後寫道,他將繼續擔任衛生部長。 針對Jonge的黨內請辭,CDA主席魯格·普盧姆宣布,周五和周六舉行的黨代會將延後。之後他們會制定選舉方案,並批准眾議院候選人名單。通常來說,這是一個有意於黨內職位的人員開展競選活動的絕好機會。
  • 活動招募|愛心防疫禮包、花種子,等你來領取!黃龍村愛國衛生運動,原來可以這樣玩!
    「愛衛生·美麗家園我擁有」房屋門前門後大變身行動活動時間:2021年1月29日-2月7日活動內容:以家庭為單位,整理及清掃屋前屋後(不包括屋內)衛生,拍攝清理前後的照片作上傳資料;審核成功後,即可獲得愛心防疫禮包一份(每戶僅限參與一次)
  • 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看古人怎麼過端午?
    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
  • 【金正恩主持會議討論朝鮮防疫工作】據朝中社3日報導,朝鮮勞動黨...
    2020-07-03 16:23:43來源:FX168 【金正恩主持會議討論朝鮮防疫工作】據朝中社3日報導,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十四次政治局擴大會議2日舉行,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武裝力量最高司令官金正恩出席並主持會議。
  • 抗菌衛生的納米水槽,防疫期間必不可少,可是怎麼選才對?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與蔓延,在疫情還在持續的情況下,我們首先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眼鼻口黏膜入侵人體,即使居家隔離也要做好防疫工作,最重要是嚴格把控食物製作中各個環節的衛生,減少病從口入的風險!
  • 中國歷史上的防疫鬥爭
    受科學技術因素的制約,古人無法知道空氣中有不同大小的病原顆粒,不能發明相應的隔離防護用具和有效消除病原。  三、大疫之中有大醫  防疫與治疫,都離不開醫生。中國古代,有一批批的大醫,在大疫中挺身而出,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應對經驗。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的傳世名著《傷寒雜病論》就是在瘟疫中寫就的。
  • 端午節,古人為何要佩戴香囊?「防疫」用它到底有沒有作用?
    香囊是古人的生活用品之一,女人平時佩戴它的作用之一有點類似今天的香水。另外,香囊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保安康、驅蟲。自古,我們的先輩就有端午節佩戴藥草做香囊(避邪驅瘟)的習俗,此外還有喝藥酒、吃粽子、划龍舟等等。
  • 廣州高登防疫物資展首場防疫物資海外供需對接會盛大舉辦
    9月28日,由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與上海高登商業展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高登防疫物資展——廣州站(2020廣州公共安全衛生與防疫物資展)在廣州琶洲-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C區15.1H館正式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