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粽」意的端午防疫內幕,你get到嗎?

2020-12-23 瀟湘晨報

仲夏之季

在「綠楊帶雨垂垂重」的景致下

轉眼又到了一年中

「五色新絲纏角粽」的時候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如果你對端午的印象

還停留在吃粽子、賽龍舟上

那你就真的out了~

今年開春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全民投入

不期而遇的戰疫中

現代化的科學防疫手段

使得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

然而,在科技相對落後的古代

五月初五這一天作為「衛生防疫日」

古人們又是如何應對蚊蠅疫病的呢?

01 佩香囊

「 銅盤蕙草起青煙,鬥帳香囊四角懸」

如果說

瓷器是最美的中國符號

香囊便是最美的端午符號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用絲線纏成,多種香味濃烈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在古代佩帶盛有香草的香囊並不是女性的專利,男子中也一樣普遍。

端午時節,小孩佩香囊

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

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

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

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現在,香囊的款式、用料更加豐富,人們多用其防蚊驅蟲、開竅醒神、燥溼祛風等。

02

五毒符與五毒餅

「天壇道士酬佳節,親送真人五毒符」

古人認為

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為五種毒蟲,俗稱「五毒」

《禮記·月令》說,仲夏,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端午,仲夏時節,正當「五毒醒不安寧」。因此,端午節民間有貼五毒符驅五毒的習俗。

五毒符

就是在紅或黃色紙上

印畫出五毒的圖像

粘貼在屋內牆壁上

再拿五根針刺在五毒之上

意為刺殺五毒,驅除五毒

祈求全家人平安健康

除了五毒符,古人還認為

食用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

滅蟲免災,消病強身

吃五毒餅寓意著

將「五毒」吃掉

使它們不能毒人

達到以毒攻毒的效果

直到現在,「五毒餅」仍是北方部分地區端午時的特色食品,餡中佐以玫瑰、棗泥、豆沙等等,加上鬆軟的酥皮,清香美味。

03 喝雄黃酒避蟲毒

「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俗話說: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

作為一種中藥,雄黃藥性辛苦、溫,有大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外用治療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

古人常將蒲根切細、曬乾,拌上少許雄黃,浸白酒,也有單獨把雄黃研磨成粉末放入白酒內泡製成雄黃酒。

民間認為

雄黃酒可以驅毒避邪

所以雄黃酒成為端午節的傳統飲品

有的還將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

或在額角寫一「王」字

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古時候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但至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雄黃具有一定的毒性,外用尚可,飲則有害,此習俗已較罕見。

04 系五色線闢邪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

「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

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闢邪

曾是很流行的節俗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

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系線時,不準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

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

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

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

扔到河裡,意味著

讓河水將瘟疫、疾病衝走

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發展至今,端午五色繩的做工更為精緻,並延伸出了許多編織教程,其兼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

05 插艾草菖蒲蜀葵驅毒

「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五月五端午,天師騎艾虎,手持菖蒲劍,瘟神歸地府。」這首廣為流傳的歌謠,形象地敘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插艾草和菖蒲驅逐瘟疫的習俗。

每當端午節來臨

家家都灑掃庭除

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

並用五瑞(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

稱為艾人、艾虎

或製成美麗芬芳的花環、佩飾

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端午節插艾

或在大門前、室內的花瓶中插蜀葵

是為了不讓邪毒進入庭院房間

而菖蒲作為「五瑞之首」

其葉似劍

插在門口猶如懸掛一把

驅除不祥的寶劍

意寓斬千邪百毒

現在,插艾草、掛菖蒲的習俗在部分地區仍有保留,但早已不是為了防病,而是演化成了一種對遠離疾病的美好心願。

古人的防疫智慧

在千百年來形成的民俗文化中

展現得淋漓盡致

儘管現代化的疫情防控方式

早已與古人大相逕庭

但是驅除疫病、祈願健康的願望

卻是相連相通的

如今正值盛夏六月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

有了古人寶貴的抗疫經驗

我們的防疫意識更加不能鬆懈

【來源:深圳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我有一句很「粽」要的話要對你講:端午安康!
    五月初五過端午小號君前來送祝福祝你事事順心展宏圖好運多多機會數不勝數健康美貌永常駐關注湖鐵先鋒號不迷路那時候覺得端午節就是吃粽子小號君想問問小夥伴們甜粽子、鹹粽子你「粽」意哪一個呢?端午,處處皆是粽香。年年端午,粽子是必上中國餐桌的。在昨天上午的「濃情端午,與"粽」不同「活動中,大家親手包了紅豆餡的粽子。在吃習慣了家中長輩包好的」大爺「牌粽子後,自己包起粽子來,一樣的粽葉,一樣的方法... ...卻覺得,粽子味道不一樣了,少了點什麼。其實不一樣的不只是形狀和餡料,還有粽子裡ta對你的愛啊。
  • 與「粽」不同過端午
    那麼,與「粽」不同的端午你知道嗎?南方派有漳州海鮮粽、臺式香菇肉粽、湖州梅乾菜肉粽;北方派有素食豆沙粽、蜜棗粽。還有許多創新型的網紅粽,如水晶粽子和冰心粽子,味覺與視覺得到了雙重享受。
  • 民間端午習俗:回望中國傳統的祛病防疫節
    從2008年起,端午節已作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古人對端午節的重視,從皇家禮俗中也可窺見一二。據《文昌雜錄》記載:「唐時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其中,「百索粽」是皇帝賜給大臣的食品;明代皇家在端午節需飲硃砂、雄黃、菖蒲酒。
  •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漫談端午節
    端午節的文化「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端午節因意寓禳災,於是便無端多了一份闢邪的"火氣"。這"火氣"是由人心所發,因此端午這日人們所行之事便都似有一種盛烈的氣息。比起元日、中秋、除夕的熱鬧歡騰,來得更為隆重繽紛。無數文人墨客更是寫詩賦詞爭相為其助興,抒發情懷。
  • 【記住鄉愁·李家灣民俗(12)】今日推薦:端午糯粽香
    兩千多年來,端午節包粽吃粽,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權當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史料中關於粽子的記載,始於東漢。當時的粽子包成牛角狀,稱為「角黍」。西晉周處《風土記》稱:「古人以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櫚葉心之形。」每年端午節都吃這種食品。
  • 端午討句吉利話「託您的福,陰著吶」
    近期,受疫情的影響,北京正在逐步對市民做核酸檢查,而在北京的街頭巷尾也流傳這麼一句話,「核酸了嗎,您內。」「託您的福,陰著呢。」 這句含有老北京特色文化底蘊的一句話,恰恰可以代表了不少人的心聲。此時,又恰逢端午佳節的到來,滿街的粽香濃鬱,可這也勾起不了人們過節的欲望。畢竟,這個佳節除了能品嘗粽子外,基本上還是要宅家守業。因為北京已經宣布不搞線下的節日活動了,而出去遊玩也還是要提前預約,那索性就在家呆著吧。畢竟,我們已經習慣了,因為春節、勞動節、兒童節都是這樣過的。 當然,還是可以想想往年端午熱鬧的龍舟場面。
  • 馬上就評|端午節意義習俗都很多,防疫更是題中應有之義
    但是後來又有學者撰文說,不讓說端午快樂純屬沒事找事,因為端午節早在屈子投江之前就有了,而且古人一直是說端午快樂的,並舉唐玄宗和杜甫的詩為例。到底該說端午快樂還是安康?這恐怕跟粽子該吃甜的還是鹹的一樣,一時半會兒掰扯不清。掰扯不清咱就不掰扯了。但是咱們要說,快樂很重要,安康更重要。
  • 同樣的端午 別樣的粽香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端午節要到了,願你生活裡粽有幸福和甜蜜,粽有情意和順利。路南實小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
  • 有夢花居——五月五,端午香 你,了解端午嗎?
    《風土記》裡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云:「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 2017年端午節含粽字祝福語大全:幸福安康快樂(簡短句子)
    快樂日子,祝福多多,願你端午節快樂,好運粽在身邊,幸福滿舟圍!  2、端午就是5+5,朋友10心10意、十萬火意送祝福:祝你情人浪漫,十步芳草。兄弟情深,十指連心。掌控機會,十拿九穩。寫意生活,十全十美!  3、一句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採一葉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裡,送給您:祝您及家人端午節快樂!
  • 年年端午又今朝,佳節安康粽飄香
    這是「端午」一詞最早的出處 端午節 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 《古劍奇俠》端午飄香,粽情於您
    端午佳節活動——端午飄香,粽情與您活動一:限量禮包、端午情深活動時間:2017年5月28日-2017年6月15日活動內容:限量禮包、深情端午。共享溫馨古劍時光!活動期間關注微信公眾號「冰鳥手遊」,輸入關鍵字「古劍奇俠端午禮包」即可獲得禮包兌換碼。禮包限量,先到先得。深情端午從此刻開始。活動二:充值有禮活動時間:2017年5月28日0:00 - 2017年5月28日 23:59活動內容:端午粽飄香,充值送好禮!
  • 古人的「衛生防疫日」
    古人在這一天打掃庭院、掛艾懸蒲、佩戴香囊、飲雄黃酒、上山採藥等,這些習俗都反映了古人對疾病的預防意識。 ◆端午採藥最效驗 清代畫家徐揚繪有《端陽故事圖》,其中有一幅《採藥草》,描繪的是一個老者帶領兩個童子在山上採藥草的情景,題有「五日午時蓄採眾藥治病,最效驗」字樣。
  • 端午節五月初五 「粽」享美妙,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起源於中國最初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曾是很流行的習俗在端午節這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驅邪。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等其種類繁多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的南北風味從口味上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
  • 端午節到了,今天你恰粽了嗎?
    端午要恰粽,粽子有鹹有甜,好吃的卡路裡要爆炸。不過這麼好吃的東西一定要在端午節吃呢?這就和端午節的由來有關了。西晉有個叫做周處的人,他寫了一本叫做《風土記》的書,裡面說:「仲夏端午,烹鶩角黍」,意思是到了夏天的端午時節呢,要做角黍吃。
  • 今日端午節,欣賞十首與端午有關的詩詞,感受古人過端午的氣氛吧
    回到家,姥姥給我們戴上她提前做好的端午荷包,用硬紙殼做成一個方形的菱形塊,外面纏著五顏六色的線,下面是一串長條細穗兒,裡面是曬乾的好聞的艾草,簡直太漂亮了,我們愛不釋手,掛一個還不夠,恨不得掛滿一脖子,出去和小夥伴們炫耀,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他的,最後還是覺得自己脖子上的最好看。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著艾草,除此之外,還有在山上採的樹枝,鮮嫩芳香。
  • 咬一口端午香粽!三聯帶你重返風雅宋!
    對於一名宋朝人來說,在端午那天啖兩枚香粽,是一種風雅的時髦。 宋朝時,以甜粽為主。明朝之後,鹹粽才漸漸流行(圖片源於老字號「五芳齋」)不過,關於粽子餡,宋人的腦洞比你想像的要清奇得多。蘇東坡有詩曰「時於粽裡見楊梅」,這可比今天的西米粽、海味粽,創意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 端午節|青青子衿綠了誰心
    端午節,似一葉小舟,載著屈原的《離騷》,溯流而上,是青青子衿,亦是青史沉沉,穿越千年,與你相見。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百姓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 濃情端午粽飄香 青島各酒店香粽禮盒閃亮登場 就問你喜歡哪一家?
    而粽子是端午節的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筒粽」花樣繁多。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濃情端午,粽飄香~~青島頤中皇冠假日酒店特推出 「禮粽」 「品粽」 兩款香粽禮盒,是您饋贈家人和朋友的佳品,邀您共慶龍舟佳節,共品端午美饌。
  •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6-25 10: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真的是因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端午節到了,在此先祝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