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一
技術貼,只討論銀子,不討論200元錢的事,不要舉報。
武俠小說裡的主要貨幣,一般都是白銀。相比於笨拙的銅錢、不太好把握價格的黃金,作者們都愛讓俠客使銀子,金庸也不例外。
在金庸的小說裡,白銀的購買力到底是多少?這是一個有趣的老問題。
很多武俠小說裡,物價是虛高的、混亂的,五十兩銀子一條魚,一百兩銀子一壇酒的情況比比皆是,仿佛大俠們個個是冤大頭。
然而,越是優秀的作家,在細節問題上就越是嚴謹,一般不能容忍物價混亂、白銀泛濫的情況出現。
比如《水滸傳》裡,銀子的購買力就比較恆定。
舉幾個例子。水滸第23回裡,西門慶去拉攏王婆,到她的飲品店裡吃了幾次茶,前前後後一共吃了一碗酸梅湯、一碗「和合湯」、兩盞薑茶,最後給了王婆多少錢呢?一兩來銀子。
王婆壞笑了起來,說「何消得許多」?意思是明顯給多了。
由此可以知道,一兩銀子買小茶攤上的幾碗飲品,是大大高於市價的。
再看第25回裡,武松為了給哥哥報仇,要打官司,拉了賣鴨梨的小孩鄆哥做證人,給了鄆哥五兩銀子。鄆哥就想:「這五兩銀子,如何不盤纏得三五個月?便陪待他吃官司也不妨!」
這說明,五兩銀子,夠一個貧困人家生活三五個月。
水滸作者設定的這個物價,是否合理呢?
我們把銀子簡單折一下人民幣看看。如果採取用米價折算的辦法,以北宋一鬥米重6公斤、售價120文計算,一兩銀子可以買約50公斤米。
現在的一公斤米價按6元錢算,我們能得到一個大致的數字:一兩銀子約等於300元人民幣。
當然,這是一個很粗疏的算法。
這樣回頭看水滸裡的物價,就清楚了。西門慶喝了王婆的4杯飲品,大方地給了一兩多銀子,也就是300多塊錢。算下來,王婆的一碗酸梅湯,比現在一線城市的一杯咖啡要貴得多,明顯給多了,王婆當然要壞笑著說:「何消得許多」。
武松給了鄆哥兒5兩銀子,大致相當於1500塊人民幣,如果按現在的低保水平,確實也夠貧困家庭開銷三五個月的。
這些錢都是小錢,水滸裡也寫了大錢。比如第六十一回裡,玉麒麟盧俊義被誣陷造反,打成死囚,梁山派小旋風柴進來搭救他,僅給獄管幹部、劊子手就出價1000兩金子。
這個數字虛高嗎?其實不然。按1兩金子等於10兩銀子簡單折算,柴進出的價相當於1萬兩銀子,合約300萬人民幣。
盧俊義是北京大財主,很顯赫的人物,買他一條命出300萬,實在不算是虛高。
二
說了水滸,再看金庸。金庸小說裡的銀子,又是怎樣的購買力呢?定價是不是合理呢?
我們先來看酒飯的價格。
金庸小說裡最有名的一場飯,就是郭靖請黃蓉在張家口豪吃了一頓,酒菜拼了兩張桌子,共花了19兩7錢4分銀子。
折算成人民幣,這一頓約等於5922塊錢,確實有點嚇人。這裡要說一句,張家口不是大家想像的小城,金庸特意交代了設定,這裡是「南北通道,塞外皮毛集散之地,人煙稠密,市肆繁盛」,所以才能有這樣的高消費。
有人說,金庸的這一段描寫是「失誤」「誇張」,殊不知這個數字反而是金庸仔細斟酌過的,參考的標準大概就是當年的《三俠五義》。
在《三俠五義》裡有一段非常相似的情節:錦毛鼠白玉堂裝成一個窮酸無賴,巴上了忠厚的書生顏查散,要酒要菜要魚,一頓飯共吃了人家銀子十三兩四錢八分,加上小費二兩,折算下來是4600多元人民幣。
金庸不過是在《三俠五義》的標準上多加了一點。對比下來,黃蓉吃郭靖一頓,只比白玉堂吃顏查散稍微狠一點,多吃了一千多塊錢,應該也不算過分吧。
當然,這樣土豪的飯局是不常見的,我們看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和消費的例子。
《笑傲江湖》第一回,闊少林平之一行來到鄉村小店吃飯。據飯店老闆說,他當初盤下這個酒店,本錢是三十兩銀子,約合9000塊錢人民幣。
用這個價格,就可以盤下一家鄉村小酒店謀生,應該說十分公道。
林平之的手下回答店老闆:我們林公子行俠仗義,揮金如土,你兩盤菜倘若炒得合了他的胃口,那三十兩銀子的本錢,不用一兩個月便賺回來啦。
按照這一說法,林少爺一個月光在一家小店吃野味,只加工費就要花9000塊,確實挺壕。
三
看了飲食的價格,我們再來看工資水平。
在《倚天屠龍記》裡有一個細節:
張無忌化妝成一個農民,混到少林寺去打探消息,正趕上寺裡在舉辦武林大會,和尚們忙成一團,人手不夠,一看張無忌身體壯健,就想僱他臨時幫忙打下手。
開多少工資呢?「算五錢銀子一個月的工錢給你」。
張無忌裝模作樣,討價還價,要六錢銀子,說是想多一錢給媳婦買花布。
折算下來,一個月的工錢是180多塊錢,比低保還低,少林寺的和尚們也真夠摳的。
不過,少林寺開出的這份超低工資,是給鄉下青年農閒時打零工的價格。對於城市裡的青年俠客,他們的收入、花銷又大概是多少呢?
我們來看另外一個例子。
《笑傲江湖》裡,華山派在嶽不群的帶領下全體出動,跑到洛陽的一個大土豪——金刀王元霸家去打秋風,蹭吃蹭喝。
對於華山派這一行人,王元霸給予了極其熱情的最高標準接待,書上說他「手面豪闊,早就備下每人一份四十兩銀子的見面禮。」
四十兩銀子,折合成人民幣得1.2萬元。華山派此行有二十餘人,王元霸僅一個見面禮就開支了二十多萬塊人民幣,難怪要說「豪闊」了。
可惜的是,令狐衝拿了這一萬二千塊,就跑去賭博,四天裡輸得乾乾淨淨。這一筆錢,張無忌必須在少林寺苦哈哈打七年工才能賺到,令狐衝四天就輸掉了。
熟悉《笑傲江湖》的就知道,這個大土豪王元霸是什麼人呢?是林平之的外公。
後來嶽不群把女兒嫁給了林平之,拋棄了令狐衝,大家都說是陰謀,是為了圖謀林家的闢邪劍譜。
問題是,就算沒有闢邪劍譜,衝著王元霸這份土豪勁,一出手就是幾十萬的見面禮,嶽不群願把女兒嫁到他家也不奇怪,對不對?
以上這些,都只是普通平民的收入和開銷。如果遇到官員,數字的量級就陡然變大了。
令狐衝後來打劫了一個朝廷命官,叫做泉州府參將吳天德大人,發現他的包裹非常沉重,居然有幾百兩銀子,還有三隻金元寶。
吳大人的「幾百兩」,就算是200兩吧,也值6萬塊人民幣,再加上金元寶,數目更是可觀,所以金庸說他是個貪官。
不過,考慮到吳天德將軍作為參將,武職正三品,至少是個正廳局級,到泉州走馬上任,身邊只帶了幾萬塊錢,放在今天要算是好幹部了。
四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常常覺得,江湖上的俠客們都是巨富,銀子花不完,但在金庸小說裡,這是一種誤解。
不是個個俠客都像郭靖那麼壕的。許多俠客初出江湖的時候,都有過缺錢、窘迫、困頓的時候,甚至比我們普通人還窮。
比如段譽,你會相信他缺錢嗎?全大理都是他家的。可他初闖江湖時,流落到雲南瀾滄江邊一個小鎮上,愣是窮到沒錢吃飯。
無奈之下,他把帽子上一塊碧玉拿去典當。金庸寫得很細緻,小鎮裡不該有典當行,所以段譽是找的一家米店賣玉——在小地方,能開米店的往往是最有實力、最壕的,不信參照《閃閃的紅星》。
可惜米店老闆不識貨,「只肯出二兩銀子相購」。只掏600塊錢,就要買人家一塊好玉,也真是夠黑。
這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可嘆段譽當時明明懷揣著無價之寶——神仙姐姐的武功秘籍,卻只因為少了幾兩有價之銀,就在小鎮上處處吃癟。
和段譽相比,林平之缺錢的時候更慘,長期在溫飽線下掙扎。
早些年,他家開保險公司,手面上豪闊無比,公司病死了一個趟子手,董事長老爸吩咐:「給他家送一百兩銀子去」,撫恤金就是三萬塊。可後來突遇變故,家裡被仇家滅了門,林平之流落江湖,一貧如洗。
他胸懷大志:要尋找名師、練好武功、報仇雪恨。但因為沒有銀子,「一路上低聲下氣,受人欺辱」。
他是很高貴的,竭力維護著尊嚴——「寧做乞兒,不作盜賊」,路邊有龍眼樹也不去摘,寧願向一個農婦討飯。最後又是挨打、又是被罵,才討來四支玉米。
在金庸小說裡做俠客是不容易的,作者不會讓你輕易過銀子這一關。
五
還有一個缺錢缺到令人心痛的,是金庸另一部書的主人公——《連城訣》的狄雲。
他是一個農家孩子,忠誠厚道,人生第一次闖蕩江湖,跟著師父到城裡去見世面。
為了穿得體面一點,師父賣掉了大黃(家裡僅有的一頭牛),給師徒三人縫了三套新衣,每套花了3兩銀子,合人民幣900多元。
這個價格放在今天也不算便宜了。可想而知狄雲對這衣服有多愛惜。
沒想到一進城,師父就遇上了事,被迫和人動武,把新衣服打壞了。
狄雲心疼不已,非要對方賠錢:「我師父這件新袍子,花了三兩銀子縫的,今兒第一次上身!」「你賠錢來!」
不管旁人怎麼勸解,他都一根筋,認了死理,揪住人家,堅持要討回這九百塊錢。
這大概是金庸小說裡代價最沉重的討薪了——就因為這一次討錢,引發了蝴蝶效應,使狄雲得罪了許多人,被陷害、入獄。他後來的許多坎坷,多多少少都和這一次討薪有關。
如果狄雲當時手頭寬鬆一點,又怎麼會揪著九百塊錢不放,後來吃這麼多苦。
所以說,金庸小說裡的俠客,在「錢」的問題上有時和我們普通人挺像。
他們並不都是一群闊少。他們初出茅廬時,也和我們一樣,會為夢想激動,也會為錢煩惱。
有時候,俠客們明明抱負遠大、絕技在身,就因為荷包裡缺了幾兩銀子,讓他們舉步維艱。
那麼,江湖之大,有沒有人解囊相助呢?有的。
下面進入今天的正題了:
浦發銀行青春卡,專門為年輕俠客量身打造
它提供兩份信用額度:除消費額度外,還有一萬元起的夢想金,幫助你打拼夢想
一萬元錢,大概相當於三十兩銀子,俠客想拿去買寶刀寶劍是不夠的,但卻可以支持你多走一段路,多僱一艘船,去到更遠的前方
除了青春卡,還有浦發銀行夢卡
可以定製個性卡面、個性卡號……
就像楊過老兄這樣,讓一家三口榮登卡面
刷卡還可以領觀影券哦,雙人的!
點「閱讀原文」,立即辦理一張好用又炫酷的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