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在金庸小說裡的購買力

2021-02-19 六神磊磊讀金庸

文/六神磊磊

技術貼,只討論銀子,不討論200元錢的事,不要舉報。

武俠小說裡的主要貨幣,一般都是白銀。相比於笨拙的銅錢、不太好把握價格的黃金,作者們都愛讓俠客使銀子,金庸也不例外。

在金庸的小說裡,白銀的購買力到底是多少?這是一個有趣的老問題。

很多武俠小說裡,物價是虛高的、混亂的,五十兩銀子一條魚,一百兩銀子一壇酒的情況比比皆是,仿佛大俠們個個是冤大頭。

然而,越是優秀的作家,在細節問題上就越是嚴謹,一般不能容忍物價混亂、白銀泛濫的情況出現。

比如《水滸傳》裡,銀子的購買力就比較恆定。

舉幾個例子。水滸第23回裡,西門慶去拉攏王婆,到她的飲品店裡吃了幾次茶,前前後後一共吃了一碗酸梅湯、一碗「和合湯」、兩盞薑茶,最後給了王婆多少錢呢?一兩來銀子。

王婆壞笑了起來,說「何消得許多」?意思是明顯給多了。

由此可以知道,一兩銀子買小茶攤上的幾碗飲品,是大大高於市價的。

再看第25回裡,武松為了給哥哥報仇,要打官司,拉了賣鴨梨的小孩鄆哥做證人,給了鄆哥五兩銀子。鄆哥就想:「這五兩銀子,如何不盤纏得三五個月?便陪待他吃官司也不妨!」

這說明,五兩銀子,夠一個貧困人家生活三五個月。

水滸作者設定的這個物價,是否合理呢?

我們把銀子簡單折一下人民幣看看。如果採取用米價折算的辦法,以北宋一鬥米重6公斤、售價120文計算,一兩銀子可以買約50公斤米。

現在的一公斤米價按6元錢算,我們能得到一個大致的數字:一兩銀子約等於300元人民幣。

當然,這是一個很粗疏的算法。

這樣回頭看水滸裡的物價,就清楚了。西門慶喝了王婆的4杯飲品,大方地給了一兩多銀子,也就是300多塊錢。算下來,王婆的一碗酸梅湯,比現在一線城市的一杯咖啡要貴得多,明顯給多了,王婆當然要壞笑著說:「何消得許多」。

武松給了鄆哥兒5兩銀子,大致相當於1500塊人民幣,如果按現在的低保水平,確實也夠貧困家庭開銷三五個月的。

這些錢都是小錢,水滸裡也寫了大錢。比如第六十一回裡,玉麒麟盧俊義被誣陷造反,打成死囚,梁山派小旋風柴進來搭救他,僅給獄管幹部、劊子手就出價1000兩金子。

這個數字虛高嗎?其實不然。按1兩金子等於10兩銀子簡單折算,柴進出的價相當於1萬兩銀子,合約300萬人民幣。

盧俊義是北京大財主,很顯赫的人物,買他一條命出300萬,實在不算是虛高。

說了水滸,再看金庸。金庸小說裡的銀子,又是怎樣的購買力呢?定價是不是合理呢?

我們先來看酒飯的價格。

金庸小說裡最有名的一場飯,就是郭靖請黃蓉在張家口豪吃了一頓,酒菜拼了兩張桌子,共花了19兩7錢4分銀子。

折算成人民幣,這一頓約等於5922塊錢,確實有點嚇人。這裡要說一句,張家口不是大家想像的小城,金庸特意交代了設定,這裡是「南北通道,塞外皮毛集散之地,人煙稠密,市肆繁盛」,所以才能有這樣的高消費。

有人說,金庸的這一段描寫是「失誤」「誇張」,殊不知這個數字反而是金庸仔細斟酌過的,參考的標準大概就是當年的《三俠五義》。

在《三俠五義》裡有一段非常相似的情節:錦毛鼠白玉堂裝成一個窮酸無賴,巴上了忠厚的書生顏查散,要酒要菜要魚,一頓飯共吃了人家銀子十三兩四錢八分,加上小費二兩,折算下來是4600多元人民幣。

金庸不過是在《三俠五義》的標準上多加了一點。對比下來,黃蓉吃郭靖一頓,只比白玉堂吃顏查散稍微狠一點,多吃了一千多塊錢,應該也不算過分吧。

當然,這樣土豪的飯局是不常見的,我們看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和消費的例子。

《笑傲江湖》第一回,闊少林平之一行來到鄉村小店吃飯。據飯店老闆說,他當初盤下這個酒店,本錢是三十兩銀子,約合9000塊錢人民幣。

用這個價格,就可以盤下一家鄉村小酒店謀生,應該說十分公道。

林平之的手下回答店老闆:我們林公子行俠仗義,揮金如土,你兩盤菜倘若炒得合了他的胃口,那三十兩銀子的本錢,不用一兩個月便賺回來啦。

按照這一說法,林少爺一個月光在一家小店吃野味,只加工費就要花9000塊,確實挺壕。

看了飲食的價格,我們再來看工資水平。

在《倚天屠龍記》裡有一個細節:

張無忌化妝成一個農民,混到少林寺去打探消息,正趕上寺裡在舉辦武林大會,和尚們忙成一團,人手不夠,一看張無忌身體壯健,就想僱他臨時幫忙打下手。

開多少工資呢?「算五錢銀子一個月的工錢給你」。

張無忌裝模作樣,討價還價,要六錢銀子,說是想多一錢給媳婦買花布。

折算下來,一個月的工錢是180多塊錢,比低保還低,少林寺的和尚們也真夠摳的。

不過,少林寺開出的這份超低工資,是給鄉下青年農閒時打零工的價格。對於城市裡的青年俠客,他們的收入、花銷又大概是多少呢?

我們來看另外一個例子。

《笑傲江湖》裡,華山派在嶽不群的帶領下全體出動,跑到洛陽的一個大土豪——金刀王元霸家去打秋風,蹭吃蹭喝。

對於華山派這一行人,王元霸給予了極其熱情的最高標準接待,書上說他「手面豪闊,早就備下每人一份四十兩銀子的見面禮。」

四十兩銀子,折合成人民幣得1.2萬元。華山派此行有二十餘人,王元霸僅一個見面禮就開支了二十多萬塊人民幣,難怪要說「豪闊」了。

可惜的是,令狐衝拿了這一萬二千塊,就跑去賭博,四天裡輸得乾乾淨淨。這一筆錢,張無忌必須在少林寺苦哈哈打七年工才能賺到,令狐衝四天就輸掉了。

熟悉《笑傲江湖》的就知道,這個大土豪王元霸是什麼人呢?是林平之的外公。

後來嶽不群把女兒嫁給了林平之,拋棄了令狐衝,大家都說是陰謀,是為了圖謀林家的闢邪劍譜。

問題是,就算沒有闢邪劍譜,衝著王元霸這份土豪勁,一出手就是幾十萬的見面禮,嶽不群願把女兒嫁到他家也不奇怪,對不對?

以上這些,都只是普通平民的收入和開銷。如果遇到官員,數字的量級就陡然變大了。

令狐衝後來打劫了一個朝廷命官,叫做泉州府參將吳天德大人,發現他的包裹非常沉重,居然有幾百兩銀子,還有三隻金元寶。

吳大人的「幾百兩」,就算是200兩吧,也值6萬塊人民幣,再加上金元寶,數目更是可觀,所以金庸說他是個貪官。

不過,考慮到吳天德將軍作為參將,武職正三品,至少是個正廳局級,到泉州走馬上任,身邊只帶了幾萬塊錢,放在今天要算是好幹部了。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常常覺得,江湖上的俠客們都是巨富,銀子花不完,但在金庸小說裡,這是一種誤解。

不是個個俠客都像郭靖那麼壕的。許多俠客初出江湖的時候,都有過缺錢、窘迫、困頓的時候,甚至比我們普通人還窮。

比如段譽,你會相信他缺錢嗎?全大理都是他家的。可他初闖江湖時,流落到雲南瀾滄江邊一個小鎮上,愣是窮到沒錢吃飯。

無奈之下,他把帽子上一塊碧玉拿去典當。金庸寫得很細緻,小鎮裡不該有典當行,所以段譽是找的一家米店賣玉——在小地方,能開米店的往往是最有實力、最壕的,不信參照《閃閃的紅星》。

可惜米店老闆不識貨,「只肯出二兩銀子相購」。只掏600塊錢,就要買人家一塊好玉,也真是夠黑。

這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可嘆段譽當時明明懷揣著無價之寶——神仙姐姐的武功秘籍,卻只因為少了幾兩有價之銀,就在小鎮上處處吃癟。

和段譽相比,林平之缺錢的時候更慘,長期在溫飽線下掙扎。

早些年,他家開保險公司,手面上豪闊無比,公司病死了一個趟子手,董事長老爸吩咐:「給他家送一百兩銀子去」,撫恤金就是三萬塊。可後來突遇變故,家裡被仇家滅了門,林平之流落江湖,一貧如洗。

他胸懷大志:要尋找名師、練好武功、報仇雪恨。但因為沒有銀子,「一路上低聲下氣,受人欺辱」。

他是很高貴的,竭力維護著尊嚴——「寧做乞兒,不作盜賊」,路邊有龍眼樹也不去摘,寧願向一個農婦討飯。最後又是挨打、又是被罵,才討來四支玉米。

在金庸小說裡做俠客是不容易的,作者不會讓你輕易過銀子這一關。

還有一個缺錢缺到令人心痛的,是金庸另一部書的主人公——《連城訣》的狄雲。

他是一個農家孩子,忠誠厚道,人生第一次闖蕩江湖,跟著師父到城裡去見世面。

為了穿得體面一點,師父賣掉了大黃(家裡僅有的一頭牛),給師徒三人縫了三套新衣,每套花了3兩銀子,合人民幣900多元。

這個價格放在今天也不算便宜了。可想而知狄雲對這衣服有多愛惜。

沒想到一進城,師父就遇上了事,被迫和人動武,把新衣服打壞了。

狄雲心疼不已,非要對方賠錢:「我師父這件新袍子,花了三兩銀子縫的,今兒第一次上身!」「你賠錢來!」

不管旁人怎麼勸解,他都一根筋,認了死理,揪住人家,堅持要討回這九百塊錢。

這大概是金庸小說裡代價最沉重的討薪了——就因為這一次討錢,引發了蝴蝶效應,使狄雲得罪了許多人,被陷害、入獄。他後來的許多坎坷,多多少少都和這一次討薪有關。

如果狄雲當時手頭寬鬆一點,又怎麼會揪著九百塊錢不放,後來吃這麼多苦。

所以說,金庸小說裡的俠客,在「錢」的問題上有時和我們普通人挺像。

他們並不都是一群闊少。他們初出茅廬時,也和我們一樣,會為夢想激動,也會為錢煩惱。

有時候,俠客們明明抱負遠大、絕技在身,就因為荷包裡缺了幾兩銀子,讓他們舉步維艱。

那麼,江湖之大,有沒有人解囊相助呢?有的。

下面進入今天的正題了:

浦發銀行青春卡,專門為年輕俠客量身打造

它提供兩份信用額度:除消費額度外,還有一萬元起的夢想金,幫助你打拼夢想



一萬元錢,大概相當於三十兩銀子,俠客想拿去買寶刀寶劍是不夠的,但卻可以支持你多走一段路,多僱一艘船,去到更遠的前方




除了青春卡,還有浦發銀行夢卡

可以定製個性卡面、個性卡號……

就像楊過老兄這樣,讓一家三口榮登卡面



刷卡還可以領觀影券哦,雙人的!



點「閱讀原文」,立即辦理一張好用又炫酷的信用卡

相關焦點

  • 古代一兩銀子在今天值多少錢?中國各朝代白銀購買力有什麼變化
    古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怎麼算的呢?我們下面來看一看。明清時期,一兩約37克,以現在每克白銀約4元左右的價格,明清時一兩白銀約值148元人民幣。但這樣單純用銀價來衡量銀子的價值也不是很合理,因為古代科技遠沒有現在發達,白銀的開採和冶煉比現在要困難得多。要搞清楚古代白銀的價值,就要用購買力來衡量,而不是單純地用銀價作對比。
  • 清朝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如何,和收入相比又怎樣
    這麼長的時間裡一兩銀子的購買力肯定不會相同,下面就簡單的說明一下。首先我們從米價來看一下白銀的購買力。在清朝剛剛入關的順治初年(公元1644年左右),一石大米需要2-3兩白銀。而到了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一石大米的價格是0.6-0.7兩白銀。
  • 古代家庭的經濟史:一兩銀子的購買力
    《水滸傳》裡,魯智深、史進、李忠三人在酒店裡閒聊,看到賣唱的金家父女。魯智深可憐他們,自己「去身邊摸出五兩來銀子」後,又對史、李二人說:「借些與俺。」史進二話不說,「去包裹裡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李忠則摳摳索索地從「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 「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特別以當代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顯示當前中國的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錢?
    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該記得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僱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甚至包括了金庸這樣的大師似乎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該記得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僱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
  • 古代時期,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有些人在路邊攤吃,點了兩個饅頭一碗湯,結帳的時候都是幾兩銀子起步;有些大戶人家的少爺去賭博場玩了一圈,結果一次性輸掉了一千多兩銀子。就是因為總有這樣的鏡頭反覆出現,導致許多人對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產生了誤解,似乎古代一兩銀子只等同於現在的幾十塊甚至幾元錢。
  • 偷笑:金庸小說裡的大俠們的錢從哪裡來?
    金庸小說裡的大俠們偶爾也會囊中不便,尤其是早期作品裡,但是你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射鵰之後,武俠們的生活費就再也不是問題了,沒錢還可以吃桃子,吃魚和蜂蜜活著。大家的來錢方式細思極恐:1.郭靖:賞賜和打劫郭靖的第一筆財富來自於成吉思汗的賞賜,此前他曾經在戰場上惡鬥過「黃河四鬼」。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很多電視劇尤其可笑,描寫古人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現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銀票這些荒唐的情節,顯示了創作人無知以及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包括金庸這樣的大師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這些錯誤荒唐嚴重到什麼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 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金庸大師寫的《射鵰英雄轉》中有個橋段,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那麼,郭靖這個傻小子究竟被宰得有多狠?我國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為主要貨幣,上古時期還有用貝殼。與宋、明、清的銀本位制不同,在宋以前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
  • 誰是金庸小說裡最能喝酒的人?
    喬峰繼承了他血液裡大漠雄飲的風範,可謂金庸小說裡喝酒箇中高手!另一個原因,在於當時酒的度數應該不會特別高。業界普遍認為,蒸餾酒始於是忽必烈那個時代傳播至中原的。因為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燒(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
    常看古裝劇裡百姓都使用銀兩(銀錠)作為交易貨幣, 唐宋金時期是以銀鋌作為古代的流通貨幣,銀鋌因其形狀類似豬的腎臟,地方百姓俗稱「豬腰銀」。銀兩(銀錠)是在明代才開始實行使。一起來看下古代真正的銀錠和銀鋌是什麼樣的…...
  • 漲姿勢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很多電視劇尤其可笑,描寫古人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現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銀票這些荒唐的情節,顯示了創作人無知以及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包括金庸這樣的大師也對銀兩的貨幣價值沒有進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這些錯誤荒唐嚴重到什麼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查看我們的「詳細資料」---「查看歷史消息」就可以看到我們早期發布的信息\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以當代某某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顯示當前一些編劇的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其實相當的高。1、《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僱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2、《明史》裡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吧)只是45兩白銀。而《射鵰》時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銀流通量還低於明清,其價值只能更高才對,這19兩多一餐飯,不管是怎樣難得的美味佳餚都似乎太過分了。
  • 金庸小說裡的武學原理
    今天跟大家談談金庸小說裡的武學原理。金庸和古龍呢,在武俠小說界齊名,都是一代大俠。
  • 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可別說你不會算
    在古裝劇中,關於一兩銀子的價值很是模糊,有些「江湖少俠」隨便吃頓飯就放下一錠銀子,嘴上還說著「不要找了」,而有些人則為了幾兩銀子賣兒賣女,前後反差之大令人不解!
  • 古代1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現在每月工資,能換幾兩銀子?
    影視劇裡常常會看到主人公用餐時揮毫如雨,動輒一段飯幾十兩銀子,其實這些細節都是非常荒唐的。金庸在描寫郭靖初遇黃蓉時,被她宰了一頓,結果「一會結帳,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這些錢要是折算成如今的人民幣,你知道是多少嗎?首先要知道,古代中國的銀子十分匱乏,大量流通也是發生在明清時期。
  • 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你的工資相當於清朝的多少銀兩?
    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你的工資相當於清朝的多少銀兩?「錢」自古以來就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如果要出一趟遠門的話,就要準備好充足的盤纏。在當時,白銀則是最受歡迎,購買力最強的貨幣。但銅錢的購買力實在是太低了,用起來不太方便,所以後來朝廷打算找個更有價值的東西取代銅幣。直到漢代,白銀得以脫穎而出,並沿用了數千年。無論朝代變遷,歷史更替,白銀都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在當時朝廷會將銀塊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鑄造,並大規模發放流通。當然在不同的朝代,銀子的購買力也有所不同,所以要想衡量銀子的價值就必須考慮到這一系列的客觀問題。
  • 古人吃完飯,放一錠銀子就走,小二為何也不數?如果不夠數咋辦?
    又行了四五裡路,再把這隻熟鵝除來,右手扯著,把左手撕來,只顧自吃。行不過五裡路,把這兩隻熟鵝都吃盡了。」武松受了別人的陷害,別人還派公人在路上來暗害他,武松一肚子鳥氣,就一個人吃著兩隻熟鵝,想來此時那兩個公人肯定是心煩意亂的:真香啊,可惜我只能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