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畫《記憶中的農家院》 作者:張少青
本期協會微信推出畫境欄目,介紹潞城市書畫攝影家協會會員張少青的藝術天地。
烙畫《農家小院》 作者:張少青
以下為張少青的國畫作品:
張少青與烙畫藝術
文:秦安慶
當芸芸眾生幾乎都在追名逐利時,一個隱於我市的書畫藝術愛好者默默的在家中創作著自己喜歡的烙畫,他就是原潞城縣絲織廠絲綢圖案設計師張少青先生。
張先生,名少青,字遠長,漢族人,1960年出生於山東陽穀縣,1987年調入潞城縣絲織廠,於2010年下崗,現居住潞城市南關社區。張先生自幼酷愛書畫藝術,潛心學藝,取得工藝美術師資格,其美術作品及設計作品多次在省市獲獎。近年,他潛心傳統烙畫及中國山水畫的研摹,秉承歷代大師之藝術精華,著力創作具有個性的木板烙畫及現代山水畫,現被潞城市書畫攝影家協會特邀成為協會會員。
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漢族傳統藝術珍品,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漢族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烙畫,其源於西漢,盛於東漢,期間幾經衰落,後被清代藝人重新整理,形成以河南為主的烙畫群體。近代,山西、河北、江浙一帶都有發展,但由於烙畫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和商業性,大部分都停留在簡烙、點綴、誇張的浮淺程度上,其技藝表現仍感覺俗套古板,蒼白無力。然而,當人們的生活達到極大豐富多彩之極,正如易經中所講的,事物到了極限必重新回歸,「如《復卦》言:七日來復,其間無不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由此人們對藝術的欣賞又重新回歸自然,烙畫便適合當今社會眾人口味,色彩清晰,線條幽美,似過去的黑白老照片,使其在視覺上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過去,從事烙畫者大多是民間一些喜歡繪畫的木工及業餘美術愛好者,只能夠烙畫一些簡單圖案或臨摹他人作品。開始,烙畫藝人以鐵針為工具,在油燈上炙烤進行烙繪,主要作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裝飾。後來,製作工藝和工具不斷改革,由「油燈烙」換代為「電烙」,將單一的烙針或烙鐵換代為專用電烙筆,比較先進的電烙筆可以隨意調溫,從而使這一古老的創作方式具備了前所未有的表現能力。現代新工具、新材料的發展使得烙畫師們創作空間加大,作品題材、形式趨於多元化。現代中國烙畫山水、人物、花鳥、飛禽走獸、亭臺樓閣應有盡有,纖毫畢見的工筆畫,粗獷豪邁的逸筆畫樣樣皆能,饒有個性特色。在充分繼承以線為主的傳統造型基礎上,中國烙畫借鑑西方繪畫塊面造型元素,形成了嶄新的精神風貌。肖像烙畫、水彩和水粉式的建築烙畫、風景烙畫、靜物烙畫等等,反映出中西兩種文化的有機整合和相互兼容性。烙畫屬於世界的,也屬於中國的,更屬於大眾的,因此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烙畫由於作品本身所固有的古典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張少青先生10年前,從網絡上開始學烙畫,當時網絡上一幅描寫《農村牧羊圖》的烙畫深深的吸引了他,勾起了對兒時在農村生活的美好回憶,本就具有書畫藝術功底的他欣然起筆開始了他的烙畫學習創作歷程。如果說專業書畫家或公職人員能在星期天專心創作,對於張少青一個下崗職工的時間就格外珍貴,他白天打工,只能把時間擠在晚上。一整天的打工,晚上還要熬夜,妻子常心痛的嘮叨,「畫,畫,天天畫這些無用的東西,生病了看誰管你。」說歸說,妻子在他創作時,總會按時把開水、毛巾放在他的創作間,用行動來關愛、支持丈夫的創作事業。賢妻的理解激發著張少青的學習、創作激情,除在網絡上與同行相互學習切磋外,還到外地進行專心求學,短短幾年,他在烙畫藝術造詣上突飛猛進,創作了《早牧》《農家小院》《迎春圖》等精品烙畫。
張少青先生的烙畫是以木板畫為主,他搏眾家之長,潛心研究,打破以往烙畫常規,追求繪畫功效,以黑、白、黃單色種,即純烙手段,烙出色彩所無法比擬的神秘世界。他力求國畫的含蓄、西畫的寫實,尤以純烙畫手段專攻人物、動物、農村題材,其目的不是迎合人們的口胃,是挖掘人們的口胃,發現和改變人們的口胃,提高人們對藝術的欣賞水平。由於我市,甚至長治地區烙畫喜好者廖若晨星,張少青先生便獨樹一幟,他的烙畫具有大氣,逼真,細膩,靈透之神韻,題材取之於自己的生活,兼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常常創作一些別具一格的精品作,堪稱長治地區書畫藝術界當之無愧的一枝絢麗奇葩,為我市的書畫攝影藝術增添了一項新的內容,是我市民俗藝術之精華。
張先生還擅長山水畫的臨摹和研究、創新,他的作品多以水墨山水為主,畫中又以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抒情為主創,作品中呈現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和無窮的詩意空間。他的山水畫也自成一家,清新淡雅,造詣超群。多年來,張先生做人低調,為人謙虛,不計較名利得失,隱於我市,從不張揚,專心創作自己的烙畫、山水畫。用他話說,『生活清貧不怕,人總得有點價值,烙畫是自己的生命了,將陪伴一生』。
金子總要發光,藝術永無止境,真心的祝願張少青先生不辜負潞城人民的期盼,烙出精品,畫出新作,為潞城的書畫事業發展再添一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