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評價說,孫華的烙畫作品從傳統美術中吸取精華,以葫蘆、棉布、宣紙、絲絹、木片、竹子等不同材質為載體呈現,無論是人物、動物、山水、花鳥均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古樸典雅,令觀者回味無窮。
孫華參加第三屆辣子雞大賽展示烙畫
魯網8月5日訊(記者 杜偉 孔浩)近日,剛過而立之年的山亭烙畫傳承人孫華女士,被棗莊職業學院聘為「齊魯工匠手藝體驗基地」客座教授。年輕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為高校的客座教授,這在棗莊市並不多見。
木板《遙思》
孫華1987年出生於滕州,從小心靈手巧,動手能力非常強。後來在當地舉辦的一次烙畫學習班上,她接觸到了傳統的烙畫藝術,從此便愛上了這門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畫種,並逐漸掌握了它的創作技法。結婚後孫華到了杭州,她一邊在工藝美術廠從事書畫創作工作,一邊到美術館看展覽,到中國美院去聽課,向杭州的書畫大家們請教,藝術素養得到快速的提升。
柏木筆筒《梅花》
臂擱《仿古山水》
葫蘆《皮影戲》
卡紙《仿古山水》之二
卡紙《雙兔圖》
竹刀《花卉六品》
孫華介紹說,烙畫早期稱「烙花」,是用特製的鐵筆經過調整溫度、力度、速度烙制而成。多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最具特色的竹牌工藝經過選料—打磨—設計—構圖—勾形—細烙—慍色—整理裝飾等工序,利用中國畫的勾勒、點染、皴擦等手法,使其畫面顏色主要呈褐色,古樸典雅,清新秀麗,豐富的層次與色調突顯高低不平的肌理變化和浮雕效果,立體感較強,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與觀賞性。
湘樟木烙畫《仿古山水圖》(28釐米x9.5釐米)
在杭州工作、生活期間,孫華和丈夫吳政偉創作了大量的書畫作品,特別是在烙畫方面成績斐然。他們歷時兩年多的時間聯手完成的15米棉布烙畫《清明上河圖》,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為了完成這幅「巨製」,孫華夫妻倆搜集資料,請教名家,處理布料,仔細上稿,之後精心烙制,費勁了心血。這幅烙畫作品曾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中華藝術珍品文化節上榮獲珍品獎,被省市多家媒體報導。後來這幅烙畫被一位老闆以十萬元的高價購藏,夫妻倆當即拿出了五萬元捐給了慈善機構。作品獲獎後,孫華被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等吸收為會員,並應邀參加了第二屆浙江工藝美術雙年展,受到大家的關注。
參加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
有專家評價說,孫華的烙畫作品從傳統美術中吸取精華,以葫蘆、棉布、宣紙、絲絹、木片、竹子等不同材質為載體呈現,因材質變化而工序各異,既能表現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有展現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巧妙自然地把繪畫藝術與烙畫藝術水乳交融,無論是人物、動物、山水、花鳥均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古樸典雅,令觀者回味無窮。
參加非遺走進臺兒莊古城
五六年前,孫華和丈夫回到了家鄉山亭創業,丈夫開畫廊,她則師承於河北省級烙畫傳承人艾秀琪先生,成立了自己的烙畫工作室,潛心從事烙畫的學習與創作。孫華還開設了烙畫藝術課程,在做好傳承與教學的同時,積極參與各類藝術博覽會,代表作臂擱烙畫《清供系列》,榮獲第二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2019「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優秀獎。
孫華走進銀光福源養老中心
孫華表示,為更好的保護傳承烙畫技藝,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將積極創作可以與時代接軌的藝術作品。下一步,她將以文旅融合發展為契機,創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色、人文、自然為題材的文創作品。為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等發揮自身優勢,讓大家近距離的感受烙畫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