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傳言的故事裡,夏目漱石曾主張將「I love you」譯作「今晚月色真美」。
比之於坦率直白的「I love you」,「今晚月色真美」無疑更貼合東方古典式愛情的格調:含蓄雋永。
因其含蓄,故此半遮半現;
因其雋永,故此欲說還休。
這俗人的愛情,卻似那僧人參不透的禪機,就如那道士悟不出的玄理。
就如這僧人離不得禪機,道士撇不得玄理,這俗人畢竟也離不得愛情,故此參不透也要參,悟不出還要悟。
於是乎古時的文人即以詩詞吟誦之,古時的匠人即以紋樣點描之。
吟誦愛情之文人以宋人為首,點描愛情之匠人亦以宋人為首。
如要賞鑑東方的古典式愛情,必離不得宋人詞曲與宋時紋樣。
1 初遇 | 「念奴嬌俏,君子愛之」
念奴嬌·鬧紅一舸
宋|姜夔
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更灑菇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姜白石詞風清絕,此首亦是如此。詞人撐船入湖,望見那滿池的荷花,旋即憶起與戀人初遇時景象,言笑晏晏,何其快活!今又日暮,卻已難覓情人蹤影,詞人嘆道「爭忍凌波去」——你怎忍心拋卻如許風景而去往他處呢?
一切愛情均有初遇,恰似許仙於西湖斷橋遇上白娘子,一如賈寶玉於賈母房中初見林妹妹,世間俗人的愛情,又怎能沒了初遇呢?
而初遇均有緣起,千年前的那位藥郎畢竟救下了白蛇,「這位妹妹」畢竟是「曾見過的」,俗人的愛情亦如此。
所謂緣起就藏在白石這詞的詞牌名裡——「念奴嬌」。
這詞牌名的由來乃是唐天寶年間有位名叫「念奴」的歌妓,「嗓音嬌嫩,有如黃鶯」,唐明皇聽聞此人後,乃親度曲,令其入宮試唱,一試之下,果如所聞,由此,那首唐明皇親度的曲目即稱之為「念奴嬌」。
故此「念奴嬌」的全意當是「念奴嬌俏,君子愛之」。此即是緣起,試想念奴若不嬌俏,君子怎會愛之?此後才有了初遇,念奴如此嬌俏,君子怎會不愛?
若使匠人以紋樣點描文人所吟「念奴嬌」裡的愛情,那必得是仕女紋伴上那高士紋,一如君子愛戀念奴,高士自也眷戀仕女。
仕女紋是以中國古代女性為題材的一種傳統紋樣。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仕女紋的起始時期,多出現在繪畫、雕刻、壁畫等領域。
唐代是仕女紋樣的大發展時期,其仕女形象生動體現了唐人以豐潤為美的審美觀,多豐滿圓潤,主要成就出現在繪畫、壁畫等領域。
晉顧愷之|女史箴圖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
宋代返歸了魏晉時以纖秀為美的審美觀,仕女形象纖長秀美,多出現於屏風、繪畫、刺繡、瓷器上。明清時期是仕女紋發展的巔峰時期,仕女形象既承繼了宋人的纖秀,又融入了時人的日常,變得十分的婀娜多姿,被廣泛運用在繪畫、瓷器、銅器、刺繡、木刻等領域。
清雍正|五彩仕女紋罐
與仕女紋相對的是以文人雅士的生活為題材的高士紋。
儒家文化極為推重高尚的德行,古代文人亦以之著稱於世,故而,此類紋樣又稱為「高士圖」,多有以隱士生活為主題的紋樣,如攜琴訪友、山澗行吟等。
高士紋多運用於書畫、瓷器、木刻、印染等領域,表現特定的文化意蘊,以書畫及瓷器領域運用最多。
歷代的許多著名畫家均繪有高士圖,如晉時的顧愷之,五代的顧閎中,明時以唐寅為代表的江南畫派諸家。
宋徽宗趙佶|聽琴圖
瓷器上的高士紋則更為多樣,常見於青花瓷及鬥彩瓷,多作為主紋描繪於器物的主要裝飾部位。
明成化|鬥彩高士杯
仕女也好,高士也罷,
講到深處,自不過是,
世間渴慕愛情的俗人。
既已相遇,理該相戀。
2 戀慕 | 「蝶花相偎,思慕不已」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奉旨填詞」的柳三變仕途已然無望,心中自然苦甚,卻不知情人間的思慕,更苦甚於無望之仕途。詞人佇倚危樓,望極春愁,先嘆了句「無言誰會憑欄意」,原想一醉忘憂,終究是強樂無味,末句卻峰頭一轉,吟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畢竟是情人,畢竟還是不悔,畢竟仍是思慕不已。
古人吟頌愛情極多,講及初遇亦甚多,惜乎,言及相戀卻是極少。
一則,相戀極難言及,只能「欲說還休」;
二則,直白的言及總是少了些東方人的含蓄,只能「半遮半現」。
於是乎,「相戀」就成了愛情裡最難參的禪,最難悟的理。
其實,「說難也難,難也不難」。
關乎「相戀」的謎底就隱在這詞的詞牌名裡——蝶戀花。
「蝶戀花」原是唐教坊曲名,本採自於梁簡文帝樂府「翻階峽蝶戀花情」,非指「峽蝶獨舞,百花不理」,乃指「蝶花相偎,思慕不已」。
「相戀」本就是兩個人的事,這道禪你若一個人參,自一生也參不透,這條理你若一個人悟,怕一世也悟不出,唯有兩人一同參悟,方能參透悟出,唯因此,方可謂是「一生一世一雙人」。
若以紋樣點描「蝶戀花」裡的愛戀,那必得是蝴蝶紋搭上百花紋,峽蝶舞於花間,百花伴之同舞,一如一雙戀人於凡塵俗世同舞。
蝴蝶紋主要是以蝴蝶為題材的一種傳統紋樣,其構圖常以兩隻蝴蝶或蝴蝶與別的花草、禽鳥組合來構成。蝴蝶乃是吉祥美好的象徵,中國古典文學就以雙飛的蝴蝶為戀愛的象徵,以之表達對愛情的嚮往及追求,《梁祝》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故此,古人亦常以蝴蝶紋來裝飾器物,此紋樣被廣泛應用於瓷器、服飾、刺繡、銅鏡等領域,尤以瓷器、服飾為最多。
清康熙|五彩蝴蝶紋瓶
百花紋又稱「滿花紋」「萬花堆」,紋樣由多種花卉組成,猶如百花堆聚。
百花紋的圖案多以牡丹花為主,還包括茶花、荷花、月季花、百合花等。
由於百花繁密而不易見紋飾底色,故給人以繁密細緻、五彩繽紛的美感。
而此中的牡丹恰如周敦頤所述乃是「花之富貴者也」,故而又稱為「富貴花」。自唐宋時期開始,代表吉祥富貴的牡丹紋飾即在宮廷及民間廣泛流傳,不僅形式多樣,囊括的材質、風格及裝飾圖案更是不計其數,其寓意亦逐漸鮮明、直接,豐富多樣。
明永樂|剔紅牡丹紋圓盤
牡丹紋融入到中國傳統工藝的各個領域,如金銀器、銅鏡、玉器、陶瓷器、書畫、織物等。其形式有獨枝牡丹、交枝牡丹、折枝牡丹、纏枝牡丹、串枝牡丹之分。其構圖方式有單枝適合式、雙枝或多枝對稱式、纏枝均衡式等。
明洪武|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碗
故而,若以紋樣點描「蝶戀花」,則須蝴蝶紋搭上牡丹紋等,其構圖主要是蝴蝶於花間翩飛嬉戲,此紋樣又名之為「花蝶紋」,民間常以之寓意甜美的愛情及美滿的婚姻。或許是因這「蝶花相偎」的紋飾,像極了彼此戀慕的情人。
清雍正|釉裡紅花蝶紋筆筒
既已戀慕如許,
理當長相守哉。
3 長相守 | 「鵲橋難會,怎忍歸去」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少遊確是個才子,更是個情痴。非才子,此曲難出,非情痴,此曲不可得!
鵲橋相會本就極難,故此更需珍重,唯因此才能「勝卻人間無數」。
亦因這相會極難,故此對相愛的戀人而言,此後的離別更是難上加難:
「忍顧鵲橋歸路」——怎麼忍心回望歸路呢?怎麼忍心就此離別呢?
可終究還是要離別。
但,離別又如何呢?
畢竟還會再相逢,畢竟還要長相守。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即使鵲橋難會,即使佳期如夢,即使銀漢相隔。
我亦要與君長相守!
年年歲歲會於鵲橋!
此即是這「鵲橋仙」三字之真意——「與君鵲橋相會,勝似仙人至樂」。
秦觀這「鵲橋仙」寫得當然極好,然畢竟只是文字,若使匠人點描入器物,則鵲橋之會,歷歷入於眼底。「鵲鳥集鵲橋」,故須以鵲鳥紋堆結之。
明|剔紅梅花喜鵲圖方盤
喜鵲是古人深愛的鳥類,乃是吉祥福氣的象徵,民間多以喜鵲喻喜慶之事,舉辦婚禮時多用剪紙「喜鵲登梅」裝飾婚房。「喜鵲登梅」亦常出現在傳統繪畫、對聯中。又因「梅」與「眉」同音,故此「喜鵲登梅」又稱「喜上眉梢」。
喜鵲紋被廣泛應用於玉器、瓷器、服飾、木雕等領域,是古人極喜愛的紋樣。
清同治|黃地粉彩梅鵲紋盤
而鵲橋乃是人間所有的喜鵲飛至天河搭起,以使隔於天河兩側的織女與牛郎相會,故此「鵲橋」亦是姻緣的象徵。因鵲橋相會的日子是七月七日,故而就有了「七夕」。
如前述之仕女與高士乃是世間渴慕愛情的俗人,
這織女與牛郎也不過是渴盼長相守的尋常戀人。
你我皆如是,
渴盼皆如是,
尋常皆如是,
愛戀皆如是。
初遇—戀慕——長相守
念奴嬌——蝶戀花——鵲橋仙
東方式的愛情即是如此情狀。
於是乎,此番對東方式的古典愛情之賞鑑,亦至此落幕。
就如在臺下聽了一場大戲,聽到最後,方才發現,原來戲裡唱的都是自己。
東方的古典愛情亦如是,
文人吟誦之詞曲也罷,
匠人點描之紋樣也罷。
吟誦終究還是當下的愛慕,點描依然還是時下的戀愛。
且祝世間所有俗人,均遇己之良人,與之相戀相守,且久久長長!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如有問題或需求,請聯繫小編
撰文:甲子
校對:溯流光 飛袖
總編:溯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