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性虛耗

2021-01-15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相信大家可能有聽到一個說法:「組織中既然有這麼多不同能力的人才。 領導人在決策前應該讓大家都能參與討論。 請每個人提供寶貴意見,如此才能避免盲點、並確保每次的決策都是最佳決策。」


很遺憾。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種錯誤的概念。


因為一個組織如果總是以這種方式運作,那除了充滿混亂與衝突以外,恐怕不會有第二個結果。 畢竟集體決策雖然有腦力激盪的效果,但其實有個另外不為人知的副作用,就是社會心理學談到「群性虛耗」(Social loafing) 的問題。


所謂群性虛耗,指的昰1+1小於2的現象。 一般人常常認為人數多了,能力與決策應會隨著人數增加而增加。 但實際上通常結果是「剛好相反」。


背後的成因在於:當一個人做全部決策時,雖然他享有過高權力,但他也擔負完全責任。 所以他在決策上,會盡一切力量小心,也會努力促成事情發生。 可是當決策者超過一個人時,每個人的責任感會隨著決策成員的增加而大幅下降,更會把「執行」認為是別人的責任。 而這種每個人對成敗責任感覺稀薄的現象叫責任稀釋(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喝就是這意思。而這現象將隨著人數越多,狀況則越糟。


以社會議題來看就最明顯。


人們對於社會議題的決策(如二代健保、房屋政策、經濟政策)雖然都罵得要死,可是卻幾乎很少人覺得那跟自己有關。 但追本溯源,民意代表與官員也是間接透過多數選票產生的,所以決策跟自己也有連動性不是嗎? 但看到此文的讀者,誰會覺得國家狀況跟自己有任何責任呢? 一定都覺得,那是「別人」的責任 (包含我在內)。 這就是責任稀釋最明顯的例子。


此外,當群體數量上升時,各自對於事件的「自願參與度」也會下降。 比方說捐錢做公益或是公民投票上就是如此。 當母數越大時,大家越會認為自己有沒有都沒差,也就越沒有參與意願。 人人心裡會想說:「反正多我一票、少我一票,還不都一樣嗎?」 熱情就消散了。 所以當組織龐大,透過集體決策,不但稀薄了大家責任感,更會扼殺「自願」參與某些事情的認同感。


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害處,則在於集體決策更可能導致決策衝突的風險。


大家都在會議上各抒己見後,自然認為既然你要我發言,最終決策就應該考量到我的意見。 可是人數越多,看法一定越紛歧。 那最終決策,必然不會是一個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


比方說,若是個少數服從多數的結果,那屈居少數的那群人必然不滿意。 如果是個協商的決策,則可能是人人都妥協削足適履的答案。 那這種結果更慘,因為每個人對那方案都有一部分的不滿意,最後其實就是人人都不滿意。


換言之,認為發了言但意見沒被認同的那群人,不會因為有參與決策而更喜歡這結果,反而更有可能因為意見不被採納而抵制決議。


這尤其經驗不足的團隊成員身上最明顯。 有時候這些成員並非從營運全貌的角度思考,往往只就技術可行性、各自興趣、或是技術的絢麗度來提出他們的看法。 可是做為一個決策者,得平衡的考量很多其他因素。 這時候若一開始有請他們參與會議,讓他們提了建議,但最後若是不採行或甚至否決這些意見時,往往會造成他們的心理傷害。 更可能讓他們產生負面情緒,並敵視後面所有的指令。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一開始他們沒有機會表達意見,只是單純接受指令執行同一個工作時,敵對心反而未必會出現。 這時候,雖然同樣他不完全認同或喜歡這指令,但因為沒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不會有「意見沒被採納的怨懟」,所以倒還能平心靜氣地執行指令。


好吧,那對抗群性虛耗,到底有甚麼好方法呢? 
我建議可在決策議題上,儘量考慮到下面這三點:


1. 責任需明確


責任明確指的是說「每個工作都要有個明確的負責人」。 他/她必須要授權可以獨立決策,當然也可以另外找人支援、或是聽取其他人的意見。 但是最終責任成敗,必須很明確的在他/她身上。 別人若不是這項工作的負責人,那就得完全遵照他/她的決議。


比方說外科手術就是這樣,執刀醫生是負責人,其他更有經驗的人若只是副手,也只是聽命行事。 而不可能在手術中彼此爭執起來。


若沒有一個明確的負責人,卻又搞出一堆人共同決議,那大家都會傾向僅對問題各自表述,但是誰也不覺得該負責解決問題,這就會讓組織混亂起來。 可是一旦一開始就有明確的負責人,且這人得負責問題成敗時,他就會有處理議題的積極性。 雖然獨斷裁量可能有人會不開心,但別忘了,怎麼做都會有人不開心,兩害取其輕,還不如獨斷裁量的好。 畢竟最終而言,問題能處理絕對比大家開心更重要。


2. 責任需等同權力


可是安排工作的負責人也有學問,並非隨便找個菜鳥出來負責就行。 如果你要讓一個組織穩定成長,你就得讓位置對的人負責對應的工作。 若責任跟他的職位不對等時,那一樣只會造成後續混亂。


比方說公司想做內部流程改造。 可是高階主管誰也不想出頭當壞人,所以指派一個新來、位階又低的人當PM。 那可想像,最後必定難有甚麼改變。 原因很簡單,當這沒有權力的人要負責任時,他其實根本無法做出任何有影響力的決策。開會時,大老們在會議上各自表述,代表有盡責任,但真正執行面可能就不配合。 這樣事情自然不能往順利的方向走。


更糟的是,當團隊看到該擔負責任的人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的人就會增加,反抗力道也會增強。 這時候,群性虛耗將是必然的結果。 這也是很多組織改革流於口號的原因,因為一開始配置一個責任不等同權力的人,那自然只能得到空忙一場的結果。


3. 真要多人參與時,別讓決議者太龐大


當然,有時候還是必須要集思廣益。 這時候,請小心不要讓這「集體」太大。 除了負責人以外,僅找幾個非常懂這議題的人一起商量才是最有效率的。 至於如果需要基層的建議,也僅找幾個成熟度高、且眼界夠的人來諮詢即可。


最重要的是,這工作的負責人還是要親自做出最後的決議。


至於如果是爭議很大、或是情況危急的議題,則儘量不要透過表決或是投票。在這種時候,「獨裁決策」其實是最能穩定人心的方法。 這是因為狀態爭議性高或是狀況緊急時,大部分人其實是無助且徬徨的。 與其希望表達自己的看法,大部分的人這時會更希望躲在一個大的體系下面 - 有人給明確的指令,讓他做好被交付的任務就好。 何況這時候也常沒時間徵詢不同人的意見,大家能快速一條鞭的把指令做好,往往更重要。


這也是一些注重效率的團隊中,分工很明確 - 「命令者跟執行者」切割得非常清楚。 你不會在手術臺上,看到主刀醫生徵詢每個人的意見。 你不會在飛機上看到機長在亂流中還去詢問每個空服員意見。 廚師在晚餐忙碌時間,也不會去叫餐廳每個成員來試試湯的鹹度。


所以,你執行一個專案、營運一個部門、甚至經營一家公司時也一樣,負責人就得擔負責任,並得很小心避免群性虛耗的心理問題。


結論


我們當然都希望人才能在對的位置上發揮長才。 可是這不表示發揮長才得透過集體決策才能達成。 相反的,過度依賴集體決策反而只會模煳了團隊的責任感、降低大加自主性、並增加因意見不被採納而埋怨的可能性。


所以,做為一個領導人(無論是PM或是CEO),該小心設計組織結構,把有能力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並給予他足夠的責任與權利,這樣才是真正能讓有能力的人發揮價值之法。 組織也只有這樣才會被導向一個穩定、且有效益的方向。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歡迎大家加入[大人學]公眾平臺,以後會陸續將職場與兩性的相關文章在大人學公眾平臺上做推送唷~

(全文完)

↓↓↓連到【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網站看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虛耗,是自己業障的體現.惡業產生虛耗導致破財、與其有不順和虛耗,不如提前做功德消業障除虛耗
    如果惡習不改,虛耗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越來越大。假如當人的業障為40%時,虛耗就是40%,積財運為60%。意思是說,假如您賺100元,有40元會莫名地損失掉,只能留住60元。積財運很重要。積財運提高,會受到身邊人的尊敬,諸事順利有好運。包括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遇見美好的事物和善緣,有意外的收穫……當虛耗多時,多遇不幸,諸事不順。
  • 減少你的虛耗,要警覺
    現在人生活很苦,因為虛耗。地藏經中講到地藏菩薩有二十八種利益,其中一個是虛耗闢除。虛耗是耗什麼呢,首先就耗外在的財物,而主要的是耗自己的精氣神。   很多人賺錢很辛苦,結果生了病,發生災難,甚至遇到盜賊。這都是虛耗。其實虛耗中各有因果,好比這財富來的不實在,騙來的多會被騙去,殺生來的,都會生病。
  • 【認識「業不虛耗」】
    當時上師們被關進監獄批鬥或者被殺害,寺廟被摧毀;富裕的人們被沒收財產或者搶劫,最後財物殆盡。喇嘛仁波切講解到此時說此等果報是自己前世的業力所致,因緣和合時就會顯現業報,而不是指責當時的領導是惡劣之人。因此要認識業不虛耗的道理,精勤懺悔自己的罪障而還淨。
  • 井陘南王莊鄉民俗——攆虛耗
    在蘆莊、王莊(現南王莊鄉)一帶,流傳著「攆虛耗」
  • 莫讓急救資源在「空跑」中虛耗
    莫讓急救資源在「空跑」中虛耗 2020-07-29 04:43:29 參與互動   莫讓急救資源在「空跑」中虛耗
  • 大年三十 床下點燈照虛耗
    大年三十 床下點燈照虛耗成都廟會、花會均在青羊宮舉辦。清末過年時兒童喜放鞭炮情景的年畫。清末一家官員過年時「祭灶」的情景。老成都街邊耍獅子的人。虛耗神我小時候,家裡大年三十晚上都要在床底下點燃一盞油燈,媽媽告訴我,這叫「照虛耗」。
  • 臘月二十四是小年嗎今年是哪天 臨沂小年趕虛耗是什麼意思
    夜裡家家戶戶都要在床底點盞燈,這叫「照虛耗」,是唐代就開始流行的民俗。   虛耗是一種鬼怪,專門偷東西,盜喜氣,被虛耗光臨的人家就會容易失竊、破財、各種煩惱鬱悶。傳說這小鬼曾經偷了唐玄宗的玉笛和楊貴妃的香囊,玄宗大怒招來鍾馗把它撕成兩半吞了,然而這並不妨礙它繼續騷擾人類。
  • 北部戰區空軍某旅:精細管理精打細算力避「源頭虛耗」
    北部戰區空軍某旅夥食保障向精細管理挖潛力要效益精打細算力避「源頭虛耗」解放軍報訊 李爽、特約記者劉漢寶報導:近日,在北部戰區空軍信息通信某旅五營餐廳,一場「光碟之星」評選正在進行他們組織「光碟之星」評選,營造「珍惜糧食、人人行動」濃厚氛圍;按照「早餐講營養、午餐重質量、晚餐抓調劑」原則,精打細算搞好夥食精細化保障;動態調整採購量,結合保障任務、人員休假、訓練強度等情況精準確定食材採購量,最大限度避免「源頭虛耗」。
  • 其實人生並不虛耗
    」——帕斯捷爾納克 「拍著照片一路同步,坦白流露感情和態度 其實,人生並非虛耗」——《
  • 朝方談朝美談判:不會再上美國的當,也不會再虛耗時間
    金桂冠強調:「朝方與美國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談判,朝方不會再像過去那樣上美國的當,也不會再虛耗時間。」朝鮮方面非常了解自己要走的路,將會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走下去。去年2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美國總統川普在河內舉行第二次首腦會晤但無果而終,半島無核化談判就此陷入僵局。朝方曾將2019年年底設定為朝美對話的「最後期限」,但美方遲遲未能拿出令朝方滿意的解決方案。
  • 莫讓「港獨」再撕裂同胞、虛耗家園——內地港青呼籲激濁揚清
    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題:莫讓「港獨」再撕裂同胞、虛耗家園——內地港青呼籲激濁揚清新華社記者香港銅鑼灣有座玻璃過街天橋,被市民遊客視為標誌建築。近日,多位在內地工作生活的香港青年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痛斥少部分人虛妄鼓吹「港獨」,製造香港社會的撕裂與虛耗,惡言惡行令人憤慨。「港人說的是中國話,讀寫的是中文,生活習俗傳承中華文化。香港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內地龐大市場,更離不開祖國堅強後盾。」
  • 俗話說:開門見灶,財多虛耗,4招「防財外漏」的秘術要知道!
    俗話說:開門見灶,財多虛耗,4招「防財外漏」的秘術要知道!
  • 性賄賂醜聞後,韓星群聊分享性愛視頻 ,受害女性多達10人!
    部分扒聞可回顧內容:韓國當紅歌手性招待!竟扯出亞洲最大娛樂圈醜案▍李勝利夜店事件。這裡簡單回顧下「性賄賂」事件的醜聞和進展。↓↓↓19年1月韓媒MBC報導了李勝利投資的夜店Burning sun,暴力毆打客人事件。
  • 寶媽大群微信群
    寶媽群 孕媽群 寶媽交流群 寶寶群 育兒群 寶媽群大全 孕媽分享群 辣媽聊天群 微信群交流群 寶媽微信群 寶媽交友群 母嬰互助群 母嬰同城群
  • ...性通過新冠疫情決議 外交部:美退群甩鍋站到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
    聯合國大會壓倒性通過新冠疫情決議 外交部:美退群甩鍋站到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 作者:朱若夢 楊弘楊    編輯:郝楊    來源:央視網
  • 生活交流群
    生活交友群  生活團購群  生活用品群  生活購物群  直播生活群 美好生活群 福利生活群 愛生活群長按識別添加群主
  • 「性癮」——性成癮障礙
    有些網友不禁拋出了各種猜測,其中不乏冠名了羅舞神「性癮」的頭銜。話不多說了,今天就討論這個問題——關於性成癮障礙!什麼是「性癮」,什麼是性成癮障礙?其實,「性癮」在學術界多稱性成癮障礙。關於性成癮障礙這一行為模式如何界定以及如何命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性成癮屬於成癮。
  • 寶寶衣服團購群
    母嬰育兒群 寶媽微信群 寶寶輔食群 育兒知識群 媽媽減肥瘦身群 孕媽辣媽群長按識別添加群主,群二維碼時刻更新
  • 杜蕾斯PLAY & Yummy【性敢學院】第一站,年輕人的性愉悅啟蒙課
    >『性敢學院』正式啟程了。『性敢學院』專注於對年輕人進行兩性教育與愉悅啟蒙,以線下沙龍和線上社群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通過系統性的主題分享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年輕人建立起健康愉悅的性生活方式和積極的杏愛觀念。
  • 母嬰媽媽群
    母嬰育兒群 寶媽微信群 寶寶輔食群 育兒知識群?